孩子總想去玩手機,上課不聽講,撒謊,做作業自己不動腦子,怎麼辦?

說文寫作


我來說一下這個問題。對於現在孩子總想玩手機,上課不認真聽講,而且作為作業不動腦子,我們家長到底該怎麼辦?



首先我們應該告訴孩子,長期沉溺於手機的危害。這樣不僅會影響我們的學習,而且還會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現在的手機,就好比古代的大煙,對於人們帶來的危害。有一張圖片是古代人吸菸的,只適合現代人看手機的姿勢,真的是一模一樣,太形象生動了。那更證明了看手機給我們身心造成的危害。

那孩子沉溺於手機,首先我們應該看一下這個孩子是否沒有精神依託。或者說我們先了解一下孩子為什麼這麼沉迷於手機,而且導致上課不認真聽講,自己撒謊,做作業也不動腦子。是否孩子缺少我們作為父母的關愛以及家長的關心和老師的愛護呢?



家長應與學校老師,雙方面配合。發展孩子的其他興趣愛好,讓孩子多參加一些課外活動,用這些課外活動來代替孩子對手機的依賴和寄託。讓孩子向著積極陽光的方向發展。孩子依賴手機的習慣改變之後,那麼學習成績也會相應的有所改善,我們再去針對性的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


說文寫作


題主這樣問,體現了家長的焦慮,但是關鍵在家長。孩子是家長的複印件,家長是孩子的原創版。從這四個方面家長對孩子反感,也反映了家長這四個方面的偏差的榜樣。

說孩子總想玩手機,難道家長就不想玩手機嗎?

俗話說,及所不欲,勿施於人。你的孩子不是看你說的是什麼?而是看你做的是什麼。孩子也善於模仿,他是不聽大人胡說的,完全跟著大人模仿而做的。

大人做低頭族,孩子也想做低頭族,大人愛說tmd孩子也愛說tmd。真的,孩子完全就是一個模仿猴,所以孩子說話走路和父母真的一模一樣,所以父母的言行舉止非常重要。這就是所謂的薰陶,這就是所謂的潛移默化。

父母埋怨孩子愛看手機的時候,首先因為自己愛看手機做了榜樣。為什麼不從自我改變做起呢?孩子上學之後,你可以任意看手機,但是一遇到孩子,你就要一本正經的和孩子講做人的道理。和孩子做活動,然後把活動寫成日記。和孩子親子共讀共寫,這不是很好嗎?

手機是誰買的?是家長買的呀,家長完全可以避開手機和孩子交流有趣的事情。親情陪伴,要多想辦法,多買課外書,多參加課外活動,這樣不就讓孩子遠離手機了嗎?



說孩子上課不聽講,其實他是被手機的內容誘惑啦。

家長又何嘗不是被手機的內容誘惑呢?有的家長愛打麻將,愛聊天,愛刷手機,當孩子問你作業的時候,你也愛答不理,這樣的家長,你怎麼能讓孩子愛上學習呢?

你不重視教育,孩子上課也不聽講,因為她心裡也有她自己的小算盤,她也想玩兒王者榮耀,她也想玩兒她的愛好。

家長要是給孩子搞個書房,每天放學後半個小時或一個小時在書房,聚精會神學習。家長陪著孩子讀英語,背誦語文課文或者給孩子講自己的人生,講家庭的規劃,將孩子人生的規劃,或者讓孩子講學校發生的有趣的事情,這些不都是很好的育兒方法嗎?

你迷戀了你的愛好,而不管孩子的學習,孩子就會迷戀孩子的愛好,而不聽老師上課的內容。農村有一句話,你哄他地皮,他哄你肚皮,這也許是一種報應吧。



孩子學會撒謊,其實根底就在家長才是撒謊的母本。

孩子是一張紙,一張空白紙,他怎麼樣就看家長做出什麼樣的表率。家長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玩具。有時候答應孩子的事情不兌現,孩子就會對家長表示不理解。

比如有的家長說,孩子你如果考了90分以上,爸爸帶你去北京旅遊。孩子非常認真他非常努力,他真的想去北京旅遊,看升旗,那是他的嚮往。當靠90分以上之後問爸爸,要求爸媽兌現承諾。

但是爸媽找百般理由就是沒有去成北京。於是孩子的心理就有了定論,爸媽愛說謊話,是一個不誠實的人。再往下看,孩子發現愛說謊話不誠實的人,得到的好處更多,孩子就會慢慢的學會撒謊。

這就是為什麼孩子愛撒謊的根本道理,它的根在家長,愛說謊話卻得到的更多。

為什麼我們現在要建立誠信社會呢?為什麼要狠狠打擊老賴呢?就是給孩子在社會上做一個榜樣,誠實的人不能吃虧。否則這個社會就沒有未來。



做作業自己不動腦子,這又是為什麼呢?

因為學習是非常辛苦的,要想學習好必須得認真思考,認真預習,上課認真聽講,下課還得把老師講的認真複習一遍,這樣才能總覽全局,才能做好老師佈置的作業,才能想出解題的答案。

但是有了前面三個毛病,很自然就會有第四個毛病。因為沒有認真聽講,因為愛玩遊戲,因為手機的誘惑,所以他會撒謊,所以他會找捷徑,就是抄別人的作業。

抄作業當然不動腦筋就能完成任務呀。老師也不知道是自己抄別人的作業,反正自己做完啦,就有足夠的時間玩遊戲啦,就有足夠的時間發展自己的愛好啦。何樂而不為呢?久而久之就形成啦,不愛動腦筋偏愛抄別人作業的壞習慣。

同樣有前面三個習慣了家長,他也是在幹任何事情都想走捷徑,所以造成孩子所謂的這種聰明反被聰明誤的壞習慣。

從四個方面我們看到啦,什麼是複印件?什麼是原創版?既然知道了,那我們改正起來也就非常容易啦。



既然知道家長有四個錯誤的習慣,那麼就要帶領孩子養成新的好習慣。

  1. 孩子在的時候一定要拋開手機。和孩子一起討論語文英語,數學等主課內容。帶領孩子玩益智遊戲,給孩子買學習方面的書籍,一起成長一起學習,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2. 孩子問你學習上的問題,一定要給孩子講解,如果不懂,就和孩子一起去探討,如果孩子先探討出來,他就會有成就感。幫助孩子提前預習任何一門課程,上課的時候,他就會認真聽老師講,並提出疑問,和老師探討問題。
  3. 家長對孩子承諾,並且立馬兌現,樹立自己誠實的榜樣,這樣孩子就會以家長為榜樣,做誠實的人。所謂人無信不立,所以誠信是做人的第一要務。這一點,父母一定要做到,並且經常承諾和兌現。孩子有了小成就就要獎勵,而且立馬兌現,如果能這樣做孩子還會撒謊嗎?
  4. 家長如果和孩子一起討論學業問題,一起去解決難題,孩子在家長的鼓勵下,經常做出來,而且有成就感,他還會去偷懶嗎?他還會去抄別人的作業嗎?他能在解決問題上獲得鼓勵,並且獲得自信,他還會相信別人的作業嗎?
  5. 我就是從教育自己的孩子,得出的這些經驗。而且經過12年的陪伴,親子共讀共寫,考上大學之前,從來沒有給他買手機,也不讓他玩手機,但是我經常帶他到圖書館,我們一家三口最愛讀書,最愛討論國家大事,所以孩子在各方面都比較好,十七歲考上了上海的重點大學。
我是教育處處春,希望對你有所幫助,也請您關注點贊,收藏轉發,讓更多的人一起討論,為孩子的未來建言獻策。


教育處處春


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愛。

同樣的,孩子不聽話,撒謊,玩手機,不動腦子,真的就是孩子一個人的錯?還是因為家長的“不作為”?

推薦一部電影短片《羈押》,根據真實事件改編,電影中孩子的演技很棒,看的我心底發涼,電影講述的是兩個10歲大的孩子,殘忍虐殺另一個2歲大的孩子,作案冷靜,手法令人髮指,心理嚴重扭曲。僅僅是因為突發奇想,想綁一個孩子來玩玩,便醞釀了這一系列的殺人,栽贓,甩鍋。這兩個孩子心底的冷漠,對生命的漠視,真的是兩個10歲大的孩子!

根據事後調查發現:這兩個孩子家庭都是充滿暴力的,是單親家庭,缺少愛,父母不管,兄弟間,像仇人一樣生存,一個比一個暴躁。

根據真實案件改編,電影映照現實。不要一味的推脫,固然這其中少不了孩子自身的惡,但是父母有曾管教到孩子,孩子就是父母的縮小版,從孩子的行為就能大概看出父母是怎樣的人。養不教,父之過。孩子的好壞,一定於父母,家庭,環境息息相關的。

首先找找自身的原因。父母不妨換一個角度,不要老是覺得孩子怎麼樣,孩子又不動腦子了。從自身找找原因,自己是用什麼方法教導孩子的,有沒有做到表率,自己的行為會不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到孩子。

愛子不教,猶飢而食之以毒,適所以害之也。——申涵煜

喜愛孩子,而縱容孩子,沒教好孩子,不是幫助到孩子成長,只能是害了孩子。網上各種熊孩子報道,就是因為父母過度縱容孩子造成的。如果在孩子做出錯誤的時候,父母能及時喝止,平時不敢搗亂,生事,那麼孩子又怎麼敢做這些事。

如果平時都不教導孩子,沒有管教孩子,又怎麼指望孩子,在做事,做作業的時候,聽話呢?

最後沒有笨的孩子,只是沒找到孩子的重心,沒有學習放在心上,我們要做的是引導,引導孩子正確的學習方法,明辨是非的能力。以身作則,想要教好孩子,就必須從自身抓起,跟孩子一起,共同改正,建立良好的作風,和生活習慣,這樣才能改正孩子的不正之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