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華只知道人是什麼 之我什麼也不知道


昨天看完餘華的《我只知道人是什麼》想寫一篇書評,卻不知從何寫起,那就隨便扯幾句吧。這本書學習寫作的人看進去的話,是會有很多原來是這樣的感悟的,但是有些地方還是會看的略難理解,比如那些外國名人的外國作品,舉個例子就是


“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果戈理、契訶夫,蘇聯時期還有帕斯捷爾納克、布爾加科夫、肖洛霍夫,肖洛霍夫的《靜靜的頓河》《在切瑟爾海灘上》莫泊桑的《一生》”


這還是有幾個見過的,也還有許多沒聽過沒看到過的作家的作品,這些地方我就略過了。總結就是你得熬過枯燥才會有回甘,若是一開始就有淡淡的甜,你後面就品不出味來了。


“我們這個世界充滿了偏見,而且偏見都穿上了真理的外衣,我的意思是真理對他們來說只是一件隨時可以換掉的外衣,他們的衣櫃裡掛滿了各式各樣的堂而皇之的外衣。如果你想去反駁偏見,你不會贏,因為你的話還沒有說完,偏見已經換了外衣。有一個方法可以考慮,就是用彼得·漢德克學會的波斯尼亞語髒話“你家房子上CNN新聞了”去回擊他們,這是很高級的髒話,用中國的俗話說,這叫罵人不帶髒字。”


他這本書大部分都在說一些自己去不同的地方,說的一些話,像是把那些對各地的讀者啊或者是人民的絮叨,給記錄彙總一樣。偶爾還會寫一些自己的作品的經歷,再順便感謝一下那些想感謝的人。


餘華的書,我看了好幾本,從《活著》開始,《我只知道人是什麼》也應該不是最後,但是每一本餘華都沒有讓我失望,雖然可能會出現對當時那種社會狀態的不理解,但沒有對他的文字有牴觸。


最近閱讀效率有點低,本以為是看不完哪本書的了,沒想到蝸牛群有人發起了這本書的共讀,於是抱著捧場的心態打開了,然後就看著看著看完了。這就是所謂的看到了喜歡看的書就會不自覺看完的那種書。


餘華的文字是那種很特別的,他和大多數的作家都不大一樣,這也是他的書能夠那麼暢銷的原因吧。


他說在別的國家有個同行,也是牙醫也是作家,但那個牙醫的作品已經很厲害了,還在寫作同時從事著牙醫的工作,他說起自己棄醫從文的故事,並沒有救國大志。


他說,“那時候中國城鎮的工作都是一樣的薪水,牙醫和作家都是窮人,做牙醫很辛苦,而在文化館工作的人可以整天在街上閒逛,所以我要寫小說,只要小說發表了就可以進文化館去享受閒逛的日子,反正都是窮人,為什麼不去做一個自由自在的窮人。”


他不做牙醫而選擇當作家是因為覺得寫東西能夠輕鬆一些,而不是說什麼因為喜歡寫作啊因為不寫不行這樣的話。


他回憶起牙醫的時候,說了一個故事“我記得有個老農民拔牙之後才知道自己錢帶少了,不夠付醫藥費,向我借錢,我借給了他。這個老農民第二天專門坐輪船來把錢還給我,你們想想,對他來說一次來回的船票錢是很多的錢了,這就是當時的誠信。”


那時候是現在的人沒法比的,所以 這就是當時的誠信。


他的人生箋言:

“每個人的生活是屬於自己的感受,不是屬於別人的看法。”


“那些立在潮頭的人都掌握不了自己的命運,更何況我們這些隨波逐流的人。”


“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心靈。”


“仔細想想,很多歷史的改變確實是在不經意之處發生的,人生也一樣,後來的壯舉當初只是一個小小雜念,很多的成功其實是歪打正著。”


“沒有一種生活是可惜的,也沒有一種生活是不值得的,所有的生活都充滿了財富,只不過看你開採了還是沒有開採。”


令我驚訝的是,他和莫言是室友,和史鐵生也是好友,要知道看他們各自的作品的時候,可是完全沒有想過這回事呢。


尤其是餘華在寫《在細雨中呼喚》的時候,莫言正在寫《酒國》,而史鐵生曾經說會有朋友來看他,想不到朋友裡面也有餘華,這種發現有驚喜又激動,原來厲害的人都是扎堆的呢。


當年餘華和莫言在寢室裡,各自弄了一張桌子,然後中間拿東西擋起來各自創作,結果中間有個縫,總是能不自覺抬頭就能看到對方,後來不知道誰拿東西堵了起來,這樣才沒有了尷尬的對視。


關於作家他說:

“我的經歷告訴你們一個道理:做一個作家只要認識一些字,會寫一些字就足夠了,有文化的人能成為作家,沒文化的人也能成為作家。作家是什麼?用吉卜賽人的話來說,就是把別人的故事告訴別人,再向別人要錢的那種人。”


關於史鐵生,他說:

“那一次在鐵生家裡,我們談到了經驗對寫作的束縛。我記得鐵生說,為什麼要擰開瓶蓋之後藥才能夠取出來?當時鐵生說了一個假設,他說如果一開始人類沒有這樣的思維,而是另一種思維,就是藥片可以自己從瓶子裡面出來,不用打開瓶蓋,那麼現在生活中可能就是這樣。經驗對於我們的侷限,先是侷限了我們的思維,然後侷限了我們的行為。這是當時我們兩個人交談的內容,現在已是我的一段美好回憶了。鐵生去世好幾年了,提到這個時我感覺他好像就和當年一樣坐在我對面。那天鐵生沒有表演,只是對我講述。鐵生不會魔術,但是他的思想會魔術。”


有時候看書就是一個思想碰到另一個思想的過程。然而看餘華卻還碰到了更多的人的思想,真是個不錯的收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