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的筆法特點有哪些?

汶石書法


米芾(1051年—1107年),初名黻,後改芾,字元章,湖北襄陽人。北宋著名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宋四家”之一,在繼承二王書法體系的基礎上,推陳出新,終以行書名垂千古。

米芾擅篆、隸、楷、行、草等書體,尤以行書見長,筆法八面出鋒、波詭雲譎,我曾多年練習、揣摩米芾筆法,將其筆法特點總結為以下五大方面:


一、起筆藏露相間

藏,即藏鋒,筆鋒深藏於內;露,即露鋒,筆鋒顯露於外;二者是行書中常用起筆技巧,米芾在一字之中運用之妙,藏露相間。例如《米芾 · 蜀素帖》中“垂”字,橫畫起筆藏露相間:


二、行筆中側並舉

古人作書,強調筆筆中鋒,到了米芾這裡,改變這一規則,採用“中側並舉”。中鋒即時刻將筆心在點畫中間行走,側縫即用筆尖、筆肚一側書寫。如《米芾 · 苕溪詩帖》“壑”字始終應用中鋒:

而在《米芾 · 苕溪詩帖》“花”字一字之中,則中側並舉、交替變化,神采外露:


三、用筆方圓兼施

這個較為好理解,方筆多呈圭角,圓筆藏頭護尾,圓潤而無轉角。《米芾 · 蜀素帖》“古”字起筆就是明顯的方筆:

與之相對比的,在《米芾 · 苕溪詩帖》中,“襄”字長橫則圓筆起筆特徵非常顯著:

四、轉筆有弧有折

楷書當中,轉折之處(如橫折鉤筆畫)一般採用明顯的折筆,先橫後折;而在行書當中基本上全部簡化成弧筆;但在米芾的行書中二者並存。如《米芾 · 致伯修帖》“也”字化方折為圓弧:

與此向對比的,在《米芾 · 蜀素帖》“羽”字中,兩處都採用了類似楷書的橫折鉤寫法,這在行書筆法中不多見:


五、提按變化穿插

行書中提按是非常重要的筆法,提筆書寫,筆畫輕細,按筆書寫,筆畫渾厚;米芾行書中交替使用,甚至在一個字之中都提按變化非常強烈,如《米芾 · 苕溪詩帖》“席”字:


希望以上回答對書法愛好者們有所幫助,也希望書法同道留言通過探討。

更多書法技巧文章,歡迎關注【麓風軒】書法公益課堂


麓風軒


看了幾篇回答,基本都是差不多雷同的評論而來——也不奇怪,畢竟,歷史上這麼大書家,其包含筆法特點在內的“風格”是肯定固定了的,只不過依據評論人的不同而在表達上有些許不同而已。

但是,從我個人接觸最多的“口語化”表達來直抒其意,則我認為是:

米芾的書法特點最大的是:繞得人腦坑疼。

此疼,非臨帖無法感知。


超逸神駿,瀟灑至極的技法

米芾的字架結構,超逸神駿,有很多筆畫繞得飄逸,繞得出乎意料,繞得讓你經常拍案叫絕……臨他的帖初期,會令你不斷有“繞得腦殼疼”的感覺……嘿嘿,不過很爽。


渾然天成、恣意而不狂妄

米芾的筆風,與二王多相似,而比二王多出了一些“自然、稜角”的任意之風。

在用筆上,表現則是更多的恣意,給人一種在可控範圍內信馬由韁的舒爽感。

看看看↑

是不是更多的大膽而不失風範、幻變而未失儒雅。

無論是單字還是整體,都感覺骨筋、皮肉、脂澤、神韻俱全。

“刷字”痛快淋漓,小楷轉折天然

米芾的書法,深入讀貼,發現其善於在正側、偃仰、向背、轉折、頓挫中形成飄逸超邁的氣勢。

大字氣勢磅礴

小楷欲揚先抑、跳躍跌宕


書法的美妙在於:

一個書家的書風,因評論人不同而異,更因各愛好者自身偏愛而喜歡的側重點不同。但對於米芾這等級別的書家,其書法的魅力,非“親臨”不可體會!

無論文字怎麼寫,也始終有“不足與外人道也”之乏力感。


檀紙間


米芾生性不羈、性格灑脫, 但對書法執著成痞,對書畫研究頗深,在書法繪畫史上留下了很深的影響。他也是極有名的潔癖,他的潔癖成了歷史佳話,把官服洗褪色被治過罪,隨時有僕人跟從,提專制的銀壺洗手,完後拍幹。他竟然把女兒嫁給一個姓段名拂,字去塵的年輕人,因為這個人名字取得很乾淨。如此等等的故事為米芾增加了傳奇色彩和美譽。


米芾的書法理論、書法思想和書法技法對後世的研究者和書畫愛好者提供了大量的研究資料。米芾學習了前幾代諸多大家們的書法精華, 集眾家之長於一身,故很多人嘲諷他為“集字”。他注重對“意”的表達,他認為書法應表達自己的真實自然的情感, 其書法具有飄逸灑脫和氣勢磅礴的特點。他的筆法變化多端,姿態萬千,對後世影響很大。概括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自謂“八面出鋒”

米芾曾說:“善書者只有一筆,我獨有四面”,這大概是他自吹自擂的話,一個筆畫乃至連接的筆畫不停轉換筆鋒也不是米芾的專利,魏晉時期的王家子弟差不多都能。後人譽之為“八面出鋒”,其實也是不瞭解晉人筆法的緣故。古代筆法不外傳,變換筆鋒在晉人那裡是一個安靜的存在。米芾打破定法,超俗求異,其實只是在獨個字的活潑程度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二、藏鋒露鋒

在米芾行書用筆之中,藏露鋒交互運用形成了其搖曳多姿的用筆美《蜀素帖》就是典型代表。藏鋒用筆,筆力沉雄;露鋒用筆,筆力輕快。二者交替,節奏感頓生。

三、中鋒側鋒

米芾行書的用筆特點,主要是善於在正側、偃仰、向背、轉折、頓挫中形成飄逸超邁的氣勢、沉著痛快的風格。側鋒筆毫偏向一邊,寫出的線條扁平、單薄。但側鋒能使字體增添瀟灑妍美,米芾行書以中鋒為主,側鋒為輔。米芾行書多以中鋒書寫,藏頭護尾,使字醇厚古樸,內斂有勁,而另一些字則是中鋒、側鋒轉換,變化多端。




四、方筆圓筆

方筆的線條筆鋒外露,稜角分明,給人以利刃切割之後的爽勁感。方筆常常表現出骨氣雄強,峻利明快的感覺。圓筆因其筆鋒內含,筋骨深藏,往往給人以渾厚含蓄,道勁豐滿的感覺。米芾極善將方筆圓筆間穿插方折、圓轉來表達書寫時的情感,這樣的作品也十分感染人。

五、提按頓挫

唐楷將提按頓挫發展到了極致,成為了書法的一種固定模式。米芾在行書創作中將提按頓挫運用到了恰到好處。他對唐人的楷書研究在宋四家裡面肯定是功夫最深的,據說他可以將唐楷臨摹的一絲不差,他也是一個造假的高手。


六、內壓筆法

內壓筆法是王羲之的運筆特點,米芾學到了精髓,尤其是每每下筆無往而不縮,無垂而不收,配合以敧側結字,形成了米芾獨一無二的書法特點。他的作品晉韻味十足,使得他的書法酣暢淋漓,氣勢貫通。如果沒有內壓筆法的繼承化用,恐怕米芾的字是要失掉一部分神采的。


情棋書畫


米芾的字筆法靈活多變!起筆一般較重,行筆到中間稍輕,轉折時提筆側鋒直轉向下。較長的橫畫有一波三折的,起筆裹鋒逆入,收筆順勢帶出,形成兩個相反的鉤角,較長的橫畫也有起筆粗重,筆行到尾端,順勢向下帶出鉤來的。還有尖頭橫、梭子橫、鐵杵橫、大頭橫、圓頭橫等等;豎的寫法靈活多變即便是懸針豎也不會垂直向下,大多會偏向一方,如風中搖曳一般。另外垂露豎、柳葉豎還有鐵柱豎也有獨特的筆法;長撇一波三折有時誇張點像英文字母的S,起筆多與上一筆畫銜接,收筆則有三種寫法:A 以鉤收之;B 按筆回鋒收之;C 提筆緩慢送出,鋒穎尖利。除長撇外還有柳葉撇藏頭護尾如篆的鈍撇和收筆如掃帚的掃帚撇、短撇等;捺筆的變化很多,著重點有時在起筆,有時在落筆,有時卻在一筆的中間;鉤、挑、折和點也很富有特色。經過仔細讀帖相信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獨到的見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