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了一輩子的草根父親火了,他的一生堪稱現代版《資治通鑑》

父親這一輩子


苦了一輩子的草根父親火了,他的一生堪稱現代版《資治通鑑》


一、周、閔、聶、繆四大窮家結姻緣

20世紀初,在離九江城三十華里有個嶺背鄉,靠近鄱陽湖。這裡有一週姓人家,自清乾隆年間先祖遷居於此。第五代裔孫叫周宗學(即我的公公),是個貧苦農民。他從小就孤苦無依,父親去世時年僅三歲。多虧有堂兄周宗盛撫養他長大,但可惜好景不長,在他還很年輕時,堂兄也英年早逝。後來家裡實在揭不開鍋,孤苦伶仃的公公為了謀生,經常挑著從祖墳山上或者廬山腳下砍來的柴木(足有上百斤重),徒步到二十多華里開外的九江城裡賣,辛苦程度可想而知。

後來也不知怎的,勤勞本分的公公被城裡一個姓熊的大戶人家看中了,好心收留了他做家裡的長工。公公做夢都沒想到,自己在熊家做長工,竟有意外的收穫:一直因貧困找不到媳婦的公公,竟在這裡找到了自己的姻緣!那時,公公認識了一個也在他家做保姆的年輕女人。這個女人姓閔(即我的婆婆),是個寡婦,前夫姓聶,聶家是在離城很近的芳蘭村,因地處鄱陽湖外圍,當地人稱之為湖外。婆婆很小的時候就到了聶家做童養媳(舊社會窮人的社會里童養媳是很普遍的現象),和聶公結婚後不久,他們生下了一個男孩,叫聶世民(即我的伯父)。但好景不長,聶公很年輕時就丟下了母子二人撒手人寰了!死了男人後,成了寡婦的婆婆生活十分窘迫。迫於生活的壓力,婆婆只好到城裡做保姆維持生計。公公長期和婆婆在一個屋子裡做事,看婆婆心腸非常好,一來二往,漸漸產生了好感。婆婆看公公人很老實,做事又勤快,也對公公有意,只是作為女人抹不開情面。後來有一位好心人看他們二人有情有義,決定撮合他們的姻緣。後來,那位好心人把他們叫到一起來商議此事,一拍即合。又窮又老實的公公一點也不嫌棄婆婆是個寡婦。婆婆考慮到自己從小在聶家長大,對聶家感情十分深厚,雖然喪偶,但一直心繫聶家。所以當時婆婆同意改嫁給公公,但提出一個條件:要求公公必須做上門女婿。公公當即滿口答應。就這樣,公公做上門女婿,在湖外聶家生活了多年。這樁美好姻緣的促成,延續了周、聶兩家的香火!自此之後,周、閔、聶三家永結秦晉之好,直到現在,三家人依然保持著友好往來!

那個時候,女人最主要的工作是生兒育女。我婆婆一輩子生了七個兒女(包括和前夫聶公生下的男孩)。她和公公結婚後,先生了兩個女兒(即我的兩個姑姑),於公元1940年夏生下了第一個男孩,取名周斯炎(就是後來我的父親)。之後又生下了第二個男孩(那我的叔叔),可是我這個叔叔(名叫周斯錢)太苦命了,沒活多久就命喪黃泉了!痛哉!悲哉!

不過好歹保全了父親這個兒種,因此重男輕女的公公婆婆把父親這根獨苗看得比什麼都重,特別是童養媳出身的婆婆在父親還很小的時候就幫他物色媳婦。大概我這個苦難深重的家終於感動了上蒼,竟然有一天天賜良緣。事情發生在1945年,還在湖外生活的婆婆的村裡突然來了一個年輕的婦女,身上揹著一個還不足週歲的女嬰。這個女人樣子很愁苦,可憐巴巴的,她正挨家挨戶地問願不願意收養這個女嬰。那個女人自述說,她是城裡人,丈夫姓繆,在城裡的郵政部門做事。原本家庭很殷實,怎奈生得太多,再加上是戰亂年代,導致家庭負擔很重。當她生下三個男孩和兩個女孩後,又生下第三個女孩(即後來我的母親),實在是養不活。那時,婆婆剛好生完孩子(即叔叔周斯全),有乳。於是菩薩心腸的婆婆就答應收養這個女嬰。當時的想法很簡單,家裡窮,怕身為長子的父親娶不上媳婦,就想把這個女嬰當作童養媳養。就這樣,這個女嬰吃著婆婆的乳長成了幼兒,後來長大後就遂了婆婆的心願,做了父親的媳婦,我的母親。外婆和婆婆二位舊時代的女人共同促成了周、繆兩家的姻緣,再一次延續了周家的香火,她們是周家世代的恩人。

這件事之後不久,婆婆又接連生下了兩個男孩(即我的兩個叔父)。公公婆婆既喜又愁,家裡又添個男丁當然高興,但這麼窮的家拿什麼養活這麼多的兒女?這可愁壞了他們!怎麼辦?重男輕女的公公婆婆為了養活三個兒子,實在是走途無路,一狠心竟把千辛萬苦養了那麼大的兩個女兒送了出去,一個送給富家,一個送到育嬰堂,上演了一場人間悲劇!可憐的兩個姑姑被送走後,家人聽到她們的音訊越來越少了,直至最後音訊全無,生死未卜!也許有好人家收留了,也許就在孤苦無依中了卻人生,也許……我真的是不敢想象!舊社會婦女的社會地位實在太低了,她們的人生實在太過悲慘了!但願上蒼能保佑好人一生平安!


苦了一輩子的草根父親火了,他的一生堪稱現代版《資治通鑑》


二、 苦水中泡大的童年時代



  我的父親就是出生在這樣一個多災多難的家庭裡,他一出生就是在苦水中泡大的。


  父親具體出生在79年前(1940年)的一個大熱天,即離過月半(又稱“鬼節”“中元節”)還有兩天的時候。那個時候,公公婆婆是湖外聶家生下父親的,給他取名周斯炎,他名字裡的“斯”字是按輩份取的,“炎”字可能跟他出生於炎熱的夏天有關。


  家裡添了男丁本是一件高興的事,可是公公婆婆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因為我的父親生不逢時!他出生的四十年代正值戰火連天的抗日戰爭時期。那時候的普通百姓們為了躲避戰火,過著顛沛流離、困苦不堪的生活。所以父親一出生就被戰爭的陰雲所籠罩!好在湖外是個窮山溝兒,日本鬼子也沒怎麼進來。父親在此總算安全度過了他的童年,直到1949年10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推翻了蔣家王朝,新中國成立。


  新中國總算成立了,窮苦人出身的公公終於得以翻身解放。這時,思家心切的公公決定結束多年的上門女婿的生活,回到老家。婆婆則繼續留在湖外照顧尚不能離開孃的孩子(即聶伯父)。當時,公公帶著只有九歲的父親回到自己闊別已久的老家嶺背鄉(1958年後撤鄉成立了周嶺公社。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又改為周嶺鄉,這一名稱一直沿用至九十年代中,才易名為現在的姑塘鎮)。

公公回到家裡一看,此時的老家已經面目全非。此前由於公公一直在湖外,老家只有我的大公公周宗盛的遺孀(即我的大婆婆)一個人守家。那時大婆婆和她的兩個外甥曹家的水吶和廣吶一起生活多年,老家的傢俱和農具被水吶逐步搬到曹家去了,剩下的是破屋,還有為數不多的傢俱,其中最值錢的傢俱只有一個破舊的櫃子。後來公公多次到曹家討還無果,只能過著窮困潦倒的生活。那時,真是公公最艱難的時候,家裡做飯沒有火柴,就用一種草紙和放大鏡在太陽光下點火,陰天就到山另一邊的石家去點火回來。睡覺的床用稻草鋪在底層,上面再鋪上破棉絮。


苦了一輩子的草根父親火了,他的一生堪稱現代版《資治通鑑》


三、勇挑重擔的少年時代

  

父親就是在這樣的苦難中漸漸長大的,到了少年時代,窮苦的生活依然沒有改變。

  因為家裡太窮了,父親又排行老大,所以他還在讀小學的時候,公公就決定讓他承擔起了家庭的重擔,三天兩頭叫他專門停課回家幹農活兒。少不諳事的他本來就不是很愛讀書,又老是回家幫公公做事,這樣一來,哪有心思好好讀書?

後來的一件小事卻直接斷送了他的前程!一天,他和一群同學在操場邊玩,玩得興起,他不小心把別人家孩子的皮球踢到場邊。這個皮球滾到佈滿尖刺的雜樹叢中被挖破了。這個孩子家的大人聞訊後,執意要我公公賠錢。我公公窮得叮噹響,哪有錢賠?由此產生了糾紛。那個時候,富有同情心的父親,看到兩個弟弟也漸漸長大,家裡生活越來越困難,公公又需要勞力,索性就決定輟學回家,給公公做幫手。

就這樣,一件小事和貧窮導致父親失去了進一步讀書的機會。他小學只讀了三年書,這極大地限制了他今後人生的發展,為他今後的人生埋下了苦果!

輟學事件發生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初,當時父親只有十歲出頭。自此之後,父親始終守候在公公婆婆身邊孝敬老人。剛開始的幾年裡,他跟隨公公在家務農。隨著父親年齡的漸漸增長,公公也隨之越來越衰老了。這樣一來,在公公心目中,作為長子的父親也越發重要了。父親不僅成為公公的好幫手了,後來又逐漸成長為家中的頂樑柱。


當時大隊成立了農業合作互助社,隊裡常常需要各家各戶出勞力到外地修水庫。父親作為長子,自然代表家人去了。幹活時,父親吃苦耐勞、身強力壯的優勢就顯露出來了。他挑塘泥時特別賣力,跑得最快,人們對他讚譽有加,給他取了個綽號:“馬兒”。


在家裡,身為大哥的父親對兩個弟弟的讀書十分關心,他失去了讀書的機會,卻成全了兩個弟弟讀書。對在上學的弟弟的學習十分關心,一有進步就鼓勵他們。幹活時,父親也是“帶頭大哥”,他會帶著弟弟一起去勞動。從不跟弟弟攀比和計較。弟弟們也樂此不疲,跟在他屁股後面打下手。


四、 歷經磨難的青年時代


1959年,已經18歲的父親已經長成了一個身高達到1米73的健壯小夥子。那一年,九江鐵路部門到周嶺公社來,從青年民工中抽一些人,到九江火車站集中學習培訓,父親也報名參加了。


正是從那一年開始,直到1961年,我們國家遇到了三年自然災害,糧食嚴重短缺,我們家也深受其害,那個時候,家裡有三個男孩的公公婆婆更是難上加難。全家只能吃稀得能看見人影的米糊糊艱難度日,為了找吃的,公公婆婆經常挖野菜、草根,或摘樹上的野果子、苦栗子,放到鍋裡煮著吃。吃這些東西很難消化,大便都拉不出來,很多時候,只能用樹枝從屁眼裡扒出。那時,年幼正長身體的小叔叔,經常餓得躺在門檻上不願起來,嘴裡不住地叫餓。


  正在家人們一籌莫展的時候,1960年7月發生的一件事,正悄悄地改變著父親的命運,也緩解了公公面臨的困境。那一年,部隊到我家鄉去徵兵。還在九江火車站學習的父親響應了黨的號召,趕回家裡,光榮地應徵入伍,到福州軍區當了一名炮兵。這一去就是五年多,在這五年多的部隊生涯裡,因小時候家庭的原因沒有好好學習文化知識的父親,總算學了點文化。(我長大後,經常能看到父親寫的字,寫得很好看,比當時的我強多了,不像一個讀書很少的人寫的字)。


忠厚老實的父親是一個響噹噹的好戰士,榮立三等功一次,五好戰士三次。政治思想上積極要求上進的父親,還在1964年10月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部隊是個大熔爐,進一步塑造了歷經磨難的父親鋼鐵般的意志品質和堅強的性格,也煉就了一副好身板兒。部隊首長看到這個小夥子不錯,很賞識他,讓他做了班長。


  在部隊期間,孝順顧家的父親時刻牽掛著家中的公公婆婆和兩個年幼的弟弟。為了幫助貧困的家人,父親省吃儉用,每月都從本來就很少的生活津貼裡摳出一大半的錢和糧票,寄回家貼補家用。但他忠厚老實和勤儉顧家的性格,也為以後的人生埋下了苦果。


  1963年,是一個重要的年份。父親探親回家,和在家裡做童養媳的母親喜結連理。婚後父親又急急趕往部隊,直到1966年2月才光榮地退役復員。按照當時的退役復員政策,服役五年多並當了班長的父親,是可以分配工作的。據母親後來說,父親當時是分配到武山銅礦,可是一心想照顧一家老小的父親,竟然放棄了這份來之不易的工作!父親為了這個家庭,寧願犧牲自己一輩子的幸福前程!如果不是為了家,他以後的人生很可能遠比在農村的生活好得多!但家庭的困難和父親的性格決定了他只能默默地守著農村,苦了一輩子!


  好在大隊裡(即後來的村)對回到農村的他也挺照顧的,安排他到大隊支部當了民兵連長,這也算不幸中的萬幸。那個時代,能在大隊裡混真的不錯。


有了穩定的工作,身為家庭主心骨的父親,把很多的精力投入到改善家庭人居環境上來。在他才復員的頭一年,他就把原先破舊不堪的土屋修葺一新,並把原先連三的屋擴建成連五的屋。有了新居後,父親又想到了傳宗接代。那時,父親和母親已經結婚多年,他們一直想要一個孩子,來繼承周家的香火。可是母親從小就體弱多病,直到1969年,也就是婚後的第六年,才懷上了第一個男孩。但不幸的是,母親竟然難產,再加上當時的醫療條件奇差,導致頭胎(即我可憐的哥哥)出世就夭折了!真應了列夫•托爾斯泰的一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父親和母親為此傷心欲絕,心情一下從歡樂的雲端跌入到谷底!兩年後,母親終於再次懷上了,很幸運地生下了我。這一年母親二十七歲了,父親更是達到了三十一歲。後來,我的兩個妹妹也來到了這個世上。生完最小的妹妹,母親已經34歲了,父親已經38歲了。老天爺總算給倍受煎熬的父母親一個莫大的安慰和回報!感謝老天爺開恩賜福咱周家,更要感謝父母千辛萬苦生養了我們姊妹仨!


苦了一輩子的草根父親火了,他的一生堪稱現代版《資治通鑑》


五、 壯年時代憑一已之力撐起一個家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後期到整個八十年代,再到九十年代,是父親的壯年階段。


  在這個人生階段,最讓父親傷心欲絕的是婆婆、公公相繼離世。1977年下半年的某一天,天正下著雨,婆婆看到當時年齡只有三歲的大妹跑到屋後的山上去玩了,就邁著裹了腳布的“三寸金蓮”,顫顫巍巍地爬上山去。哪知雨天路滑,婆婆竟然摔斷了腿。後來到醫院檢查,又檢查出了肝癌,於1977年病逝!公公為此非常傷心,有時帶我到婆婆墳頭上去哭,身體狀態每況愈下。於1978年年底家裡煎豆粑時突然腦溢血倒地,沒有幾天就病逝了!公公婆婆病逝時,兩個叔叔都在外地工作而不能及時趕回,父親一人承辦了公公婆婆的喪事,他們的去世使父親倍受打擊!

在兩位老人離世的前後,連同之前早已成家的父親,兩個叔叔也各自成了家。這樣,後公公婆婆時代,父親老弟兄三人都獨自組建了新的家庭。

此處單表送走了家裡的兩位老人之後,人到中年的父親為了新家終日操勞,幾乎憑一已之力支撐了五口之家。父親靠他與生俱來的勤勞、節儉的優秀品質,漸漸使得這個可憐的窮家漸漸有了起色。

這當然首先要歸功於黨的好政策。1976年,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總算結束了,祖國母親終於可以從多災多難中走出來了。由於種種歷史原因,中國人民又翹首企盼了兩年之久,直到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在首都北京勝利召開,我們國家才開始出現偉大的歷史轉折,迎來了改革開放的春天。這次全會決定在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我們當地把這稱之為分田到戶,為了實施下去,當時村裡足足醞釀了兩年多,直到1981年我們家才分得了幾畝田和一些地。

本來這對農家來講是天大的喜事,可是父親卻因此犯了愁!我們家缺勞力!本來,母親曾經在集體的田地裡插過秧,但分田到戶後,體弱多病的母親就幹不了這麼繁重的農活了。這樣一來,千斤重擔只能落在父親身上,但父親不僅沒有被困難嚇住,反而卯足了幹勁,決心把整個家扛在肩上。

那個時候,父親已經離開了村支部,調到公社××站工作(××站是農村專門向建築用人單位輸出勞動力的鄉辦中介機構)。可憐我的父親,家庭裡裡外外的重擔一肩挑:幾乎每天剛從工作單位下了班,又急匆匆直奔家裡的田地裡。但一家五口人的田總不能父親一個人種呀!怎麼辦?1982年暑期,也就是分田到戶後第一年的收穫季節,父親只好充分發動群眾,硬是拉著我這個十歲出頭的“小蝦米”一起下田打下手,又找來了他的湖外大哥幫忙。那時候,父親是最主要勞力,割谷、打穀子兒、挑穀子兒、插秧、犁田、抽水、除草等活兒,樣樣都能幹。好在從小吃慣了苦的父親,硬是把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條,順風順水!又過了若干年,兩個妹妹漸漸長大了,暑期農忙季節也能下田幫忙,這樣家裡的“蝦兵蟹將”多了,再加上城裡的小叔有時也趕來支援,缺少勞力的我家總算熬過了最困難的初期。

從那時起(1981年),直到1997年我結婚,我家在父親這個頂樑柱的帶動下,一直種了十幾年的田。父親從小養成的吃苦耐勞、勤儉節約的優秀品質,顯露出巨大的優勢,使得我們家在改革開放的春風裡如龍得水。在這十餘年裡,家裡的糧食年年豐收,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勤勞致富從父親身上得到了最大的回報。1985年,父親蓋起了樓房(我家是屋墩裡第二個蓋樓房的),之後又陸陸續續在家裡做了一棟又一棟平房作為門面出租,並且添置了收音機、縫紉機、黑白電視機、自行車等等這些在當時農村裡還算比較貴重的用品。苦了半輩子的父親終於在改革的春風裡有了出頭之日!

只讀三年書的父親卻對子女的讀書出奇地重視。他供養我讀了十五年書。第一年高考我失利了,父親二話沒說,接著資助我補習。1991年我考取了大學,父親喜不自勝,大擺筵席請親朋好友。小妹中考沒考上高中,父親就花錢讓她讀高中!沒讀多少書的父親卻深知讀書的重要性,他把改變命運的希望寄託到我們兒女身上!

感謝父親幫助我們這個家脫貧致富,也感謝父親幫助我們姊妹完成了學業。當然還有其它也需要感謝的,那就是在我們姊妹仨長大成人後,父親又幫助我們完成了婚姻大事。 從1994年初中畢業的大妹率先結婚始,至2007年小妹生了女兒止,這十幾個春秋裡,對子女關愛之至的父親,又一個個無償地資助我們成家立業生子,最終了卻他兒孫滿堂的心願,這也是他一生之中最重要的心願。

父親這種大愛無私的深恩,我們做子女的,即使是一生也感恩不盡、報答不盡。


苦了一輩子的草根父親火了,他的一生堪稱現代版《資治通鑑》


六、 晚景淒涼 罹患痴呆



  1996年,父親的人生髮生了重大的轉折:他和其他的“老傢伙”被單位勒令“退休”。可是那一年父親才56歲,還沒到真正的退休年齡,所以如其說是“退休”,還不如說是“掃地出門”。對於從小吃過太多苦又經過部隊磨鍊身體還比較強壯的父親來說,這個年齡段還處在壯年。這件事對父親打擊實在是太大了!因為這次“退休”意味著他從此失去了工作,收入銳減!


  果然,父親“退休”後,單位每月只象徵性地給一百多塊錢的“退休工資”!哪有退休只拿這麼少的?原來,效益越來越差的這個小鄉辦機構一直沒有能力給員工交社保,導致這些退下來的老同志成了效益差的最終受害者,沒有文化、老實巴交的父親就是其中之一!後來過了好多年,單位迫於形勢才慢慢漲一點。


退下來的父親風光不再。養成節儉習慣的父親,晚年的生活更加節儉了,過的是與現代文明格格不入的“原始社會生活”。為了彌補退休收入的不足,可憐的父親到處去打零工,發揮“餘熱”:到超市或工地等部門做過晚值班人員,幹過臨時清潔工,也經常幫做生意的兩個女婿打過下手,還經常回家操持家務……就這樣,父親又在東奔西走中度過了17年,時間來到了2013年3月15日,正在為某單位值班的73歲老父親,被單位領導婉言“請出”了他的值班室。原因是老父親竟然把垃圾當作廢品,藏在值班室裡,導致室內外臭氣熏天!辭退後,老父親還捨不得這些“寶貝”,竟然叫老母親協助他用板車拉回老家,竟拖了好幾板車!

從那時起,再也沒有人願意收留老父親幹活了,勤勞了一輩子的老父親很失意,很不適應。他明顯蒼老很多:白髮明顯增多了,本來就很稀少的頭髮更少了,禿頂推進的速度更快了,額上的老年斑也越發明顯了,原來1米73的標準身材明顯也萎縮了,經測量,竟然只有1米65!

賦閒在家的老父親明顯呆不住,他整天在家想著“搞錢”,繼續把垃圾當作寶貝撿回家。把家裡搞得亂七八糟的,還經常丟東西、藏東西,疑神疑鬼的,記憶力明顯衰退……我們做兒女的這才意識到,父親不幸患上了老年痴呆,他的人生早已開始走坡路了!他早已不再是那個體格健壯的男人了,已經開始衰老了!如果我們作子女的,能夠對老父多一點關心,多花點時間陪伴他,也不至到如此地步!可是我們沒有,光顧著自己的小家庭,卻很少給予這個苦了一輩子的可憐的父親必要的關心與陪伴!

隨著時間的推移,父親痴呆的症狀越來越明顯,發展到最近兩年,經常有暴力傾向,動不動就離家出走……我們不得不到處去找他,也帶他去體檢。一次次的體檢結果顯示,他罹患痴呆千真萬確,他的腦袋已經萎縮得十分厲害!種種跡象已經表明,父親的衰老在一步步地加深,父親的痴呆在一步步地加重!在求醫問藥過程中,殘酷的現實也在不斷地告訴我們一個不得不接受的無情的事實:父親留在人世的時間可能真的不多了!

最近一段時間,父親嗜睡、食慾明顯退化、四肢無力、動作非常遲緩、不願說話……醫生也明確地告訴我們,病情進展得很快,需要吃藥了!但吃藥真的有用嗎?很多時候,現代醫學在疾病與衰老面前是如此的蒼白無力!

人真的難逃生老病死的宿命!人生苦短,哪怕你再留戀這個世界,到了最後都得離開!只希望我的父親走的時候,能安詳一點兒,能少一點痛苦!因為你操勞了一生,辛苦了一生,節儉了一生……難道老天爺對如此善良的可憐人,不應該仁慈一點嗎?

如果老父真的遇有不測,我們後輩子孫千萬不要過度悲傷!因為他人雖然失智失能了,將來不可能立下什麼遺囑,但他是活生生的家庭版的“《資治通鑑》”,他身上具有的勤勞、節儉、善良、孝順、顧家等等周家的優秀品質,是我們後代子孫最寶貴的永久精神財富。他的一生是卓有成就的,正是他帶領我們後代子孫走出貧困的深恩,我們也將永世不忘,並將繼承和發揚周家的良好的家風和優良的傳統!同時,他因社會和家庭的原因讀書很少而導致晚年生活淒涼,也警示我們,只是一味地勤勞節儉是很難適應現代社會的。人需要通過不斷地學習,來提升自己,強大自己,才能適應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才不會被社會淘汰與拋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