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是如何寫詩的,他們為什麼會有靈感?

有趣很重要


詩人寫詩,首先得益於靈感。靈感的產生,是詩人天賦才華瞬間的閃爍,以及不斷地增強自身“文學修養”的全過程。


一,詩人和創作。

詩人,顧名詞義,就是寫詩的人,伴隨著詩歌這一文學藝術體裁的出現而誕生。同時,在時光的長河裡,詩人被滌淨了身上的墨華,只留下了千古傳唱的詩作,見證著他們憂國憂民的家國情懷和生命歷程,詩人的桂冠是大眾所賦予的。

自古以來,詩人不是職業。寫詩,是天賦的靈感和自身愛好結合後的創新,絕不是無病的呻吟,是含帶著詩人感情色彩的事物藝術性地再現。正因為他們的詩詩中有物,物中含情,情景交融,首先感動了自己,而後也就感動了讀者,才能流傳千古。所以說,好詩歌不是硬寫出來的,而是詩人熾熱的情感的流露,“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賦到滄桑句始工”。

詩人寫詩,是愛好,是自發性的,是迫切的願望促使詩人抒發出心中的真情實感。那麼,這就和天賦的靈感,自身的文學修養息息相關,否則,不但寫不出好詩,而且是不配稱為詩人,最多也就是個詩歌愛好者。

歷史上,每一次詩歌的繁榮,都是無數的詩歌愛好者努力創作的結果。

二,靈感的產生。

詩歌創作的成敗,取決於靈感。靈感的產生,是一種帶有創造性的思維過程,它和一個人天賦的感悟能力和後天的文學修養一脈相承,相輔相成。

常言:“喜愛是最好的老師”,同時也是具有先天靈感的表現。只有多讀,多練,不斷地增加字詞的積累量,注意觀察身邊的一切事物,通過事物的表象感悟事物內在的含義,舉一反三,由此及彼,融會貫通,也就是增強自身的文學修養。那麼,靈感的小鳥就會頻繁地出現,或因一事,或因一物,時時觸及詩人創作的慾望。


曹植的七步詩,有人認為是命題作文,這種看法是錯誤的,這就是一事一物對詩人靈感觸碰後的產物。這首詩,詩人一氣呵成,就像不可複製的閃電一樣,也就是詩人先天的才華和後天文學修養結合所產生的靈感之作。

以上就是對詩人如何寫詩,為什麼會有靈感的看法。

我是黃土情愫,歡迎不同的意見和見解。


黃土情愫


無關靈感詩詞事,皆是臨時拼湊成。

請相信我的答案。

有一件事情可以說明這個論斷,古代士子在通過科舉之後通常要拜見主考官,有一個叫趙嘏的詩人去拜訪時恰好屋子裡還有兩個士子也在。在那種場合寫詩是必須的。當時就大筆一揮寫了一首七律。先說自己要外放了,然後大拍主考官的馬屁,再拍兩個同學的馬屁,最後再送上一頂高帽了事。

寫詩?哪裡需要什麼靈感,和現在學生寫作文一樣。

詩分為兩種,一種是有了靈感想寫的,另一種是明明沒有靈感卻不得不寫的,百分之九十的詩詞創作和靈感無關。

任何一個朝代的詩人,代表作其實就那麼寥寥幾首。真正佔高比例的詩詞大多都是應酬之作,文人為官,以應酬為最常見。升官貶官要寫詩,娶妻納妾要寫詩,宴會聚會要寫詩,君臣共樂要寫詩,離別歸鄉要寫詩,賞畫觀畫要寫詩,生日壽辰要寫詩,還有旅遊,請客,溜鬚,回家,聊天,泡妞,只要人數超過兩人,基本上是必須要寫詩的。唱和,步韻,次韻,再韻,兩個人來來回回地可以寫上三天三夜。

哪有那麼靈感支配?

唯一的辦法就是掉書袋,拼典故,耍才學。把一件事情從十二個角度詮釋開來寫成十二首詩。

普通文人還好一些,畢竟應酬場合就那麼多,隨便打發一下就可以了,沒有人會在意你寫得好不好。倘若是知名文人就會比較慘了,比如李白,樂天,劉禹錫,歐陽修,蘇東坡,黃山谷之類本身就名滿天下,飯局酒局女人局多到數不清,任何一個局都要寫詩。弄不好還不止一首。

讓人糾結的是,想寫詩的時候所寫出來的詩,不一定比這些毫無情感靈感可方的詩詞要好。

放棄靈感吧!

因為這玩意兒在一個人身上出現的幾率不會超過一百次!


亦有所思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詩人是如何寫詩的?

回答:寫詩其實說白了就是用短小的篇幅來形象反映生活、表達感情,但必須在詩人豐富的生活經驗基礎上,加一些自己想象和幻想來開拓意境,從而是反映的生活,更生動、更突出。

第二問題:他們為什麼有靈感?

回答

:以生活經歷、淵博知識積累、豐富想象等為基礎,主要還是借景入情,以景襯情。如:《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這首為人們廣泛傳誦的詩中,用白日、青山、黃河、碧海等這些在大自然壯觀的景物啟示下,開拓了詩人的思想境界,而這種思想境界,又只有同這些景物融合起來,才顯的更為闊大、高遠,詩意濃霧,含義深刻,而情愈深 。再如:杜甫的《旅夜書懷》: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墜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詩人出峽北歸來途中,月夜泊舟江岸,岸上細草微風,江邊孤舟,遙望天際,寒星垂掛,原野顯的更加遼闊,盡看江中,急流奔騰,月色恍惚如同噴湧。在這樣環境中,漂泊兩川的詩人,發出深深的感慨:志在為國,豈獨以文章顯名;論事見斥,原因是老了,病了、休官了,然而如今功業無成,卻如同孤寂的沙鷗,漂泊於天地之間,詩因景寄情,情景交融,沉鬱蒼涼。

寫詩是一種情懷,是有感而發,有了靈感,神來之筆,一揮而就,便是佳作。


夏小柒


其一

學詩渾似學參禪,孤身曠野望遠山。

晚風輕輕雲漠漠,驀然花開溪水邊。

其二

學詩渾似學參禪,耳目寬時心旌寬。

刻意求得非珍品,刮肚搜腸亦枉然。

其三

學詩渾似學參禪,一點靈犀非等閉。

博釆廣集成真悟,信手拈來自超然。

其四

學詩渾似學參禪,且將高深淺處觀。

品茗不厭三衝沏,濃淡滋味潤心田。

其五

學詩渾似學參禪,未得真悟莫妄談。

梅開峭壁凌霜雪,苦寒何曾發一言?

其六

學詩渾似學參禪,一寸堅冰十日寒。

真悟都在細微處,妙想出自無意間。

其七

生活處處詩意美,妙思靈感得於勤。\r

秋雨春風任採擷,好詩盡在有無中。





書劍客申聯軍


哈哈~我感覺靈感來源於酒!中華酒文化博大精深,李白的幾首詩可以說明。一喝酒靈感就來了。

李白不僅是詩仙,也是酒仙,他無酒不成詩,有酒詩百篇。他對天發問,“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他對地豪言,“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他對自己無愧,“且須飲美酒, 乘月醉高臺”。李白高呼行路難,“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但有美酒就能“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浩海起名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表達慾望。詩為心聲,寫詩就是在表達自己的情緒。

  • 趙翼說: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

網上有個段子說:多讀書,不然看見美景只會說真好看。道理是一樣的,詩人用詩詞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情緒。當你的情緒受到激烈震盪的時候,當你心情沉鬱的時候,你是否會有一種呼喊的衝動,每個人表達情緒不同,有些人喝酒有些人打架,有些人找親朋好友傾訴,而詩人寫詩。情緒越濃烈,詩人靈感越強烈。

  • 陸游說:文章本無成,妙手偶得之。

寫詩是一個熟能生巧的過程,需要豐富的詞彙量,需要豐富的閱歷,需要豐富的知識儲備、需要通曉古今典籍。自身沒有豐富的儲備,在你情緒爆發的時候,是無法琢磨出一個合適的詞句來表達,或是陷入格律無法跳脫,寫出來的詩斧鑿痕跡明顯,拼湊痕跡明顯。因此當你自身儲備夠的時候,量變達到質變,自然而然妙手可得。

  • 王國維說:詩人對宇宙人生,需入乎其內,又須出乎其外。入乎其內,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能觀之。
我們常常聽見說作家去採風、編劇去體驗生活,一方面是為了尋找靈感,另一方面是為了積累人生的閱歷。同樣的道理,入乎其內,只有豐富的人生閱歷和人生感情,才能觸景生情,才能靈感迸發。然後我們還需要去思考、探索人生的意義,才能完整的結合寫出渾然天成的妙句。
其實,不論是詩詞還是文章寫作,走心就對了。靈感來源於生活、來源於情緒,至於如何寫詩?詩人並未寫詩,詩人只是在說話,或是喃喃細語、或是悲嗆高歌,只是告訴你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而已。

禿筆寫春秋


不知道詩人如何寫詩,更不知道詩人如何有的靈感。

詩詞,肯定是文字,寫詩的基礎是語文基本功得有。也就是得理解自己所寫的每一個字的字意。

然後,就是主題想表達什麼。表達明確是思維清晰。邏輯性得有,讓別人看著顛三倒四,肯定不好。

心裡沒有,外面找。看山寫山,看水寫水。以景帶心情,心情好,水就清,心情不好,清水也說它是渾的。哈哈哈

靈感,可遇不可求,不可強求。費勁巴力寫的東西,過幾天回來再看,準感覺不好。隨心所欲,好不好不在乎,靈感就在其中了。

古人寫詩,同一個人寫的,也不一定都是精品。再說,不同的人,還有不同評價那。文無第一,開心快樂,無慾無求。


鶴羽


回答;我不是什麼詩人,從心而輪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小時對詩詞有點偏愛,也不管什麼…現悟,所痛以詞語的形式表達出來,也就是我的主題“心生”,我大部題才是這種題才。話回主題,所為靈感、把心裡的傷痛和喜躍以最真的情感,喜,怒,哀樂,痴,等以最真的惑受展現出來。


吾空問答曰出東方


我來談談自己的拙見。寫詩說難也不難,說易更不易。我自己偶爾也寫寫詩,覺得大部分時候的靈感都是因為某件事,某處景或某個人觸發而來。我想詩人應該也是如此。

寫出詩歌,首先得有大量的輸入才行。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這句話中有兩點精髓要明瞭,一要多讀而且要熟讀,讀到滾瓜爛熟,達到如果有感而發寫詩時優美的經典的詞句滾滾而來。二要精讀,有選擇的讀,比如唐詩四萬八千多首,你如果不分伯仲不辨優劣,首首熟讀,那麼最終你的作品中必然也會是泥沙俱下,出不了精品。

其次詩歌也不是一蹴而成,得反覆揣摩,反覆修改,做到字字精準恰如其分,唐代詩人盧延讓曾有詩云:吟安一個字,拈斷數莖須。說的就是這個理。名人尚且這麼嚴肅地對待每一篇詩歌文章,何況我們普通人呢,必須虛心好學,勤奮努力,才會寫出好的作品。

對某景觸景生情,對某事有感而發,對某人生出思念等等都是詩人靈感的源泉,有輸入才會有輸出。


秋秋私語


人們常說,詩歌是最高級的文學殿堂,是最高貴的精神家園。我認為一個詩人應該是這樣做的。

1.詩人寫詩一般都是心靈自然的流露,有時是靈光一現而被作者捕捉到的,並非是經過反覆的推敲或堆砌缺乏生意的詞語而成的,這也許就是人們所說的靈感吧!象北宋時期大文豪蘇東坡學士就是這樣的一位吒叱文壇、名留青史的詩人。

蘇學士他即興的詩文或者批評某一件不合意事的作品都是他心靈自然的流露,全憑本能,甚至有時會魯莽衝動、不計後果。他的詩有時如"春鳥秋蟲聲",有時卻是"猿吟鶴唳本無意,不知下有行人行"。

蘇東坡的作品,沒有心計、沒有目標,他一路唱歌、吟詩,只想表達心中的感受而不計一切後果。他的作品總散發著生動活潑的人格,有時候頑皮,有時候莊重,隨場合而定,但卻永遠真摯、誠懇、不嬌柔造作、不自欺欺人。他寫詩沒有別的理由,只是愛寫,往往是隨性隨興而作的。所以許多人欣賞他的詩也沒有別的理由,只因為他寫得好美、好豐富,又發自他天真無邪的心靈。

2.詩人應有人格魅力。正如女人的風情、花朵的美麗與芬芳,容易感受,卻很難說出其中的成份。

蘇東坡就是這樣一個具有卓越才華、魅力四射的才子。他遇到看不順眼的事物就"如蠅在食,吐之乃已″。他不喜歡某位詩人的作品,就說那"正是京東學究飲私酒,食死牛肉醉飽後所發者也"。

他感覺強烈,思想清晰、文筆優美;他單純真摯,無憂無懼、快快活活,象旋風般活過一輩子,活得快慰,活得灑脫,活得精采!正如他的詩所寫:人生到處知何似,

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

鴻飛那復計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