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是如何写诗的,他们为什么会有灵感?

有趣很重要


诗人写诗,首先得益于灵感。灵感的产生,是诗人天赋才华瞬间的闪烁,以及不断地增强自身“文学修养”的全过程。


一,诗人和创作。

诗人,顾名词义,就是写诗的人,伴随着诗歌这一文学艺术体裁的出现而诞生。同时,在时光的长河里,诗人被涤净了身上的墨华,只留下了千古传唱的诗作,见证着他们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和生命历程,诗人的桂冠是大众所赋予的。

自古以来,诗人不是职业。写诗,是天赋的灵感和自身爱好结合后的创新,绝不是无病的呻吟,是含带着诗人感情色彩的事物艺术性地再现。正因为他们的诗诗中有物,物中含情,情景交融,首先感动了自己,而后也就感动了读者,才能流传千古。所以说,好诗歌不是硬写出来的,而是诗人炽热的情感的流露,“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赋到沧桑句始工”。

诗人写诗,是爱好,是自发性的,是迫切的愿望促使诗人抒发出心中的真情实感。那么,这就和天赋的灵感,自身的文学修养息息相关,否则,不但写不出好诗,而且是不配称为诗人,最多也就是个诗歌爱好者。

历史上,每一次诗歌的繁荣,都是无数的诗歌爱好者努力创作的结果。

二,灵感的产生。

诗歌创作的成败,取决于灵感。灵感的产生,是一种带有创造性的思维过程,它和一个人天赋的感悟能力和后天的文学修养一脉相承,相辅相成。

常言:“喜爱是最好的老师”,同时也是具有先天灵感的表现。只有多读,多练,不断地增加字词的积累量,注意观察身边的一切事物,通过事物的表象感悟事物内在的含义,举一反三,由此及彼,融会贯通,也就是增强自身的文学修养。那么,灵感的小鸟就会频繁地出现,或因一事,或因一物,时时触及诗人创作的欲望。


曹植的七步诗,有人认为是命题作文,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这就是一事一物对诗人灵感触碰后的产物。这首诗,诗人一气呵成,就像不可复制的闪电一样,也就是诗人先天的才华和后天文学修养结合所产生的灵感之作。

以上就是对诗人如何写诗,为什么会有灵感的看法。

我是黄土情愫,欢迎不同的意见和见解。


黄土情愫


无关灵感诗词事,皆是临时拼凑成。

请相信我的答案。

有一件事情可以说明这个论断,古代士子在通过科举之后通常要拜见主考官,有一个叫赵嘏的诗人去拜访时恰好屋子里还有两个士子也在。在那种场合写诗是必须的。当时就大笔一挥写了一首七律。先说自己要外放了,然后大拍主考官的马屁,再拍两个同学的马屁,最后再送上一顶高帽了事。

写诗?哪里需要什么灵感,和现在学生写作文一样。

诗分为两种,一种是有了灵感想写的,另一种是明明没有灵感却不得不写的,百分之九十的诗词创作和灵感无关。

任何一个朝代的诗人,代表作其实就那么寥寥几首。真正占高比例的诗词大多都是应酬之作,文人为官,以应酬为最常见。升官贬官要写诗,娶妻纳妾要写诗,宴会聚会要写诗,君臣共乐要写诗,离别归乡要写诗,赏画观画要写诗,生日寿辰要写诗,还有旅游,请客,溜须,回家,聊天,泡妞,只要人数超过两人,基本上是必须要写诗的。唱和,步韵,次韵,再韵,两个人来来回回地可以写上三天三夜。

哪有那么灵感支配?

唯一的办法就是掉书袋,拼典故,耍才学。把一件事情从十二个角度诠释开来写成十二首诗。

普通文人还好一些,毕竟应酬场合就那么多,随便打发一下就可以了,没有人会在意你写得好不好。倘若是知名文人就会比较惨了,比如李白,乐天,刘禹锡,欧阳修,苏东坡,黄山谷之类本身就名满天下,饭局酒局女人局多到数不清,任何一个局都要写诗。弄不好还不止一首。

让人纠结的是,想写诗的时候所写出来的诗,不一定比这些毫无情感灵感可方的诗词要好。

放弃灵感吧!

因为这玩意儿在一个人身上出现的几率不会超过一百次!


亦有所思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诗人是如何写诗的?

回答:写诗其实说白了就是用短小的篇幅来形象反映生活、表达感情,但必须在诗人丰富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加一些自己想象和幻想来开拓意境,从而是反映的生活,更生动、更突出。

第二问题:他们为什么有灵感?

回答

:以生活经历、渊博知识积累、丰富想象等为基础,主要还是借景入情,以景衬情。如:《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为人们广泛传诵的诗中,用白日、青山、黄河、碧海等这些在大自然壮观的景物启示下,开拓了诗人的思想境界,而这种思想境界,又只有同这些景物融合起来,才显的更为阔大、高远,诗意浓雾,含义深刻,而情愈深 。再如:杜甫的《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坠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诗人出峡北归来途中,月夜泊舟江岸,岸上细草微风,江边孤舟,遥望天际,寒星垂挂,原野显的更加辽阔,尽看江中,急流奔腾,月色恍惚如同喷涌。在这样环境中,漂泊两川的诗人,发出深深的感慨:志在为国,岂独以文章显名;论事见斥,原因是老了,病了、休官了,然而如今功业无成,却如同孤寂的沙鸥,漂泊于天地之间,诗因景寄情,情景交融,沉郁苍凉。

写诗是一种情怀,是有感而发,有了灵感,神来之笔,一挥而就,便是佳作。


夏小柒


其一

学诗浑似学参禅,孤身旷野望远山。

晚风轻轻云漠漠,蓦然花开溪水边。

其二

学诗浑似学参禅,耳目宽时心旌宽。

刻意求得非珍品,刮肚搜肠亦枉然。

其三

学诗浑似学参禅,一点灵犀非等闭。

博釆广集成真悟,信手拈来自超然。

其四

学诗浑似学参禅,且将高深浅处观。

品茗不厌三冲沏,浓淡滋味润心田。

其五

学诗浑似学参禅,未得真悟莫妄谈。

梅开峭壁凌霜雪,苦寒何曾发一言?

其六

学诗浑似学参禅,一寸坚冰十日寒。

真悟都在细微处,妙想出自无意间。

其七

生活处处诗意美,妙思灵感得于勤。\r

秋雨春风任采撷,好诗尽在有无中。





书剑客申联军


哈哈~我感觉灵感来源于酒!中华酒文化博大精深,李白的几首诗可以说明。一喝酒灵感就来了。

李白不仅是诗仙,也是酒仙,他无酒不成诗,有酒诗百篇。他对天发问,“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他对地豪言,“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他对自己无愧,“且须饮美酒, 乘月醉高台”。李白高呼行路难,“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但有美酒就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浩海起名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表达欲望。诗为心声,写诗就是在表达自己的情绪。

  • 赵翼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网上有个段子说:多读书,不然看见美景只会说真好看。道理是一样的,诗人用诗词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绪。当你的情绪受到激烈震荡的时候,当你心情沉郁的时候,你是否会有一种呼喊的冲动,每个人表达情绪不同,有些人喝酒有些人打架,有些人找亲朋好友倾诉,而诗人写诗。情绪越浓烈,诗人灵感越强烈。

  • 陆游说:文章本无成,妙手偶得之。

写诗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需要丰富的词汇量,需要丰富的阅历,需要丰富的知识储备、需要通晓古今典籍。自身没有丰富的储备,在你情绪爆发的时候,是无法琢磨出一个合适的词句来表达,或是陷入格律无法跳脱,写出来的诗斧凿痕迹明显,拼凑痕迹明显。因此当你自身储备够的时候,量变达到质变,自然而然妙手可得。

  • 王国维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需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我们常常听见说作家去采风、编剧去体验生活,一方面是为了寻找灵感,另一方面是为了积累人生的阅历。同样的道理,入乎其内,只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人生感情,才能触景生情,才能灵感迸发。然后我们还需要去思考、探索人生的意义,才能完整的结合写出浑然天成的妙句。
其实,不论是诗词还是文章写作,走心就对了。灵感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情绪,至于如何写诗?诗人并未写诗,诗人只是在说话,或是喃喃细语、或是悲呛高歌,只是告诉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而已。

秃笔写春秋


不知道诗人如何写诗,更不知道诗人如何有的灵感。

诗词,肯定是文字,写诗的基础是语文基本功得有。也就是得理解自己所写的每一个字的字意。

然后,就是主题想表达什么。表达明确是思维清晰。逻辑性得有,让别人看着颠三倒四,肯定不好。

心里没有,外面找。看山写山,看水写水。以景带心情,心情好,水就清,心情不好,清水也说它是浑的。哈哈哈

灵感,可遇不可求,不可强求。费劲巴力写的东西,过几天回来再看,准感觉不好。随心所欲,好不好不在乎,灵感就在其中了。

古人写诗,同一个人写的,也不一定都是精品。再说,不同的人,还有不同评价那。文无第一,开心快乐,无欲无求。


鹤羽


回答;我不是什么诗人,从心而轮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小时对诗词有点偏爱,也不管什么…现悟,所痛以词语的形式表达出来,也就是我的主题“心生”,我大部题才是这种题才。话回主题,所为灵感、把心里的伤痛和喜跃以最真的情感,喜,怒,哀乐,痴,等以最真的惑受展现出来。


吾空问答曰出东方


我来谈谈自己的拙见。写诗说难也不难,说易更不易。我自己偶尔也写写诗,觉得大部分时候的灵感都是因为某件事,某处景或某个人触发而来。我想诗人应该也是如此。

写出诗歌,首先得有大量的输入才行。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句话中有两点精髓要明了,一要多读而且要熟读,读到滚瓜烂熟,达到如果有感而发写诗时优美的经典的词句滚滚而来。二要精读,有选择的读,比如唐诗四万八千多首,你如果不分伯仲不辨优劣,首首熟读,那么最终你的作品中必然也会是泥沙俱下,出不了精品。

其次诗歌也不是一蹴而成,得反复揣摩,反复修改,做到字字精准恰如其分,唐代诗人卢延让曾有诗云: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说的就是这个理。名人尚且这么严肃地对待每一篇诗歌文章,何况我们普通人呢,必须虚心好学,勤奋努力,才会写出好的作品。

对某景触景生情,对某事有感而发,对某人生出思念等等都是诗人灵感的源泉,有输入才会有输出。


秋秋私语


人们常说,诗歌是最高级的文学殿堂,是最高贵的精神家园。我认为一个诗人应该是这样做的。

1.诗人写诗一般都是心灵自然的流露,有时是灵光一现而被作者捕捉到的,并非是经过反复的推敲或堆砌缺乏生意的词语而成的,这也许就是人们所说的灵感吧!象北宋时期大文豪苏东坡学士就是这样的一位咤叱文坛、名留青史的诗人。

苏学士他即兴的诗文或者批评某一件不合意事的作品都是他心灵自然的流露,全凭本能,甚至有时会鲁莽冲动、不计后果。他的诗有时如"春鸟秋虫声",有时却是"猿吟鹤唳本无意,不知下有行人行"。

苏东坡的作品,没有心计、没有目标,他一路唱歌、吟诗,只想表达心中的感受而不计一切后果。他的作品总散发着生动活泼的人格,有时候顽皮,有时候庄重,随场合而定,但却永远真挚、诚恳、不娇柔造作、不自欺欺人。他写诗没有别的理由,只是爱写,往往是随性随兴而作的。所以许多人欣赏他的诗也没有别的理由,只因为他写得好美、好丰富,又发自他天真无邪的心灵。

2.诗人应有人格魅力。正如女人的风情、花朵的美丽与芬芳,容易感受,却很难说出其中的成份。

苏东坡就是这样一个具有卓越才华、魅力四射的才子。他遇到看不顺眼的事物就"如蝇在食,吐之乃已″。他不喜欢某位诗人的作品,就说那"正是京东学究饮私酒,食死牛肉醉饱后所发者也"。

他感觉强烈,思想清晰、文笔优美;他单纯真挚,无忧无惧、快快活活,象旋风般活过一辈子,活得快慰,活得洒脱,活得精采!正如他的诗所写:人生到处知何似,

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

鸿飞那复计东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