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巾廠商百亞股份三闖IPO 存量競爭時代該如何應對

市場份額不高,渠道建設不佔優勢,股權結構依然存疑的百亞股份能否順利過會

3月19日,多次歷經上市重慶百亞衛生用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百亞股份)終於迎來了上會大考。

據《每日財報》的瞭解,百亞股份創建於1993年,主要從事一次性衛生用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是國內一次性衛生用品行業的知名綜合性企業,可以為各年齡段人群提供個人護理產品,主要涵蓋衛生巾、嬰兒紙尿褲、成人失禁用品等領域。前段時間,公司還向抗疫前線捐贈了部分衛生用品。

公開資料顯示,百亞股份在2010年、2016年和2017年先後嘗試上市,但均事與願違。本次公司擬在中小板發行不超過5250萬股新股,相較2017年申報時的12833.30萬股減少了一半,計劃募集資金額度也由上次的3.47億元下降至3億元。

存量競爭時代來臨,銷售模式和渠道制約增長

國內的衛生巾行業在過去的幾十年內從無到有實現跨越式的發展,市場的滲透率不斷提升,但行業整體也在邁入存量競爭的時代。

上世紀八十年代,國內企業剛剛起步的時候,市場滲透率只有 2%,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90 年代之後外資衛生巾企業紛紛進入中國市場,引入先進的設備和技術,生產廠商增長至1000多家,隨著觀念的轉變提升以及衛生產品的不斷普及,衛生巾的市場滲透率提升到50%左右。

隨之市場的不斷擴大,吸引了大量國內企業的參與,本土企業迅速壯大後競爭開始加劇,生產廠商逐漸集中,過去十年的時間內生產廠家從2000餘家減少至不到300家,滲透率目前也已經升至100%,整個行業進入存量競爭的階段。

目前行業龍頭為恆安國際,該公司佔據國內約30%的行業市場份額;此外,景興健護(擁有ABC品牌)、日本的尤妮佳(擁有蘇菲等品牌)、寶潔中國(擁有護舒寶等品牌)也分別佔據約10%以上的份額,而百亞股份的“自由點”等衛生巾品牌的市場份額僅佔不到3%,位於行業第7位前10大廠商佔據的市場份額合計已超過八成。

從百亞股份的情況來看,2016-2019年上半年分別實現營收7.38億元、8.10億元、9.61億元和5.73億元;同期對應的淨利潤分別為7115.95萬元、6558.09萬元、8935.10萬元和6913.86萬元。整體呈現增長態勢,只有淨利潤在2017年營收增長的背景下卻出現了明顯下降。

衛生巾的傳統銷售渠道主要是商超,但近五年隨著電商渠道的衝擊,商超渠道佔比逐年下降,而且這種趨勢還會繼續下去,對於衛生巾這種快消品,得渠道者得天下。由於電商渠道需要大量注資給線上運營、物流、平臺等方面,具有資金優勢的大品牌更具發展優勢。例如尤妮佳旗下品牌蘇菲借電商渠道彎道超車,總體市佔率第二位,線上銷售全國第一。

而百亞股份的銷售方式主要是經銷商模式,而且銷售區域非常集中,有七成以上的收入來自西南地區。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百亞股份已經錯失了電商發展的黃金時期,2018年,百亞股份的衛生巾電商渠道佔比僅有6.6%,低於行業平均水平,部分業內人士認為,在渠道建設的競爭中百亞股份已經失去競爭優勢。

股權結構問題猶存

2017年12月百亞股份IPO失敗,其中主要原因就是被髮審委質疑發行人是否具有實際控制人地位。因為百亞股份曾是外資企業,2010年以來搭建紅籌結構(VIE架構)計劃在境外上市,但隨後又放棄這一想法,打算回A股上市。

但公司在2015年放棄紅籌架構時,拆除協議控制架構並不徹底,公司2017年上市時的架構實際採用的是半紅籌半內資。VIE結構(VariableInterest Entities;VIEs)直譯為“可變利益實體”,就是目標企業為了達到上市的目的,對境內實際經營企業與境外融資主體之間設計的一種協議控制。

百亞股份第一次IPO時的股權結構顯示,復元商貿持有公司46.06%股份,為其第一大股東,而復元商貿由馮永林全資設立,因此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可視為馮永林。

然而,重慶百亞另外44.85%的股份由境外公司重望耀暉(香港)持有,該公司則由謝秋林和New Horizon間接持股。雖然重望耀暉(香港)由謝秋林和New Horizon出具了具有法律效力的確認函認可馮永林的實際控制人地位,但並沒有得到發審委的認可,股權結構問題成為公司IPO流產的主要因素。

為了為這次上市掃除障礙,百亞股份真可謂一番操作猛如虎。招股書顯示,2018年7月18日,重望耀輝將持有的重慶百亞股份的6.15%、6.73%、0.47%、4.62%、1.54%分別轉讓給另外幾個股權比例很低的持股公司,包括銘耀資產、溫氏投資、齊創共享、通信鵬和通元優科。經過這次轉讓拆解之後,馮永林的持股權佔絕對優勢,公司的境外股權轉至境內公司,為了保險起見,銘耀資產、溫氏投資、齊創共享、通信鵬和通元優科又以確認函的形式委託承認馮永林9.09%的股東大會表決權,至此馮永林擁有了發行人55.14%的表決權。

這一做法雖然在形式上滿足了監管要求,但外界對這一方式似乎並不認可,很多人認為這明顯是一種突擊控股的形式,本質上馮永林並沒有徹底的控制權,而且私底下很可能存在利益聯盟。

大客戶涉嫌傳銷 營收恐動盪

上文,我們也提到百亞股份主要依靠線下經銷商。在眾多經銷商渠道中,蘇州綠葉日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蘇州綠葉”)格外引人注意。

根據招股書,百亞股份為蘇州綠葉提供代工生產服務。2017年、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百亞股份對蘇州綠葉的銷售金額分別為4991.22萬元、1.14億元和4767.04萬元,佔公司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6.16%、11.85%和8.31%,蘇州綠葉分別位列百亞股份第二、第一和第二大客戶。

而蘇州綠葉的“上下線”銷售模式涉嫌傳銷,曾多次被監管部門點名、查處。如果失去蘇州綠葉這個大客戶,百亞股份的營收會受到非常大的影響。

本文源自每日財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