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元簽字版上的喬治GIORGI前世今生

中國近代機制幣的工藝史上,有位扮演重要角色的人物,就是眾人耳熟能詳的意大利籍雕刻師路易奇·喬治(Luigi Giorgi)。藏家若搜得有其簽字之品皆如獲至寶,但當談到此人其它事情時,恐怕是一片空白了。


喬治來自意大利北部的米蘭,有關這位才華洋溢藝術家的公開記載,最早是見任職上海意大利總領事館參贊羅斯(Giuseppe Ros)1917年發表在上海出版的英文《Journal of the North-China Branch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亞洲文會北華分會年刊)中的“Coin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一文,在此篇有關民國時期錢幣的專論內,數次提及喬治作品與許多得自喬治本人的信息 - 譬如宣統三年版大清銀幣由其擔綱一事。

銀元簽字版上的喬治GIORGI前世今生

由於喬治是1910年(宣統二年)應聘擔任天津造幣總廠總雕刻師,到職後隨即進行宣統三年版大清銀幣的籌備,而次年逢武昌起義國體變更,故所設計及雕刻的錢幣以民國發行的為主。吾人對他在前清錢幣方面的涉入所知甚少,此中的原因是羅斯這篇文章只論及民國時期的錢幣,雕刻宣三銀幣之事僅一筆帶過。加上L. Giorgi簽字版龍銀極其罕見,故多數藏友不知道它的存在。
清代硬幣中有喬治英文簽字的只有宣統三年版大清銀幣一種,這是大清王朝的末代幣。泉譜上首見於耿愛德1954年出版的《中國幣圖說匯考》(Illustrated Catalog of Chinese Coins) 第476頁的(附錄),記載宣三壹圓幣中有一款正面左下刻L Giorgi,並指出L字母后無點,但沒有圖片也未說明文字的刻法是陰或陽。1981年張璜編著的《中國銀圓及銀兩幣目錄》第20頁編號33的照片,在正面“年”字左方有陰刻英文簽字,此應即耿譜所描述者。另次頁編號34,則是背面左邊八點鐘位置有陽文GIORGI字樣。1990年鴻禧美術館《中國近代金銀幣選集》上則有一枚品相較佳的同版幣。
1966年倫敦Glendining公司的Von Halle集藏拍賣會上出現一枚宣統三年五角單面鉛錫質幣樣,正面八點鐘位置有陰打L Giorgi英文字,被Goodman購得後在1991年拍賣時出讓(編號386)。據聞五角亦有龍面喬治陰文簽字版幣樣存在,也是單面合金材質。由現存世的各式各樣喬治簽字版來看,陰刻者只限宣三版銀幣而且極其稀少,故推測此係喬治是以手工打印做為自己留存之用,爾後都是將簽字鏤刻在模具上。

銀元簽字版上的喬治GIORGI前世今生

大清銀幣簽字版

喬治在華任職期間的狀況,可由李伯琦在1945年9月《永安》月刊發表的“中國紀念幣考”略知一二,摘錄部份如下: “總廠所聘雕刻技師,由義國駐京公使所介紹,三年為期,民國二年來廠,三年滿,續聘三年,義技師初來華,尚謹飭,久則漸染惡習,又兼翻譯從中播弄,逢雕祖模時,必藉端要挾需索,蓋義技師不解華語,時北方亦罕有國人通意語者,多方覓得王某,能義語,使之充翻譯,給厚薪,王已覺奇貨可居,又本非學校所習,乃使館司賤役者,已不知品行,更富奴性,崇西人,輕國人,三年再滿,即辭義技師,革翻譯,義公使受其託,來請再續聘,未之允,然義技師在造幣廠六年,曾遴選學生六人,從之學雕刻,六年技亦成。”這是對喬治最詳細的敘述,由李氏原文來看,洋技師喬治是“在造幣廠六年”於民國八年(1919年)解職,此段記述可自其它數據上交叉對比,予以補充及印證。

銀元簽字版上的喬治GIORGI前世今生

袁世凱像壹圓簽字版“中圓”金質樣幣

首先要補充的是李伯琦沒有把喬治在前清戶部造幣總廠的年資計入,在羅斯的文章及耿愛德與喬治本人的通信中,均指出他是1910年上任。造幣總廠在民初兵變中燒燬未原地重建,喬治後轉往另闢建之新廠任職,“在造幣廠六年”是指新建完成的天津造幣總廠。除此之外,有關其離職一事在外交部檔案中也有記載:外交部在1919年7、8月間與財政部至少有公函往來三次,記載“義使館節略一件:造幣廠雕刻師義人Giorgi免除職務請予以優待由”、“義人Giorgi在造幣廠任雕刻師九年”(譯名為佐治)及財政部回函“義人Giorgi氏請留用事請無庸置議” 云云,可證明拒予續聘以及喬治請使館說項之事屬實。若非有李伯琦撰文披露及外交部的檔案,這段經過外人是無從得知也無法查證。
“逢雕祖模時,必藉端要挾需索”一事,可能是因中西文化與制度上的差距,在西洋的造幣廠總雕刻師鏤鐫新模有論件計酬之例,廠方可能認為雕刻師所得月俸已較他人優沃甚多,不願雕祖模另外付費;加上言語不通、翻譯撥弄,未能賓主盡興乃至最後竟不歡而散。

銀元簽字版上的喬治GIORGI前世今生

袁世凱像簽字版銀幣

有關喬治生平其它資料,在《幣章雕刻師人名辭典》(“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Medallists”, Leonard Forrer, 1904) 及1965年出版《十九世紀以來意大利錢幣雕刻師》(“Italian Coin Engravers Since 1800”)之書中,都查不到吻合之人。因此推測喬治在其本國名氣不大,故未被收錄在內。後經駐華意大利使館介紹,至天津造幣廠擔任雕刻師。
喬治設計及雕刻的民國錢幣計有:(1)共和紀念銀幣;(2)共和紀念十文銅幣;(3)民國三年袁世凱七分臉;(4)民國三年袁世凱側面像;(5)民國五年壹分及五釐銅幣;(6)洪憲紀元拾圓金幣等,另有獎牌數種。由於國人對錢幣上有雕刻師署名這已千年的西洋傳統並不瞭解,故財政部初見幣樣上有技師名在袁像下而大譁,謂傳之後世,必誤認幣中之人為喬治,令其去除。至今中國錢幣上始終無雕刻師之名,故有簽名者皆為珍品,龍銀簽字版更為此中瑰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