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時期東北失地是歷史必然嗎?喪權辱國的《璦琿條約》對清朝意味著什麼?

靜夜史


清朝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經歷近代社會的封建王朝,曾經在其最後七十多年時間裡先後被迫與西方列強簽訂了眾多不平等條約,在清朝與列強簽訂的諸個不平等條約中,《璦琿條約》可以說是一個極其重要且影響深遠的不平等條約,清政府與沙皇俄國簽訂的《璦琿條約》在中國近代不平等條約中創下了多項第一,條約的簽訂不僅使清朝東北部領土損失嚴重,還使清王朝的黑龍江吉林兩省失去了出海口。可以說《璦琿條約》的簽訂對於清王朝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清王朝失去了東北部的大量領土和出海口:

俄羅斯的擴張史就是一個向東侵略佔領的歷史,我們仔細查閱俄羅斯的侵略過程,不難發現,他的侵略方向總體上是向著東方進行的,他向東的目標其實只有一個,那就是他夢寐以求的太平洋出海口。而阻隔在俄羅斯與太平洋出海口之間的,恰恰就是清王朝的外東北地區。這一地區實際上就是第二次鴉片戰爭中俄國趁火打劫佔領的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和烏蘇里江以東地區。這一地區有這俄羅斯東進途中最近的出海口和一系列天然不凍港,相比地理位置閉塞的西北地區,顯然這一地區更有吸引力。

俄羅斯通過武裝入侵和政治恫嚇使清王朝簽訂了《璦琿條約》清朝至此徹底失去了外東北地區,原本作為中國內河的黑龍江成為中俄兩國的界江,資源豐富戰略位置極為重要的中國第一大島嶼庫頁島也被迫割讓,而諸如海參崴等多個具備重要經濟價值戰略地位的優良不凍港也全部丟失。這對於清朝乃至今天的中國都是巨大的損失。

東北地區領土的大量丟失迫使清政府加快對東北地區的解禁:

17世紀中期,滿洲人入關開始對全國進行統治,由於八旗軍民的大量入關,導致了原本就人口稀少的東北地區人口變得更加稀少,清朝統治者一直把東北作為自己的龍興之地。清太宗崇德年間就開始對東北地區設置邊牆,禁止百姓進入清朝的龍興之地。歷史上把這道馬蹄形的邊牆稱為“柳條邊”。康熙七年,清政府開始了對東北長達210年的封禁,禁止漢人進入東北,從此時開始,一直到清末慈禧掌權,這期間由於清政府人為的隔絕東北地區,以至於這一地區長期以來人口增長率緩慢,到了咸豐同治年間時,廣袤的東北地區人口數量還不到一百萬。人口數量稀少、沒有常住居民,也是東北地區丟失的重要原因。

清政府的禁止漢族進入作為龍興之地的東北地區的封禁政策進一步加劇了該地區人口狀況的惡化,這一狀況也客觀上促進了俄國人的入侵,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後,特別是《璦琿條約》簽訂後,清朝統治者逐漸意識到了東北地區封禁政策產生的惡果,因此清朝後期的統治者開始逐步開放原本作為滿洲人龍興之地的東北地區,大量漢族人在封禁政策取消後迅速進入東北地區。可以說《璦琿條約》簽訂後由於領土的大量丟失,清政府被迫改變了對東北地區的封禁政策,這對東北地區的經濟發展與區域開發產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璦琿條約》的簽訂促使日俄矛盾升級:

《璦琿條約》的簽訂使得俄國的勢力進入中國東北地區,在隨後的幾十年時間中,新興的日本也開始了對中國的侵略和滲入。根據日本的大陸政策,朝鮮和中國東北是日本欲最先控制的地方。日本在對朝鮮半島完成殖民的同時隨即進入中國東北地區,而這一地區在日本勢力進去之前已經由俄國人經營了三十餘年。在俄國之後進入中國東北的日本勢力想要獲得對於整個東北地區的利益,這就不得不與俄國勢力產生了激烈的矛盾,最終這一矛盾在1905年升級為一場激烈的戰爭,戰爭的結果是日本戰勝,俄國戰敗,日本至此取代俄國成為了中國東北最有勢力的列強,也為日後全面侵華埋下了伏筆。

《璦琿條約》使清朝丟失了黑龍江以北的6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還使得烏蘇里江以東的40萬平凡公里領土以及庫頁島成為了中俄共管的地區,實際上中國損失了10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璦琿條約》是中國歷史上一次性丟失領土最多的條約,俄國人通過對這一地區的佔領形成了對清王朝西北、北方和東北的三面包圍,清政府北方邊境壓力驟然增大。


歷史課課代表


其實這是兩個問題,我就來回答第一個問題吧。

首先要糾正一下用詞,東北並沒有全部丟失,否則今天的黑龍江吉林遼寧往哪裡擱?

實際上丟失的是興安嶺以北和烏蘇里江以東的14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不過,在過去,特別是在滿清時期,興安嶺以北和以南都統稱滿洲。

其實,早在1644年這片土地的註定要失去了。

那一年,也是崇禎十七年,吳三桂大開山海關大門,清軍八旗部隊魚貫而入,紛紛湧入關內。

一方面是大量的滿族人蒙古人和其他世代居住在滿洲的民族進入關內,另外一方面是滿清禁止失地的漢人移民關外,結果必然就是關外的人口下降,成為地廣人稀的地方。

地廣人稀的情形當時來看不是什麼大問題,但是隨著俄國的崛起和向東發展,這麼一大片肥沃的土地沒有幾個人居住,他們能不垂涎三尺嗎?

於是就有了璦琿條約。

但是俄國人對土地的佔有慾是很大的,他們還想把興安嶺以南的地盤,也就是今天的東北三省,全部變成俄國領土。

滿清也意識到了關外可能保不住了,趕緊開禁關外,允許漢人進入滿洲,於是,大量的山東省河北人紛紛移民關外開荒種地,這就是著名的“闖關東”。

如果不是開禁關外,也許今天的東北已經是俄羅斯聯邦的一部分。




黔人東子


作為清朝的“龍興之地”東北三省其實一點都沒有丟失,丟失的是什麼呢?是外興安嶺,是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廣袤領土!

但其實,從清軍入關的那一刻開始,這一片清朝“龍興之地”的失去就已經埋下了禍根,因為滿人是“族運之戰”所以清人中的成年男子都成為了士兵,隨著多爾袞入關,這樣一來,關外就只剩下了老弱婦孺,隨著清軍的勝利,這些人也很快的搬入了關內,去享受生活去了。

隨著原本居住在關外的滿人搬入關內,東北除了幾座老城與陵墓還有人之外,也基本上空無人煙了,而且清朝的統治者為了保護自己的“龍脈”,也禁止隨意出入東北,甚至還出現了長達兩千多公里的“柳條邊”工事。

不過,當時簽訂《璦琿條約》對於清政府來說也是一個無奈的選擇,讓我們來看一看在簽訂《璦琿條約》的那一年都發生了什麼。

在1858年的5月28日(農曆4月16日),《璦琿條約》簽署,1857年12月,英法聯軍打下廣州,二次鴉片戰爭進入最慘烈階段,1858年4月英法聯軍進攻大沽口,同時發生八里橋戰役,而南方也不安穩,同年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大軍開始進攻福建,浙江和江西。太平天國陳玉成,李秀成大軍攻破揚州,摧毀清軍江南,江北大營。並且在三河全殲湘軍精銳李續賓所部。

對於滿清來說,1858年正好是手忙腳亂的一年,清朝所在乎的就是江南繁華之地和北方龍興之地,對於外興安嶺並不是很關心。

所以這時候的沙俄正好挑選了一個很不錯的時機,完成自己獲得出海口的野望,從《中俄尼布楚條約》簽訂之後,沙俄從來沒有放棄過這個圖謀,在看到了虛弱的清朝之後,大批沙俄侵略軍闖入黑龍江,對中上游北岸和下游兩岸實行軍事佔領。

而這!也只是沙皇俄國的一個開始!從《璦琿條約》簽訂之後,沙俄就不斷的開始了蠶食清朝,正應了那一句,弱國無尊嚴!


瘋狂青史


《璦琿條約》《北京條約》雖然喪權辱國,但也應該看到某些積極影響。

客觀的說,那時的清俄關係還不錯。沙俄一直聲稱是“大清最堅強的盟友”。沙俄還表示要在遠東阻止日本從日本海進入中國,共同抵禦日本,繼而輕而易舉的不費一槍一彈獲得大片領土。

甲午戰敗後,三國干涉還遼,也是俄羅斯主導的,日本被迫退讓,日俄結成死仇!

李鴻章親訪莫斯科,簽訂了《禦敵互相援助條約》,慈禧很高興。

三國干涉還遼,導致了後來的日俄戰爭!俄羅斯戰敗,退出東北亞勢力範圍!日本開始覬覦朝鮮和中國東北!



o上知天文o


清朝建立之後,大量的滿族人從龍入關。本來就已經人煙稀少的關外,更加荒涼。由於滿清是小兵臨大國,清朝統治者一直都缺乏自信,他們時刻擔心著漢民族的反攻倒算。同時,他們借鑑歷史上其他少數民族入主中原的經驗教訓和得失失,為策萬全,他們發明了一條“柳條禁邊”的辦法來保障自己的後路。

說到這裡,可知當初滿清八旗看起來凶神惡煞,可也是色厲內荏,只要有一場大勝,滿清統治者甚至隨時準備開溜。可嘆當時的神州大地,竟然就是沒有一場勝利。


這個所謂的“柳條邊”是用土堆成寬三尺、高三尺的堤壩,在堤壩上每隔五尺插上柳條三根,然後再用繩子連接橫條柳枝。這就是所謂的“插柳結繩”。在堤壩外側挖深八尺、底寬武尺、上寬八尺的邊壕。清政府規定:“凡在‘盛京圍場內,有私人打槍,被劫驚散牲畜者,不論次數,系旗人發各省駐防當差,民人發附近充軍。其私人採蘑菇,砍伐木植者,擬以滿徒,分別旗民處理。’”

這個柳條邊,南起丹東大東溝西南,北上經鳳城,折向東北經新賓旺清門、清原英額門、再折向西北至開原威遠堡,再折向西南到山海關與長城相連,全長1950華里,自清崇德三年(1638年)開始修築,到順治末年(1661年)築成。康熙9年(1670年)至20年(1681年),清政府又修築了從開原的威遠堡延向東北到吉林的法特哈一段,全長約163華里。


柳條邊嚴禁漢人和其他族人入內,在“邊裡”和“邊外”都被劃為“禁區”,一般人等若是要靠近,輕則發配充軍,重則當場格殺。

東北地區在明朝經營200年後,再一次因為這樣的禁令,再次變成了化外之地,荒無人煙。

從漢朝至清朝,在東北地區,中原王朝數次花大力氣同化收編,可是都因為各種原因,漢民族內遷,同化之功半途而廢。

從武帝新開漢四郡改土歸流到後來司馬懿徵遼東,內遷漢民,漢民族開發東北300多年,東北地區再次胡化。

唐代征服高句麗後,重用番將鎮守邊地,河北地區都有胡化趨勢,因此唐朝遼東雖在政府掌握,只是羈縻而已,難收同化實效。

直到明朝時期,東北地區再一次併入中原王朝。明王朝也開發東北,卻允許女真人南遷,結果使得女真人坐大,滿清國建立。

鑑於歷史上的這些教訓,滿清政府自然不願意在他們治下讓漢民族重新漢化東北,不然他們可就失了根基了。當然這在滿清統治者看來,“柳條邊”已經實現了他們的初衷。漢人在關外根本形不成勢力,確保了滿族人有了一個可靠的退路。

可是滿清統治者算盤打歪了,因為在西伯利亞西部,出現了一群金髮碧眼的新型遊牧民族勢力,他們從1598年開始翻過烏拉爾山,在短短的50年中就把勢力擴張到西伯利亞的太平洋岸邊。大約在滿清統治者與明王朝的終極之戰——松錦會戰打響的同時,來自北部的屬民達斡爾人也給皇太極上奏了邊疆危機。一夥俄國人佔領了雅克薩,並且準備以此為據點,將整個黑龍江流域的土地據為己有。

皇太極當時的眼光被南方的戰事所吸引,因此沒有及時發兵驅逐。這使得這幫俄國匪幫認為他們所佔據的是一塊無主之地,他們插上界碑,要求當地民眾進貢。由於接下來的40多年間,滿清統治者一直忙於前線戰事,無暇北顧,因此俄國人的勢力越發強大,在尼布楚、雅克薩之間建立了更多的據點。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三藩之亂結束後的1685年,康熙皇帝派遣軍隊驅逐雅克薩的沙俄侵略軍。戰爭一直打了2年,俄國人最終戰敗,狼狽撤走。正當清政府開始籌備發動更大的攻擊時,喀爾喀蒙古的代表來到朝廷,請求清王朝做主,幫助他們擊退噶爾丹。


由於擔心噶爾丹與俄羅斯有聯繫,清政府在局面良好的情況下做了政治妥協,將貝加爾湖北岸的土地,連同附近十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原屬於布里亞特蒙古)都送給了沙俄。俄國人卻不認為這是清王朝的退讓,在他們的概念中,整個黑龍江流域都應該是俄羅斯的勢力範圍。俄國人已經在這裡經營了30多年,是清王朝侵略了他們,搶走了原本屬於他們的土地和財富。

這種立場在俄國宮廷和民間有很大的市場,俄國人一直在想辦法一雪前恥。雖然俄國人對清王朝的死對頭準格爾部大力支持,但是經過康熙祖孫三代人的努力,準格爾最終變成了一個地理名詞。俄國人的扶持代理人的政策宣告失敗。

俄國人野心勃勃的復仇、侵略計劃一直沒有放棄,他們在國土的四周與各個地區強權開戰,掠奪土地和財富。1856年,俄國人經歷了一次慘敗,在歐洲地區的擴張成果幾乎全部吐出去了。沙皇自殺(一說病死),國內局勢動盪。

可是,這一年,清王朝的日子也不好過。太平天國在南方西征、北伐,把滿清政府折騰的夠嗆。更讓滿清政府崩潰的是南方的亞羅號商船事件造成的外交衝突,最終發展成了第二次鴉片戰爭。因此,滿清政府在南方圍剿太平天國的同時,在北方還要反擊英法聯軍的武裝入侵。



洪秀全在聽說英法聯軍燒燬了圓明園後,甚至怒髮衝冠,要御駕親征,後來被眾將勸住。太平天國雖然爭議較多,但是在對待外國人的態度上,太平天國還是體現了民族自尊。他們一直希望與西方國家和平友好平等相處,而這與西方列強希望在華獲得更大的利益是衝突的。所以,當清政府改弦更張後,列強紛紛選擇與清政府合作,不僅提供資金,還提供人員、裝備、訓練等支持。

在第二次鴉片戰爭發展到大沽口事件時,北疆又出事了。原來俄國遠征軍頭子穆拉維約夫在兩艘炮艇的護衛下,來到愛輝城下,要求清政府簽署新的協議。黑龍江將軍奕山起初態度強勢,拒不妥協。然而,深知自家家底的奕山最終還是迫於俄國人的武力威脅,簽訂了《璦琿條約》。奕山知道清王朝的處境不太妙,卻不知道沙俄的處境其實更難。穆拉維約夫不過是狐假虎威,卻把不知底細的奕山給誆住了。



當時奕山要防禦的土地大約有100多萬平方公里,可是他手中包括旗人部隊、地方武裝,加在一起也不過2萬人,怎麼來守?穆拉維約夫其實在佔據黑龍江北岸土地後,也發現了同樣的問題。不過他腦子很活,他到伊爾茨庫克等俄國人較多的地方,解放了很多農奴,並把他編組訓練,終於湊成了一支12000人的騎兵部隊,俄國人依靠著這些武裝成功在外東北站穩了腳跟。

俄國人認為這個《璦琿條約》只是對此前《尼布楚條約》的修正,即使如此,俄國國內依然有很大反對聲音,因為俄國人當年的目標是將黑龍江變成內河,現在只是獲得了一半。

如果當年東北關外之地有更多的漢族人, 那麼俄國人能夠安身立命下來,就幾乎成為了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以清王朝如此短視的做法,外東北失地幾乎是不可避免的。後來的俄國人又以調停有功為藉口,敲詐了清政府烏蘇里江以東的40多萬的平方公里的領土(先是中俄共管,後來連共管都給取消了,直接佔領)。沒過幾年,俄國人又通過《西北邊界勘測界約記》,又佔領了西北44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簽訂《璦琿條約》,對清王朝來說,沒有費一槍一彈就丟失這麼多的國土,這也是一個歷史性的轉折點。清王朝逐漸適應了割地賠款的節奏,封建主義社會終於走到盡頭了。

後來,隨著邊疆危機日益深重,沙俄豈會是見好就收的主兒?隨著俄人在北方屢次生事,清政府不得不開放柳條邊,允許漢地失地百姓遷徙到東北謀生,用民眾以實邊地,在中央政府困頓乏力的情況下,藉助於民團來守土安民。

當時闖關的口內民眾,以山東人居多,達數百萬之巨,這才在東北邊疆危機中,為中華民族保留了一線生機。正是由於這些移民的存在,才使得東北再次被漢化,成為神州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直到如今,很多東北人的祖籍都在山東。


而知而行的歷史


璦琿是兩次雅克薩反擊戰的前線基地和指揮部。經歷兩次雅克薩之戰,沙俄不得不坐到談判桌上來。 1689年9月,兩國全權代表在尼布楚簽訂了中俄歷史上第一個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從法律上明確了外興安嶺以南、東至海的土地歸中國所有。然而,沙俄對外東北一直是虎視眈眈。


19世紀中葉,國勢衰微、內憂外患。在沙俄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指揮下,大批沙俄哥薩克再次入侵黑龍江流域。 1858年5月28日,在俄軍火炮的威脅下,黑龍江將軍奕山同穆拉維約夫在璦琿簽訂了前所未有的喪權辱國條約——《璦琿條約》。

該條約令中國完全失去了對黑龍江以北約6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烏蘇里江以東40萬平方公里土地中俄共管,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放棄領土所有權最多的條約。此條約當時未經清政府批准,後來在《中俄北京條約》確認。

1857年12月29日,英法聯軍攻佔廣州。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形勢對清政府極為不利。穆拉維約夫便乘機率領俄國哥薩克軍隊直逼璦琿城下。5月20日,英法聯軍攻佔大沽,天津告急,北京震動。22日,穆拉維約夫在兩艘炮艦護送下來到璦琿城內與清朝黑龍江將軍奕山會晤、談判。穆拉維約夫說他此來是為了"助華防英,"也是為了"保衛自己的領土。""為了雙方的利益,中俄必須沿黑龍江、烏蘇里江劃界。"奕山指出,兩國邊界已根據《尼布楚條約》"議定遵行,百數十年從無更改。今若照爾等所議,斷難遷就允准。

《璦琿條約》共3條。主要內容為: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60多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劃歸俄國,璦琿對岸精奇哩江(今俄羅斯結雅河)上游東南的一小塊地區(後稱江東六十四屯)保留中國方面的永久居住權和管轄權;烏蘇里江以東的中國領土劃為中俄共管;原屬中國內河的黑龍江和烏蘇里江只准中、俄兩國船隻航行。清政府當時沒有批准《璦琿條約》,還處分了奕山等人,但1860年訂立《中俄北京條約》時認可了《璦琿條約》。

《璦琿條約》使中國的領土、主權蒙受重大損害,而俄國從中獲得巨大的領土利益和黑龍江、烏蘇里江的航行權,以及通往太平洋的出海口。正如恩格斯所說,俄羅斯不費一槍一彈“從中國奪取了一塊大小等於法德兩國面積的領土和一條同多瑙河一樣長的河流”。其後,俄羅斯通過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和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等不平等條約又侵佔了中國烏蘇里江以東地區和外西北地區大片領土。


侃侃書生世界


簽約後續

按照清朝當局事先給與奕山的命令,奕山根本無權與俄羅斯簽訂條約。因此,清政府沒有批准《璦琿條約》,並在事後對奕山等人予以處分。但1860年訂立《中俄北京條約》時認可了《璦琿條約》。

《璦琿條約》條約簽訂後,俄羅斯將璦琿北岸的海蘭泡改名為“報喜城”(即布拉戈維申斯克)以慶祝條約成功簽訂。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特頒嘉獎,以表揚侵略簽約“有功”的穆拉維約夫,同時晉封穆拉維約夫為阿穆爾(即黑龍江)斯基伯爵。

條約影響

《璦琿條約》使中國的領土、主權蒙受重大損害,而俄國從中獲得巨大的領土利益和黑龍江、烏蘇里江的航行權,以及通往太平洋的出海口。正如恩格斯所說,俄羅斯不費一槍一彈“從中國奪取了一塊大小等於法德兩國面積的領土和一條同多瑙河一樣長的河流”。(《俄羅斯在遠東的成功》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頁662)俄羅斯將穆拉維約夫割佔中國黑龍江地區的行動方式概括為一個侵略公式:“必須以實際佔領地方的辦法來支持俄國外交上的要求”。其後,俄羅斯通過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和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等不平等條約又侵佔了中國烏蘇里江以東地區和外西北地區大片領土。

侵吞中國黑龍江地區,奪取通往太平洋的出海口,是《尼布楚條約》簽訂以後歷代沙皇政府的一貫圖謀。鴉片戰爭之後,俄羅斯成立"黑龍江問題特別委員會",加緊其侵略黑龍江的活動。1849年至1853年,俄羅斯海軍軍官涅維爾斯科依帶領武裝人員,侵入黑龍江下游,建立侵略據點。隨後,在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的指揮下,大批俄國侵略軍闖入黑龍江,對中上游北岸和下游兩岸實行軍事佔領。

1857年12月29日,英法聯軍攻佔廣州。沙俄政府得知這一情況,於1858年(咸豐八年)1月5日召開"特別委員會"會議進行密謀。會議採納了穆拉維約夫關於繼續向黑龍江"移民"並與清政府舉行以武力為後盾的外交談判的意見。會後俄羅斯政府即通知清政府說,穆拉維約夫已受命談判中俄邊界問題,如果中國希望了結"黑龍江問題",可以與他會商。此時,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形勢對清政府極為不利。穆拉維約夫便乘機率領俄國哥薩克軍隊直逼璦琿城下。5月20日,英法聯軍攻佔大沽,天津告急,北京震動。22日,穆拉維約夫在兩艘炮艦護送下來到璦琿城內與清朝黑龍江將軍奕山會晤、談判。穆拉維約夫說他此來是為了"助華防英,"也是為了"保衛自己的領土。""為了雙方的利益,中俄必須沿黑龍江、烏蘇里江劃界。"奕山指出,兩國邊界已根據《尼布楚條約》"議定遵行,百數十年從無更改。今若照爾等所議,斷難遷就允准。"這次談判爭論很激烈。散會前穆拉維約夫將俄方擬定的"條約草案"交給奕山,限第二天答覆。

這個草案的實質就是要撕毀中俄《尼布楚條約》,強佔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地區。第二次談判,中方代表愛紳泰斷然拒絕俄方提出的無理要求,並將"條約草案"退給俄方代表彼羅夫斯基。由於俄方無理取鬧,談判無結果。穆拉維約夫急不可耐,再次親自出馬,以"最後通牒的方式","提出條約的最後文本",強迫奕山簽字,並恫嚇說:"同中國人不能用和平方式進行談判!"當夜俄國兵船鳴槍放炮。在沙俄的武力威脅之下,奕山終於屈服,被迫於28日與穆拉維約夫簽訂了《璦琿城和約》,又稱《璦琿條約》。

《璦琿條約》共3條。主要內容為: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60多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劃歸俄國,璦琿對岸精奇哩江(今俄羅斯結雅河)上游東南的一小塊地區(後稱江東六十四屯)保留中國方面的永久居住權和管轄權;烏蘇里江以東的中國領土劃為中俄共管;原屬中國內河的黑龍江和烏蘇里江只准中、俄兩國船隻航行。清政府當時沒有批准《璦琿條約》,還處分了奕山等人,但1860年訂立《中俄北京條約》時認可了《璦琿條約》。

《璦琿條約》使中國領土、主權蒙受重大損害,而俄羅斯卻從中獲得巨大的領土利益和黑龍江、烏蘇里江的航行權,以及通往太平洋的出海口。沙皇俄國將穆拉維約夫割佔我國黑龍江地區的行動方式概括為一個侵略公式:"必須以實際佔領地方的辦法來支持俄國外交上的要求。"其後,俄國割佔中國烏蘇里江以東地區和中國西北大片領土,都是這樣乾的。


阿貴


  《璦琿條約》是在中國黑龍江的璦琿簽訂的,因此被叫做《璦琿條約》或者《璦琿城和約》。條約簽訂的時間是清朝咸豐八年四月十六日,也就是公元1858年5月28日。璦琿條約的內容主要有三點,首先,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60多萬平方公里中國領土劃歸俄國所有;其次,烏蘇里江以東的大清國領土劃為清俄共管;此外,黑龍江和烏蘇里江只准清朝和俄國的船隻航行。所以璦琿條約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璦琿條約使得中國的領土主權完整遭到嚴重破壞,中國損失了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6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第二,璦琿條約使得中國在東北地區的經濟利益遭到嚴重破壞,清政府喪失了對東北地區統治的權利,人民的利益也不到保障。

  第三,清政府在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的商業貿易遭到俄國的入侵,大量的資源被俄國掠奪。

  第四,璦琿條約的簽訂使得清政府的軟弱畢露無疑,俄國之後面對清政府更加肆無忌憚了,之後俄國又割佔中國烏蘇里江以東地區和中國西北大片領土。

  第五,璦琿條約使得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加深,也讓其他列強看到了清政府的落弱無能,從而間接促使了更多不平等條約的簽訂。

  


一個好同志


滿清喪失外東北也只是一種偶然,要知道第一個攻打中國的是英國,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沙俄根本沒敢參與,這與其說是中立不如說是作壁上觀,準備漁翁得利,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太平天國運動也同時爆發,禍不單行,清朝軍力根本鎮壓不了,所以沙俄提出幫助清朝鎮壓太平天國,但還是要求割讓外東北,清朝再傻也不能同意,但在內外戰爭壓力的打擊下,清朝信心崩潰,竟然在沒有打一仗的情況下就割讓了外東北,堪稱奇恥大辱,這個太偶然了,鴉片戰爭於太平天國運動同時爆發,都在東南沿海,甚至英法聯軍在後期都打到北京了,清朝根本沒有能力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安全,沙俄訛詐外東北,也就是一種戰略試探,之後沙皇才確定了要建立黃俄羅斯迷夢的計劃,這都是根據中國國情於形勢發展做出的決定有很大偶然性,如果英法只是點到為止,清朝也不負隅頑抗,沙俄就很難渾水摸魚,要佔據外東北,外西北,就必須靠戰爭實力來說話,我們都清楚,這時候沙俄也是內憂外患,剛在克里米亞被英法土大敗,國內農奴起義運動如火如荼,只要中國堅持原則拒不妥協,沙俄也毫無辦法,可惜清朝抓不住機會,總是以惡化局勢的方式於英法列強打招呼,自然一敗再敗,被沙俄這個臭蒼蠅盯上也就難免了!


金微大都護


那麼索回失地就不是必然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