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东北失地是历史必然吗?丧权辱国的《瑷珲条约》对清朝意味着什么?

静夜史


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经历近代社会的封建王朝,曾经在其最后七十多年时间里先后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众多不平等条约,在清朝与列强签订的诸个不平等条约中,《瑷珲条约》可以说是一个极其重要且影响深远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与沙皇俄国签订的《瑷珲条约》在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中创下了多项第一,条约的签订不仅使清朝东北部领土损失严重,还使清王朝的黑龙江吉林两省失去了出海口。可以说《瑷珲条约》的签订对于清王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清王朝失去了东北部的大量领土和出海口:

俄罗斯的扩张史就是一个向东侵略占领的历史,我们仔细查阅俄罗斯的侵略过程,不难发现,他的侵略方向总体上是向着东方进行的,他向东的目标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他梦寐以求的太平洋出海口。而阻隔在俄罗斯与太平洋出海口之间的,恰恰就是清王朝的外东北地区。这一地区实际上就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趁火打劫占领的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和乌苏里江以东地区。这一地区有这俄罗斯东进途中最近的出海口和一系列天然不冻港,相比地理位置闭塞的西北地区,显然这一地区更有吸引力。

俄罗斯通过武装入侵和政治恫吓使清王朝签订了《瑷珲条约》清朝至此彻底失去了外东北地区,原本作为中国内河的黑龙江成为中俄两国的界江,资源丰富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的中国第一大岛屿库页岛也被迫割让,而诸如海参崴等多个具备重要经济价值战略地位的优良不冻港也全部丢失。这对于清朝乃至今天的中国都是巨大的损失。

东北地区领土的大量丢失迫使清政府加快对东北地区的解禁:

17世纪中期,满洲人入关开始对全国进行统治,由于八旗军民的大量入关,导致了原本就人口稀少的东北地区人口变得更加稀少,清朝统治者一直把东北作为自己的龙兴之地。清太宗崇德年间就开始对东北地区设置边墙,禁止百姓进入清朝的龙兴之地。历史上把这道马蹄形的边墙称为“柳条边”。康熙七年,清政府开始了对东北长达210年的封禁,禁止汉人进入东北,从此时开始,一直到清末慈禧掌权,这期间由于清政府人为的隔绝东北地区,以至于这一地区长期以来人口增长率缓慢,到了咸丰同治年间时,广袤的东北地区人口数量还不到一百万。人口数量稀少、没有常住居民,也是东北地区丢失的重要原因。

清政府的禁止汉族进入作为龙兴之地的东北地区的封禁政策进一步加剧了该地区人口状况的恶化,这一状况也客观上促进了俄国人的入侵,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特别是《瑷珲条约》签订后,清朝统治者逐渐意识到了东北地区封禁政策产生的恶果,因此清朝后期的统治者开始逐步开放原本作为满洲人龙兴之地的东北地区,大量汉族人在封禁政策取消后迅速进入东北地区。可以说《瑷珲条约》签订后由于领土的大量丢失,清政府被迫改变了对东北地区的封禁政策,这对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区域开发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瑷珲条约》的签订促使日俄矛盾升级:

《瑷珲条约》的签订使得俄国的势力进入中国东北地区,在随后的几十年时间中,新兴的日本也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和渗入。根据日本的大陆政策,朝鲜和中国东北是日本欲最先控制的地方。日本在对朝鲜半岛完成殖民的同时随即进入中国东北地区,而这一地区在日本势力进去之前已经由俄国人经营了三十余年。在俄国之后进入中国东北的日本势力想要获得对于整个东北地区的利益,这就不得不与俄国势力产生了激烈的矛盾,最终这一矛盾在1905年升级为一场激烈的战争,战争的结果是日本战胜,俄国战败,日本至此取代俄国成为了中国东北最有势力的列强,也为日后全面侵华埋下了伏笔。

《瑷珲条约》使清朝丢失了黑龙江以北的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还使得乌苏里江以东的40万平凡公里领土以及库页岛成为了中俄共管的地区,实际上中国损失了1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瑷珲条约》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性丢失领土最多的条约,俄国人通过对这一地区的占领形成了对清王朝西北、北方和东北的三面包围,清政府北方边境压力骤然增大。


历史课课代表


其实这是两个问题,我就来回答第一个问题吧。

首先要纠正一下用词,东北并没有全部丢失,否则今天的黑龙江吉林辽宁往哪里搁?

实际上丢失的是兴安岭以北和乌苏里江以东的1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不过,在过去,特别是在满清时期,兴安岭以北和以南都统称满洲。

其实,早在1644年这片土地的注定要失去了。

那一年,也是崇祯十七年,吴三桂大开山海关大门,清军八旗部队鱼贯而入,纷纷涌入关内。

一方面是大量的满族人蒙古人和其他世代居住在满洲的民族进入关内,另外一方面是满清禁止失地的汉人移民关外,结果必然就是关外的人口下降,成为地广人稀的地方。

地广人稀的情形当时来看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随着俄国的崛起和向东发展,这么一大片肥沃的土地没有几个人居住,他们能不垂涎三尺吗?

于是就有了瑷珲条约。

但是俄国人对土地的占有欲是很大的,他们还想把兴安岭以南的地盘,也就是今天的东北三省,全部变成俄国领土。

满清也意识到了关外可能保不住了,赶紧开禁关外,允许汉人进入满洲,于是,大量的山东省河北人纷纷移民关外开荒种地,这就是著名的“闯关东”。

如果不是开禁关外,也许今天的东北已经是俄罗斯联邦的一部分。




黔人东子


作为清朝的“龙兴之地”东北三省其实一点都没有丢失,丢失的是什么呢?是外兴安岭,是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广袤领土!

但其实,从清军入关的那一刻开始,这一片清朝“龙兴之地”的失去就已经埋下了祸根,因为满人是“族运之战”所以清人中的成年男子都成为了士兵,随着多尔衮入关,这样一来,关外就只剩下了老弱妇孺,随着清军的胜利,这些人也很快的搬入了关内,去享受生活去了。

随着原本居住在关外的满人搬入关内,东北除了几座老城与陵墓还有人之外,也基本上空无人烟了,而且清朝的统治者为了保护自己的“龙脉”,也禁止随意出入东北,甚至还出现了长达两千多公里的“柳条边”工事。

不过,当时签订《瑷珲条约》对于清政府来说也是一个无奈的选择,让我们来看一看在签订《瑷珲条约》的那一年都发生了什么。

在1858年的5月28日(农历4月16日),《瑷珲条约》签署,1857年12月,英法联军打下广州,二次鸦片战争进入最惨烈阶段,1858年4月英法联军进攻大沽口,同时发生八里桥战役,而南方也不安稳,同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大军开始进攻福建,浙江和江西。太平天国陈玉成,李秀成大军攻破扬州,摧毁清军江南,江北大营。并且在三河全歼湘军精锐李续宾所部。

对于满清来说,1858年正好是手忙脚乱的一年,清朝所在乎的就是江南繁华之地和北方龙兴之地,对于外兴安岭并不是很关心。

所以这时候的沙俄正好挑选了一个很不错的时机,完成自己获得出海口的野望,从《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之后,沙俄从来没有放弃过这个图谋,在看到了虚弱的清朝之后,大批沙俄侵略军闯入黑龙江,对中上游北岸和下游两岸实行军事占领。

而这!也只是沙皇俄国的一个开始!从《瑷珲条约》签订之后,沙俄就不断的开始了蚕食清朝,正应了那一句,弱国无尊严!


疯狂青史


《瑷珲条约》《北京条约》虽然丧权辱国,但也应该看到某些积极影响。

客观的说,那时的清俄关系还不错。沙俄一直声称是“大清最坚强的盟友”。沙俄还表示要在远东阻止日本从日本海进入中国,共同抵御日本,继而轻而易举的不费一枪一弹获得大片领土。

甲午战败后,三国干涉还辽,也是俄罗斯主导的,日本被迫退让,日俄结成死仇!

李鸿章亲访莫斯科,签订了《御敌互相援助条约》,慈禧很高兴。

三国干涉还辽,导致了后来的日俄战争!俄罗斯战败,退出东北亚势力范围!日本开始觊觎朝鲜和中国东北!



o上知天文o


清朝建立之后,大量的满族人从龙入关。本来就已经人烟稀少的关外,更加荒凉。由于满清是小兵临大国,清朝统治者一直都缺乏自信,他们时刻担心着汉民族的反攻倒算。同时,他们借鉴历史上其他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经验教训和得失失,为策万全,他们发明了一条“柳条禁边”的办法来保障自己的后路。

说到这里,可知当初满清八旗看起来凶神恶煞,可也是色厉内荏,只要有一场大胜,满清统治者甚至随时准备开溜。可叹当时的神州大地,竟然就是没有一场胜利。


这个所谓的“柳条边”是用土堆成宽三尺、高三尺的堤坝,在堤坝上每隔五尺插上柳条三根,然后再用绳子连接横条柳枝。这就是所谓的“插柳结绳”。在堤坝外侧挖深八尺、底宽武尺、上宽八尺的边壕。清政府规定:“凡在‘盛京围场内,有私人打枪,被劫惊散牲畜者,不论次数,系旗人发各省驻防当差,民人发附近充军。其私人采蘑菇,砍伐木植者,拟以满徒,分别旗民处理。’”

这个柳条边,南起丹东大东沟西南,北上经凤城,折向东北经新宾旺清门、清原英额门、再折向西北至开原威远堡,再折向西南到山海关与长城相连,全长1950华里,自清崇德三年(1638年)开始修筑,到顺治末年(1661年)筑成。康熙9年(1670年)至20年(1681年),清政府又修筑了从开原的威远堡延向东北到吉林的法特哈一段,全长约163华里。


柳条边严禁汉人和其他族人入内,在“边里”和“边外”都被划为“禁区”,一般人等若是要靠近,轻则发配充军,重则当场格杀。

东北地区在明朝经营200年后,再一次因为这样的禁令,再次变成了化外之地,荒无人烟。

从汉朝至清朝,在东北地区,中原王朝数次花大力气同化收编,可是都因为各种原因,汉民族内迁,同化之功半途而废。

从武帝新开汉四郡改土归流到后来司马懿征辽东,内迁汉民,汉民族开发东北300多年,东北地区再次胡化。

唐代征服高句丽后,重用番将镇守边地,河北地区都有胡化趋势,因此唐朝辽东虽在政府掌握,只是羁縻而已,难收同化实效。

直到明朝时期,东北地区再一次并入中原王朝。明王朝也开发东北,却允许女真人南迁,结果使得女真人坐大,满清国建立。

鉴于历史上的这些教训,满清政府自然不愿意在他们治下让汉民族重新汉化东北,不然他们可就失了根基了。当然这在满清统治者看来,“柳条边”已经实现了他们的初衷。汉人在关外根本形不成势力,确保了满族人有了一个可靠的退路。

可是满清统治者算盘打歪了,因为在西伯利亚西部,出现了一群金发碧眼的新型游牧民族势力,他们从1598年开始翻过乌拉尔山,在短短的50年中就把势力扩张到西伯利亚的太平洋岸边。大约在满清统治者与明王朝的终极之战——松锦会战打响的同时,来自北部的属民达斡尔人也给皇太极上奏了边疆危机。一伙俄国人占领了雅克萨,并且准备以此为据点,将整个黑龙江流域的土地据为己有。

皇太极当时的眼光被南方的战事所吸引,因此没有及时发兵驱逐。这使得这帮俄国匪帮认为他们所占据的是一块无主之地,他们插上界碑,要求当地民众进贡。由于接下来的40多年间,满清统治者一直忙于前线战事,无暇北顾,因此俄国人的势力越发强大,在尼布楚、雅克萨之间建立了更多的据点。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三藩之乱结束后的1685年,康熙皇帝派遣军队驱逐雅克萨的沙俄侵略军。战争一直打了2年,俄国人最终战败,狼狈撤走。正当清政府开始筹备发动更大的攻击时,喀尔喀蒙古的代表来到朝廷,请求清王朝做主,帮助他们击退噶尔丹。


由于担心噶尔丹与俄罗斯有联系,清政府在局面良好的情况下做了政治妥协,将贝加尔湖北岸的土地,连同附近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原属于布里亚特蒙古)都送给了沙俄。俄国人却不认为这是清王朝的退让,在他们的概念中,整个黑龙江流域都应该是俄罗斯的势力范围。俄国人已经在这里经营了30多年,是清王朝侵略了他们,抢走了原本属于他们的土地和财富。

这种立场在俄国宫廷和民间有很大的市场,俄国人一直在想办法一雪前耻。虽然俄国人对清王朝的死对头准格尔部大力支持,但是经过康熙祖孙三代人的努力,准格尔最终变成了一个地理名词。俄国人的扶持代理人的政策宣告失败。

俄国人野心勃勃的复仇、侵略计划一直没有放弃,他们在国土的四周与各个地区强权开战,掠夺土地和财富。1856年,俄国人经历了一次惨败,在欧洲地区的扩张成果几乎全部吐出去了。沙皇自杀(一说病死),国内局势动荡。

可是,这一年,清王朝的日子也不好过。太平天国在南方西征、北伐,把满清政府折腾的够呛。更让满清政府崩溃的是南方的亚罗号商船事件造成的外交冲突,最终发展成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因此,满清政府在南方围剿太平天国的同时,在北方还要反击英法联军的武装入侵。



洪秀全在听说英法联军烧毁了圆明园后,甚至怒发冲冠,要御驾亲征,后来被众将劝住。太平天国虽然争议较多,但是在对待外国人的态度上,太平天国还是体现了民族自尊。他们一直希望与西方国家和平友好平等相处,而这与西方列强希望在华获得更大的利益是冲突的。所以,当清政府改弦更张后,列强纷纷选择与清政府合作,不仅提供资金,还提供人员、装备、训练等支持。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展到大沽口事件时,北疆又出事了。原来俄国远征军头子穆拉维约夫在两艘炮艇的护卫下,来到爱辉城下,要求清政府签署新的协议。黑龙江将军奕山起初态度强势,拒不妥协。然而,深知自家家底的奕山最终还是迫于俄国人的武力威胁,签订了《瑷珲条约》。奕山知道清王朝的处境不太妙,却不知道沙俄的处境其实更难。穆拉维约夫不过是狐假虎威,却把不知底细的奕山给诓住了。



当时奕山要防御的土地大约有100多万平方公里,可是他手中包括旗人部队、地方武装,加在一起也不过2万人,怎么来守?穆拉维约夫其实在占据黑龙江北岸土地后,也发现了同样的问题。不过他脑子很活,他到伊尔茨库克等俄国人较多的地方,解放了很多农奴,并把他编组训练,终于凑成了一支12000人的骑兵部队,俄国人依靠着这些武装成功在外东北站稳了脚跟。

俄国人认为这个《瑷珲条约》只是对此前《尼布楚条约》的修正,即使如此,俄国国内依然有很大反对声音,因为俄国人当年的目标是将黑龙江变成内河,现在只是获得了一半。

如果当年东北关外之地有更多的汉族人, 那么俄国人能够安身立命下来,就几乎成为了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以清王朝如此短视的做法,外东北失地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后来的俄国人又以调停有功为借口,敲诈了清政府乌苏里江以东的40多万的平方公里的领土(先是中俄共管,后来连共管都给取消了,直接占领)。没过几年,俄国人又通过《西北边界勘测界约记》,又占领了西北4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签订《瑷珲条约》,对清王朝来说,没有费一枪一弹就丢失这么多的国土,这也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清王朝逐渐适应了割地赔款的节奏,封建主义社会终于走到尽头了。

后来,随着边疆危机日益深重,沙俄岂会是见好就收的主儿?随着俄人在北方屡次生事,清政府不得不开放柳条边,允许汉地失地百姓迁徙到东北谋生,用民众以实边地,在中央政府困顿乏力的情况下,借助于民团来守土安民。

当时闯关的口内民众,以山东人居多,达数百万之巨,这才在东北边疆危机中,为中华民族保留了一线生机。正是由于这些移民的存在,才使得东北再次被汉化,成为神州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直到如今,很多东北人的祖籍都在山东。


而知而行的历史


瑷珲是两次雅克萨反击战的前线基地和指挥部。经历两次雅克萨之战,沙俄不得不坐到谈判桌上来。 1689年9月,两国全权代表在尼布楚签订了中俄历史上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明确了外兴安岭以南、东至海的土地归中国所有。然而,沙俄对外东北一直是虎视眈眈。


19世纪中叶,国势衰微、内忧外患。在沙俄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指挥下,大批沙俄哥萨克再次入侵黑龙江流域。 1858年5月28日,在俄军火炮的威胁下,黑龙江将军奕山同穆拉维约夫在瑷珲签订了前所未有的丧权辱国条约——《瑷珲条约》。

该条约令中国完全失去了对黑龙江以北约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土地中俄共管,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放弃领土所有权最多的条约。此条约当时未经清政府批准,后来在《中俄北京条约》确认。

1857年12月29日,英法联军攻占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形势对清政府极为不利。穆拉维约夫便乘机率领俄国哥萨克军队直逼瑷珲城下。5月20日,英法联军攻占大沽,天津告急,北京震动。22日,穆拉维约夫在两艘炮舰护送下来到瑷珲城内与清朝黑龙江将军奕山会晤、谈判。穆拉维约夫说他此来是为了"助华防英,"也是为了"保卫自己的领土。""为了双方的利益,中俄必须沿黑龙江、乌苏里江划界。"奕山指出,两国边界已根据《尼布楚条约》"议定遵行,百数十年从无更改。今若照尔等所议,断难迁就允准。

《瑷珲条约》共3条。主要内容为: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归俄国,瑷珲对岸精奇哩江(今俄罗斯结雅河)上游东南的一小块地区(后称江东六十四屯)保留中国方面的永久居住权和管辖权;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原属中国内河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只准中、俄两国船只航行。清政府当时没有批准《瑷珲条约》,还处分了奕山等人,但1860年订立《中俄北京条约》时认可了《瑷珲条约》。

《瑷珲条约》使中国的领土、主权蒙受重大损害,而俄国从中获得巨大的领土利益和黑龙江、乌苏里江的航行权,以及通往太平洋的出海口。正如恩格斯所说,俄罗斯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其后,俄罗斯通过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和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等不平等条约又侵占了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和外西北地区大片领土。


侃侃书生世界


签约后续

按照清朝当局事先给与奕山的命令,奕山根本无权与俄罗斯签订条约。因此,清政府没有批准《瑷珲条约》,并在事后对奕山等人予以处分。但1860年订立《中俄北京条约》时认可了《瑷珲条约》。

《瑷珲条约》条约签订后,俄罗斯将瑷珲北岸的海兰泡改名为“报喜城”(即布拉戈维申斯克)以庆祝条约成功签订。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特颁嘉奖,以表扬侵略签约“有功”的穆拉维约夫,同时晋封穆拉维约夫为阿穆尔(即黑龙江)斯基伯爵。

条约影响

《瑷珲条约》使中国的领土、主权蒙受重大损害,而俄国从中获得巨大的领土利益和黑龙江、乌苏里江的航行权,以及通往太平洋的出海口。正如恩格斯所说,俄罗斯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俄罗斯在远东的成功》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页662)俄罗斯将穆拉维约夫割占中国黑龙江地区的行动方式概括为一个侵略公式:“必须以实际占领地方的办法来支持俄国外交上的要求”。其后,俄罗斯通过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和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等不平等条约又侵占了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和外西北地区大片领土。

侵吞中国黑龙江地区,夺取通往太平洋的出海口,是《尼布楚条约》签订以后历代沙皇政府的一贯图谋。鸦片战争之后,俄罗斯成立"黑龙江问题特别委员会",加紧其侵略黑龙江的活动。1849年至1853年,俄罗斯海军军官涅维尔斯科依带领武装人员,侵入黑龙江下游,建立侵略据点。随后,在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的指挥下,大批俄国侵略军闯入黑龙江,对中上游北岸和下游两岸实行军事占领。

1857年12月29日,英法联军攻占广州。沙俄政府得知这一情况,于1858年(咸丰八年)1月5日召开"特别委员会"会议进行密谋。会议采纳了穆拉维约夫关于继续向黑龙江"移民"并与清政府举行以武力为后盾的外交谈判的意见。会后俄罗斯政府即通知清政府说,穆拉维约夫已受命谈判中俄边界问题,如果中国希望了结"黑龙江问题",可以与他会商。此时,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形势对清政府极为不利。穆拉维约夫便乘机率领俄国哥萨克军队直逼瑷珲城下。5月20日,英法联军攻占大沽,天津告急,北京震动。22日,穆拉维约夫在两艘炮舰护送下来到瑷珲城内与清朝黑龙江将军奕山会晤、谈判。穆拉维约夫说他此来是为了"助华防英,"也是为了"保卫自己的领土。""为了双方的利益,中俄必须沿黑龙江、乌苏里江划界。"奕山指出,两国边界已根据《尼布楚条约》"议定遵行,百数十年从无更改。今若照尔等所议,断难迁就允准。"这次谈判争论很激烈。散会前穆拉维约夫将俄方拟定的"条约草案"交给奕山,限第二天答复。

这个草案的实质就是要撕毁中俄《尼布楚条约》,强占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地区。第二次谈判,中方代表爱绅泰断然拒绝俄方提出的无理要求,并将"条约草案"退给俄方代表彼罗夫斯基。由于俄方无理取闹,谈判无结果。穆拉维约夫急不可耐,再次亲自出马,以"最后通牒的方式","提出条约的最后文本",强迫奕山签字,并恫吓说:"同中国人不能用和平方式进行谈判!"当夜俄国兵船鸣枪放炮。在沙俄的武力威胁之下,奕山终于屈服,被迫于28日与穆拉维约夫签订了《瑷珲城和约》,又称《瑷珲条约》。

《瑷珲条约》共3条。主要内容为: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归俄国,瑷珲对岸精奇哩江(今俄罗斯结雅河)上游东南的一小块地区(后称江东六十四屯)保留中国方面的永久居住权和管辖权;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原属中国内河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只准中、俄两国船只航行。清政府当时没有批准《瑷珲条约》,还处分了奕山等人,但1860年订立《中俄北京条约》时认可了《瑷珲条约》。

《瑷珲条约》使中国领土、主权蒙受重大损害,而俄罗斯却从中获得巨大的领土利益和黑龙江、乌苏里江的航行权,以及通往太平洋的出海口。沙皇俄国将穆拉维约夫割占我国黑龙江地区的行动方式概括为一个侵略公式:"必须以实际占领地方的办法来支持俄国外交上的要求。"其后,俄国割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和中国西北大片领土,都是这样干的。


阿贵


  《瑷珲条约》是在中国黑龙江的瑷珲签订的,因此被叫做《瑷珲条约》或者《瑷珲城和约》。条约签订的时间是清朝咸丰八年四月十六日,也就是公元1858年5月28日。瑷珲条约的内容主要有三点,首先,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中国领土划归俄国所有;其次,乌苏里江以东的大清国领土划为清俄共管;此外,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只准清朝和俄国的船只航行。所以瑷珲条约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瑷珲条约使得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遭到严重破坏,中国损失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第二,瑷珲条约使得中国在东北地区的经济利益遭到严重破坏,清政府丧失了对东北地区统治的权利,人民的利益也不到保障。

  第三,清政府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商业贸易遭到俄国的入侵,大量的资源被俄国掠夺。

  第四,瑷珲条约的签订使得清政府的软弱毕露无疑,俄国之后面对清政府更加肆无忌惮了,之后俄国又割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和中国西北大片领土。

  第五,瑷珲条约使得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加深,也让其他列强看到了清政府的落弱无能,从而间接促使了更多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一个好同志


满清丧失外东北也只是一种偶然,要知道第一个攻打中国的是英国,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沙俄根本没敢参与,这与其说是中立不如说是作壁上观,准备渔翁得利,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太平天国运动也同时爆发,祸不单行,清朝军力根本镇压不了,所以沙俄提出帮助清朝镇压太平天国,但还是要求割让外东北,清朝再傻也不能同意,但在内外战争压力的打击下,清朝信心崩溃,竟然在没有打一仗的情况下就割让了外东北,堪称奇耻大辱,这个太偶然了,鸦片战争于太平天国运动同时爆发,都在东南沿海,甚至英法联军在后期都打到北京了,清朝根本没有能力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安全,沙俄讹诈外东北,也就是一种战略试探,之后沙皇才确定了要建立黄俄罗斯迷梦的计划,这都是根据中国国情于形势发展做出的决定有很大偶然性,如果英法只是点到为止,清朝也不负隅顽抗,沙俄就很难浑水摸鱼,要占据外东北,外西北,就必须靠战争实力来说话,我们都清楚,这时候沙俄也是内忧外患,刚在克里米亚被英法土大败,国内农奴起义运动如火如荼,只要中国坚持原则拒不妥协,沙俄也毫无办法,可惜清朝抓不住机会,总是以恶化局势的方式于英法列强打招呼,自然一败再败,被沙俄这个臭苍蝇盯上也就难免了!


金微大都护


那么索回失地就不是必然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