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女青年“未婚先孕”的背後,原來隱藏著這些苦衷

近日,有頭條朋友在私信中問,眼下,農村青年中比較常見“未婚先孕”情況,問這個現象說明了什麼,會不會成為農村的流行。


農村女青年“未婚先孕”的背後,原來隱藏著這些苦衷

其實,未婚先孕這個問題,不是什麼新問題,在城市裡面是司空見慣。戀愛中的男女,情到深處,於是便情不由己,然後就會有了新的生命。在城市的婚禮上,看到帶著身孕成婚的,根本就用不著大驚小怪的。那麼,為什麼在農村,大家遇到這個問題,就感覺到不正常呢,這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樣苦衷?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是自然規律。但是,當客觀條件制約了這種自然狀態後,就會出現一些不正常,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就像城市青年一樣,早期也是受到各種制約,一旦未婚先孕,那麼對於兩人以及家庭來說都是醜事。後來,隨著社會的開放,人們對於兩性之間的一些問題吃開放包容心態,因此,這些問題就不再是什麼大不了的了。再說農村,由於觀念相對比較保守,因此,對於未婚先孕這件事,看法總體上保守,因此,一直以來,在這裡很少發生這個情況。


農村女青年“未婚先孕”的背後,原來隱藏著這些苦衷

事出反常必有妖。那麼,農村出現未婚先孕究竟意味著什麼,或者背後就是兩情相悅那麼簡單嗎?其實,稍稍瞭解農村婚戀市場的人就不難理解,這個現象背後,其實還真的有貓膩呢。

婚戀市場:男性選擇餘地小,通常屬於被選擇的弱勢一方。

這個不難理解,因為農村本來就是個性別比例失衡比較嚴重的地方,女少男多的局面長期存在,“人以稀為貴”,女性的選擇餘地大,有的女方家長當然就把女兒當成索取錢財的工具,待價而沽。這個時候,一般都是提親者踏破門檻無覓處。為了在眾多競爭者中佔得先機,精明一點的男青年可能會利用與女方感情這個機會,採取先下手為強,將生米煮成熟飯。這樣就會避免無休止的等待或被選擇。當然,這裡的前提是兩人相愛,至少能夠相看兩不厭才能有下文。


農村女青年“未婚先孕”的背後,原來隱藏著這些苦衷

高額彩禮:超出男方家庭承受力,相愛男女只得“先斬後奏”。

這個情況應該更多一些。農村婚戀市場的彩禮問題是個公開的秘密,而且,隨著農村經濟發展,彩禮問題是水漲船高。有人初步統計下,一般而言,結婚需要新房,自建的話起碼也要3-50萬元,彩禮5-10萬元、還要買汽車起碼10萬元,合計需要大幾十萬元,如果要求男方在城市買房,那費用就更高,一般的打工家庭根本就無力負擔。因為這些費用得不到落實,即便再相愛的男女,包括有了婚約的,也都沒法結婚。於是,為了早日成家生活,有的戀愛對象就採取先斬後奏的方式,一旦生米做成熟飯,女方家長也就不好再堅持,只得匆匆同意結婚,否則,就會出醜,孃家人臉上無光。

退親的陋習:生孩子成了迎娶媳婦的唯一依據。


農村女青年“未婚先孕”的背後,原來隱藏著這些苦衷

在少數地區還存在退親這個陋習,核心觀念是男尊女卑思想在作祟。在沿海有些地方(不搞地域歧視),在農村至今還沿襲一種陋習,那就是,男女青年訂婚後,還不能直接結婚(舉辦婚禮),而是要先在一起生活。這個怎麼理解呢?目的就是要看女方能不能生育,生育是男孩還是女孩。如果在一起不能生育,對不起那就要退婚。這是沒有商量餘地的。因為在獨生子女家庭中,有的家庭很有錢,但是不能絕戶,必須要有人繼承香火,於是便想出來這個歪招。還有的更在其上加碼,如果生出來的不是女孩,也要退婚,孩子留下來,女方回孃家去。這雖然不是很普遍的做法,但是,對於女方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如果被退回去的話,女方一般就留在家裡和老人在一起生活,比較難嫁人了。特別是因為不能生育而被退回的,女方也就不再走上再婚這條路,再婚也不會有人迎娶的。


農村女青年“未婚先孕”的背後,原來隱藏著這些苦衷

農村婚戀問題上之所以存在著種種奇怪的現象,說到底還是緣於觀念的保守。因為觀念的保守,在生男生女問題上就出現了選擇性錯誤,導致了男女性別比例嚴重失衡。這是婚戀市場上諸多問題的源頭之一;而彩禮問題又成了婚姻的一道門檻,讓原本稀缺的婚姻資源,有了進一步抬高身價的可能。而媒妁之言、父母之命,讓那些真正有感情的男女,未必“有情人終成眷屬”。

婚戀的這三道門檻,深深阻礙了“有情人終成眷屬”,於是,面對不合理的羈絆,唯有抗爭才能獲得權益,因此,未婚先孕、把生米做成熟飯,無疑成了年輕男女的最好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