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因為經歷爺爺去世,有時會說媽媽我以後不想去世該怎麼回答?

內蒙古大喬


小孩子的內心永遠是純潔與溫暖的,可能他已經對於死亡有了初步的認識,他知道爺爺去世了就再也回不來,不能再見到自己的家人了。他說自己不想去世,很大一部分可能是因為恐懼,也有可能是因為怕失去你們,怕自己再也見不到你們了。

這個時候一定要重視,對孩子進行適量的安撫。可以試圖編個故事,告訴他不要害怕,每個人都會有離開的一天,死去的親人都會變成天上的星星看著我們,守護著我們。爺爺並沒有離開,他只是換了一種方式陪伴我們,我們沒有失去爺爺,我們的記憶裡永遠有爺爺的身影,想爺爺的時候就看看星星⭐,以後要更好的生活。



愛答題的小機靈


孩子的心智尚未健全,人格尚未定型,對親人去世的理解與成人不同,如果解釋不當,就可能給孩子的心靈造成創傷,甚至會影響孩子未來的健康成長。很多父母喜歡用童話故事來掩蓋事實,例如,“去很遠很遠的地方旅了”或“到天堂去了”來替代死亡的說法,父母以為用這種應對方式可以將孩子保護在沒有傷痛的世界裡,這不是一種恰當的做法,因為以後孩子很可能較難以去面對人生的真實一面。而且,時間一久孩子會對死者抱怨:怎麼去那麼久?當然,更不能把死比喻成“睡覺”,“安安靜靜地睡著了,睡好久好久永遠都不起來”。這樣的描述很容易混淆死亡和睡覺這兩個事件,可能讓孩子害怕睡覺,甚至恐懼一睡就會起不來。比較恰當的做法就是自然而親切地給孩子講述事實的真相,誠實回答孩子的問題,說出你心裡的感受,鼓勵孩子朝正確的方向發洩情緒,保留對親人的回憶和親人留下的紀念品。 例如,家長可以用植物來做比喻,花草通常會在春天、夏天的時候生長,到了秋冬時卻會一一凋謝,所有的生命也是一樣,會有生長、茂盛及死亡等時期。用溫和的語調、簡單的詞語潛移默化地引導孩子形成一種對“死亡”理智且平和的態度。最後,祝你的孩子健康成長!



一笙oO


你好,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希望能幫到你。

其實人的一輩子要經歷多次生離死別,可能從我們懵懂的年紀就開始了。你家小孩現在說他不想去世,他已經有點明白去世的意義了,其實也可以很好的告訴他死亡,每個人都是要經歷的,死亡並不可怕。人死了以後會去了一個更好的世界。人的生命很短暫。就在我們有限的時間裡,所以才更要珍惜生命,讓他認識到生命的可貴,活著的意義。讓他無論遇到任何困境都不要有死亡的念頭。那樣活著的人會傷心,會很難過。我們都怕失去對方,不知道父母死了自己怎麼辦?自己先死了呢?父母是不是也很傷心?這時候可以引導孩子積極向上的生活,讓活著的每一天都充滿意義。


日日有八卦


告訴他每個人老了以後都會經歷這個過程的,

孩子你現在還小,不要想這個,你記住爺爺永遠活在你心裡的,只是爺爺去了另外一個世界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