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後回看《側耳傾聽》,我終於明白:為何宮崎駿要選他做繼承人

每當提起吉卜力,相信各位首先想起的定屬宮崎駿,而稍有見識的小夥伴應該還會知道高畑勳這位共同創始人的存在。

這是不難理解的,自吉卜力於1985年成立以來,如上兩位創始人就幾乎包攬了所有動畫的創作。

20年後回看《側耳傾聽》,我終於明白:為何宮崎駿要選他做繼承人

年輕時的宮崎駿和高畑勳

從《風之谷》《天空之城》《龍貓》《螢火蟲之墓》到《千與千尋》《輝夜姬物語》等等十數部動畫,他兩的名字都出現在了導演席位之上。而在遠未創辦吉卜力的1960s年代,他兩也曾合創過大名鼎鼎的《太陽王子霍爾斯的大冒險》。

自此亦師亦友亦敵,在一路相互扶持和競爭下,成就了吉卜力不朽的名氣。

20年後回看《側耳傾聽》,我終於明白:為何宮崎駿要選他做繼承人

所以在18年年初,當高畑勳導演不幸離開的時候,網上也曾傳出過這樣一句說法:“沒有了高畑勳,就沒有今天的吉卜力和宮崎駿”。

我不認為這句話有任何誇張,但需要補充的是,高畑勳影響的可不只有宮崎駿,就在他以導演身份第一次拉攏宮合作的《太陽王子》上映後,彼時正值高中年級的另一位日本青年也因此立下了成為職業動畫師的夢想。

此人名為“近藤喜文”,這是一個即便閱片無數但仍可能未有聽過的陌生名字。

但在吉卜力的歷史裡,他曾是最最最接近“接班人”的人選(沒有之一),也在1995年的時候以導演身份製作了一部名為《側耳傾聽》的動畫---

20年後回看《側耳傾聽》,我終於明白:為何宮崎駿要選他做繼承人

超30萬人次打出8.9高分,也入選為豆瓣TOP250名單中的115位。

這是近藤喜文人生第一部擔任導演的作品,而如此佳績也讓他的才能在一夜之間為世人所讚歎。

看似黑天鵝事件(憑什麼出道即巔峰?),但只要對近藤喜文的創作生涯有所瞭解,人們終究會明白這一切都是何其的自然而然。

而有趣的是,這其中的秘密也同樣被他“藏”進了《側耳傾聽》。

所以這期內容我將會結合近藤喜文的創作人生以及這部動畫的劇情和關鍵思想,以一種穿插的方式透徹解讀他們的精妙之處,好讓你們能夠明白為何吉卜力能夠如此的引人喜愛---

20年後回看《側耳傾聽》,我終於明白:為何宮崎駿要選他做繼承人

純愛皮囊下的人生觀

《側耳傾聽》給我們描繪了女主“月島雯”在中學時期和男主“天澤聖司”開展的一段純愛經歷。

他兩邂逅於圖書館,是稍微年長的聖司首先開啟情竇的。但他卻仿若一隻羞澀的小綿羊,特意和女主擦肩而過,也特意坐到了女主的身旁,然而這一切都被她無意忽略了。

或許冥冥中有股力量吧,雯終究在借書卡的名目中注意到了經常出現在前排的聖司,並自此對他的身份深覺好奇,想搞清楚閱讀速度比自己還要快的人究竟何許人也。

20年後回看《側耳傾聽》,我終於明白:為何宮崎駿要選他做繼承人

直到一隻灰色的大胖貓出現。這一天休假在家的雯肩負起了給老爸送午餐的任務,然而途中她被一隻懂得搭火車的胖貓給吸引住了。

它緩緩地穿行在每家每戶的圍牆上方,而好奇心旺盛的雯也在後方尾隨前行,最終在胖貓的帶領下到來了一家名為“地球屋”的古董店,並邂逅上了作為店主的聖司爺爺,且自此和男主開啟了一段滿載夢想和奮鬥的情感交往。

20年後回看《側耳傾聽》,我終於明白:為何宮崎駿要選他做繼承人

兩性的關係自始至終都不是吉卜力動畫的主題,從最初的《風之谷》到千禧年往後的《千與千尋》,男主和女主之間都不會有過多和深入的交涉,更大篇幅的劇情會聚焦於雙方面臨的人生乃至社會難題之上(比如《幽靈公主》中的珊和阿席達卡,他們始終在不遺餘力地調和自然與人類發展的矛盾)。

而事情到來本作主人公身上也同樣如此。聖司老早就確定了前往意大利磨練小提琴的製作技藝,而雯也從最初對未來的迷茫,逐漸明確了自我發展的方向。

在我看來,這兩位主人公的態度,其實也同樣是近藤喜文在從業數十年間堅定不移的人生觀,而歸結來說便是如下三大點---

(1)謙遜和自知

近藤喜文是在1965年因為《太陽王子》的播出將高畑勳和宮崎駿奉為偶像的,而到來1968年高中畢業後,他也毅然決然地放棄了大學的研讀,轉而前往東京併成功進入到A Production公司任職原畫師。

時間一晃到來1978年,在A Production磨礪了10年之久的近藤喜文也在這個年份適逢到從東映動畫跳槽過來的兩位偶像,並一起投身進了《魯邦三世》的創作。

而也正因為這次合作,高畑勳和宮崎駿也在心裡認可並深刻記住了近藤喜文的能力,且在創辦吉卜力後,他也理所當然的成為了最早期的悍將之一。

20年後回看《側耳傾聽》,我終於明白:為何宮崎駿要選他做繼承人

隨後十數年時間,近藤喜文幾乎參與創作了吉卜力的所有動畫,包括《螢火蟲之墓》(因為《龍貓》同期開工的原因,宮和高曾爆發過一段爭奪近藤喜文的趣聞)《魔女宅急便》《歲月的童話》《紅豬》等等,成為了吉卜力當之無愧的御用作畫監督。

是的,從1968年入行到1995年之前,整整近30年時間,雖然近藤喜文孵化了一部又一部“洋溢著青春活力”的動畫,也為吉卜力栽培出了一位又一位能力強悍的創作人。

但他終究也只能成為大眾認知中的“綠葉”,當然,這也是他心甘情願的選擇。

可別將這種選擇誤解為“窩囊”了,事實上更恰當的描述應為“謙遜和自知”

就在《側耳傾聽》的劇情中段,當雯為聖司能夠獨自制造小提琴而大為驚歎時,後者居然神情嚴肅地回覆了這番話---

“小提琴的造型在三百年前就已經完成了,只是靠工匠的技術來決定音色......這種水準誰都做得出來”

20年後回看《側耳傾聽》,我終於明白:為何宮崎駿要選他做繼承人

在聖司看來後世工匠的作為是不會具備顛覆性的,他們只是在既定的造型上方修修補補,如同綠葉般點綴著前人的成果。但與此同時聖司也明確知道大有可為的方向“錘鍊手藝”,而這也是他決心前往意大利學習的關鍵驅動力。

毫無疑問,近藤喜文對動畫創作的態度也同樣如此。

他自始至終都非常明白動畫製作的框架和體系早在多年之前便已然定型,他不是那種動不動就帶有熱血方剛的情緒和整個體制對抗的莽撞青年,甚或者說在被《太陽王子》觸動的那一剎那起,他便已然錨定了在“修修補補”的路徑上奮鬥一生的夢想。

但有一點我需要再三強調,近藤喜文所在的並非別人家,而是“可怕的吉卜力”---

20年後回看《側耳傾聽》,我終於明白:為何宮崎駿要選他做繼承人

(2)樂觀和堅定

吉卜力給世界帶來的影響是毋庸置疑的,哪怕創立30多年後的今天,宮崎駿也仍奮鬥在創作最前線,希望在有生之年內能夠將最後一部作品《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搬上熒幕。

20年後回看《側耳傾聽》,我終於明白:為何宮崎駿要選他做繼承人

在我看來,宮老早已將創作視作為人生的唯一意義,而這種理念的背後除了熱愛,也少不了苛刻。

“我原以為他是一個輕鬆愉快的人,但結果討論起來後他卻完全不給你留餘地,精力也旺盛得讓人可怕,仿若誰說得多就誰更厲害似的”

“吉卜力培養的動畫師能力一流,但如果你問我他們的做法是正確的嗎?我認為他們應該立即解散”

如上兩番話均出自曾創作過《攻殼機動隊》的押井守,他曾與宮崎駿有過短暫的交集,但毫無疑問感覺是糟糕透了。

在他看來宮崎駿當屬專制主義的奉行者,也是當之無愧的吉卜力第一“暴君”(對宮崎駿方式持有相同態度的還有庵野秀明)。

20年後回看《側耳傾聽》,我終於明白:為何宮崎駿要選他做繼承人

宮崎駿和押井守

由此可見,長年累月工作在宮崎駿麾下的近藤喜文,究竟是何等忍辱負重的存在呢。而在我看來,他之所以能夠承受住暴君的壓迫,歸根結底都是他一直懷揣著“樂觀和堅定”的心態---

在《側耳傾聽》的後半部分,當雯為了追趕聖司的步伐從而萌生撰寫小說的嘗試並將這個事情告訴爺爺後,我們聽到老人家如此的一番回覆---

“這些石頭被磨過之後反而沒意思了......但因為高純度部分在內部比較小的地方,外表看起來不起眼的石頭,也有可能是一顆好原石”

20年後回看《側耳傾聽》,我終於明白:為何宮崎駿要選他做繼承人

聖司爺爺的前半句表達了一種遺憾,在他看來未經雕琢擁有無盡可能性的原石(眼前的聖司和雯)才是最可愛的。但有意思的是,緊接隨後居然話鋒一轉,用不起眼的原石來鼓勵雯的嘗試。

在我看來,他的這番話也傳遞出了近藤喜文在對待選擇時樂觀的一面。

哪怕吉卜力的生產製度嚴苛至極,時常會將創作人的精力壓榨殆盡,但在他的眼中或許“自由和休閒”只是相當於“對原石無限可能性的一種情懷美好的念頭”罷了。

20年後回看《側耳傾聽》,我終於明白:為何宮崎駿要選他做繼承人

近藤喜文在翻閱資料

人生是需要成長的,成長也就需要付出的,而唯獨“相信每一個再渺小的個體都能夠做好”的信念是值得畢生追隨的。

有意思的是,近藤喜文的人生恰恰就是對這個理念的詮釋---

“我本人是非常沒有耐心的。我有許多不同的想法,甚至同一時刻在我內部都有很多矛盾的東西,這也改變著我的方向。但是他(近藤喜文)真是個慢性子,一旦有了想法,就會一直堅持下去”

如上評價出自宮崎駿之口,而一直以來近藤喜文在同伴中的形象與其說是天才,還不如說是“晚熟的努力家類型”

而驅動他在連押井守和庵野秀明都承受不了的“地獄”裡砥礪前行的原因,恰恰就是如上所述的樂觀和堅定。

隨後他也終於如願以償,在1995年全權導拍了《側耳傾聽》,而劇中月島雯初嘗小說創作的經過,其實也像極了近藤喜文製作這部動畫時的經歷---

(3)想是遠遠不夠的

20年後回看《側耳傾聽》,我終於明白:為何宮崎駿要選他做繼承人

在確定了撰寫小說的嘗試後,雯也自此開啟廢寢忘食的調研和碼字生活。

在上課時會如入無人般的沉浸到構思的狀態,而一有空閒便會前往圖書館翻閱海量的參考手冊。

哪怕因為學業成績的退步而遭到家人的責備,她也自始至終堅定自己的想法,並懇求家人能夠

“放縱”自己3個星期的時長。

最終幾經努力,小說終於成稿了,而當她將小說稿遞給聖司爺爺賞閱時所表露出來的既興奮異常卻又無比慌張的模樣,我一直都難以忘懷---

20年後回看《側耳傾聽》,我終於明白:為何宮崎駿要選他做繼承人

當然,月島雯在理所當然下獲得了爺爺的肯定,而此時此刻的她放聲哭泣了,並夾雜著淚水道出了這番說辭---

“我寫完之後才發現,光是想寫是不夠的,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

20年後回看《側耳傾聽》,我終於明白:為何宮崎駿要選他做繼承人

是的,想是遠遠不夠的,而這個認識也讓月島雯確鑿了努力考上名校深造的目標,也同時是近藤喜文在創作過程中一直秉承的工作態度---

“由於長時間的工作導致的疲憊,他常常在朦朧的狀態下繪畫,在他桌子那蜷縮起來。但是,這個男孩的表情真的很讓人振奮,臉上洋溢著溫柔和藹的樣子,它真是一副很棒的圖畫。”

這句話同樣出自暴君之口,而他也給我們詮釋了近藤喜文在創作過程中的“廢寢忘食”乃至“廢病忘休”的狀態。

20年後回看《側耳傾聽》,我終於明白:為何宮崎駿要選他做繼承人

或許也正因為近藤喜文在過去數十年的創作生涯中積攢和領悟了這系列認識,因此在其筆下呈現的月島雯和天澤聖司等人,方才能夠如此的鮮活,如此的讓人動容吧。

當然,劇中的月島雯還是一顆需要打磨的原石,而現實中的近藤喜文卻已然憑藉“處女作”走向了大完滿。

一部作品獲得兩位創始人的認可,也被視作為無限接近繼承人的存在。

隨後的他也再接再厲,以作畫監督的身份輔助宮崎駿完成了名垂影史的《幽靈公主》,整整霸佔了日本本土票房冠軍3年之久,直到《千與千尋》的到來才傳承衣缽,而後者也摘得了日本動畫至今為止的第一枚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大獎。

不過這一切榮光都不再能為近藤喜文所看到,因為就在《幽靈公主》上映數月後,他卻囿於主動脈夾層發病而離開人世了......

20年後回看《側耳傾聽》,我終於明白:為何宮崎駿要選他做繼承人

尾聲

對於大多數動漫迷來說(包括我自己),首次觀看《側耳傾聽》的時間當屬千禧年前後。

而礙於審美能力和背景知識的缺乏,我相信各位即便能品出濃厚的吉卜力風,但也會不自覺地將其當作一部普通的純愛作品來對待。

20年後回看《側耳傾聽》,我終於明白:為何宮崎駿要選他做繼承人

但很顯然,近藤喜文的野心遠不止於此。

主人公的心路歷程,劇情的主旨理念,乃至那首改編自美國鄉村歌手約翰·丹佛《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的《鄉村路》也同樣夾雜著滿滿的“私貨”---

《鄉村路》

別害怕孤單,勇敢地生存,夢想著

忍受著寂寞,堅強的自己

鄉村路,沿著這條路一直走,就可以到達那條大街,鄉村路

不管有多麼寂寞,絕不流淚,不知不覺加快的腳步,像是為了沖淡思念

鄉村路,就算是通往故鄉

可是我卻回不去,回不去鄉村路

鄉村路,明天我還是我

想回去卻再也回不去,再會吧,鄉村路

其實自10多歲那年被《太陽王子霍爾斯的大冒險》種下那顆動漫創作的種子開始,近藤喜文便已然踏上了通往大街的鄉村路。

他是回不去的,他真的回不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