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四大證券報精華摘要:20餘部門全方位發力 疫情過後“報復性”消費可期

【證券日報】

20餘部門全方位發力 疫情過後“報復性”消費可期

最近,微信圈流行一項小調查“疫情過後,什麼是你最想做的事?”,結果答案大都是這樣的:“吃美食”、“看電影”、“逛商場”、“去旅遊”……由此來看,居民“願消費”的意願強烈,疫情過後或將迎來一波“報復性”消費熱潮。

在居民“願消費”的情緒下,政府部門則在“能消費”和“敢消費”方面多措並舉,連發多項政策促消費。

3月1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等23個部門聯合印發《關於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提出19條促消費硬舉措;3月1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消費扶貧助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2020年行動方案》,並聯合27個部門和單位開展30項具體行動。

新三板精選層加速落地88家申報企業中3家已輔導驗收

新三板精選層落地步伐提速。Wind資訊數據顯示,截至3月19日,已有88家新三板企業公告擬入精選層,其中60家企業已輔導,22家企業擬輔導,3家企業曾上市輔導,已輔導驗收的企業也有3家。

北京穎泰嘉和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穎泰生物”)成為精選層首家驗收通過公司,從輔導備案到輔導驗收僅耗時27天,速度之快讓市場各方連連稱讚。

對於穎泰生物的輔導時間之快,安信證券新三板研究負責人諸海濱認為,一是離不開北京證監局的大力支持;二是與掛牌時期的規範管理、主辦券商積極輔導等原因密切相關。

多地發放消費券總額達數億元 涉及餐飲文旅等行業

最近一段時期,為了有效應對疫情對消費的影響,各地區各部門相繼出臺了擴大消費的政策措施,其中也包括推出消費券的重大舉措。目前,南京、濟南、寧波都是根據自身的情況推出了不同形式的消費券。

上海財經大學量化金融中心主任曹嘯昨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消費券有利於提振消費者的信心、拉動經濟,因此對提高消費具有很強的緊迫性和現實意義。受到疫情影響,短期有效需求收縮,且相關產業及供應鏈的衝擊已經形成,疫情過後政府通過發放消費券的方式可以增加民眾的購買力與消費慾望,進一步帶動生產與投資等活動的成長,加速經濟的復甦。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昨日對記者表示,消費券的本質是通過刺激消費,推動經濟復甦的短期需求管理措施。在經濟波動過程中,如果消費受到的衝擊大於供給受到的衝擊,通過發放消費券刺激需求的政策效果通常較好。當前消費衝擊明顯大於供給衝擊,具備發放消費券的基本條件。伴隨著國內疫情進入穩定控制階段,有序加快復工復產的迫切性正在上升。

【上海證券報】

信用債供給持續放量 稀釋一級市場認購熱情

3月信用債一級市場發行規模持續攀升。數據顯示,3月前兩個完整發行周的信用債發行規模分別為3321.37億元和4030.77億元,上週超4000億元的單週發行規模創2020年以來周發行量新高。不過,機構投資者的認購熱情卻正在消退。

通過追蹤春節後信用債一級市場的發行情況,招商證券固收團隊認為,經歷了近4周的“搶券”後,上週信用債迎來一級市場申購的“降溫”。“降溫”主要體現在發行票面利率偏離先定認購上限幅度已經出現收窄跡象,新債配置熱情已經在邊際上出現下滑。

華陽變速 汽車換擋機構“領頭羊” 2019年淨利大增125%

作為汽車換擋機構細分行業冠軍,華陽變速是國內首家也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專業化汽車撥叉、汽車換擋機構製造商。2019年公司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實現營業收入2.54億元,同比增長48.20%;實現淨利潤3614.73萬元,同比增長124.50%。公司預計,2020年預算收入將達到3億元,預算利潤4000萬元。

公司分析2019年業績大增的原因是:輕量化產品銷量穩中有升,新品逐步上批量,客戶訂單份額持續擴大。2018年末將生產重點逐漸從以鋼為原材料的精鑄件轉化到以鋁為原材料的壓鑄件,隨著客戶需求上升,經歷工藝優化週期後輕量化產品十二檔上蓋系列、小八檔系列產品產量上升,生產成本趨於平穩,銷量大增。

三天抄底逾百億元 保險資金出手佈局兩條主線

海外市場大跌波及A股市場,滬指接連擊穿關鍵點位。正當部分投資者對下一步走勢和操作躊躇不定,甚至信心動搖時,一直追求價值投資的保險資金再度出手。

綜合主流保險機構提供的內部數據,3月17日以來的3天內,逾百億元保險資金已入市抄底。他們認為,目前點位已跌至公司內部設定的買入區間點位,且判斷A股股指進一步下探空間有限。

一家大型保險機構相關負責人向上證報記者透露:“上證指數2800點下方是長期投資的好買點,這個觀點一直沒變。所以,當本週滬指擊穿2800點後,我們就明確向投資經理發出了加倉指令。連著三天,我們都在買買買,加起來超過了50億元。”

【中國證券報】

收益率旱地拔蔥 量化私募業績大面積飄紅

來自私募排排網的國內量化私募產品業績監測數據顯示,截至3月19日,按照最新一次產品公佈淨值計算,在該機構監測的四大類量化對沖策略(宏觀策略、管理期貨、相對價值、複合策略)合計3177只證券私募產品中,有2013只產品在最近一個月實現正收益,佔比達63.36%。其中,有230只產品在近一個月實現了超過20%的高額收益,收益率最高的某量化私募產品最近一個月大賺69.36%。

不少近期收益率表現優異的量化私募,在前期市場運行平穩的狀態中業績表現平平,反而在最近國內外市場的同步劇烈波動之中實現了投資收益的“旱地拔蔥”。如某量化私募春節之前的收益率基本在±5%左右波動,整體表現乏善可陳;但在2月之後迎來一輪淨值曲線的急速拉昇。截至最新一個淨值公佈日,其最近一個月和今年以來的收益率分別高達66.16%和83.45%。

百億級融資計劃頻出 房企忙解資金壓力

近期,發佈百億元級融資計劃的房企數量增多,且融資期限基本在5年左右。多數房企融資是為了償還前期貸款。同時,“疫情防控債”成為房企的重要融資手段。

3月18日,榮盛發展發佈公開發行公司債券預案。本次發行的公司債券規模不超過120億元(含120億元),可分期發行,發行期限不超過5年(含5年),可以為單一期限品種,也可以是多種期限的混合品種。榮盛發展表示,募集資金擬用於償還公司借款、調整公司債務結構、補充公司營運資金、改善公司財務狀況或項目投資等用途。

一日5張罰單 券商違規行為被“點名”

新《證券法》落地以來,監管部門加強對券商違規行為的查處。日前,深圳證監局一天之內對5家券商下發罰單,對其存在的諸多違規行為予以監管。據不完全統計,年內已有12家券商及相關負責人收到證監會及其派出機構開出的罰單合計19張。

從處罰事項看,被罰券商主要存在內部合規管理不到位、違規提供投資顧問服務、下屬子公司現場合規檢查不足等問題,少數問題較嚴重券商被限制業務活動。日前,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證券經營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廉潔從業實施細則》,進一步夯實了證券業合規經營的制度基礎。

【證券時報】

需求大缺口大 疫情下醫療短板凸顯投資機會

過去兩個月,一場席捲全球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對國民公共衛生帶來了重大傷害,與此同時,中國過去接近20年積累的科技發展成果,特別是醫療健康科技的研發成果,被帶到了一個最嚴格的試驗場,在最嚴苛的環境中接受考驗和挑戰。

考驗的結果是,相比17年前的SARS,中國公共醫療體系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醫療科研能力和臨床防治能力大大提升。但是,疫情的突然來襲也暴露出我國醫療服務在供給側上產品服務種類不齊、產量不足等短板。

投資迴歸高門檻 創投產業開始走向強大

從中國第一家風險投資公司誕生起,中國創投已經走過了三十多年的發展歷程。根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統計數據,截至2019年4月,私募行業從業人員超24萬,其中,私募股權基金和創業投資基金的從業人員數量約佔60%。

對中國而言,創業投資是一個舶來品,如果不是紅杉資本、IDG資本這種美元基金進入中國,給中國帶來了美國成熟的風投模式,中國的創業投資或許仍需摸索很長一段時間。至少,如今的一眾創投大佬剛入行時,對創投並沒有什麼概念。

近九成深圳餐飲店恢復堂食 暫時未現報復性消費

受此次疫情影響最大的餐飲業,近期已逐漸開放了堂食。證券時報記者日前走訪了深圳多個購物中心和街邊大排檔瞭解到,近九成餐飲店已恢復堂食,並且已經做好消毒清潔和疫情防控工作,但堂食依然少有人問津,客流量仍不足平日的一半。此外,部分餐飲店的食材也受疫情影響而供應不足,使得菜品供應較平時少,而業內人士曾預言的報復性消費也未出現。受訪業內人士表示,中國疫情尚未結束,加上外圍形勢越發嚴峻,料報復性消費會緩慢釋放。

“今天堂食全場菜品五折,歡迎入店品嚐。”店員小王戴著口罩,嚮往來的消費者介紹道。作為購物中心的客流擔當,餐飲業的客流量對購物中心的整體人氣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了恢復人氣,有購物中心和餐飲店一起做起了“打折降價促銷”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