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廂記》故事發生地——山西永濟普救寺

《西廂記》故事發生地——山西永濟普救寺

山西永濟普救寺始建於唐武則天時期,原名西永清院,是一座佛教十方禪院。《西廂記》中“紅娘月下牽紅線,張生巧會崔鶯鶯”的愛情故事就發生在這裡。

關於《西廂記》,藏著許多你不知道的故事,讓小編帶著你去探秘西廂文化。

《西廂記》故事發生地——山西永濟普救寺

《鶯鶯傳》▲▲▲

在中國古代的小說和戲曲創作當中,經常會有這麼一種情況,同一題材反覆出現,同一個故事在流傳的過程當中被不同的作者進行不同的加工、裁剪再創作,《西廂記》所演繹的愛情故事就有一個長期流傳的過程。

這個故事最早見於唐代著名詩人元稹寫的傳奇小說《鶯鶯傳》。《鶯鶯傳》還有一個名字叫《會真記》,在元稹的筆下故事是這樣的:

有一位年輕的書生寄居在普救寺,有一位姓崔的婦人帶著女兒鶯鶯路過普救寺,遇上了兵亂,崔氏受到了張生的保護,就擺下了宴席,讓自己的女兒鶯鶯出來相見,表達對張生的感謝之情。鶯鶯和張生就這樣一見鍾情,在丫環的幫助之下,鶯鶯和張生偷偷幽會,私定了終身。

看上去,這個故事和後面的《西廂記》沒有什麼差別。但是故事的結局是張生沒有考中,也沒有回去迎娶鶯鶯。兩人後來各自婚嫁、各奔東西。

為什麼這個故事,在唐代的傳奇當中會呈現出這樣一個結局呢?有的人認為,可以從作者元稹身上找到一些原因。在唐代,元稹和白居易齊名,當時號稱“元白”,他們的詩歌體叫作“元白體”。很多人都認為《鶯鶯傳》寫的就是這位大詩人元稹的親身經歷。

這個故事最最原始的版本據說是這樣的:元稹在家鄉有一個青梅竹馬的玩伴,名字叫崔小迎,在他去京城以前,兩人已經私定終身。唐德宗貞元年間,當時是一介書生的元稹得到了太子少保韋夏卿的賞識,就被招為東床快婿,就這樣,元稹和他的青梅竹馬崔小迎就斷了聯繫。最後,寫了這樣一部《鶯鶯傳》以表衷情。

在《鶯鶯傳》中,張生認為鶯鶯是尤物,而這種尤物“不妖其身,必妖與人”,這樣的一種女孩子,如果不是給自己帶來妖禍的話,也會給別人帶來妖禍。而且,在《鶯鶯傳》當中,主人公張生覺得“予之德不足以勝妖孽”,就是我的修為還對付不了這種妖孽,所以忍情棄捨。元稹作為一個作者,是贊同張生這個態度的。也許有人會問,為什麼元稹敢於寫這樣一個結局而不怕捱罵?這實際上是和當時的社會背景、社會風尚,和唐代的特殊文化有關的。

相對於中國歷史上的其他朝代來講,唐代的婚姻觀念是相當開放的,《唐律戶婚》也就是唐朝的戶籍法和婚姻法裡邊有規定,子女如果沒有得到家長的同意已經建立了婚姻關係的,法律予以認可。這就為唐代青年男女自由戀愛開了法律的綠燈。同時在唐代,離婚也非常地自由,不僅法律是允許離婚的,而且不受社會輿論的非議和譴責。女子再嫁不被視作是失節,唐代的公主當中,再嫁、三嫁的都非常多。當然,唐代畢竟還是一個男權社會,女子的地位肯定是不如男人的,比如唐太宗就曾經大力宣揚過長孫皇后寫的《女訓》,它的內容也是教導女子三從四德、守節甚至殉夫。所以,唐代的情況比較複雜,鶯鶯作為一個不遵母訓,又追求自由的一個小姐,當然也就處在這樣的矛盾和衝突當中,是很難得到一種圓滿的幸福的。換句話說,如果元稹的故事屬實,那麼他本人就是張生的原型,他曾經拋棄青梅竹馬的崔小迎另攀高枝,寫到最後,他大概內心也有愧疚,所以必須為自己的行為找個正當的理由,《鶯鶯傳》的結局也只能是這樣了。

不過,一個傳奇一旦傳播開去,就難免會有很多人想通過改編再創作來表達自己的遺憾和不滿,所以,崔鶯鶯的故事就在傳播的過程當中被慢慢地改變了結局。

唐代元稹的唐傳奇《鶯鶯傳》問世以來距今也有一千多年的時間了,它是最早敘述張生和崔鶯鶯故事的作品,到了宋元時期又經過文人的不斷創作,至今,董解元寫了《西廂記諸宮調》將這個悲劇的結局改為喜劇,元代王實甫最終完善,元雜劇《西廂記》問世,《西廂記》的完成說明王實甫對於“情”的關注更加深刻,希望所有相愛的人都能夠可以不顧一切地在一起,“願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

《西廂記》故事發生地——山西永濟普救寺

王實甫和我們前面介紹過的戲劇大師關漢卿生活在同一個時代,王實甫是元朝的大都人,換句話說,也大致相當於今天的北京人。關於他的經歷沒有詳細的記載,我們知道他寫過十幾部戲,其中當然以《西廂記》最為出色。也正是因為這部戲,王實甫的名字還能夠流傳下來。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在王實甫的筆下,張生和崔鶯鶯的愛情故事才一天就說他卻忽然純粹和真摯,也因此打動了更多的觀眾。我們經常說愛情是永恆的一個話題,在那個歷史時期,越來越多的市民開始強調情的自主,很多戲劇作品把真情視作理想,然而,王實甫比一般的市民更為大膽,很多人都會引用的那句話:“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就出自《西廂記》。

《西廂記》故事發生地——山西永濟普救寺

而在王實甫筆下的那些有情人,主要就是指那些未經家長認可、自行戀愛、私定終身的青年。如果他們能夠如願以償,就等於不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放在眼裡,這是對當時的禮教和婚姻制度的最大挑戰。這樣一來,《西廂記》等於說從根本上改變了原來故事的主題思想和崔鶯鶯的悲劇結局。

在他的《西廂記》裡,每一個人物都有鮮明的個性。

風流才子張生,在王實甫的筆下洗淨了在功名利祿面前的庸俗,突出了他對愛情的執著和追求;

《西廂記》故事發生地——山西永濟普救寺

崔鶯鶯小姐,這一位相國之女、大家閨秀對自由愛情有嚮往,第一眼看到非常俊雅的張生主被吸引了,然而她自小受到禮教的束縛,所以內心又很矛盾,張生寫了帖子來約她,她裝作生氣,覺得受到了侮辱,但是同時又讓紅娘回了一封情書給人家,兩個人見了面,她又不說情話,劈頭蓋臉把張生給罵了一頓,把張生給罵病了,張生一病她又非常著急,直接到房間和張生幽會,這在當時是了不得的大事,這樣一來就把張生弄得神魂顛倒,連鶯鶯自己的丫頭紅娘也暈頭轉向,當然觀眾看了是非常有趣的,這個形象也是獨一無二,非常矛盾,但是非常生動,崔鶯鶯在王實甫的《西廂記》裡邊非常非常簡單,她追求的只是一份愛情,在《西廂記》裡,崔夫人最終答應了兩個人的婚事,但是有一個要求,張生必須考取一官半職才能迎娶自己的女兒,張生心不甘情不願被迫上京赴考,於是就有了一幕非常有名的“長亭送別”,在這樣一個送別的場合,就突出了崔鶯鶯的價值觀,這位貴族小姐給張生最最鄭重的叮嚀是什麼呢?“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來”“但得一個並頭蓮,煞強如狀元及第”,總之,在崔鶯鶯的心中,愛情始終擺在最重要的位置,功名利祿、是非榮辱在這位相國之女眼裡是通通不值得一提的。

《西廂記》故事發生地——山西永濟普救寺

再來說說另外一個膾炙人口的人物,也就是鶯鶯身邊的丫環紅娘,按說一個丫環是沒有話語權的,而在最初的元稹的《鶯鶯傳》裡丫環確實就是個無足輕重的人物,然而在王實甫筆下紅娘改變了,她雖然出身低微,卻熱情機敏、樂於助人。在她知道了張生和自己的小姐鶯鶯私生愛慕,她就馬上熱心地撮合,幫著送情書,等到事情被老夫人察覺了,她又很大膽地跟主人叫板,所以在紅娘身上體現出來的也是對追求愛情的認可。這個形象光彩照人,一直被人喜愛,到今天紅娘已經成為一個行業的代言詞了,可見她在老百姓心目當中地位有多重要。

《西廂記》故事發生地——山西永濟普救寺

多少年過去了,《西廂記》的魅力一直不減,一直到今天,它依然在戲曲舞臺上盛演不衰,並且不斷地被各個藝術領域以各種形式不斷地呈現、不斷地傳揚,1927年,當時的明星影片公司就曾經拍攝過黑白電影《西廂記》,這是《西廂記》第一次走進聲光幻影的電影世界。

《西廂記》故事發生地——山西永濟普救寺

《西廂記》故事發生地——山西永濟普救寺

後來,《西廂記》還被拍成好幾種連續劇在電視上播出,今年在藝術界有一件事情,香港舞臺劇這個領域裡邊有“鬼才”之稱的導演林奕華巧妙地再次借用這部古典的戲曲創作了話劇,名字有點拗,叫《紅娘的異想世界之在西廂》,劇中談到了代溝,談到了剩女,談到了愛情,談論現代人到底在哪裡。為什麼千百年以前的中國的古人,還能夠摒棄門第觀念,有情人終成眷屬,而今天的現代的男女,卻要靠著一盞盞綠燈才能完成男婚女嫁?

這部劇上演以後,在白領當中受到熱捧,《紅娘的異想世界之在西廂》是《西廂記》的現代變奏,用古典的西廂人格來對應現代人的感情生活,用古典的經典訴說著現代的故事。在《西廂記》當中,張生思念崔鶯鶯,有一句唱詞非常有名,“直到海枯石爛時,此時作念何時止”,大家也都相信,《西廂記》也一樣,它的流傳永無終止,除非海枯石爛。

版權聲明:以上圖文版權歸原作者和原載媒體所有,僅供學習以及非商業分享之用,若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