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讀書《西廂記》

“碎片讀書”利用碎片化時間,十分鐘把握名著的脈絡。

國學大師王國維有言:‘“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時代之文學。”唐詩宋詞人們都比較瞭解,而對元曲就比較陌生了。其實,元曲離現代人並沒有想象的那樣遠,如今時常被人引用的“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就出自元代戲曲大師王實甫創作的雜劇--《西廂記》。

碎片讀書《西廂記》

《西廂記》唱詞優美,情節曲折,刻畫的人物形象也非常成功。裡面三個主要人物一鶯鶯、張生和紅娘,每個人都個性鮮明,吸引了無數擁躉。由於這本書影響力廣泛,“紅娘”更是成了後世媒人的代名詞,影響力可見一斑。”

崔鶯鶯:貌美心純的相國千金

作為千古傳唱的故事女主角,崔鶯鶯是個典型的大家閨秀。她父親去世前高居相國之位,母親也出身豪門望族,兩人只有鶯鶯這一一個女兒,自幼對她按照名門標準來培養,所以,剛滿十九歲的鶯鶯是“針織女工,詩詞歌賦,無不通曉”此番鶯鶯來到普救寺,是因為在護送父親靈柩回老家的路上遇了阻,剛好這寺是之前崔鶯鶯的父親崔相國主持修建的,鶯鶯母女倆便借住在寺院的西廂房裡。

鶯鶯長得非常漂亮,櫻桃小口,楊柳細腰。張生第一次看見她時就驚為天人,直呼“我死也!”就連寺裡清心寡慾的和尚在鶯鶯的美貌面前都亂了章法。某次和尚們為崔相國做法事,本來大家各司其職,張弛有序,結果鶯鶯一出現,主事的和尚在法座上看得目不轉睛,唸經的和尚愣是把身邊人的頭當成了金磐來敲,足可見鶯鶯的絕世之貌。

正值芳齡的鶯鶯已經開始渴望愛情了。她和紅娘在佛堂周圍閒逛,看見暮春時節落紅滿地,不禁感慨自己青春飛逝,卻無人憐惜。正在長吁短嘆時,鶯鶯瞥見了同樣閒逛的張生,她也敏銳地察覺到張生看向自己時那火辣辣的目光。按理說,封建社會的女子得遵從“非禮勿言,非禮勿視”的規矩,見了男人要回避才行,可鶯鶯卻“彈著香肩,只將花笑捻”,被紅娘拽走時還依依不捨地回頭看了張生一眼。這一眼恰恰是鶯鶯內心世界的外露,她非但不排斥面容俊秀風流倜儻的張生,反而很想能跟他有進一步接觸。

機會很快來了。張生打聽到鶯鶯每晚都會在後花園燒香,便特意躲在假山後面,等鶯鶯一出現,張生就大聲吟出四句詩:“月色溶溶夜,花陰寂寂春。如何臨皓魄,不見月中人?”這首清新典雅的小詩很對鶯鶯胃口,也讓她對張生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原來他不是個徒有其表的膚淺之人,還很有些才華。這讓鶯鶯對張生更加心動了。

作為相國千金,鶯鶯卻沒有太多世故的計較。可以說,她喜歡上張生,一開始就喜歡的是張生這個人,而不是其家世出身。這也正是鶯鶯單純的地方。後來,當老夫人逼張生上京趕考時,鶯鶯也並不在乎張生能否中舉,她只希望張生能儘早趕回來,什麼高官厚祿、夫貴妻榮,在鶯鶯眼裡都只是蠅頭小利,蝸角虛名,與其捧回一個狀元,還不如摘一朵並蒂蓮花,什麼都比不上有情人長相廝守。這樣的思想,跟大多數封建時代的千金們迥然不同,鶯鶯把純潔真摯的愛情視為自己的最高理想和唯一的追求,這份單純執著特別能撼動人心,也是鶯鶯這個形象最突出的地方。不過,情竇初開的鶯鶯心裡也很矛盾:一方面,她看中了張生,可不知該怎麼去表達,她也拿不準張生到底對她有什麼看法;另一方面,作為一個長期受傳統禮教影響的大家閨秀,她有很多顧忌,不敢任性妄為。於是在這些複雜心態的作用下,鶯鶯的性格顯得既熱情又冷淡,既聰明又狡黠。而所有這些都令張生更加欲罷不能。

原著:嬌羞花解語,溫柔玉有香

張君瑞:為愛痴狂的志誠情種

張生,姓張,字君瑞,本來也是名門之後。他父親曾任禮部尚書,但不幸壯年去世,母親也憂勞成疾,於一年後離世,從此張生家道中落,不得不開始了“書劍飄零、遊於四方”的生活。張生二十三歲這一年,打算進京趕考,半路經過河中府,即如今的山西省永濟市。張生想起自己的發小杜確就在此地做官,便逗留了幾日跟杜確敘舊,沒想到竟偶遇了鶯鶯。在有著絕世之姿的鶯鶯面前,張生表現得像個痴傻的毛頭小子。

在普救寺裡第一次看見鶯鶯,張生只覺是天仙下凡;再聽得鶯鶯念出兩句“寂寂僧房人不到,滿階苔襯落花紅”之後,張生更是被迷得神魂顛倒,瞬間就決定不去京城應試了。在突如其來的愛情面前,他把什麼功名利祿都拋到了腦後。如果不是張生如此重情,可能也就沒有後面《西廂記》的故事了。

一見鍾情之後,為了能多看鶯鶯幾眼,張生可謂絞盡腦汁。他先是花錢疏通,讓寺裡的法聰和尚幫他在住持面前說好話,得以在鶯鶯隔壁住下;又逮著機會在小丫鬟紅娘面前自報家門,“小生姓張,名珙,字君瑞,本貫西洛人也,年方二十三歲,正月十七日子時建生,並不曾娶妻”這一大通自我介紹,把紅娘說得一愣,她反問一句“誰問你來?”,張生竟不搭腔,單刀直入又問了一句“敢問小姐常出來嗎?”這一段讓人忍俊不禁,也把張生在愛情面前的痴迷冒失,表現得淋漓盡致。

在這一階段,張生和鶯鶯之間儘管已暗生情愫,但彼此隔著諸多阻礙。就連小丫鬟紅娘,一開始對張生也是心存防備的。當鶯鶯偶遇張生,忍不住顧盼流連時,紅娘會委婉地提醒她趕快回去,免得夫人責罵。當張生在紅娘面前自報家門時,警惕的紅娘也不願讓這來路不明的男人去接近自家小姐,她搬出了一大套“男女授受不親”的說辭,讓張生碰了一鼻子灰。

就在張生想要親近佳人,卻束手無策之時,一場飛來橫禍給他提供了英雄救美的機會。

原著:才高難入俗人機,時乖不遂男兒願。

張生英雄救美,老夫人悔婚

鶯鶯在普救寺住下後,她的美貌被人傳播開來,同時也傳到了一位叛軍將領孫飛虎的耳中。於是孫飛虎率五千人馬包圍了普救寺,揚言要搶鶯鶯為妻。一時間,眾人慌作一團。鶯鶯的母親鄭老夫人情急之下表示,如果有人能救鶯鶯一命,她願意自備豐厚的嫁妝,把女兒嫁給他。

眼看鶯鶯馬上要被人搶走,張生當然不能坐視不管。這時他想到了自己的發小白馬將軍杜確。雖然當時情況緊急,但張生並沒有亂了手腳。他先是利用緩兵之計,藉口鶯鶯仍在為父親守喪,讓孫飛虎給她三天時間好好做幾場法事,然後再脫下喪服換上嫁衣,這麼做對軍隊來說也吉利。孫飛虎果然中計,讓張生為營救鶯鶯爭取到了最寶貴的時間。接著,他又給杜確寫了封信,託寺裡的和尚帶了出去。杜確在接到朋友這封信以後,馬不停蹄連夜趕到普救寺,與孫飛虎展開一場激烈的廝殺,最終生擒孫飛虎。就這樣,張生順利救下了鶯鶯,他在鶯鶯心裡的形象也變得高大起來。

鶯鶯這才發現,看上去文文弱弱、還有點傻乎乎的張生也有勇敢擔當的一面。在鶯鶯心裡,張生一下子變成了拯救自己於水火之中的英雄。就這樣,從最開始沉迷於對方的顏值,到後來被其詩詞唱和表現出來的才華所吸引,再到此刻因為她挺身而出、英雄救美而感動,鶯鶯和張生已經雙雙墜入愛河。

可張生和鶯鶯還沒來得及互訴衷腸,他們就遭到了來自鶯鶯的母親鄭老夫人的重大打擊。鶯鶯的母親鄭氏本就出身名門,再加上嫁給了當朝相國,身份更是不同凡響。她一心想讓鶯鶯嫁個富貴人家,所以從小就對她嚴加管教。想當初,孫飛虎包圍普救寺時,老夫人許下了誰能解圍就把鶯鶯許給誰的諾言,可等張生替鶯鶯解了圍之後,鄭老夫人又反悔了。原因也很簡單,張生一無家世,二沒功名,把如花似玉的掌上明珠嫁給這樣一一個窮書生,於臉面上無光。所以鄭老夫人不惜背上出爾反爾的罵名,也要拆散鶯鶯和張生。

於是她擺了一桌宴席,請張生參加。表面上是要答謝張生的救命之恩,實則在酒桌上宣佈要他跟鶯鶯以兄妹相稱。鄭老夫人的話使滿座皆驚。鶯鶯知道母親的強勢和說一不二,所以此刻雖然心如刀絞,卻不能反抗一分;張生則是滿臉震驚,既不敢相信堂堂相國夫人居然出爾反爾,也無法接受跟鶯鶯難成情侶的現實。所謂的宴席自然是不歡而散。不過,鄭老夫人沒想到,自己這番舉動,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她的強勢阻攔,不光激起了鶯鶯的反抗精神,還讓紅娘的正義感爆發,從此,紅娘便心甘情願成了鶯鶯和張生的聯絡員。

張生相思成疾,紅娘欲成好事

在老夫人賴婚之後,張生便害了相思病。鶯鶯礙於身份不好直接出面,便派紅娘來看望也。

在《西廂記》裡,紅娘是一個很重要的角色。本來她是老夫人安排在鶯鶯身邊的心腹,專門負責監視鶯鶯的行為舉止。可當紅娘發現小姐和張生眉目傳情,暗生情愫之後,漸漸同情起了這對年輕男女。尤其是後來看到老夫人不守信諾毀婚,紅娘憤慨之下便決定促成這段姻緣。只是,紅娘這媒人做得著實不易。

鶯鶯當時並不知道紅娘的心思已經偏向於她,所以時時處處提防著紅娘,有時甚至會無端責罵她,就連紅娘替張生傳個話,都得被鶯鶯試探。比如,張生得病時,鶯鶯派紅娘前去探望。張生託紅娘給鶯鶯帶回一封信,信裡寫的都是些讓人臉紅心跳的情話。鶯鶯看過之後,第一反應是勃然大怒,皺著眉紅著臉嗔怪紅娘亂捎信兒。

表面上看起來,這舉動很符合她未出閣姑娘那種羞澀的樣子,實際上鶯鶯是在試探紅娘,看她知不知道信裡寫了什麼。當可憐兮兮、萬分委屈的紅娘說出:“小姐將我去,他著我將來,我不識字,知他寫著什麼”時,鶯鶯頓時放下心來,隨即安撫紅娘說:“早是你口穩呢!要換了別人,還不知怎的。”可接下來,她仍然裝腔作勢,寫了封信,告訴紅娘說是責罵張生的,實際上裡面是約張生私會的情詩:“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拂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這很好地反映了鶯鶯既渴望愛情又害怕受到傷害的心態,只是苦了紅娘。

紅娘不但要體貼自家小姐的心意,而且還要時時留心,免得被老夫人抓住什麼把柄,同時還要替陷入相思、神志不清的張生出謀劃策。好在紅娘足夠機智,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完美解決了各種難題。

鶯鶯約張生第一次後花園幽會,就被莽撞的張生搞砸了。原因是張生太過心急,從牆上跳下來,一把摟住了鶯鶯,把鶯鶯嚇得不輕。非但沒能花前月下,還捱了一頓教訓。張生繼續求紅娘幫忙。看著心急火燎的張生,再想想嘴硬心軟的小姐,紅娘沒有袖手旁觀,而是大膽地撮合他倆。

她安排張生在一個月圓之夜,趁著鶯鶯燒香時隔牆彈琴,以琴曲來表明心意。到時她再從旁觀察小姐反應,順便幫張生說說好話。當晚,張生和鶯鶯一個深情彈琴,一個用心聽琴,好比伯牙子期,頗有高山流水遇知音之感。就這樣,紅娘順利完成了搭橋任務。

緊接著,紅娘又一手策劃了張生跟鶯鶯的私訂終身。她先是跟張生要了十兩銀子去置辦了一套新被褥,然後又連人帶被把鶯鶯送進張生房裡。一開始鶯鶯哪裡好意思,紅娘卻很看得開,她告訴鶯鶯,這是人之常情,沒啥害羞的,到了那兒你就倆眼一閉,順其自然即可。要知道,這可是在一千多年前從一個年輕女子口中說出的話,也算是驚世駭俗了。

而紅娘雖然只是一個小丫鬟,但她的思維特別敏捷,說話也是伶牙俐齒。最經典的一幕就是她和老夫人的那一段辯白。正所謂知女莫若母。在鶯鶯跟張生有了魚水之歡後,老夫人發覺女兒的舉動較往日大有不同,自然起了疑心,接著便捉紅娘來拷問。眼看事情敗露,一般小丫頭可能會嚇得膽戰心驚,紅娘卻不以為意,反倒義正詞嚴地說如今這局面全是老夫人的過錯。緊接著就列舉了三條理由:第一,當初老夫人答應得好好的,說誰能解圍就把小姐許配給他,但出爾反爾,這就是典型的“失信”行為,不符合做人的基本原則;第二,既然老夫人不想讓小姐跟張生來往,那就該給張生一筆酬勞,讓他離小姐遠遠的,而不是讓他們以兄妹相稱,在寺院裡低頭不見抬頭見;第三,現在這倆人兒已經同居一個月了,老夫人要把這事兒抖摟出去,還不是丟自己的臉?外人知道了,難免會說她教女無方。與其如此,倒不如成全了小姐和張生。

紅娘這大段話說得是有理有據,不卑不亢,連老夫人聽了也啞口無言。明代戲曲家湯顯祖曾說,紅娘有“二十分才,二十分識,二十分膽。有此軍師,何攻不破,何戰不克?”從紅娘的表現來看,湯顯祖的評價確實中肯。

原著:你撇下半天風韻,我拾得萬種思量。

張生赴京趕考,有情人終成眷屬

俗話說“薑還是老的辣”,精明如鄭老夫人,哪裡肯因為一個小丫頭的話就善罷甘休呢?一計不成,她馬上又想出一計。她以崔家“三輩兒不招白衣女婿”為名,逼迫張生考取功名,實際上是想借此把張生打發走,好讓鶯鶯嫁給自己的侄子鄭恆。但她低估了鶯鶯的痴情和張生的忠誠。

在十里長亭,鶯鶯與張生揮淚告別。不久之後,鄭恆便來到普救寺。他先是請紅娘幫他在小姐面前美言幾句,紅娘直接告訴他鶯鶯已經許給了別人。鄭恆又質問紅娘,鶯鶯怎麼能腳踩兩隻船?這下子可惹急了紅娘,她反過來討伐鄭恆,說當日鶯鶯差點被孫飛虎擄走,鄭恆又在哪裡?要不是張生,鶯鶯母女全都性命難保。現在大家平安了,鄭恆才出現,豈有此理?

鄭恆不服氣,張生一個落魄書生,哪裡比得上名門出身的自己?再說老夫人也站在他這邊,他對鶯鶯勢在必得。當隨後張生高中狀元的消息傳來,鄭恆哄騙老夫人和鶯鶯說,張生貪慕權勢,已經被當朝尚書招為女婿,早把鶯鶯忘了。老夫人一氣之下,強令鄭恆跟鶯鶯成親。

恰在此時,張生榮歸,他以河中府尹和女婿的雙重身份拜見了鄭老夫人,對天起誓,表示自己對鶯鶯絕無二心。再加上紅娘從旁周旋,鄭恆的陰謀被戳穿,老夫人終於順水推舟,“著他兩口兒成合。”整部戲就以這樣一個大團圓的結局落幕。

張生被人稱為“志誠種”,也和他自始至終表現出的對愛情的專一有關。他先是信守承諾,為了鶯鶯發憤圖強,一舉奪魁。放榜之後,又唯恐鶯鶯掛念,及時趕了回來迎娶鶯鶯。在古代,讀書人考取功名之後,很容易對曾經的戀人始亂終棄,而張生心裡卻始終只愛著鶯鶯一個人,這種忠誠實屬難能可貴。

原著: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