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新冠肺炎,我們借鑑了17年前抗非戰役的哪些經驗?

廣東省中醫院 “抗擊非典”的中西結合的經驗得到了世界衛生組織的肯定。

新冠疫情發生以來,牽動著每一個人的心:人傳人、呼吸道傳染、發熱等疾病特徵讓不少人回憶起了2003年的非典。17年過去了,我們從那場抗擊非典的戰役中學到了什麼?有哪些經驗可以借鑑到今天的新冠抗疫戰裡來?

3月10日,《醫學界》有幸對話廣東省中醫院胸痛中心醫療總監,重症醫學大科學術帶頭人張敏州教授,尋求答案。

抗击新冠肺炎,我们借鉴了17年前抗非战役的哪些经验?| 张敏州专访

在這次新冠疫情中,上面這張照片廣為流傳,但大家不知道的是,這張前赴後繼上戰場的醫護人員的寫照,出處正是2003年非典時期的廣東省中醫院重症醫學科,而當時帶領科室團隊奮戰在一線的正是時任科主任張敏州教授。

01 112例非典患者,死亡病例僅為7例

“2003年1月25日,我們科開始接收非典患者,我們醫院也是非典期間唯一一家能接收重症非典患者的中醫院,一共收治了112例患者,其中77%是重症患者,48例當時需要上呼吸機輔助通氣,其中8例是通過有創的氣管的插管上呼吸機的ICU當年共收治27例重症患者。”回憶起當年的抗非戰場,張敏州教授仍然記憶猶新。

在那次疫情中,廣東省中醫院死亡有7例重症患者,重症的搶救的死亡率是8.7%,這與其他國家、地區相比也是成績傲人。彼時世衛組織宣佈全球約有8000多例的非典患者,其中死亡病例達到800例以上;而中國內地就有5237例,死亡349例;而中國香港確診病例為1755例,死亡病例高達為300例!

  • 2003年的一線醫療衛生防護措施遠沒有今天完善,那麼當時的廣東省中醫院為什麼能夠減少死亡率,減少併發症呢?

“我覺得這個也是得益於廣東人是比較務實的,沒有誇誇其談。這種的實事求是的精神,包括講真話、做實事,舍小家顧大家,全力以赴抗擊疫情,我們叫做廣東的抗非精神,我想這是很重要的一點。”張敏州教授說。

直到今天,非典造成的後遺症仍然讓人聞之色變。張敏州教授指出,當時的併發症一個是肺纖維化,另外一個就是股骨頭壞死,這給很多患者、家庭帶來痛苦、負擔、難堪。當時臨床上採取了大量的激素去治療SARS引起的炎症反應,而大量激素則會導致肺纖維化、股骨頭壞死的嚴重併發症。在廣東省中醫院,採取了中西結合的治療方法,同時使用中藥治療患者,並減少使用激素量,所以大部分的患者愈後都比較好,肺纖維化和股骨頭壞死的明顯減少。

此外,由於當時防護設備有限,ICU有17位醫護人員感染了非典,經過醫院有效的中西醫結合救治。最後這17位醫護人員都重新回到了工作崗位,這次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也能夠再次戰鬥在一線。

抗击新冠肺炎,我们借鉴了17年前抗非战役的哪些经验?| 张敏州专访

ICU全體醫護人員榮立廣東省抗擊非典一等功、二等功和三等功。

抗非時期,廣東省中醫院中西結合救治非典的經驗得到了世界衛生組織的肯定。也正因此,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從開始沒有怎麼用中醫藥到現在90%以上的新冠肺炎的患者都在使用中藥,“清肺排毒湯”對新冠肺炎具有良好療效,已廣為人知。

“從國家領導到指導抗疫的專家們都已經肯定,在這場武漢為主的全國抗疫當中一定要堅持中西醫並重,堅持中西醫結合、堅持中藥和西藥聯用的方案。”張敏州說。

02 慢性疾病的中老年人群是高危群體

在此次新冠肺炎流行中,有高血壓等各種慢性病老年人群再次成為高危群體。

全球醫學界權威期刊《柳葉刀》近期發表的文章中納入了截至2020年1月2日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患者中,發現死亡病例的中位年齡為70歲。

此外,在40例詳細披露的死亡病例中,有23例提及了病患的既往病史。其中,最主要的是高血壓和糖尿病、外科手術史、冠心病等慢性疾病。

抗击新冠肺炎,我们借鉴了17年前抗非战役的哪些经验?| 张敏州专访

張敏州教授認為,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大,器官功能衰退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就好比一臺汽車跑的時間越長,發動機損耗越大,發生問題的機率也增加。在我國14億人口中有2.9億人群患有心血管疾病,其中又有2.3億是高血壓患者,情況比較嚴峻。[1]

老年患者基礎疾病相對較多,身體比較脆弱,一旦得了新冠肺炎,肺組織受到侵害,呼吸緊迫從而導致血氧氣交換代謝功能障礙,造成包括心臟在內的全身重要器官出現缺血、缺氧情況,嚴重的導致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他表示:

在2014年急性心梗中西醫結合診療專家共識裡面,我們特別談到在心梗的救治過程中,胸痛發作的時候,讓患者及時含服麝香保心丸,可以起到芳香溫通、開竅血管、及時止痛的作用,在包括在冠心病的長期治療當中,它也可以發揮非常有效的作用。[2]

2018年由中國科學院陳可冀院士、葛均波院士和張敏州教授共同牽頭制定了我國首部《急性心梗中西醫結合臨床診療指南》(下稱《指南》),再次強調了麝香保心丸在急性心梗救治過程的重要性,而該《指南》被業界稱為心梗從“專家共識”到以循證醫學證據為基礎的臨床指南的跨越式發展。[3]

張敏州教授指出,我們除了在胸痛發作時推薦麝香保心丸,在臨床上冠心病患者最主要的證型之一是氣滯血瘀型,對於這類患者,麝香保心丸同樣有效,且專家做了循證醫學方面的研究得到了切實的療效和客觀依據。也正因此,一些患者也會服用麝香保心丸去治療冠心病,甚至在冠心病的二級預防中應用到它。此外,麝香保心丸通過對藥物進行提煉成丸劑,每次服用量比較少,避免了患者長期服用膠囊藥物依從性差的問題。

抗击新冠肺炎,我们借鉴了17年前抗非战役的哪些经验?| 张敏州专访

張敏州 教授

張敏州,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國醫大師鄧鐵濤教授學術經驗繼承人、國醫大師陳可冀院士學術經驗傳承工作室負責人。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臨床重點專科學科帶頭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症醫學重點專科協作組總負責人,廣東省中醫院胸痛中心醫療總監,重症醫學大科學術帶頭人,廣州市心肌梗死中醫藥防治重點實驗室負責人。中國醫師協會中西醫結合醫師分會副會長、心臟介入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等。榮獲廣東省抗擊非典一等功,全國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優秀共產黨員,第十屆中國醫師獎等榮譽稱號。

參考文獻

[1]中國心血管病報告編寫組.《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6》概要[J].中國循環雜誌,2017,32(6):521-530.

[2]陳可冀,張敏州,霍勇.急性心肌梗死中西醫結合診療專家共識[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誌,2014,(6):641-645.

[3]中國醫師協會中西醫結合醫師分會,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心血管病專業委員會等.急性心肌梗死中西醫結合診療指南[J]. 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2018,03:272-28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