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給回國留學生亂貼“為國添亂”的標籤


不要給回國留學生亂貼“為國添亂”的標籤


▲接受體溫檢測。來源/新京報網

連日來,隨著國內國外疫情嚴重程度“倒轉”,境外輸入成為國內關注的焦點。

在這波歸國浪潮中,留學生群體尤其受關注。隨著國外疫情加劇,很多國家的學校開始休學停課或轉為線上,這也促使留學生成為回國傾向度最高的海外華人群體。

尤其在上週,歐美疫情大暴發後,更是引發了大規模的留學生歸國潮,讓境外輸入防控壓力陡增。這波歸國潮在輿論場上也激起陣陣漣漪,說他們是“為祖國添亂”“千里投毒”等。

這種聲音也遭到了駁斥。如果以少數個例,以偏概全攻擊整個留學生群體,自然有失公允。

而在這背後,其實還隱藏著一個問題,那就是,人們其實對於海外華人尤其是留學生群體的真實境遇和內心狀態,缺乏真切的感知和足夠的瞭解。

很多人此前對海外華人疫情下的處境,瞭解得很少,以至於炮製《疫情之下的XX:店鋪關門歇業,有家難回,XX華商太難了!!》等虛假情節的胡編型資訊類公號,成了很多人窺探他們境遇的“窗口”。

而“想了解無渠道”的情況,近來得到了改善。

━━━━━

留學生的兩難境遇和內心掙扎

近日,不少媒體和平臺發佈了專門報道留學生真實經歷的文章,為公眾增加對他們的瞭解打開了一扇窗。

在抗疫初期,不少海外留學生心繫國內,四處奔走採購防疫物資寄回國,為祖國盡了一份心意;如今,國外疫情加劇,他們中的不少人正經歷疫情的困擾,面臨是否回國的去留抉擇。

隨著國外疫情形勢日顯嚴峻,回國成了不少留學生心中的“誘惑”。

留學生首先還是學生,他們之中的很大一部分人,有國內家長對他們的擔心,這種牽掛對他們來說是壓力也是動力。

如果他們選擇留下,他們或許將面臨相比國內更為大的感染風險。當前,有些疫情的防控舉措才開始施行未久,防控體系不如國內完善,而且防護物資也出現了短缺情況。尤其是口罩,在歐美的很多城市已經斷貨。

如果他們選擇留下,進行自我隔離,如何在快遞外賣業並沒國內那麼興盛的情況下,保證日常的生活?一旦被感染、得病,又將怎麼辦?對不少無法享受當地醫保的留學生來說,這確實是擺在眼前的難題。

再者,選擇留下,作為“異鄉人”,他們中的有些人甚至會遭受極端性的威脅。比如,據英國媒體報道,近期“口罩恐懼症”在英國引發了種族主義襲擊,一些戴口罩的中國學生成為被襲擊的目標,當地學生面臨著人身安全威脅。

而如果他們選擇回國,同樣困難重重。

首先在學業上,歐美許多國家雖然已經宣佈休學停課或將宣佈休學,但是,何時開學還未可知。如果留學生沒有經過學校允許的情況下回國,可能會面臨修不夠學分的情況,更嚴重的可能會被取消簽證,面臨無法畢業。因為他們一旦回國,何時能回,有著太多因素的牽絆。

其次,在經濟上,近期歐美飛往國內的航班被大量取消,機票價格飛漲,有些是同期的數倍甚至十幾倍之多,不少人為了確保回國,還訂了多張機票。比如,有英國留學生就表示,為了順利回國,他一口氣買了5張票。

而且很多國家口岸都已經封閉,有些人還需要輾轉數個國家甚至中轉到非洲才能回國,需要消耗高昂的經濟和時間成本。

除此之外,他們如果回國,還需要經過境外、境內種種疫情防控措施的關卡。連日來,國內邊境各口岸不斷升級防控措施,也讓他們的入境變得更加“艱難”。

總之,是留還是歸,對於很多留學生來說,已經進入了進退兩難的境遇,他們的內心也頗為糾結。

━━━━━

不瞭解真相,就別亂貼標籤

如果瞭解留學生們身處海外的境遇,或許對他們的選擇就能多一分包容和理解。

面對國內輿論壓力,他們之中,有不少人通過媒體發聲“真的不是想給國家添亂”“如果回去,一定配合國內防疫”……有的留學生則身體力行,通過嚴格遵守規則回國以消除“偏見”。

這兩天媒體密集曝出的“教科書式回國”,就是例證。

他們用嚴格遵守規則、不為國家添亂的自覺表現,跟“感染後吃退燒藥從美國登機入境”的黎某、“返京後拒絕隔離外出跑步 面對勸阻大喊‘騷擾’”的“跑步女”進行了切割。

如果看不到這些遵紀守法的大多數,只看到少數“奇葩人物”,就很容易對包括留學生在內的海外華人群體產生誤解。

所以,對這些人處境的高清還原、細緻呈現,來得很有必要。

畢竟,很多時候,人們被偏見帶歪,被錯誤信息誤導,是因為真實缺位,真相“失聲”——很多人其實都有這樣的經歷:當你不瞭解一個人的時候,你對他的印象也只能從外人的隻言片語中瞭解,你就很容易對當事人進行“標籤化”。

同理,當對留學生的真實境遇和心境缺乏觀照時,誤解和偏見也就更容易滋生和傳播,也就容易為之“貼標籤”、對之汙名化。

接下來,對於留學生的真實處境,社會各方也不妨予以更多的關注。不能讓那些胡編亂造的文章,成了公眾窺探留學生、海外華人處境的主要窗口,讓那些枉顧事實的標籤和口號,誤導了公眾的正確認知。

不可否認,大量留學生、海外華人的湧入,帶來了些許輸入病例。據介紹,自3月11日以來,我國入境日均12萬人次。以北京為例,截至目前,北京市累計報告境外輸入確診病例64例,輸入病例多來自歐美國家,其中以留學生居多。

但這不足以成為汙名化整個留學生群體的理由。讓事實歸事實,立足於事實基礎之上,自會有理性的知見和合理的應對舉措。

而對留學生群體而言,回不回也需要認真考量,別被某些掛上國外地名的“掌上××”“××華人信息港”“××微同城”之類的垂直資訊類公眾號忽悠了。

鑑於目前境外防控形勢嚴峻,北京疾控中心此前已提醒境外留學生:如非十分必須,應暫停回國。這是中肯切實的建議。未回國者,近期儘量不返航;已回國者,按規則行事,配合好防控工作。

而公眾對海外華人特別是留學生們,也該有更立體化的瞭解,而不是任由妖魔化衝動隨時“上線”,誤傷同胞同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