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存敬畏,行有所止——“名師”胡紅梅老師侵權事件引發我們深思

最近,深圳市龍崗區如意小學名教師胡紅梅因學術不端,靠抄襲和侵權上位,在網上傳得沸沸揚揚,引發了全網關注。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名師”胡紅梅老師侵權事件引發我們深思

胡紅梅老師憑著毫不顧忌地抄襲,一路榮譽加身、光環耀眼,最後成為名師!然而正中了一句民間俗語: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教育界紅得發紫的“明星”教師胡紅梅,人設一週崩塌,因涉嫌多次抄襲他人著作而被多方舉報,最終在網民的討伐聲中走下了神壇。胡紅梅的悲劇是一個學者對學術缺少敬畏之心所釀造的悲劇。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名師”胡紅梅老師侵權事件引發我們深思

《圍爐夜話》說:立身之道何窮,只得一敬字,便事事皆整。南宋大學者朱熹在《中庸注》中說:“君子之心,常存敬畏。”都意在告誡人們,人生在世,應當常存敬畏之心。

敬畏,其實就是人類對待世間萬事萬物的一種態度。敬為尊敬,畏為畏懼,合在一起是因尊敬而畏懼。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名師”胡紅梅老師侵權事件引發我們深思

胡紅梅缺的就是“敬畏”兩字。

先說“敬”字。據揭露胡紅梅的王愛玲老師爆料,在胡紅梅的整本書閱讀單60例中,王愛玲老師原本就發現了胡紅梅老師有20例原文複製了她的書單,一份不少,一字未改,一語不提原作者,王愛玲老師想想反正都是做閱讀推廣,也都是為了孩子,畢竟有40例是她自己的,所以當初並沒有想要揭穿她。然而最近她得知,胡紅梅的出書中另外40例的內容也不是出自她手,竟然也是抄襲加拿大一位作家的,並且還是一字未改。換句話說,胡紅梅出書的內容全是抄襲來的。作為名師,沒有底線地侵權,這讓王愛玲老師非常無法接受,於是就將胡紅梅的抄襲行為揭露了出來。

經過網友一通“扒皮”,“扒”出了胡紅梅抄襲、剽竊,侵吞他人學術結果並不是一起偶然事件,她侵權的對象,既有國內的作者,又有境外的,未經他人許可、未參加創作,堂而皇之就把別人的學術成果據為己有,這是對學術的大不敬。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名師”胡紅梅老師侵權事件引發我們深思

再說“畏”字。胡紅梅被網友戲稱“吃相難看”。胡紅梅啥都敢抄,平常作者的書也抄,著名作家的書也敢照抄,他人的教學成果書籍作品,甚至國內國外的各種教學書籍通通不放過。據舉報者透露胡紅梅這些年用別人的書開講座,公開課,膽大到連標題都不改。經過網友細心比對,胡紅梅所著的《兒童閱讀的導讀智慧》與臺灣林玫伶老師所著的《假如要有學習單》整本書乃至前言都一字不差,連序言中的“國立小學”這樣露馬腳的字眼她都懶於改,直接在結尾把林玫伶老師的名字換成自己的。盜鈴者盜鈴尚有畏懼之心,還不忘掩耳,胡紅梅老師不屑於掩飾,懶得偽裝,敢以虛假示人,連掩耳都不屑於做,赤裸裸地欺世盜名,毫無畏懼之心,其膽子有多肥,由此可見一斑。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名師”胡紅梅老師侵權事件引發我們深思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如果胡紅梅老師對學術懷有一顆敬畏之心,她就不會摔得那麼慘,王愛玲老師一開始發現胡紅梅書中有一部分內容是抄襲她的著作的時候,並沒有想要揭穿她,如果她適可而止,不那麼囂張,也就不會有今天。

明代學者方孝孺說“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歸,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舉凡出格者,幾乎都是關乎到名和利,利慾薰心,導致忘乎所以,儘管冒風險,但是如飛蛾撲火,在所不惜。胡紅梅老師醉心當名師,是她個人的信仰問題,本無可厚非,但心中有信仰,行事也要有約束,養成一點浩然之氣;正如君子愛名利,應守在規矩中,居在方圓內,取之坦蕩蕩。胡紅梅老師的悲劇就在於她迷失在名師的光環光芒之中,肆無忌憚,為所欲為。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名師”胡紅梅老師侵權事件引發我們深思

一個人常懷敬畏之心,方能行有所止。真正的智者,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懂得適可而止,敬畏天地,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敬畏規律,敬畏道德,敬畏一切應該敬畏的東西。

人生有三件寶:知恥,敬畏,自律,知恥方能守正,知恥才能自尊;常懷敬畏之心,方能行有所止;自律享受更高級的人生。胡紅梅不知恥,少敬畏,不自律,沽名釣譽,其下場讓我們引以為戒。 不管是個人,還是科研機構,多點對學術、對規則的敬畏之心,路,才能走得更穩當。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名師”胡紅梅老師侵權事件引發我們深思

曾國潘在《誡子書》中寫道:“慎獨則心安,主敬則身強,求仁則人悅,習勞則神欽。”只有心懷敬畏之人,才會牢記“慎獨”二字,舉頭三尺有神明,有敬畏之心方可自律。

生在天地間,行在紅塵中,當如悅紅日、心懷光明,更當如履薄冰、敬天畏地,如此方可走得久遠。

敬畏,乃人生大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