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機器插秧水稻顆數有的就一顆兩顆苗,影響水稻分櫱嗎?

海龍五常大米


機插秧的基礎穴株數過少,不會對秧苗自身的分櫱能力產生影響,有影響的是整體的秧苗分櫱數量造成整體分櫱數量過少、有效穗數較少而形成產量過低的情況。

秧苗的分櫱數量是水稻產量形成因素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水稻的最終穴株數是以機插基礎株數和分櫱數量組成的,正常情況下水稻秧苗是依靠第1-4葉的同伸分櫱來達到理想的穴株數。但是很多時候第1葉的同伸分櫱會因為苗床上第1葉的腐爛或者移栽之後第1葉水泡腐爛,而造成第1葉同伸分櫱的損失。所以,建議在理想穴株數的基礎之上合理的調整機插基礎穴株數來達到理想中的穴株數數量。

以我們黑龍江農墾為例,普遍以穴株數保持在25-27株為較為理想的穴株數,以9寸*4寸的插秧規格來說每平方米的穴數需要保持在27穴左右,也就是說每平方米的株數大概在675-729株之間。而已穴株數25-27株為標準的話,需要機插基礎苗數在5株左右才能達到穴株數在25-27株之間的目的。但是因為第1葉同伸分櫱的損失,需要增加目標基礎苗數的數量才能達到每平方米675-729株之間的理想苗數。所以,如果您的秧苗第1葉已經乾枯、腐爛的話,建議增加機插基礎描述在6株左右。

這樣的話,如果您的機插基礎苗數在1-2株之間,那麼您的最終穴株數只有5-10株左右,這對於最終的產量形成因子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建議您在秧苗返青之後採取人工補苗的方式來增加秧苗機插基礎苗數的數量。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請問機器插秧水稻顆數有的就一顆兩顆苗,影響水稻分櫱嗎?

對現在的農業生產來說水稻插秧機械化已經是勢在必行的了,從以前的人工插秧到後來來的插秧機插秧到現在的水上漂作業,機械的不斷更新可以說和水稻的分櫱關係密切。現在不管是什麼樣的機械在插秧的時候都免不了對秧苗有所損傷,如果說機械插秧造成的一棵苗到兩顆苗的情況不考慮機械損傷的話對水稻的分櫱是不影響的。

我家裡也是種植說到的,現在已經插完秧正在補秧。補秧就是找那些機械插秧後有死秧和只插了一顆或兩顆苗的進行補秧。雖說這一顆兩顆的不影響水稻的分櫱可每年我們這種水稻的都會進行補秧,而且現在的人工分很貴,一個人一天要兩百多塊呢,既然花那麼多錢補秧肯定是有原因的。

我們這從我記事的時候就已經有水稻試驗田了,而且試驗田經試驗總結出了一個這樣的結果。機械插秧當插1棵苗的時候分櫱數達到最大,也就是說一棵苗的時候分櫱是最好的,當插3棵苗的時候分櫱數沒有達到1棵苗的三倍,而是相對1棵苗的時候只增長了三分之一,雖說分櫱率增長不高但是產量也相對於1棵苗的時候增長三分之一。而當秧苗達到5顆的時候分櫱率開始下降產量也跟著下降。也就是說當稻苗達到3顆的時候分櫱率和產量是最好的。所以我們農戶在機械插秧之後都要進行補秧工作,保證達到3顆到4顆苗。

綜上所述,雖說一棵兩棵苗的時候不影響水稻的分櫱,但是種糧食就是希望有個好收成,為了水稻的產量對於那些一棵兩棵苗的最好還是補一些苗為好。


鄉村劉肉段


有豐富種地經驗的農村小夥來回答您的問題,一顆兩顆苗完全不影響,水稻的分櫱,有時分櫱還很多,只是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點,要保證地平,苗壯

為什麼要求田地平整哪?其實就是為了要保證這顆苗的成活率,一般機械插秧,秧苗都在5到12顆之間,就算有幾顆死秧的,也問題不大,其餘的可以代替,分櫱的時候也能分更多,如果只有一顆苗,地在不平,要麼旱死,要麼澇死,都不能保證,這一顆苗很好的生長,分櫱就無從談起,壯苗更耐旱耐澇。

第二點,水稻品種

水稻品種不同,它的分櫱情況就不同 ,像超級稻的分櫱能力就強,一般插秧機都是插18釐米的距離,白梗一號分櫱能力一般,多數插16釐米的距離,綏靖18分櫱,能力就弱,一般插14釐米的距離,有的甚至插12釐米的,一定要看品種的介紹,不同品種,分櫱能力不同,但是多數都會要求5顆以上的秧苗。

我們就白梗一號做過實驗,一顆秧苗,最多可以分櫱出35顆,但是前提是要保證這顆秧苗活著,水稻有一個通用的理論,苗越少越壯,分櫱能力越強,就是插秧時費秧苗,苗多的一畝地35盤也許就夠了,苗少的就得45盤。



機插秧一般都避免不了一顆苗,兩顆苗的,如果能補苗的情況下,一定要在機插後5天補,這樣斷根,漂秧,弱苗,基本都定型了,能一眼就看出哪裡需要補,哪裡不需要補,這時看見一顆,兩顆的,就很容易判斷了,活著的壯苗就不用補了。


總之一顆,兩顆苗,完全不影響水稻分櫱,有用請關注田俊超白哦!


田俊超白


你好,你問的,機插秧水稻棵數有的就一棵兩棵苗,影響水稻分櫱嗎?

機插秧水稻的適宜基本苗受品種、土壤、季節、氣候等諸多因素影響,需綜合考慮分別對待。通常做法是常規稻比雜交稻基本苗多些,雙季早、晚稻比一季中、單晚基本苗多些,土壤肥力低的田基本苗要多插些。由於插秧機的行距多為固定的30釐米,栽插的基本苗主要靠調節株距和每穴株數來實現。

水稻高產栽培經驗告訴人們,每穴栽插株數越多,單株生長髮育越差,最終單產反而降低,特別是分櫱很強的雜交水稻,每穴更適合栽插單株,但是機插秧每穴栽插株數愈少,由於育秧條件的限制,愈容易出現缺株斷壟現象,影響機插秧效果。因此採取適當控制每穴栽插株數比較有用,一般常規早稻每穴控制在3~6株,雜交稻控制在1~3株。 行距與每穴株數確定之後,只有靠調節株距來調節栽插的基本苗數。通常常規稻早、晚稻為每公頃100萬~150萬基本苗,雜交稻早、晚稻為每公頃80萬~100萬基本苗。株距調節到12釐米左右,常規稻每穴栽4~5株,雜交稻每穴栽 3~4株基本苗。每公頃中、單晚常規稻基本苗為60萬~80萬,雜交秈稻基本苗40萬~50萬,株距調節到15釐米左右,那麼中、單晚常規稻每穴栽3~4株,雜交中秈每穴栽2~3。


方金飛Jerome801


不影響,一兩顆還更容易分孽,因為剛耙好的田都是鬆軟的,如加點基底肥更好,剛生穩禾根就立馬吸少量養分,在半旱半露的田裡,更容易分蘗,單一兩顆更沒有什麼阻礙它,所以分櫱更有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