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為什麼脫歐,脫歐到底為什麼?

哥是傳奇8708604


這個問題說來話長。

國與國就跟家與家、人與人的關係一樣,都是多年恩怨和情緒的積累。

先來簡單回顧一下英國和歐盟(主要是法國)之間的關係。

英國全稱大不列顛和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在此之前有大不列顛王國和英格蘭王國。維京時代,英格蘭飽受維京人的侵擾,在1066年又被從法國諾曼底來的威廉征服,建立了地跨英吉利海峽的英格蘭諾曼王國,後來的金雀花王朝的國王也來自法國。

金雀花王朝開啟者亨利二世
1337年至1453年期間,發生在金雀花王朝治下的英格蘭王國和瓦盧瓦王朝治下的法蘭西王國之間,針對法蘭西王國統治權的戰爭。經過5代人的戰爭,法國依託大陸優勢,把英格蘭趕出了歐洲,英格蘭失去了在法國的領地,成為一個名符其實的島國。之後英國便開啟了四百年的大陸均勢政策。

英國前首相丘吉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中說:“英國四百年來的對外政策,就是反對大陸上出現最大、最富於侵略性和最霸道的國家”。對於歐洲大陸各國的糾紛,英國利用其地緣優勢,總是“參加不那麼強大的一方,同它們聯合起來,打敗和挫敗大陸上的軍事霸主,不管他是誰,不管他所統治的那一個國家。”英國通過離強合弱、扶弱抑強、孤立、干涉等手段的交替應用,維持著一種對自己有利的大陸均勢。看看美國在中東的作為,是不是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除此之交,英國有一段時間還奉行光榮孤立,就是不跟別的國家結盟或者長期結盟,大清朝也這麼幹過,不過被稱為閉關鎖國。

戴高樂
英國對歐洲大陸的外交政策決定了英國在歐洲事務中總是左右搖擺,然後坐收漁利,大陸諸國因此受害不淺(這也是向老對手法蘭西致敬,當年法蘭西國王腓力二世也曾這樣捉弄過英格蘭國王父子們)。所以在法國和西德合作建設的歐共體初見成效,英國要求加入之時,分別於1961年和1967年兩次被法國總統戴高樂否決。

二戰期間戴高樂曾經流亡英國4年,寄人籬下的屈辱經歷讓老戴認清了英國人的嘴臉,他清醒地看到英國奉行的大陸均勢政策給歐洲帶來的混亂,同時英國在很多問題上站在美國一邊,也讓戴高樂擔心英國會成為美國的特洛伊木馬,從內部破壞或者控制歐共體,所以才行駛了否決權。從後來英國在歐盟中的表現以及脫歐給歐盟造成的動盪局勢來看,老一代政治家的高瞻遠矚還是令人敬佩的。

戴高樂去逝之後,英國於1973年再次申請併成功加入歐共體。入了盟的英國繼續保留了其光榮傳統,有處好就撈,有風險就閃。作為曾經的日不落帝國,在歐盟當不了老大讓英國覺得很不愉快,所以歐盟的很多事務,英國表現的並不積極。比如1997年歐盟啟動歐元之時,英國拒絕加入歐元區,堅持使用自己的獨立貨幣英鎊;當希臘國債危機引發歐債危機之時,英國選擇袖手旁觀,不參加歐盟的危機救助方案,還反對一切金融監管政策。英國認為在歐盟每年繳納大筆的會費得不償失,而且歐盟內部的政策有負面作用,未來一些政策趨勢也可能損害到英國的利益。

前首相卡梅倫

40年的同床異夢、貌合神離、相互猜疑的狀況,疑歐派例以此玩弄民意,像歐盟人口搶了英國人的飯碗、每年的歐盟會費是巨大的負擔、歐盟的商品打擊了本土企業發展等等,都成為疑歐脫歐派煽動民族情結的藉口。歐盟英國首相卡梅倫玩“脫歐”本是為了利用這一波操作來拉昇保守黨的支持率,同時以此為要挾向歐盟要好處。然而沒想到公投居然通過了,小卡玩“脫歐”算是玩脫了。由於卡梅倫根本沒有脫歐的準備,對於一旦脫歐如何應對缺少預防措施,公投的結果自然成了一地雞毛,小卡一看形勢不對,趕緊遞交辭呈,逃之夭夭。彼時,特蕾莎·梅臨危受命,擔任英國首相,她也是繼撒切兒夫人之後第二位女首相。

脫歐表面上說是為了人民的福祉,比如常見的幾個好處:

1、不用再繳付高額的會費;

2、不再需要向歐盟其他國家提供援助;

3、不需要再向歐盟其他國家來英留學的學生提供貸款;

4、不需要再受到歐盟的金融監管;

5、不再擔心外來人口搶了飯碗;

……

至於是不是真能做到如此,要不了多久就知道了!


海天潮聲


首先要說的是,英國“脫歐”並非英國的“悲傷的一天”,恰恰相反,“脫歐”是英國人民的選擇。至於英國為什麼要脫歐,說來話長,篇幅有限,就不詳談了,顯然,就好似夫妻過日子一般,過不下去了就離婚唄,不奇怪。

接這個問題,就順便回顧一下英國脫歐3年大戲的大事記吧:

● 2016年6月24日

英國脫歐公投結果,51.9%民眾(1741萬742票)選擇脫離歐盟,英國成為歐盟28個成員國中,第一個脫歐的國家。

● 2017年3月29日

英國向歐盟遞交脫歐通知書,啟動脫歐程序。根據里斯本條約第50條,歐盟會員國若要脫離歐盟,必須在通知歐洲理事會的2年內完成協議。

● 2017年6月19日

英國與歐盟展開第一輪脫歐談判。雙方對英屬北愛爾蘭與歐盟會員國愛爾蘭是否要設立海關,即是否恢復"硬邊界"意見相左,後續多次談判都破局。

● 2018年11月14日

時任首相梅伊(Theresa May)接受歐盟提出的脫歐協議草案,點頭愛爾蘭邊境保障機制,以及2019年3月正式脫歐後,至2020年底的過渡期,英國仍參與歐盟關稅同盟與單一市場,並同意支付約390億英鎊(約新臺幣1兆5600億元)脫歐分手費。

● 2019年1月15日

英國國會下議院以432票對202票否決脫歐協議草案,寫下英國內閣數十年來在國會最大挫敗紀錄,梅伊也面臨反對黨提出的不信任案,最後驚險過關,保住首相大位。

● 2019年3月22日

梅伊主導的脫歐協議草案二度遭英國國會否決,同時國會也嚴厲拒絕無協議脫歐。眼見英國國內分歧難解,歐盟回應若英國通過脫歐協議,願意將期限延長到5月22日,不然只能延至4月12日。

● 2019年4月11日

由於脫歐協議在英國國會第三度闖關失敗,英國確定無法在5月22日脫歐,梅伊再與歐盟協商,最終將脫歐期限延至10月31日。

● 2019年5月24日

梅伊雖然挺過兩次不信任案投票,但因得不到國會支持,推行脫歐屢遭挫敗,宣佈6月7日辭去首相與保守黨黨魁職務。

● 2019年7月23日

英國執政黨保守黨公佈黨魁選舉最終投票結果,脫歐大將、前倫敦市長強生(Boris Johnson)擊敗外相韓特(Jeremy Hunt)勝出。接任首相的強生承諾會讓英國於10月31日脫歐。

● 2019年8月28日

強生奏請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暫停國會,女王當日批准。

● 2019年9月4日

反對派通過阻止無協議脫歐的法案,強生在表決後提出動議要求舉行大選,但最終無法跨過支持門檻,遭到否決。

● 2019年10月17日

英國與歐盟在歐盟高峰會前達成脫歐協議,歐盟表示,新協議可保護愛爾蘭島的和平與穩定,並充分保護歐盟的單一市場。

而後英國國會允許擱置強生版脫歐協議,直到相關施行立法通過才放行。強生依法致函歐盟要求延後脫歐。10月28日歐盟同意延後英國脫歐期限至2020年1月31日。

● 2019年12月12日

英國舉行下議院選舉,強生領導的保守黨拿下365席,取得席次過半的執政優勢。

● 2020年1月9日

英國下議院以330票贊成、231票反對,多達99票優勢通過脫歐法案。

● 2020年1月29日

歐洲議會投票表決通過英國脫歐協議,英國將在1月31日深夜與歐盟分手,進入為期11個月的過渡期,雙方展開自由貿易協定談判。

● 2020年1月31日

英國當地時間晚間11時正式脫離歐盟,進入為期11個月的過渡期。

點到為止吧。

你對這個問題有什麼更好的意見嗎?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陳思進


法國總統馬克龍29日表示,英國“脫歐”的日子是“令人悲傷的一天”,,英國將正式脫離歐盟,成為歷史上首個退出歐盟的國家,英國將面臨和歐盟11個月的艱難談判歷程。

究其原因,不滿每年向歐盟交高額會費、憂心移民潮衝擊本國就業、反對英國向歐盟讓渡過多權力等等。其實英國人的算盤打得很精,英鎊的金融地位被歐元代替了,英國的國際貿易地位丟失,在高福利待遇下生活慣了,不願意別人來分享英國的福利,更不願意承擔囯際人道主義的責任,反對接納難民,由於歐共體內許多規則沒有照顧英國利益,如預算攤派和共同農業政策等,英國國內圍繞其的歐共體成員資格地位和利益分配問題陷入了爭吵分裂,英國的心態還在二戰以前大國夢中,英國子民們的大國情結揮之不去,英國佬想把自己擺歐盟老大的位置上,可是經濟實力已經日溥西山,不如德法,話語權不在情何以堪,跟歐盟的關係總是難免磕磕碰碰,成了"身在曹營,心在漢"的主,英國人和歐盟上演一場霸王別姬的愛情悲劇,“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雅不逝”。


Wildemess


英國脫歐成了"悲傷的一天"。英國忘了夥同美國製造了多起人道主義災難,自己處身世外不聞不問,又極力反對歐盟接納難民,這種又當婊子,又立貞潔牌坊的偽道士精神,只有損人利己英國人做得出來,當今的英國己今是破落紳士,可處處和歐盟擺譜,還活在二戰前大國子民的夢中,可現實的英國江河日下,有氣無力,又不願放棄所謂大國地位的臭身段,在歐盟朋友圈裡連老三都算不上,英國佬的心情失落感可想而知,咬牙跟歐盟離婚,又淚眼鏈鏈不捨,英國佬心情五味雜陣。


long9056


根據歷史與地理原因,19世紀晚期以來,英國一直奉行對歐洲大陸事務不干預政策,被稱為“光榮的孤立”。

“不放心歐洲”的歷史傳統以及和歐洲大陸經濟發展相異的模式使英國長期和歐洲大陸若即若離。在“脫歐”人士看來,歐盟未來的一些政策趨勢可能損害到英國的利益。

而歐債危機的蔓延,不僅使英國的脫歐之心快速發酵,也加快了脫歐腳步。與此同時,歐盟其他國家的民眾也對英國漸生不滿,認為英國不僅否決歐元,不參加歐盟的危機救助方案,還反對一切金融監管政策,因此英國脫歐對歐盟的發展來說反而是好事。雙方的相互信任已經降到歷史低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