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廣東第三大菜系?

誰是廣東第三大菜系?

廣州菜、潮菜穩居廣東菜系中的前兩把交椅,第三名是客家菜還是東江菜?近日在南方論壇上,有網友掀起了討論。

餐飲行業權威人士表示,坊間所說的客家菜主要指梅州菜,但事實上,梅州菜只是大客家菜中的“山系”,東江菜則是“水系”,二者食材上有區別,但在製作手法上很多是一樣的。“近年來東江菜更善於推陳出新,但如果非要將東江菜和梅州客家菜分個高下,那也是並列第三。”

東江菜是不是獨成一派?

“廣東三大菜系明明是廣州菜、潮州菜、東江菜,什麼時候多了個客家菜?”近日,南方論壇上的一則網帖拋出這樣一個觀點。相關投票引來60餘人投票,55%認為“東江菜就是客家菜”,45%認為“東江菜是東江菜”。

廣東烹飪協會網站“廣東烹飪網”的廣東名菜介紹中,有這樣一段敘述:“廣東菜由廣州菜、潮州菜、東江菜三部分組成。東江客家菜中,河源地區的菜餚屬客家菜,味偏重‘肥、鹹、熟’。客家名菜有東江鹽焗雞、東江釀豆腐、紅炆肉……”

此前,有媒體報道稱“東江菜又叫客家菜,與潮菜、廣州菜並稱為廣東三大菜系。”支持這個觀點的網友認為,區別於傳統客家菜,惠州、河源等地的東江菜在做法、食材方面都有創新,因此可獨成一派,能躋身廣東三大菜系之一。不過,如果在網上搜索“廣東三大菜系”,結果多是:廣州菜、潮菜、客家菜(東江菜)。

廣東地標美食評委勞毅波認為,客家菜如細分可分為“山系”、“水系”、“散客菜”。山系即我們慣常所說的“客家菜”,分佈在梅州等地山區,而水系指的就是“東江菜”。也就是說,東江菜原本是客家菜中的一種。

中國烹飪大師、梅州市餐飲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陳鋼文將客家菜分成五個流派:贛南派、閩西派、梅州派、東江派、海外派。“梅州派是客家菜的代表,東江派是客家菜中的一派。”

二者食材不同但都“鹹香”

客家菜有“鹹、熟、香”的特點,這與客家人世代遷移、多居山區的特點分不開,歷史上的客家人耕作播種,體力消耗大,需要補充大量鹽分,所以飲食以鹹香為主。此外在科技不發達的年代,鹹的菜更能長時間保存。肉食多,是因為平時難得吃上一次肉,但春節等傳統節日,客家人大塊吃肉,絕不吝惜。

傳統的東江菜同樣“肥、鹹、熟、香”,下油重,口味偏鹹,用的醬料較為簡單,一般用生蔥、熟蒜、香菜調味。東江菜興起於惠州、河源一帶,包括惠東、博羅等地,這些地方多屬於東江流域。食材來源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距離河流、大海近,食材自然選用水產品較多。

具體到某個菜上,比如蒸魚,勞毅波認為,與山系客家菜相比,東江菜在加工水產品沒那麼鹹,但比講究清淡、原汁原味的廣州菜鹹一點。

客家菜重原味東江菜多創新

東江菜何時開始被稱為“廣東三大菜系”之一?陳鋼文解釋,這裡有一段淵源,上世紀50年代,興梅7縣屬汕頭專區,直到1965年設立梅縣專區,原興梅7縣從汕頭專區分出,歸屬梅縣專區,這也是梅州市的前身。這期間,中國菜譜劃定廣東菜系,如今的梅州一帶當時隸屬汕頭專區,廣州菜、潮汕菜一貫是廣東菜的代表,考慮到一個專區不能有兩大菜系,那次廣東三大菜系劃定為廣州菜、潮汕菜、東江菜。

“廣東三大菜系是廣州菜、潮菜、客家菜,梅州派是客家菜的代表。”陳鋼文說,2006年,中國烹飪協會授予梅州“中國客家菜之鄉”的稱號。梅州客家菜保持了濃郁的鄉土味、食材原本的鮮味,較少用味道濃郁的調料品。

在他看來,飲食需要文化的深厚積澱,客家飲食承傳了中原飲食文化和南遷後新的食材和飲食習慣,又受臨近的畲族等土著、廣府系、閩西系的飲食文化影響。

陳鋼文表示,東江菜近些年來更善於走商業化道路,推出一些新菜式,特別是廣州的一些高檔酒家打出東江菜的招牌,食客多了,進而促進了東江菜的創新與發展。

勞毅波認為,近些年來東江菜變得愈發清淡,花樣種類變多了,粄類小吃變少了。如果一定要說山系和水系的不同,傳統的客家煎釀豆腐很能說明問題。東江菜中煎釀豆腐的餡料會加鹹酸菜,用以平衡豆腐中的油膩味道,而山系客家菜則保持傳統餡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