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喝酒都是海量嗎?一言不合就是十八碗,提著罈子直接灌

影視作品和文學作品裡面經常會提到古代人喝酒非常豪爽,先乾為敬,整碗整罈子喝,還千杯不醉,古代人真的酒量這麼大嗎?

其實古人喝的最多的還是燒酒,顏色如琥珀,呈金黃色,現代人以燒酒為基色發明了黃酒。而古代的“白酒”多是指燒酒中呈白色的一種,也稱為米酒、清酒,味道有點甜,原料一般是糧谷,而且度數最多隻有十幾度。所以古人或許比現代人能喝一點,但最重要的還是酒度數不高啊。

古代人喝酒都是海量嗎?一言不合就是十八碗,提著罈子直接灌


古人多采用發酵法做壓榨酒,而這種酒的酒糟和酒液是混合在一起的,待要吃的時候須用網眼篩子墊布過濾去除其他雜物。喝的時候還需要溫酒,酒中除乙醇(即酒精)對人體無害外,還有甲醇、乙醛等也對人體不利。但它們的沸點很低,當加熱到攝氏二三十度的時候便開始揮發成氣體,減少了對人體的危害。這也是古人喝酒為什麼要篩酒溫酒的原因。

古代人喝酒都是海量嗎?一言不合就是十八碗,提著罈子直接灌


元代以前人們喝的酒基本都是發酵酒,度數比較低,味道有點清甜,基本都是喝著解渴。從元代開始出現蒸餾酒,酒的度數才慢慢變高,一直髮展都現在成熟的釀酒工藝。如果要做個比較的話,還是現代的白酒好喝,度數高,口味也多元。曾有專家嘗過遼代酒窖存放至今的酒,評價就兩個字:沒味。

古代人喝酒都是海量嗎?一言不合就是十八碗,提著罈子直接灌


古代的酒拿到現代,很多人也能喝十幾碗,說白了跟現在的啤酒差不多。篩酒溫酒也是因為釀酒工藝不成熟,現在的白酒都不需要這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