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市來得太快,美股市場如何接招?

雖然市場最近的行動似乎很瘋狂,拋售也很劇烈,但市場正在做市場最擅長的事情。提供流動性和估計未來的估值。

熊市來得太快,美股市場如何接招?

史上最快熊市

的確,這是歷史上最快的熊市。就在2020年2月19日,標準普爾500指數還處於歷史高點。現在市場較上述水平下跌了近30%。

儘管本週美國將公佈零售額和工業生產數據今年2月,美國經濟依然強勁。

這表明,這個市場不是由歷史數據驅動的,而是由預期的未來數據驅動的。

圖1:這次熊市來得很快,但對價格的影響並非前所未有

熊市來得太快,美股市場如何接招?

我們有理由保持樂觀

從數據來看,直到1月底中國才開始出現冠狀病毒的增長。在三週內,他們的病例數量增加到大約6萬。

好消息是,一旦社會隔離到位,新病例的數量就會放緩。事實上,在3月初,也就是開始的6周後,中國的新增病例已經減少到很少,而且很快就要結束了。

儘管如此,如果社會恢復正常的速度過快,仍有發生第二波病例的風險。事實上,最近中國新增病例的增加主要來自於從其他國家回國的人。

類似地,韓國在2月中旬也出現了首例病例。現在,數據顯示,他們似乎也減少了疾病的蔓延,僅僅四周後。

這一點很重要,因為它似乎表明,通過嚴格的檢疫程序,有可能在4周內控制冠狀病毒,並在6周內基本停止傳播。

圖2:即使在中國,從感染到檢測到恢復也需要一週的時間,但經濟衰退的持續時間最多可能是兩個月

熊市來得太快,美股市場如何接招?

為什麼這對市場如此不利?

這讓你懷疑,這對市場來說有多糟糕?

隔離政策的問題之一是,許多行業並沒有像正常衰退那樣經歷放緩。相反,他們會經歷一個艱難的停頓。想想本週美國和歐洲之間的餐館和旅行禁令吧。這些企業不僅沒有收入來抵消成本,一些企業還將被迫讓員工休假以維持運營。反過來,這些工人將停止消費,這可能會啟動衰退的反饋循環,在衰退中,低消費導致低利潤,甚至更多的失業。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的一位教授在一篇有趣的文章中談到,這種“硬著陸”與典型的衰退有何不同。他預測GDP可能會下降5%。這與1918年西班牙流感疫情的放緩是一致的。1918年,另一種高死亡率的傳染性病毒持續了一年多。鑑於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約為76萬億美元,如此規模的經濟放緩持續一年可能會造成約4萬億美元的損失。

在類似的長期放緩中,這種硬著陸可能類似於2008年的信貸危機,當時企業乃至整個行業都需要救助才能生存。

但重要的是,2008年許多銀行遭遇了糟糕的管理決策,這給政府提供支持帶來了道德風險。從2008年我們就知道,救助通常會導致公司全部或大部分股權的損失。

這一次,政府是為了公眾利益而關閉企業,因此不存在道德風險。事實上,政府利用公共資金來彌補失去的需求,至少在不可避免的運營成本上“讓企業保持完整”,讓它們能夠保持員工的不充分就業,並在旅行限制解除後讓企業做好重新開業的準備,這在經濟上也是有道理的。

這就是目前一些救助計劃的走向,美國宣佈了1.3萬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歐洲宣佈了1萬億美元的救助計劃,此外還有各國具體的救助計劃。

可能經濟影響的是什麼?

為了理解隔離整個人口的經濟影響,讓我們再來看看中國的數據。

儘管這些數字令人震驚,但數據也顯示,中國在大約兩個月後就開始復甦,因此對全年GDP的影響應該只是上述第二種情況的一小部分(儘管可能是六分之一)。

在中國工人被隔離的同時,生產率和產出卻大幅下降。工業產值下降了約20%,零售額和固定資產投資下降了近30%。官方製造業PMI從50降至35.7。

圖三:社會疏遠使中國經濟急劇放緩

熊市來得太快,美股市場如何接招?

今天,在這一切開始大約兩個月後,人們開始重返工作崗位。但數據顯示,恢復可能比預期的要慢,因為人們仍然避免社交和感染風險的活動。

例如,數據顯示,發電用煤量仍比正常水平低30%,道路擁堵仍比正常水平低40%。其他需要近距離接觸的“高風險”活動,比如乘地鐵,則下降幅度更大,比正常水平低66%左右,而看電影的人數幾乎已經停止了。其他數據顯示,香港和泰國機場的入境旅客數量約為正常水平的10%,這進而影響了石油需求、餐館、酒店和旅遊業,即便是在不受影響的地區。

供應鏈也被打亂了。中國港口等待卸貨的集裝箱數量是正常水平的三倍。

圖4:病例發生兩個月後,中國經濟仍未恢復全面強勁

熊市來得太快,美股市場如何接招?

即使在中國,經濟增長也急劇放緩,復甦可能也不是“v型”的。市場可以以此為基點,對全球資產進行重新估值。

市場波動是由數據驅動的

目前在西方國家,我們正處於冠狀病毒感染的增長階段。上述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似乎都是可能的,這就產生了不確定性。

如果世界能夠像中國和韓國那樣迅速控制住疫情,對工人和企業的影響應該是可控的,市場很可能反應過度了。

一些模型估計,如果我們失敗了,我們的生命損失和GDP損失可能會更接近100年前的西班牙流感。

在利率如此之低的時期,遠期市盈率看起來頗具吸引力,但遠不及2008年信貸危機或主權債務危機時的水平,當時負收益和企業償債能力是一個問題。

圖5:在如此低的利率水平下,遠期市盈率看起來很有吸引力,但卻沒有達到2008年信貸危機或主權債務危機時的水平,那時負收益和償債能力是一個問題

熊市來得太快,美股市場如何接招?

這兩種結果有很大的不同。這就是市場波動如此之大的原因。

每一條好消息,從新病例的減少,到疫苗的研製,到政府的支持,都使企業更有可能生存下來,商業也更有可能恢復正常。這有助於市場反彈。

但有關疫情蔓延加劇、醫療短缺和員工休假的壞消息,可能會使該公司的股票收益在更長時間內處於較低水平。這使得價格下降。

我們需要有關遏制措施是否有效的數據。考慮到這種病毒的潛伏期和傳染期(圖2),我們可能需要兩週或更長的時間來觀察。

與此同時,要知道市場已經在期待一個不那麼完美的結果了。因此,每一條消息(好的和壞的)都應該相應地影響估值。這是市場表現良好的一點。

本文作者:Phil Mackintosh 美股研究社(公眾號:meigushe)旨在幫助中國投資者理解世界,專注報道美國科技股和中概股,對美股感興趣的朋友趕緊關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