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00萬人的英國出兵佔領了距離1萬公里阿根廷的馬島,為啥沒佔領僅400萬人的愛爾蘭?

萬里之外AkLzz


有兩大原因。

第一,愛爾蘭島有400萬人。馬爾維納斯群島才多少人?

第二,馬爾維納斯群島的居民幾乎都是英國籍或英裔,本來認同感就傾向於英國,認為自己是屬於英國的。而愛爾蘭人對歸屬於英國卻沒有那麼強的認同感。


唐律疏議


大英帝國不遠萬里跑到大西洋南邊,去打一個只有1.2萬平方公里的馬島,卻不敢出兵佔領近在咫尺的愛爾蘭,主要原因只有兩點:第一,英阿馬島之爭,在英國看來是主權之爭,超出了維護殖民體系的範疇,是必須打的仗;第二,不打愛爾蘭是兔子不吃窩邊草,而且這個窩邊草也不好吃,吃了得撐死,就是想打也不敢打。


先說馬島,在英國人眼裡,馬島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殖民地,雖離大不列顛萬里之遙,但那就是英國的領土。阿根廷獨立後,也將馬島視為阿根廷領土的一部分,不過英國人並不認可,認為那是西班牙人當年從英國人手裡搶的,英國人並沒有放棄對該島的主權,阿根廷將西班牙人趕走,馬島自然就要還給英國。

不過,馬島與阿根廷也是近在咫尺,阿根廷自然不會退讓,所以就將馬島問題訴諸聯合國。但是由於問題太複雜,英國又是聯合國五強之一,聯合國也沒有太好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直到1982年,馬島戰爭爆發,英國人用實力維護了日不落帝國的最後一點尊嚴。

馬島問題非常複雜,是是非非,不好妄加評判,英阿雙方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馬島,位於大西洋西南部,阿根廷稱它為“馬爾維納斯群島”,英國人則稱它為“福克蘭群島”。該島原本是個荒無人煙的島群,由東、西福克蘭島和700多個小島組成,總面積1.2萬平方公里,距阿根廷500公里,距英國本土1.3萬公里。

16世紀,馬島被歐洲人發現,英國人認為1592年英國的航海家戴維斯是最先發現馬島的人,阿根廷則認為1520年麥哲倫探險隊的葡萄牙人戈梅斯是第一個發現馬島的人。然而,阿根廷人的說法沒有確鑿的證據,缺少足夠的說服力。而英國人發現馬島有文字記載,同時,1690年英國人約翰·斯特朗還對該島進行了為期6天的考察。所以,英國人有足夠的理由認為他們是馬島的真正發現者。


但是,英國人發現了馬島,並沒有實施佔領,1764年法國航海家布干維爾率先在東福克蘭島建立了居民點,第二年,英國人就佔領了西福克蘭島,並開始向島上移民。英國人曾要求法國人讓出馬島,法國人自知不是英國人的對手,就將東馬島賣給了西班牙人。

1770年,西福克蘭島上的英國人也遭到了西班牙人驅逐。1771年,英國以戰爭相威脅,一度恢復了馬島上的居民點和軍事哨所。但3年後,由於經濟原因英國撤出馬島,馬島就落到了西班牙人手裡。但英國人一直沒有放棄對馬島的主權要求。

1816年阿根廷擺脫了西班牙的殖民統治,獨立4年後,阿根廷宣佈對馬島擁有主權。

1831年美國以非法扣押在馬島海域捕捉海豹的美國的船隻為由,派軍艦摧毀了阿根廷在東福克蘭島上的居民點,趕跑了島上的阿根廷軍隊和官員。兩年後,英國人又來到馬島,一槍未發就把剩下的阿根廷官員驅逐出島,奪回馬島。因為當時的大英帝國如日中天,阿根廷人惹不起,只能抗議幾聲,也不起什麼作用。

英國從阿根廷人手裡奪回馬島後,向島上派遣了官員,並向島上移民,就把馬島劃入自己的領土。



二戰後,大英帝國風光不再,已經衰落。而阿根廷在二戰中不僅沒遭到戰爭的破壞,還利用二戰中立國的身份撈了不少好處,戰後發展很快,成了南美第一強國。國力的此消彼長,讓阿根廷人有了底氣,就又產生了收復馬島的想法。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阿根廷國內發生了嚴重的經濟和政治危機,阿根廷軍政府為了轉移國內矛盾,決定放手一搏,收復馬島。

雖然當時阿根廷可以說是廣交天下英雄,與美蘇兩個超級大國關係莫逆,與西方許多列強混的也不錯,加爾鐵裡甚至自稱是“美國的兒子”,但大英帝國怎麼會把這些放在眼裡呢?

果然,加爾鐵裡錯誤地估計了英國維護領土主權的決心和意志,也高估了自己在美蘇法等國眼裡的重要性,開戰僅70多天就被打得滿地找牙。74天的馬島戰爭結束,撒切爾夫人在英國人氣高漲,加爾鐵裡則因戰敗辭職,第二年就遭到了逮捕和審判,身陷囹圄。

與阿根廷聲索馬島主權不同的是,愛爾蘭人是愛爾蘭島上的土著民族,是很早就移民過來的凱爾特人。

歷史上,英國也多次入侵愛爾蘭,12世紀,英國人就從羅馬教皇那裡取得了對愛爾蘭的宗主權。1542年在大不列顛島上率先搞宗教改革的亨利八世成了愛爾蘭國王,儘管愛爾蘭人也奮起反抗,但由於實力懸殊,不得不向英國人屈服。

1845年因為馬鈴薯歉收,愛爾蘭島爆發了大饑荒,許多愛爾蘭人面臨著飢餓和死亡,但英國政府卻無動於衷,並不把進口美洲的糧食發放給災民。受災期間,愛爾蘭居然還成了糧食出口國。大批愛爾蘭人在饑荒中死亡,或逃往美國。

這場大饑荒,使愛爾蘭的人口銳減過半,同時也就激發了愛爾蘭的民族意識的覺醒。愛爾蘭開始了民族獨立運動。

1916年,都柏林爆發了“復活節起義”;1919年,愛爾蘭議員拒絕在英國下院任職,組成了自己的愛爾蘭議會,並以“愛爾蘭共和國”名義發表了獨立宣言;1921年,英國政府被迫與愛爾蘭達成了“英愛條約”。條約承認“愛爾蘭自治邦”的地位,但未允許北方六郡加入“愛爾蘭自治邦”(即北愛爾蘭)。

由於在那場大饑荒中種下的仇恨,二戰時,愛爾蘭保持中立,並與德國眉來眼去,拒絕向英國政府提供幫助。參加英軍的愛爾蘭人回國後也遭到了逮捕和審判。英國對此,只好睜一眼閉一隻眼,這才避免了愛爾蘭倒向德國。否則,對英國來說,可能就是滅頂之災。

二戰結束後,英國殖民體系崩潰瓦解,愛爾蘭便趁機獨立。1949年宣佈成立愛爾蘭共和國,並退出英聯邦。

那麼,英國為了馬島一個彈丸之地,都肯勞師遠征,為什麼就讓愛爾蘭獨立了呢?

其實也沒有太多的原因。二戰剛結束,英國已是千瘡百孔,無力一戰。這是其一。

其二,愛爾蘭在二戰中保持中立,可以說是“養精蓄銳”,同時英軍中還有數量眾多的愛爾蘭軍人,他們絕不會拿槍去打自己的同胞,即便是戰,英國也無勝利的把握,弄不好北愛也保不住。

其三,愛爾蘭雖然只有400多萬人口,但愛爾蘭裔在美國卻是第二大族群,他們與喜歡從商的猶太人不同,愛爾蘭裔美國人都有著極高的政治熱忱,許多人都成了美國的政治精英,甚至好幾位美國總統都有愛爾蘭血統,比如肯尼迪、尼克松等。


所以,不論是出於削弱英國的政治考慮,還是出於民族感情,美國都會倍加袒護愛爾蘭。事實上也是如此,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就大力扶持愛爾蘭。有美國撐腰,英國就算是有心恢復對愛爾蘭的統治,恐怕也沒有那個膽量了。


燕北林叢


題主的問題是:6600萬人的英國出兵佔領了距離1萬公里阿根廷的馬島,為啥沒佔領僅400萬人的愛爾蘭?

英國不也沒佔領旁邊的歐洲大陸嗎,相比於面積只有8.4萬平方公里,人口只有500多萬的愛爾蘭島,和英國隔著淺淺海峽的歐洲大陸更加誘人。

歐洲是世界第六大洲,總面積上千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人口7億多,歐洲大部分位於北溫帶,整個大洲地形以平原為主,大約佔到了總面積的6成,同時歐洲大陸河網密集,水量充沛,並且河流間還有運河相連組成了四通八達的水上交通網,也能作為灌溉用水。

歐洲可耕地面積有3億公頃,如果按照每公頃糧食產量1.5萬斤來計算,歐洲大陸每年的糧食產量可以達到4.5萬億斤!!!

所以,擁有了歐洲大陸,可以讓英國再次成為世界第一帝國,

而且,大英帝國登陸歐洲大陸非常容易,英吉利海峽最窄處只有30公里,愛爾蘭島距離不列顛島還有20多公里呢。

雖然歐洲物產豐富,可是英國沒這個實力啊。

英國人口大約是歐洲大陸總人口的1/10,讓英國以一敵十有點難了。而且,歐洲大陸有很多強國,英吉利海峽對面就是強大的法蘭西共和國,英國和法國曾經有過百年戰爭,拿破崙時期英國甚至差點被拿破崙給困死。再往東就是德國,德國實力更在英國之上,一戰二戰的時候英法兩國聯合起來都幹不過德國。最東邊是俄羅斯,俄羅斯曾經是歐洲憲兵,歐洲大陸最能打的國家,不要說英國,整個西歐加一塊都不見得是俄羅斯的對手。

所以,英國在歷史上只能當歐洲大陸的攪屎棍,避免歐洲大陸被某一個強國統一起來,而不是想辦法統一歐洲大陸!

英國也不是沒有侵略過愛爾蘭,但目前愛爾蘭島的北部還是英國的領土呢,實際上早在12世紀的時候愛爾蘭島就遭到了英格蘭的入侵,那個時候不列顛島還沒有被大英帝國統一起來。

到16世紀,愛爾蘭成為了英國的一部分,但是愛爾蘭人一直沒有放棄反抗爭取獨立,尤其是十九世紀中期愛爾蘭島爆發了大饑荒讓這種小島減少了1/3的人口更讓愛爾蘭人恨的不行,因為就在愛爾蘭大饑荒的時候,大英帝國不僅沒有對愛爾蘭提供援助,還從這裡進口了大量食品,進一步導致了饑荒的惡化,所以從那時候起愛爾蘭人對英國就更沒有向心力了。

1916年,愛爾蘭爆發反對英國的復活節大起義,經過5年的抗爭,到1912年12月6日,英國被迫接受愛爾蘭島南部26個郡成立愛爾蘭自由邦,1937年愛爾蘭自由邦宣佈成立共和國。

所以,愛爾蘭島不僅被英國侵略過,而且被他統治了好幾百年。只不過在愛爾蘭人的反抗下終於成功取得了獨立,雖然北部地區仍是英國的一部分!

所以,如果英國一直有能力鎮壓愛爾蘭人的反抗,現在愛爾蘭整個島還仍然是英國的一部分!

再說馬島!

馬島之所以一直是英國的一部分原因也是如此,如果上個世紀80年代英國和阿根廷之間的馬島戰爭英國戰敗,現在馬島肯定是阿根廷的一部分,可惜阿根廷打敗了,那可不就還是英國的一部分嗎?


歷史風暴


英國在1982年遠征萬里佔領了馬島,和阿根廷兵戎相見,但是和英國毗鄰、僅有400萬人口的愛爾蘭卻脫離了英國的統治實現獨立,這也是很奇怪的現象。

(英國航母)

英國當年要打阿根廷,既是因為馬島的戰略地位在西大西洋非常突出,也是因為英國的海外領土主權不容侵犯,英國當時事實佔據馬島,而且認為馬島的主權屬於自己,阿根廷貿然侵犯,即便當時的英國並不強大,只有幾艘搭載著作戰半徑不大的輕型航母,卻依然在撒切爾夫人的拍板下和阿根廷開戰,因為英國認定自己的主權不容侵犯。



而愛爾蘭的問題是很複雜的,愛爾蘭和英國本土有著很深的矛盾甚至說是仇恨,當年一場愛爾蘭大饑荒差點讓愛爾蘭人滅族,所以他們無數次反抗英國政府的統治,甚至發展了愛爾蘭共和軍這樣被英國政府定義為的恐怖組織的民族武裝,最終英國知道無法靠武力征服愛爾蘭人,只得允許了愛爾蘭的獨立。


標槍毒刺


兩者是兩碼事。

英國國家的領土有一個發展的過程,最早的英國包括今天的英格蘭和威爾士,在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期間,英國軍隊佔領了蘇格蘭和愛爾蘭,對其實行殖民統治,1770年。英國吞併蘇格蘭,1801年。英國吞併愛爾蘭。這樣,英國國土包括大不列顛島和愛爾島及附屬島嶼,面積31萬平方公里。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期間,英軍佔領愛爾蘭島,對愛爾蘭人進行血腥屠殺,許多愛爾蘭人流亡美洲,愛爾蘭人口由150萬人迅速下降為85萬人,愛爾蘭人民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爭取民族獨立的鬥爭始終沒有停止過。19世紀末20世紀初,民族獨立運動高漲,1905年。愛爾蘭新芬黨制定奮鬥目標是建立愛爾蘭共和國,隨著英國在一戰中的衰落。1921年,愛爾蘭島中部和南部的26個均成立了愛爾蘭自由邦,1937年成為獨立的愛爾蘭共和國,愛爾蘭島東北部的六個郡保留在英國,稱北愛爾蘭。

馬爾維納斯群島位於阿根廷附近,其主權在近代由西班牙,英國,阿根廷幾次易手,英阿雙方聲稱對其享有主權,島上有近千名英國居民。1982年,出於國內政治需要和控制油氣資源,阿根廷總統加爾鐵裡派兵佔領馬爾維納斯群島,隨後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派兵奪回該島,打敗阿根廷軍隊。

英國之所以這樣做,是為了維護英國在世界上的形象和地位,控制該海域的油氣資源,確保英國在世界上的二流國家地位,努力挽回英國的進一步衰落。至於英國為什麼不佔領愛爾蘭?目前來看,英國已經沒有實力,沒有條件佔領愛爾蘭了。




谷老師


英國原來是一個老牌的帝國主義國家,靠著工業革命成了日不落帝國,在全世界原來有很多的殖民地,現在雖然沒有大的殖民地了,但是在亞洲和美洲還有一些小島嶼,馬島就是其中的一個。在1982年的時候阿根廷政府想收回馬島,因為這個島嶼原來就是阿根廷的,當時阿根廷國內出現了嚴重的經濟危機,於是阿根廷總統便想通過收回馬島來轉移國內矛盾,這樣就和英國兵戎相見,當然當時英國的首相是撒切爾夫人,這是一位出了名的鐵娘子。人們都以為二戰之後英國已經沒有任何軍事實力了,但是英國還是派出了航空母艦以及很多軍艦遠征馬島。在這個島嶼上是沒有發生多少戰事的,因為島上的守軍總共也就幾十人,這些人根本沒發生像樣的戰鬥就直接投降了。

當時英國和阿根廷的戰鬥主要發生在海上,阿根廷主要是靠空軍和導彈,實際上也集成了英國的一艘戰艦,但是這些武器都不是阿根廷自己生產的,這些武器是來自美國的,後來美國和英國站在一起,切斷了對阿根廷的武器供應。缺少了精確制導空空導彈的阿根廷空軍,就喪失了戰鬥力。導致英國方面把阿根廷給打敗了,由於美國的幫助英國最終取得了馬島戰爭的勝利。

但是愛爾蘭的情況是完全不同的,愛爾蘭原來也是英國的一部分,不過是一個鬆散的聯邦,這裡一直保持了自己的獨立文化和民族傳統,和荷蘭以及威爾士完全不同。也就是說愛爾蘭一直沒有被英國同化,在歷史上也多次和英國開戰,在近代還出現了愛爾蘭共和軍,當然英國是這種軍隊為恐怖組織,愛爾蘭的抵抗組織在愛爾蘭國富邁克爾克林斯的指揮下不斷對英國當地的官員發起暗殺行動,導致英國在當地的殖民統治無法實行。最後英國被迫承認了愛爾蘭獨立,當然這其中也爆發過多次的戰爭,雖然愛爾蘭軍隊沒有取得大勝,但是當時英國國內也比較疲弱,無力清剿愛爾蘭共和軍。雖然最後邁克爾克林斯遭到暗殺,但是愛爾蘭也最終取得了獨立。

現在英國面臨著脫歐問題,前首相特雷莎梅警告英國有再次分裂的危險,因為蘇格蘭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蘇格蘭也是一個民族和文化相對獨立的地區,如果英國硬脫歐,蘇格蘭也是非常有可能會獨立的。愛爾蘭之前發生的事情可能在蘇格蘭再次上演。


四十五度歷史


英國參加佔領過愛爾蘭300多年,最終在20世紀初被迫同意南愛爾蘭獨立,而以新教徒為主的北愛爾蘭繼續留在英國。馬島全名為馬爾維納斯群島,英國在1883年明確了對該島的主權。同時,從西班牙殖民者獨立的阿根廷也稱對馬島具有主權。英國與阿根廷在1982年爆發了“馬島戰爭”,最終英國贏得了戰爭,繼續統治馬島。

日不落帝國時期的英國領土

從12世紀開始,英國就開始了對愛爾蘭的武裝政府。等到了1542年,英國國王亨利八世成為了愛爾蘭國王,愛爾蘭開始淪為了英國的殖民地。到了20 世紀初,愛爾蘭爆發了大饑荒,英國不僅沒有對愛爾蘭進行賑濟,反而加緊搜刮愛爾蘭,引發了愛爾蘭人的武裝反抗。1919年,英國與愛爾蘭之前爆發了“英愛戰爭”。第一次大戰剛剛結束,英國並沒有能力對愛爾蘭進行全面的武力鎮壓。於是,英國允許愛爾蘭南方的26個郡成為自由邦。而北愛爾蘭6個郡以信奉新教的英國人為主,則繼續留在英國。

等到了1937年,愛爾蘭自由邦正式獨立成為愛爾蘭共和國。1949年,愛爾蘭廢除了英國國王為愛爾蘭國家元首的慣例。北愛爾蘭6個郡繼續留在英國,也給英國帶來了很大的麻煩。現如今,英國的國名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儘管北愛爾蘭6個郡以新教徒為主,但天主教徒一直希望北愛爾蘭能夠脫離英國,加入愛爾蘭。在20世紀90年代以後,英國一直面臨北愛爾蘭分離勢力的武裝反抗。成龍大哥的電影《英倫對決》背景就是北愛爾蘭分離勢力再次試圖進行武裝反抗。此外,在英國脫歐的問題上,北愛爾蘭的地位也成為了了英國與歐盟的最重要分歧。

馬島全名為馬爾維納斯群島,主要由東福克蘭島、西福克蘭到以及其他200多個島嶼組成,總面積12200平方公里,人口僅3000多人。在大航海時代,英國人就在馬島建立了殖民據點。後來,英國人先後打敗了荷蘭人、法國人,將整個馬爾維納斯群島納入其殖民地體系。現如今,馬島上面的3000多名居民,絕大多數為英國人。馬島距離英國直線距離超過10000千米,距離阿根廷僅為幾百千米。阿根廷在1820年剛剛獨立的時候,就稱對馬島擁有主權。1982年,阿根廷試圖用武力收復馬島。結果,在整個西方世界的幫助下,英國打敗了阿根廷,保住了馬島。

歡迎大家留言,你認為馬島應該屬於英國還是阿根廷?


美國觀察室


英國人對近在咫尺的愛爾蘭沒有想法?

太天真了。看看英國人的全名: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就能懂得英國人對愛爾蘭島的覬覦之心。

歷史上,英國人孜孜不倦的打愛爾蘭的主意,時間跨度足足有著上百年。這裡心疼一下愛爾蘭。被號稱日不落帝國的英國人惦記那麼久,心中肯定不是個滋味。可能愛爾蘭人也會想,為何天天禱告,上帝還那麼遠,英國人卻那麼近?

不過,愛爾蘭人卻不像阿根廷人那麼慫。骨子裡的驕傲讓愛爾蘭人並不是很看得起被外人奪得了帝位的英國。所以面對大英帝國的侵略,不屈的愛爾蘭人用頑強的意志堅守了自己的國土。雖然北愛爾蘭被佔領,但是畢竟還保存了自己的主體性。

而阿根廷人與盎格魯撒克遜血統的愛爾蘭人比起來,就差了不止一點兩點了。

經過兩次世界大戰,日不落帝國的終於可以看到日落了。

但是,英國雖然失去了大片的殖民地,但依舊在世界各地保留了部分島嶼型的殖民地。

而現在領土和領海日益重要的情況下,阿根廷那點實力在英國眼中,還真的不夠看。

那麼為何阿根廷在自己家門口的戰爭還敗的那樣徹底呢?

戰爭意志並不堅定。

馬島戰爭其實並非是民族主義作崇,而是軍政府禍水東引的結果。

原本阿根廷軍政府覺得雖然自己的實力不怎樣但英國也早已經不是那個英國。在自己家門口的戰爭,勝率還是蠻高的。

就這樣頭腦一熱,阿根廷軍政府就把英國人給趕了出去。

接下來的事情就眾所周知了。經過短短數週的戰鬥,英國人狠狠教了一下阿根廷怎樣做人。

很多人不解為何英國人千里迢迢也要死磕阿根廷,而對近在咫尺的愛爾蘭卻放過一馬。

其實很簡單。

英國人曾經是想將愛爾蘭納入版圖,然而這種事正常情況下需要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當然這種可能性幾乎不存在。存在的是一方以強大的實力壓倒性的摧毀對方。顯然,英國在失去日不落帝國桂冠的時候,已經喪失了這個能力。

但面對阿根廷,僅僅是佔領一個島嶼。海軍實力遠超阿根廷的英國皇家海軍,解決起來還是問題不大的。

更何況,美洲僅僅剩下這麼一塊地方,而且還發現了豐富的石油。資源匱乏的英國人怎麼可能說放棄就放棄?


Crazy歷史


個人認為,不是英國不想佔領僅有400萬人口的愛了,而是英國知道,他根本就征服不了愛爾蘭的人心,而英國出兵打馬島戰爭,主要是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馬島之前就一直被英國所掌控,第二個原因是,馬島的戰略地位特殊,下面 小柳帶大家仔細來分析一下;

愛爾蘭

英國在歷史上,曾經多次派兵入侵過愛爾蘭,但在愛爾蘭人的堅持抗爭下,英國軍隊始終無法完全控制愛爾蘭,愛爾蘭人為了反抗英國的統治,甚至發展出了愛爾蘭共和軍,與對抗英國軍隊的入侵,他們之間打了很長時間的戰爭, 這也讓英國知道,他們無法靠武力,來征服愛爾蘭人,最終被迫允許了愛爾蘭獨立,由此可以看出,並不是英國不想佔領愛爾蘭,而是他們征服不了愛爾蘭人的人心;

馬島(英國稱福克蘭群島)

英國當年之所以要打馬島戰爭,主要原因有兩個,第一個是因為,馬島之前就一直被英國佔領,可是當時的阿根廷政府,為了緩解國內矛盾,便把矛頭指向了馬島,希望收復馬島,來緩解國內的緊張矛盾,可英國不同意了,在英國看來,馬島就是一塊無主地,誰先佔到就是誰的,顯然,英國認為是他先佔領的,況且,英國早就將馬島納入了自己的版圖,阿根廷的出兵行為,在英國看來,無疑是侵略行為,所以,當時的撒切爾夫人,是以阿根廷侵犯英國領土主權為理由,決定出兵向阿根廷開戰的;

英國出兵的第二個原因是,英國在馬島附近海域,發現了豐富的油氣資源,這對於英國來講,無疑是發現了寶藏一樣,誰先佔領馬島,也就意味著,誰就擁有馬島附近海域的油氣開採權,英國顯然不願意失去這一機會,這也是英國為什麼 要出兵馬島的重要原因之一,也就是說,英國為了馬島附近海域的資源,也要不遠萬里的出兵,打這場馬島戰爭。

關注小柳聊聊兵,更多精彩內容觀看!

您的一個點贊 !就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小柳聊聊兵


1、現代國際社會中,一個國家的行為受到了聯合國及其他國家的監督,別說英國,即便美俄兩國在涉及到他國領土也會再三考慮,避免影響自己本國形象

2、相比於領土擴張,現在的國家更注重自己本國經濟科技民生的發展,如果隨意佔領他國領土,除了引起其他國家的敵視,還會拖垮自己的經濟,所以雖然墨西哥多次想加入美國,美國就是不同意。

3、英國二戰之後勢力一落千丈,各種問題頻頻出現,自身難保無法顧及其他

4、二戰之後,西歐處於美國的領導,雖然英國曾經是美國的宗主國 但是在國家利益面前,美國會限制英國在西歐的勢力發展,維持自己世界霸主的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