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國行(四十一)丨四川省綿陽市仙遊區碧水寺


我的中國行(四十一)丨四川省綿陽市仙遊區碧水寺

碧水寺位於綿陽市涪江東岸的碧水巖邊,是一個長約40米,寬百餘米的寺廟與園林相結合的狹長的濱江公園,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我的中國行(四十一)丨四川省綿陽市仙遊區碧水寺

碧水寺始建於唐代,唐宋時期曾稱水閣院,碧水寺寺中有寺,園中有園,樓臺亭軒各具風姿。其中著名的有北亭。越王臺、環香樓、靈龜洞、碧波亭、碧山亭、碧巖閣、碧潭亭、望江亭、碧水軒等多處景觀。

我的中國行(四十一)丨四川省綿陽市仙遊區碧水寺

從城區望去,綿延於龜山腳下、涪江之濱的建築群依山造勢,錯落有致。碧水寺的主體建築飛簷翹角,上指藍天,下連碧波。古樹佳木,遮天蔽日。山光水色、園林古蹟構成了一幅優美的天然藝術畫廊。

我的中國行(四十一)丨四川省綿陽市仙遊區碧水寺

碧水寺始建於唐代,唐宋時期曾稱水閣院,因崖壁泉水終年流淌、叮咚悅耳。宋代,僧眾信士依碧水崖擴建寺廟,易名碧水寺。碧水寺歷經興廢;清嘉慶年間重修後易為今名,民國以後逐漸傾頹。民國時期又稱作滴水寺。到公佈為文物保護單位時僅存破爛不堪的一樓一底小廟。

我的中國行(四十一)丨四川省綿陽市仙遊區碧水寺

1985年,綿陽市文管所動工興建,修復碧水寺,新建凝碧亭、凌雲閣、北亭、環秀樓、馨香園等景點10個,建築面積3 582平方米的碧水寺文物風景區。1986年,綿陽市人民政府撥款重建3層鋼混框架結構仿殿宇及附屬建築,公佈為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公佈為文物保護單位。

我的中國行(四十一)丨四川省綿陽市仙遊區碧水寺

門庭上,懸掛著馮其庸書“碧水寺”匾額。沿石階而下,碧水寺從曲折的林蔭道來到江邊開闊處,矗立著一座3層樓歇山式大殿。大殿底層有唐代石刻觀音立像、摩崖佛教造十八龕、石刻金剛經三十二品。

我的中國行(四十一)丨四川省綿陽市仙遊區碧水寺


我的中國行(四十一)丨四川省綿陽市仙遊區碧水寺

碧水寺寺中有寺,園中有園,樓臺亭軒各具風姿。從城區望去,綿延於龜山腳下、涪江之濱的建築群依山造勢,錯落有致。碧水寺的主體建築飛簷翹角,上指藍天,下連碧波。古樹佳木,遮天蔽日。山光水色、園林古蹟構成了一幅優美的天然藝術畫廊。

我的中國行(四十一)丨四川省綿陽市仙遊區碧水寺


我的中國行(四十一)丨四川省綿陽市仙遊區碧水寺

摩崖造像為深浮雕,大的造像每龕兩米見方,小的造像高不盈尺。刻像多的幾十尊,少的僅一尊。最有代表性的為五十一菩薩圖。人物為深浮雕,紫竹等飾物鏤空雕。主佛座於蓮臺上,侍者、菩薩6層分佈,或座或立,形神兼備,雕刻精細,有施金彩繪痕跡。國家文物出版社研究員黃先生說:“碧水寺五十一菩薩圖與龍門石窟五十一菩薩圖構圖,雕刻手法相近,但是,比龍門五十一菩薩圖保護完好,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精品。”大殿2樓陳列著著數十尊觀音雕像和四通釋道儒三教合一的千佛碑石刻像。3樓陳列著著名畫家的觀音繪畫。

我的中國行(四十一)丨四川省綿陽市仙遊區碧水寺

千佛崖佛教摩崖造像原坐落於寶成鐵路複線涪江大橋橋頭龍西堰西岸崖壁,原有1 000餘龕,1940年修建龍西堰時毀損大部,僅存100餘龕。造像鐫刻於長8.2米、高2.7米的崖壁之上,有唐代廣明元年(880年)造像題記3則。造像上端中央有一寬2米、高0.35米的矩形龕,龕內有排列整齊的造像4-6層不等共160小龕,龕內均有深浮雕佛像。1985年,綿陽市(縣級)人民政府公佈為文物保護單位。1993年,因修建綿陽至江油高等級公路拓寬路面施工需要,將其全部從崖壁剝離嵌入碧水寺崖壁保存。

我的中國行(四十一)丨四川省綿陽市仙遊區碧水寺

崖壁有唐代摩崖佛教造像18龕、《金剛經》石刻一方,因年代久遠,造像風化嚴重,僅第1、4、5、16號龕和《金剛經》保存較好,寺內有唐代觀音圓雕立像1尊,高5米。頭著化佛金冠,耳佩金環,頸系瓔珞,兩眼輕合,面帶微笑,神態安詳,超凡脫俗;袒胸,披貼身袈裟,束腰,下著玉裙,腰間綴精美飾佩;左手持淨瓶,右手施無量印。體態豐滿,雍容慈祥,具有典雅的盛唐遺風。今存碧水寺正殿。

我的中國行(四十一)丨四川省綿陽市仙遊區碧水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