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地連線,法檢兩長“雲開庭”

3月18日上午,丹巴縣人民法院通過“雲上法庭”系統公開開庭審理被告人秦某某、吳某某盜竊罪一案。

該案由丹巴縣法院院長扎西郎加承辦並擔任審判長、縣檢察院檢察長喻孟秋擔任公訴人。庭審過程嚴格按照《甘孜中院在線庭審規範(試行)》有序進行。


四地連線,法檢兩長“雲開庭”

四地連線,法檢兩長“雲開庭”

四地連線,法檢兩長“雲開庭”

四地連線,法檢兩長“雲開庭”


合議庭在法院

公訴人在檢察院

被告人在看守所

辯護人在律師事務所

通過“雲上法庭”實現“四地聯網庭審”

庭審視頻、聲音傳輸清晰

畫面切換流暢


在中國庭審公開網進行同步直播

http://tingshen.court.gov.cn/live/10376883?from=groupmessage

四地連線,法檢兩長“雲開庭”


經審理查明,2019年8月24日至30日期間,被告人吳某某駕車搭乘被告人秦某某往返于丹巴和成都兩地的途中,被告人秦某某通過翻牆入戶的方式進入被害人孫某某、陳某印、陳某琴家中盜取藏式頭飾、金首飾等價值共計60141元的財物。2019年9月3日,被告人秦某某、吳某某在成都市被公安機關抓獲歸案。

另查明,被告人秦某某因犯盜竊罪於2018年3月6日被四川省內江市市中區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六個月;被盜財物公安機關已追回併發還被害人。

被告人在審查起訴階段自願簽署認罪認罰具結書,庭審中對公訴機關指控罪名、犯罪事實及量刑建議均無異議,自願認罪認罰。法院採納檢察院量刑意見,當庭判決:被告人秦某某犯盜竊罪判有期徒刑四年三個月,並處罰金三千元;被告人吳某某犯盜竊罪判有期徒刑三年,並處罰金兩千元。


什麼是“認罪認罰從寬”?

01 含義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願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對於指控的犯罪事實沒有異議,同意檢察機關的量刑建議並簽署具結書的案件,可以依法從寬處理的制度。

02 適用範圍和條件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適用的案件範圍原則上沒有限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願如實供述自己罪行、對指控的犯罪事實沒有異議、願意接受處罰的,均可以適用。

對於只“認罪”不“認罰”,或者表面上“認罰”,背地裡卻串供、毀滅證據或者隱匿、轉移財產,不賠償被害人損失的,則不能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


法條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七十四條 犯罪嫌疑人自願認罪,同意量刑建議和程序適用的,應當在辯護人或者值班律師在場的情況下籤署認罪認罰具結書。

犯罪嫌疑人認罪認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需要簽署認罪認罰具結書:

(一)犯罪嫌疑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是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

(二)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法定代理人、辯護人對未成年人認罪認罰有異議的;

(三)其他不需要簽署認罪認罰具結書的情形。


03 制度意義

一方面,對完善刑事訴訟程序,合理配置司法資源,提高辦理刑事案件的質量與效率,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另一方面,可以促進嫌疑人、被告人真誠認罪悔罪,重燃生活希望,也有利於取得被害人的諒解,從兩方面促進社會矛盾化解,減少社會對抗,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對這種庭審模式

法官和人大代表有話說~


承辦法官表示:

防控疫情期間,因被告人均羈押於看守所,被告人提押成為刑事案件審理的一大難題。法院要主動適應新形勢新要求,積極轉變傳統思維,篩選適宜的案件採用“雲辦案”工作模式。推進在線庭審常態化,既是實現疫情防控和審判質效“兩手抓”“兩不誤”的有效舉措,又是立足藏區實際落實司法便民的必然要求。

縣人大代表 澤裡貢布:

為保障群眾的合法權益不受疫情影響,人民法院改變傳統的訴訟服務方式,積極探索嘗試“網上立案”“在線庭審”,最大限度減少人員流動和聚集,實現疫情防控和審判

工作兩不誤,體現出司法的智慧和溫度。點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