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錯之死-蠢得死人生漫談系列(七十九)

晁錯者,何許人也?西漢政治家、文學家,漢文帝時任太子家令;太子即位為漢景帝,錯任內史,後遷御史大夫。曾提出重農仰商、移民備邊等一系列興國舉措。後因進言削藩,激起吳楚七國叛亂,被景帝錯殺。

晁錯之死-蠢得死人生漫談系列(七十九)


晁錯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被自己的皇帝學生賜死的帝師,也是唯一一個身穿朝服就被刑戮的朝臣,並且被誅族,沒有留下任何後代。據《漢書卷四十九晁錯傳》記載,丞相青翟、中尉嘉、廷尉歐奏錯曰:錯不稱陛下德信,欲疏群臣百姓,又欲以城邑予吳,亡臣子之禮,大逆無道。錯當要斬,父母妻子(妻子和子女的統稱)同產(兄弟姐妹)無少長皆棄市(砍頭)。臣請論如法。”制曰:“可。”錯殊不知。乃使中尉召錯,紿(欺騙)載行市。錯衣朝衣斬東市(晁錯穿著朝服腰斬於長安東市)。千百年來,無數有志於家國之仁人志士無不為之扼腕嘆息,餘亦深憐其忠心而慘敗於斯。

晁錯之死-蠢得死人生漫談系列(七十九)


那麼問題來了,晁錯到底得罪了什麼人,他的政敵才會和他的皇帝學生合謀,急不可耐地要將他殺死在上朝的路上呢?這就不得不從晁錯自身的性格和他的死敵袁盎說起。

晁錯為人嚴峻剛直而又苛刻,一心為國家謀劃,又有文采,魯迅稱“西漢鴻文,小葉溉後人,其澤甚遠”,動不動就給皇帝上書,比較有名的有《言兵事疏》、《守邊勸農疏》、《論貴粟疏》、《賢良文學對策》等,可以說是西漢初期的戰略大師。在那個時代,在眾多同僚中,他就是鶴立雞群的存在,大家多不喜歡他,然後他就得罪了一個人--袁盎。

晁錯之死-蠢得死人生漫談系列(七十九)


袁盎是個什麼人呢?史書記載,班固(漢書作者)對他的評價是:袁盎雖不好學,亦善傅會,仁心為質,引義慷慨。我認為班固這個評價不對,他沒有看清袁的本質,因為從留下的史料中分析,應該可以得出不一樣的結論。

《漢書袁盎傳》記載了他幾件事:其一,勸說漢文帝,絳侯周勃為功臣非社稷之臣,不應禮遇過甚,文帝採納:其二,勸說文帝對淮南王劉長進行管教,後長謀反,又勸文帝不要過度懲罰以免負殺弟之名;其三,勸說皇帝正妻妾之名分和尊卑。

晁錯之死-蠢得死人生漫談系列(七十九)


還有其他一些事情不贅述,總而言之,他乾的這些事都是靠一張嘴巴來取得成功,所陳之事大者為其他大臣,小者為皇帝家事,對國家的大政方針毫無建言。而且他很善於拍馬屁,淮南王劉長絕食自殺後,文帝鬱鬱不樂,袁盎給文帝拍了一個大大的馬屁,稱文帝有高世之行三件,皇帝很高興,他也聲名大振。另外,就是他在對待俠士劇孟的態度也可以看出他的做人處世原則,就是一切有能力的人無不可為我所用,大到皇帝,小到僕人(他就是靠僕人幫助逃出吳國),只要考慮到每個人的利益,就沒有什麼事不能辦,在他眼裡,只有個人利益,沒有國家利益,只有成敗,沒有對錯。

晁錯之死-蠢得死人生漫談系列(七十九)


這種人,註定會跟晁錯起衝突,晁錯跟他相比完全是相反的人,只有國家利益,從不顧及個人。史載,錯遷為御史大夫,請諸侯之罪過,削其支郡…錯父聞之,從潁川來,謂錯曰:“上初即位,公為政用事,侵削諸侯,疏人骨肉,口讓多怨,公何為也?”錯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廟不安。”父曰:“劉氏安矣,而晁氏危,吾去公歸矣!”遂飲藥死,曰“吾不忍見禍逮身”。但是,晁錯始終初心不改,堅定削藩,最終,激起七國禍變,袁盎趁景帝六神無主之際,進誅晁錯、安諸侯的建議,為景帝採納。

晁錯之死-蠢得死人生漫談系列(七十九)


在此之前,晁錯並非沒有機會誅殺袁盎,盎因擔任過吳王劉濞的丞相,吳王想謀反,送了很多錢給袁盎以塞其口。晁錯徹查此事,罷了袁的官。後來吳楚謀反,他想把袁盎弄死又因丞史之言而猶豫不決,而且又走漏了風聲,才被袁盎乘隙向皇帝進言腰斬於市。

晁錯之死-蠢得死人生漫談系列(七十九)


我不由得想起周星馳那部很有名的黑色幽默電影《九*品*芝*麻*官》,包龍星老爹臨死前對他說:貪*官要奸,清*官要更奸,不然怎麼對付得了那些壞人呢?

晁錯之死-蠢得死人生漫談系列(七十九)


晁錯之死-蠢得死人生漫談系列(七十九)


人們都向往善良、正義,痛恨奸詐、邪惡,但善良卻總鬥不過邪惡,好人總是沒有好報。商鞅、晁錯、岳飛、于謙……這些沒有好下場的忠臣如天上的繁星一樣數不用數,為何是這樣?上面這句話道破了世間真象。

這世界上,並沒有絕對的是非、黑白、忠奸,所謂的忠奸都是後世之人的評判,在當時,那些奸臣可能都被稱為忠臣,因為每個人的是非觀都是從自身利益出發的。就如同袁盎,漢景帝在後悔錯殺晃錯之後並沒有為他報仇,沒有給袁盎任何處罰,反而經常過去向他問對策,一個人的奸詐能做到他這樣也算登峰造極。也從側面說明,漢景帝的情商和智商都不如他老爹漢文帝。

晁錯之死-蠢得死人生漫談系列(七十九)


正義、善良、忠心之人往往都是孤獨、孤傲的,不屑於與人群為伍,基本上是一個人在戰鬥;而邪惡、自私、奸詐之人往往懂得人心,會抱團取暖,修起利益的城牆,往往都是團伙作案。另者,正義之人往往不願意用卑鄙的手段,而邪惡之人往往無所不能用,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如此一來,正義怎麼可能戰勝邪惡?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此之謂也!

晁錯之死-蠢得死人生漫談系列(七十九)


但是,推動歷史前進的往往就是那些孤獨,勇敢的正義之士,歷史可以沒有千萬個袁盎,但卻不能沒有一個晁錯!祝願世間美好!

晁錯之死-蠢得死人生漫談系列(七十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