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大學生寫給致信方方的高中生

我是大學生,當初是學文科的。對作家這個詞知道的要更多一些。你在百度上查到的作家的含義,實在太簡單了。作家的流派也分很多種的,其中就有一種名為批判主義的作家。你所熟知的魯迅、矛盾,以及西方的狄更斯、福樓拜、 巴爾扎克、小仲馬等人無一不是這個領域的大咖。

單就魯迅來說,他的白話文開山之作《狂人日記》就具有強烈的批判色彩,而魯迅其他的名篇也基本都是在批判的。魯迅活著的時候,很多人和他對著“罵”,可是他去世以後,幾乎一邊倒的都是讚揚他的批判精神。也許很多事,只有過來了,人們才能領悟到前人苦口良藥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的道理,但後人也幾乎無一例外地重複這種錯誤。

也許有的人會搬出俄國作家高爾基,因為他曾說:“批判的現實主義揭發了社會的惡習,描寫了個人在家庭傳統、宗教教條和法規壓制下的‘生活和冒險’,卻不能夠給人指出一條出路。批判一切現存的事物倒是容易,但除了肯定社會生活以及一般‘存在’顯然毫無意義以外,卻沒有什麼可以肯定的。”我們的張愛玲也說這類文學是:“診脈不開方”。

我倒是覺得,一面鏡子,照出醜的地方就可以了,至於怎麼變漂亮點還是得自己拿主意、去改變。這個比喻可不是我的,版權屬於唐太宗李世民先生所有。另外,高先生和張女士,還有你自己的見解,本身其實不也是種批判麼?

一個大學生寫給致信方方的高中生

現在網上的聲音分為兩派,一種是力挺方方,一種是認為方方太過陰暗。其實這種問題何止在於方方,即使是關於美食、旅遊的視頻,評論裡也有負面的聲音。我們中國傳統哲學觀是要分陰陽的,事物的兩面性無處不在。有不同的聲音,讓大家自由地選擇,不亦可乎?

況且表揚用在值得表揚的地方,批評用在值得批評的地方。這本來就是兩回事,為什麼非要混為一談而論。一件事情非要用一種聲音下結論嗎?食可以有五味,聲可以有五音,偏偏意見不能存在兩種?

曹操北征烏桓,很多人勸他不要去。結果曹操不聽,還是去了,最終凱旋而歸。曹操非但沒有批評那些勸他的人,反而還鼓勵他們說:“我這次勝的兇險,大家以後還要多提寶貴意見。”如今對於一些批評的聲音,反而要用另一種批評去懟,我們何時變得這麼小氣了?孟子不是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嗎?如果真的要學蔡桓公諱疾忌醫,像漢桓帝那樣非要把提意見的人逼得望門投止,人間就美好了?

一個大學生寫給致信方方的高中生

聽說你十六歲,看了一碗關於感恩的毒雞湯,便發出了“狼心狗肺”的感嘆。其實僅僅是需要感恩父母嗎?父母可以結婚生子,掙錢養家,這平靜的生活又該感恩誰?社會嗎?政府嗎?它們又該感恩誰?又假如你的父母遭遇了不公正的對待,屆時你的感恩是紅色的,還是黑色的?另外,有的父母虐待子女,那子女將來還需要感恩嗎?那中國人又說,生娘不及養娘大,又該怎麼解釋?

好像中國人不是講,施恩不圖報麼?怎麼忽然就想著非要讓對方感恩不可呢?作為子女,好好學習,有出息,不給家裡添大麻煩,將來做個對社會有意義的人,就是最大的感恩了。怎麼樣,你的格局忽然大了點吧?

另外,就傳統文化來講,朱熹在《四書集註》中解釋何謂不孝:“於禮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也。看到沒,“阿意曲從,陷親不義”這可是不孝之一。

一個大學生寫給致信方方的高中生

我看你寫道,許多關於武漢暖心的故事,我也看了,很好。這種事要提倡,二十四史裡也對孝子、忠臣、義士、節婦單有列傳。記住,是單有列傳,而不是攪和在一起說。

一種聲音自有一種立場,倘若騎牆跟風……契訶夫管這種人叫‘奧楚蔑洛夫’,而中國的形容詞可就更多了。至於你認為端著誰的碗,就要給誰唱讚歌?我記得這種藝術形式好像是叫‘蓮花落’。中國的文人講究的是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至於到了清代反而衍生出來多磕頭少說話,那恰恰是人人口稱奴才的時代。

你看到的關於那則關於羅稷南的史料,我在《李敖有話說》的節目上也看到過。據說時間是在1957年。是不是史實我也不知道,但1957年之後的歷史是怎樣的你應該再考證一下。對了,李敖也因為嘴的問題坐過牢。

一個大學生寫給致信方方的高中生

中國歷史上的文景之治,貞觀之治算不算光明的時代?漢文帝能聽緹縈的建議改革肉刑;馮唐當面懟漢文帝,說有廉頗、李牧你也用不了,可漢文帝也聽進去了;漢文帝要殺驚駕的人,張釋之勸他應當依法,他也聽進去了……而唐太宗與魏徵,一對君臣虛心納諫的故事更是佳話。其實,魯迅那個時代,認同他見解的人還是少數。若往前推幾十年,在戊戌變法的時代,所有中國人都能虛心地接受我們的落後和西方文明的強大,果斷放棄舊觀念的話,也許魯迅的那個時代也就沒有了。

你的觀點可以理解,理科生善於一個接一個推導,文科生的大局觀更好。兩種思維這個世界都需要。至於你還有很多論點,我就不一一辯駁了,諸葛亮說這叫:“小兒之見,不足與高士共語。”不是諷刺你,你的見解還是年輕了一點點,但我看好你。

去給你的媽媽做飯吧。幸虧你想感恩的只有父母。否則累死你,你也感恩不過來。還是腓特烈大帝那句話說得好:“我是這個國家的第一公僕”。所以,說句你不愛聽的,政府做得好是應該的,做得不好的是應該批評的,否則也就不要乾了,要不怎麼叫為人民服務呢?

P.S:至於網上有很多人說,正經人誰寫日記。這種用臺詞當真理來說的低級趣味該歇會了。世界上寫日記的人多了,不信問問你的身邊人,沒有日記也有隨筆,他們要不是正經人,你是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