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龍擡頭


二月二,龍抬頭

二月二,龍抬頭。

每年的二月初二

蒼龍星宿開始從東方升起

古人相信青龍抬頭是祥瑞之兆

此時正值春耕將始

於是人們紛紛燒香燃炮

敬龍祈雨

以求新的一年

風調雨順

五穀豐登

二月二,龍抬頭

“二月二,龍抬頭”此說和古代天文學有關。

中國古代用二十八宿來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斷季節。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組成一個完整的龍形星座,角宿恰似龍的角。每到二月春風以後,黃昏時龍角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故稱“龍抬頭”。

二月二,龍抬頭

許慎的《說文解字》記載:“龍,鱗中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長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潛淵。”

因為龍抬頭節是一年中春耕之始,故而也叫春龍節、春耕節、農事節。

二月二,龍抬頭

傳說此節起源於三皇五帝之首伏羲氏時期。伏羲氏“重農桑,務耕田”,每年農曆二月二這一天,“皇娘送飯,御駕親耕”,自理一畝三分地。

由於中國古代社會重農耕,以致後來的統治者紛紛效仿。皇帝會在這一天率文武百官親耕一畝三分地,親自示範,以敬天地。除此之外,民間還有各式各樣的習俗,流傳至今。

二月二,龍抬頭

敲龍頭

在中國民間,農曆二月初二是非常重要的節日,人們認為這天正是蒼龍登天之日。

此時,陽氣上升,大地回春,農耕在即,一切都是嶄新的開始。很多農家人會在二月二清晨找來一根長竿,敲擊房梁,謂之“敲龍頭”把龍喚醒,保佑家宅平安。

二月二,龍抬頭

而在北方的農家院裡,大人小孩還念著:“二月二,龍抬頭,風調雨順好年頭。打好囤,備好梯,豐衣足食無憂愁”。

於是一大早,勤勞的農人就在自家庭院、大街,用鐵鍁把草木灰撒出數個圓圈,中間再撒出十字,將五穀雜糧放於其中,俗稱“打灰囤、填囤”, 寓意新的一年倉囤盈滿,吉祥豐收。

二月二,龍抬頭

炒金豆

相傳玉龍因不忍百姓受乾旱之苦,私自降雨而被玉帝懲罰。玉帝立下規條,只有人間遍地金豆開花才會釋放。

百姓因感激玉龍降雨恩情,於是家家戶戶炒玉米,炒黃豆。豆子一入鍋噼裡啪啦地開了花,因樣子像金豆開花而讓看管的太白金星看錯,並釋放了玉龍。

二月二,龍抬頭

記得在小時候,每到二月二這一天就會和玩伴交換形狀不同的豆豆吃。如今雖然人們的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但二月二炒豆豆的習俗仍然保留了下來。

剃龍頭

趁著蟄龍昇天的吉日,民間認為二月二剃頭,會使人鴻運當頭。

二月二,龍抬頭

小孩理髮,叫剃“喜頭”,借龍抬頭之吉時,保佑兒童健康成長。大人理髮,則寓意辭舊迎新,希望帶來好兆頭、好運氣。

正如民諺所說“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每逢這天,家家理髮店都顧客盈門,生意興隆。

吃龍食

為了納吉祈福,二月二這天吃的食物都與“龍”相關。

二月二,龍抬頭


二月二,龍抬頭

麵條被稱為“龍鬚麵”,吃麵條是“扶龍鬚”,水餃被稱作“龍耳”,米飯被稱為“龍子”,餛飩稱為“龍眼”,煎餅則烙成龍鱗狀,稱作“龍鱗餅”,就連吃豬頭也要被稱為“食龍頭”。

二月二,龍抬頭

一切食物都取與龍有關的特徵與寓意,所有這些都寄託著人們最樸素的願望,希望神龍賜福人間,太平安康。

宜開學

“二月二”也是一個企盼學業有成的日子。過去私塾先生多在這一天收學生,謂之“佔鰲頭”。學生們也會念叨:“二月二,龍抬頭,龍不抬頭我抬頭”。

二月二,龍抬頭

祖國加油,祈禱早日戰勝病毒!

——————————

喜歡點擊關注,持續更新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