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歐洲亂像:驗證了中國建設工業強國正確!

新冠疫情在國內逐漸得到控制,卻在全球蔓延開來。英國主張用“群體免疫”法防疫,瑞典則直接向新冠病毒投降。慌亂之下,不少海外華僑開始搶購回國機票,十幾萬元一張的包機票價竟然一票難求,引起巨大爭議。

再看看連續被德國人、意大利人搶走口罩、手套、消毒水的瑞士,你也發現,危機之下的國際分工理論是多麼脆弱。而我國大而全的工業體系,在黑天鵝襲來之時又展現了多麼強大的抗風險能力。

英式群體免疫管用嗎?

探究海外華人華僑的回國風潮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什麼是“群體免疫”。

新冠歐洲亂像:驗證了中國建設工業強國正確!

近日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顧問帕特里克·瓦倫斯表示,英國衛生當局3月14日確診了1140人,但政府診斷能力有限,有大量病例沒有納入統計。真實情況可能是這個數據的10倍到20倍。

英國政府認為,即便嚴防死守,也是防不勝防,因為只要出現一個病例,就有可能造成疫情再次爆發,所以不如索性放棄阻斷病毒傳播,目標是等英國60%的人都感染上新冠病毒並且康復之後,英國就能達到“群體免疫”。簡單說就是他們認為英國60%的國民都感染上疫情後,大部分人就會獲得免疫抗體,病毒就會緩慢消失。

英國目前約有6600萬人口,根據帕特里克的預測,也就是說需要有4000萬人感染新冠病毒。想想那場面,確實不太好看。

新冠歐洲亂像:驗證了中國建設工業強國正確!

我國專家怎麼看群體免疫?

擁有1012萬人口的瑞典,基本也是同樣的路數。瑞典在沒有嘗試開展進一步防控動員的情況下,直接放棄了對疫情的全面抵抗。當地一名官員表示,想阻止新冠疫情在瑞典傳播已經毫無可能。該國公共衛生局則稱,將把有限的資源用於醫護人員、已住院患者等高危人群。

這意味著當確診患者越來越多後,瑞典的醫療體系也將受到更大的壓力。

對此,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3月14日發表文章表示,“群體免疫”完全是英國首相的“謊言”。饒毅稱,當一個新的病毒出現,在全體人民沒有疫苗、極少數人可能有先天免疫力的情況下,不遏制病毒傳播,把全體人民暴露在病毒面前,是不可能出現群體免疫現象的。能出現的結果只能是“凡是感染了會死的就死去,感染了不會死的就獲得免疫,繼續活下去”,這種現象是達爾文提出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在中國輿論場上,國外的“群體免疫”也成為熱點話題。上海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說,“群體免疫”實際上不僅僅是一個科學問題,這種看似公平的策略,可能存在倫理風險,也可能存在巨大隱患。在現代社會科技文明發展下,我們希更多人能獲得更好生存的權利,而不是以個體的微弱力量去面對自然法則的“優勝劣汰”。

天價機票為何一票難求?

人總是趨利避害的,不少歐洲華僑看見中國逐漸控制住了疫情,都想第一時間回國。

在短時間的蜂擁購買下,3 月 16 日從倫敦希斯羅機場中轉東京到北京的公務艙票價已達49037 元。只有羅馬回上海需要中轉兩次的機票價格在萬元以下,但機票非常少。

在民航航班大面積暫停的情況下,包機成為了海外國人歸國的熱門選擇。票代公司人員舉例說,目前如果以普通民航的形式包機,從倫敦回國,東航一架200人的包機,一共需要2000萬元人民幣,算成人均機票價格為10萬元。

也許有人認為這麼貴的機票應該應者寥寥,其實恰恰相反,目前包機機票也是供不應求。以公務機機型波音757為例,客艙有67個座位,到中國的機票平均售價在16萬元。最近一班3月19日到上海浦東國際機場的機票已經售罄了。是的,你沒看錯,這麼貴的機票都被搶光了。

新冠歐洲亂像:驗證了中國建設工業強國正確!

不僅於此,機票價格又漲了!近日倫敦經停日內瓦飛上海的包機單個座位18萬起的海報熱傳。3月16日,工作人員回應,上述包機一共40座,機票很快就售罄。目前還可接受預約的是12到14座的公務機,“大概12到14人的,165萬左右”。為什麼機票這麼貴了?

從經濟學角度看,機票價格是浮動制,根據市場供需關係而定。比如春節那幾天因為中國文化,都趕著那幾天回家團圓,機票供不應求,基本上都是全價。而前陣子國內個別航班機票低到了幾十元一張,那是因為疫情導致很多人宅家不出門了,沒有買機票的需求,機票價格只能下調。

其實現在飛漲的機票和當初的口罩一樣,都是剛性需求在黑天鵝事件爆發後的價格陡升。想想前陣子漲價幾十倍還買不到的口罩,就能理解機票為何一票難求了。

中國民用航空局飛行標準司司長朱濤介紹:從3月4日起至今,共執行了13架次赴疫情嚴重國家的運輸任務。其中安排7架次臨時航班接回我國公民一共1101人;執行援外專家運輸任務一架次,運送專家9人,物資11.09噸;執行援外物資運輸任務5架次,運輸物資78.45噸。

瑞士為何成了受氣包?

雖然很多國家在防疫措施上顯得有點佛系,但他們面對防疫物資時可一點都不佛,反而狼性十足。這也導致有的國家成了受氣包,最明顯的就是“永久中立國”瑞士。

瑞士媒體3月7日報道,一輛瑞士企業旗下載有24萬隻口罩的貨車在運送途中被德國執法部門扣留。為此,瑞士

召見了德國駐瑞士大使。

結果並沒有啥用,因為德國人根本沒在怕的。口罩被截流後,瑞士又向中國採購了一批外科手套,該批醫療物資通過集裝箱從中國發往瑞士。然而物資在中轉德國時又被漢堡海關截留了。為此,瑞士方面又緊急召見德國大使表示抗議,要求德方立即放行。德方表示:“目前口罩已經找不到了,我們不知道口罩是不是在德國,沒有人知道它們在哪裡。”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扣手套”的操作和上次“扣口罩”還不太一樣。上次口罩是在德國境內通過卡車向瑞士運送的過程中被德國海關扣留的,而這次的手套集裝箱僅僅是在德國中轉就被截走了。據消息人士透露,手套集裝箱是在漢堡免稅倉庫被扣的,這意味著該集裝箱甚至沒在德國入關。

新冠歐洲亂像:驗證了中國建設工業強國正確!

被德國人重擊兩次後,瑞士的歹運還沒完,很快,他們的消毒水也被意大利人扣了。瑞士聯邦經濟事務秘書處稱,他們已經和意大利當局展開討論。

為什麼瑞士如此受氣?這是因為瑞士作為地理上的內陸國家,被歐盟成員國法國、德國、奧地利、意大利以及袖珍國家列支敦士登包圍,沒有自己的出海口。除非直接空運,否則瑞士的國際採購物資必然要通過歐盟國家的口岸。在各國都急需防疫物資的非常時期,瑞士的“俏貨”就成了大家眼中的肥羊。

國際分工是否應反思?

瑞士富庶祥和,自成一派,一直是很多人嚮往的國度。但在疫情來襲之時,他們的遭遇也非常值得研究。經濟學主要創立者、“現代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對產業分工曾有過明確描述:包括國際分工在內的合理分工合作有利於經濟體之間整體福祉的提高,因為分工越細,各自從事的經濟活動越專業,因而也更能提高生產效率。

在《國富論》中,斯密在說明“為什麼對進口或對使用自己的資本進行限制為不必要”時,使用了“看不見的手”一詞,用來描述這樣一種原理:個人在經濟生活中只考慮自己利益,受“看不見的手”驅使,即通過分工和市場的作用,可以達到國家富裕的目的,其效果甚至比考慮集體利益還要好。

當今的產業鏈國際分工,很大程度上確實是按“研發設計”“生產製造”及“品牌營銷”等流程來分段的。往往是產品的設計在一個國家,生產製造在另一個國家,品牌維護和銷售管理又在其他國家。國際大分工的局面跟斯密理論講得很吻合,可在緊急事件中就有點兒尷尬了。

瑞士物資被頻繁攔截,說明國際分工理論在特殊時期會暴露其片面性。在平時,口罩、消毒水這種小玩意可以說十分不起眼,但在特殊時期,它們卻成了緊俏的關鍵物資,也因此成為各地爭搶的目標。

新冠歐洲亂像:驗證了中國建設工業強國正確!

搶防疫物資的表面原因看上去僅僅是“缺物資”,但對一個地區或國家而言,這背後暴露出來的問題不僅是“現貨不足”,而是工業能力的缺失。說白了就是沒有能力進行某種工業品的生產。而目前,世界上除了中國這個“世界工廠”以外,再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能為全國人口提供足夠的口罩以及其他防疫物資。

根據工信部披露的數字,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前,我國口罩的總體產能是日產2000多萬隻,產能為全球最高,佔全球近半產能規模。而目前,中國口罩日產量已達到1.16億隻,產能提高僅僅用了9天時間。

全世界也見證了中國速度和中國製造的價值所在。再結合上述多國關於防疫物資的亂象問題,就進一步佐證了BWC中文網觀察團的觀點:中國製造的口罩正在成為全球新的硬通貨。亦如彭博社曾報道的,10個美國人購買的商品中有9個是中國製造。

無論是這次瑞士被搶物資的現實警醒,還是其他國家去工業化的悲劇教訓,都在提醒我們:不管何時,都要把實體經濟發展好,發展全。因為一旦有事來臨,不但可以“自己救自己”,而且還可以“救世界”。

結論

對個人而言,在各種能力的構成中,日常看似不重要的底層能力,其實是戰勝艱險的最重要能力。什麼是強大的底層能力?站長覺得應該是作為一個生命體的健康能力,以及作為社會一員的職業和專業能力。有了健康的身體、專業的能力,才能從容應對疫情以及人生中的其他困難。

此次新冠病毒目前沒有特效藥,即使醫治,更多的也只是提供必要的生命支持。而最終戰勝病毒的,靠的還是每個病人的免疫系統。因為病毒是平等的,無論對於每個人來說,還是對於每個國家來說。最終如何面對病毒,考驗的也是每個人、每個國家的底層能力。

新冠歐洲亂像:驗證了中國建設工業強國正確!

本次疫情歐洲紛亂背後,驗證了幾十年來建設現代化工業強國的國策正確性、重要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