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西川二劉會的時候,劉備聽從龐統和法正的建議殺了劉璋,會如何?

OneSky


殺了劉璋,劉備當然不會怎麼樣,只會產生兩個後果:一是劉備可以迅速的奪取益州,至少在一年內可以奪取益州,不像後來要打二三年;二是劉備就得花更多時間去招攬益州的人心了,畢竟這事幹的有點齷蹉。

個人認為龐統與法正的建議是正確的,劉備能聽從這個建議,早點殺了劉璋,對劉備以後的事業發展有相當重要的作用。



千萬別覺得劉備殺劉璋有什麼心理障礙,或者有什麼道德問題,這是不存在的,在亂世中,這種事太多了,劉表平定荊州時也是採用這個手段,把荊州各地的宗賊頭目騙來,然後一網打盡。劉璋主政益州不能帶來和平強盛,如果劉備能,那就是進步,正所謂能者居之,就是這個道理。

何況後來劉備與劉璋反目時,也不見得劉備有多少名正言順,而且劉備還是使用的誘騙計,將白水關守將楊懷、高沛騙來殺掉,不也很正常嗎?



劉備如果能採用龐統和法正的建議,趁與劉璋會面時,殺了劉璋,對於劉備來說,有很多的好處:

1、節省攻打益州的時間。

這裡不僅節約的是時間,更是對劉備的戰略產生莫大的幫助。兵貴神速,按劉備那樣的計劃,直到215年才拿下益州,打益州打了兩三年,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導致曹操提前一步佔領了張魯的漢中。

2、龐統不會死。

龐統是在劉備奪取益州的戰爭中戰死的,龐統不死,對劉備在今後的戰略上有很大的幫助,就是攻打益州,龐統就提出了很多的計策,而劉備卻少的就是像龐統這樣有能力的謀士,龐統不死,劉備不管是北伐還是東征,都有很大的希望成功。



3、不用調荊州的兵馬到益州協助,至少荊州大部分人馬不會動。

劉備打益州,處於僵持狀態時,劉備下令鎮守荊州的諸葛亮、張飛、趙雲、劉封等人進入益州協助作戰,如果劉璋早早被殺,那麼諸葛亮等人就不需要這麼早進入益州,這樣就會對東吳產生足夠的威懾力,即使關羽北上攻打襄樊,也不用擔心東吳敢對荊州下手。

4、不會趕在曹操後面才佔領張魯的漢中。

漢中之戰劉備打了二三年,消耗了益州大量的資源,達到了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的地步,如果劉備早早的拿下益州,那麼就能節約出很多戰爭資源和時間來攻打張魯,因為那個時候,曹操還在打關中的馬超、韓遂等人,對張魯還顧忌不到。



如果劉備早早幹掉劉璋,那到最快就會在公元212年對張魯發動攻擊,這個時候曹操插不了手,張魯也不會是劉備的對手,而且還有龐統與法正的輔佐,張魯就會被劉備拿下,漢中就成為劉備的地盤,而且那應該在213年前就能實現。

5、對劉備集團的戰略有著非常大的幫助。

如果劉璋早早被殺,劉備在212年前收取整個益州,在213年前收取漢中,那麼劉備就能提前完成隆中對或漢中策的戰略佈局,而且劉備集團的勢力正處於旺盛階段,不像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時,劉備本部由於三年漢中之戰的巨大消耗,毫無反抗能力,至少有能力發動針對曹魏的北伐。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劉備集團能夠在公元215年形成兩大軍事集團共同對曹魏作戰,一是益州軍團,由劉備親率,謀士有龐統、法正,武將有黃忠、魏延、吳懿等人;另一個是荊州軍團,謀士有諸葛亮、馬良,武將有關羽、張飛、趙雲、劉封等人,這可是劉備集團勢力最強大的時期。

如果是這樣,劉備針對曹魏兩路進發攻打,曹魏真的很難防守,而且還不用擔心荊州的丟失,畢竟有諸葛亮等人坐鎮。

這樣的話,劉備集團統一天下都有可能。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本來劉備就是假仁假義,奪了益州再殺了劉璋,就不是假仁假義了,直接就是不仁不義了!

劉備說自己是皇族的後人,這個也無從考證,或許是真的,因為那時候除了劉備沒人敢拿著皇族後人來招搖撞騙!假設劉備是真的皇族後代,進攻劉璋並且殺了,那麼就是皇族兄弟間的廝殺,而且劉備進攻劉璋名不正言不順,就是首先欺騙,到手兵糧以後在翻臉!當然去益州早就是劉備等人計劃好的,就是劉璋戴劉備再好也無盡於是!

殺劉璋,益州的士族就會更看不起劉備,本來荊州派和益州派矛盾就重重,劉璋當政的時候都是益州派說了算的,現在被打壓了,益州派心中不服,這就是為什麼當諸葛亮等荊州派死了以後,就算成都有幾十萬軍隊劉嬋還是投降的原因,當時益州派討厭劉氏家族,益州派掌握大權後就是要求投降,劉嬋也沒有辦法!

可見劉氏家族在益州不得人心!

劉備不殺劉璋是為了自己的名聲,彰顯自己的仁德,就像曹操當時不殺劉備一樣!

劉備真的仁德嗎?或許世人都被《三國演義》騙了而已!


修正歷史


謝謝約請!單就三國演義而言,劉備不可能在二劉西川相會時聽從龐統和法正的建議而殺掉劉璋。三國演義全書貫穿著劉備的仁義,劉備也更不可能殺害同宗的劉璋,仁義對劉備來說,這是他的明信片。如果用卑鄙的手段,席間殺掉劉璋是輕而易舉的事。從軍事手段上來講是最好不過的了,免去了大軍廝殺,以最小的代價,收到最好的結果。從政治上來講劉備就沒有像三國書中那麼容易收服川蜀,平穩過渡建立政權。儘管沒有采取對席間殺掉劉璋,在取得成都過程中,儘管劉璋是個庸君,還有不少大臣以死來為劉璋表忠心。如果劉備採取陰謀的手段殺死劉璋而取得西川,在以後統治西川的數十年間,一旦北魏前來攻打蜀中,川中會有背叛的臣民們也不會衷心擁戴劉備父子。川中的臣民百姓會前仆後繼的造反,但是劉備畢竟是梟雄,他能會看不到這點嗎?劉備仁慈和他的善哭是一把軟刀子,所以說很多智謀之士及英雄好漢及百姓跪拜他的麾下,奉他為主公。






布衣評史


殺是不能殺的,畢竟以劉備的仁義的習慣,能劫持劉璋已經不容易了,怎麼還可以殺呢?再說,秒就秒在“劫持”二字,龐統可不是隨隨便便這麼說的,如果沒有根據蜀中政權的形勢,人心向背,龐統豈不是成了只會吹牛的謀士?固然,此計有不“仁義”之處,但是劉備後來挾持白水軍的家屬,殺了白水督就仁義了?以及後來在涪縣的大會,龐統就提醒了劉備:“入侵他國,卻尋歡作樂,這不是仁義師呀。”結果劉備翻臉,但是隨後道歉了。



可見,劉備不是不能劫持劉璋,沒有下手,始終是太過猶豫,不能下定決心。在看劉備入蜀,可是帶領步卒數萬人以及諸葛亮發荊南三郡的資源作為支持。甚至,劉璋讓法正孟達帶四千人迎接劉備,劉備還讓孟達並四千人駐守宜陽,都不用帶入蜀中。所以,劉備入蜀,有張松內應,身邊有謀士龐統,法正,並黃忠,魏延之勇武,又有糧有兵,這些的實力不足以挾持劉璋,控制成都嗎?更不用說,李嚴,費觀,吳懿等人早就不滿劉璋了,劉備一來便投降了,這更是能壯大劉備的聲勢。



所以,如果劉備真如龐統建議,起碼保住兩個謀士,以及爭取了一年多的時間,這將在根本上改變蜀漢的走向,並讓劉備的實力大增。雖不可能統一天下,但日後的北伐是沒有問題的。保住的兩個謀士,其中一個龐統,另外一個就是張鬆了。張松是死於誤會了劉備,真以為劉備要回荊州,於是寫密信勸阻劉備。結果,張松被兄長張肅告發遇害,這才讓劉備和劉璋撕破臉皮。如果劉備早一步動手,張松就不會死了。張松是蜀郡本地士人,益州牧劉璋的別駕,相當於“秘書長”,為人精明能幹,其兒子張表還是蜀漢第五任庲降都督。所以,張松在益州根基很深,倘若不死,以他的才幹和人脈將對劉備提供更便利的幫助,以及更快的平定治理蜀地。



另外一個謀士龐統,這是能和諸葛亮分拒兩地,各自獨當一面的人物。龐統不死,諸葛亮完全可以留守荊州,大不了讓張飛等人帶一支偏師入蜀,幫助平定兩巴之地。只要諸葛亮在荊州,第一,諸葛亮是本地士人,根基不用說了。第二,和東吳關係不會鬧得很僵。第三,不會導致糜芳,傅士仁投敵。第四,關羽也會諸葛亮密切配合。第五,荊州就不會丟失。只要,荊州不失,北伐只是時間問題。

所以,如果劉備挾持劉璋,就不會有歷時一年的雒城之戰,龐統也不會死。那麼劉備在龐統,張松,法正等人的幫助下,要平定和治理巴蜀,更是容易得多。諸葛亮在荊州鎮守,這就如日後東吳孫權在建鄴,陸遜在武昌拱衛防線的故事。劉備治理完巴蜀,也不用為荊州之事煩心,就可以留下張松等人鎮守成都,帶主力早曹操一步奪取漢中。所以,單單是先得漢中和不失荊州的價值來說,對蜀漢實力的增長,就已經不估量了。在這種連鎖反應下,關羽北伐的成功性,造成曹魏退守河北的可能性都大為增加了。


大飛熊騎士


從正史講,龐統和法正都沒有說過要殺劉璋。龐統說的是“抓”,法正針對劉璋本人沒有提什麼意見。

法正不是益州本土派,他自己備受益州本土勢力的打壓,《三國志》說法正“璋不足與有為,常竊嘆息”。當法正看到有機會出人頭地的時候,他比劉備都著急,攛掇劉備奪取益州,當劉備佔領益州後,封法正為蜀郡太守、揚武將軍,負責首都安全,併成為劉備核心謀士,此時法正都幹了什麼?史書說法正“一餐之德,睚眥之怨,無不報復,擅殺毀傷已者數人”有人向諸葛亮投訴,諸葛亮則說法正功勞很大,讓他撒撒氣也是應該的(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可見,法正對益州本土派的憤恨程度,但在《三國志》中,沒有法正說過要殺劉璋的記錄。

龐統也不是益州人,他也有自己的私心。那就是為了爭奪劉備奪取益州首功。因此,龐統當時建議,趁劉璋前來勞軍的時候實施抓捕。劉備沒有采納的原因,主要是對益州本地勢力的顧忌。荊州處於四戰之地不能定都,本來劉備是打算奪取益州後把大本營定在這裡。所以,如果不能收服益州精英,劉備將會每天都有被架在火爐上烤的感覺。劉備奪取益州後,有意識地維護益州本土實力派的利益,贏得了益州本土派的支持,所以說,劉備當初不對劉璋採取行動的決定,是一個正確的決定。


謝峰聊影視


如果劉備聽從建議,席間殺了劉璋,從純粹軍事意義上來說確實是兵不血刃。但殺完之後呢?益州就能唾手可得?就算是,得益州了就能坐益州?坐一時就能坐長久?

劉備梟雄也,不可能忽略這些後果。這樣做劉備的個人品牌——多年積攢的仁義之名及由此獲取的人心就會蕩然無存!無異於挖坑自跳,再憑何爭奪天下?

所以,正因為他是劉備,故其絕無可能殺劉璋。正因為他是劉備,所以沒有如果。


老黃曆史觀


劉備假仁假義,死要面子,難成大事!

劉備死要面子活受罪,難成大事!諸葛亮讓他接受劉表贈送的荊州,劉備不聽,後來荊州投降曹操,赤壁之後荊州理應屬於東吳,劉備死皮賴臉佔著,為關羽慘死留下禍根;龐統讓他扣下劉璋,奪益州,劉備不聽,最後兵戎相見,雙方受損,張松和龐統更是先後死於非命。關羽死後,劉備不聽勸解,殺向東吳,被東吳一把火燒回到解放前。細觀劉備此人,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無勇無謀。前期到處投奔他們,投奔後都是心生異心,投奔誰就坑誰,毫無忠誠可言,幾乎無立錐之地。中期。諸葛亮出山,卻不聽諸葛亮之言,自以為是,最終落得暫借荊州去奪益州的結果。定了目標奪益州,執行力差,跟龐統前去,不聽龐統之言,遲則生變。小事變大事,浪費人力和時間,坑死龐統,間接害死關羽。後期,剛愎自用,為了給關羽張飛復仇,帶大軍殺向東吳,黃忠也死於非命,更是被一把火燒回解放前。蜀漢後期人才凋零乃天下人看清劉備,屬無能之君主,都不去投奔。龐統和諸葛亮應該當斷則斷,早早離開,或許能有個好一些的結果


皮皮怪腰間盤最突出


張松會立馬派心腹告知鎮守益州的各個地方官員,主公遇害,大耳賊欲奪主公之基業,民不畏死,奈何已死懼之,望眾人扶少公子即位拼死抵禦劉備,劉備說不定連洛城都無法打下來,會被團結起來的東州和益州本土勢力趕出益州,正好時間是曹操佔領漢中的時間,曹操將會一舉佔領長江蜀地流域上流,對東吳實行壓倒性的優勢,荊州劉備肯定是守不住的,曹操統一全國估計只是時間問題


海納百川37113


如果這樣做的話,這太有損劉備的形象了,進川之後怎麼以德服人,何況即使成功也不會有太大影響,反而更有力的加重了那些主戰派的決心。即使開打,成敗未可知。因為劉璋手下主戰派佔優勢,主戰派不滅,即便劉璋身死,主戰派更立新君,大戰仍然不可避免。而且劉璋帶了三萬兵馬,若成功殺掉劉璋,也無法保證三萬人就地放棄抵抗,一場火拼仍是大概率事件。所以,殺劉璋無意義。


時空影視


這個場景其實有點象鴻門宴,能不能殺是取決於雙方的力量對比,力量強的一方直接斬殺對方首領是成本最低的方法。不過採不採用這種手段,取決於領導者的見識於膽略。范增與龐統之所以能提出這種謀略,說明二人都具有這樣的見識。而項羽和劉備都沒采用,說明他們還不具備這種膽略。所以就有了我們所見到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