諜戰傳奇郭汝瑰

謎樣人物

1946年底至1947年端午節期間,國民黨在山東方面損兵折將,徐州陸軍司令顧祝同一籌莫展,參謀長張秉鈞叫苦連天。1947年3月下旬,蔣介石在進攻延安無果的情況下,命令國防部第三廳重新擬製作戰方案。在廳長郭汝瑰的主持下,粗略擬訂了“局部殲滅”“主力決戰”的用兵方案,以解國民黨軍隊進攻兵力不足之急。郭汝瑰也正因此被任命為陸軍總司令部參謀長,負責為蔣介石“定鼎中原”。

臨沂戰役後,蔣介石大為光火,他集結大軍攻下萊蕪,準備向南麻、悅莊進攻,形勢對解放軍頗為不利。此時,郭汝瑰卻向顧祝同建議“保存主力”,並在蔣介石主持“清剿”的大別山兵力分配會議上,他以顧祝同的名義爭取到多保留一個軍的預備兵力,以備不測。這一舉動大大減輕了大別山區解放軍的壓力。之後,他以“職務”之便幫助張克俠(上世紀80年代電影《佩劍將軍》的原型)掛上了“佩劍",致使張克俠、何基灃的“萬年閘起義"提前打開了徐州的東北大門,也為蔣介石的“徐蚌會戰”敲響了喪鐘。

1948年徐州危急,蔣介石被迫調來了自己的戰場“消防車”“黨國柱石”杜聿明,郭汝瑰深知此役的重要性,也深知杜聿明的“柱石”作用。因此,他千方百計地說服蔣介石,將原來堅守徐蚌的決策,改為在徐州外圍決戰。為了徹底將杜聿明的計劃否決,他根據杜的秉性,故意在講臺上對著臺下的杜聿明侃侃面談,對作戰計劃和戰鬥序列如數家珍,使得杜聿明只覺如鯁在喉卻奈何不得。此後,杜聿明因違背徐州“剿總”命令制訂的作戰計劃而被蔣介石專電嚴加批駁。萬般無奈之下,杜聿明在郭汝瑰為其制訂的作戰計劃指揮下,走向自己想也不敢想的“噩夢”。12月1日,杜聿明被圍,在風雪迷漫的黃淮平原上,他萬念俱灰,悔恨交加地自責為何未能堅持“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的軍事原則而導致如今戰不能戰,撤不能撤的窘境,更後悔之前沒能對蔣說明自己對郭汝瑰的看法,更恨老頭子聽郭的擺佈,陷國民黨軍於全軍覆滅的危險之中!

隨著杜聿明、黃維、邱清泉的覆滅,歷時66天的淮海戰役也接近尾聲,蔣介石的數十萬精銳部隊損失殆盡,國民黨政府面臨分崩離析的絕境。至此,我們的主人公郭汝現正式走上前臺。看到這裡,大家不免疑竇叢生:郭汝瑰為何次暗中幫助處於危難之際的解放軍?身為國民黨國防部作戰廳廳長、陸軍總參謀長的郭汝瑰,可謂地位顯赫,在其深不見底的謀劃背後,有何不為人知的隱情?

初出茅廬

1927年4月24日松柏森森的武昌兩湖書院中央軍政治學院武漢分院的是術訓練場上,一傳令兵飛奔而至,氣喘吁吁對政治科第5期學員郭汝瑰喊道:“吳委員命您即刻前去受見!郭汝瑰帶著一身汗水和泥土飛奔到校務辦公室,清脆地喊了聲“報告”,經准許後筆直地站在中共黨員、時任黃埔軍校校務委員吳玉璋面前。吳玉璋神情嚴肅地說:“蔣介石已公開叛變現在形勢萬分危急!你要儘快返回四想辦法…”接下來,吳玉璋莊嚴宣佈:郭汝瑰同學,你畢業了!就這樣,由辦公室主任李何林交代了今後聯絡辦法後,郭汝瑰帶著20元制裝費離開校園,前往國民黨軍營。

江城涪陵,軍閥郭汝棟的寓所裡。堂弟郭汝瑰和妹夫傅秉成的到來,使郭汝棟興奮異常,他頻頻舉杯躊躇滿志地說:“為兄革命多年總算有了這麼個攤子,可東有楊森,居心回測:西有劉湘,虎視眈。為了和他們抗衡,為兄準備按鐵軍的辦法訓練一支新軍。這就仰仗兩位賢弟了!郭汝瑰心中大喜,向其建言:“據弟觀察,楊森裝備低劣,實無戰鬥力,我若和武漢東西夾擊,必穩操勝券。如此,武漢和川東連成一片,劉湘則不足為慮了!“,“江湖經驗”豐富的郭汝棟心中暗喜,但老辣的他沉呤再三,未置可否。而郭汝瑰則依先前約定,將“運動“郭汝棟的情況向吳玉璋作了彙報。

1928年季春,郭汝棟部隊中的中共支部負責人、少校團副袁鏡銘通知郭汝瑰:“你表現尚好,現在黨組織同意接收你。你的黨小組長就是本連戰士邱志堅。”一個漆黑的深夜,懷著對共產黨的無限崇敬,郭汝瑰第一次參加了黨小組會,他莊嚴宣誓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30年中原大戰爆發,郭汝棟奉蔣介石之命由川入鄂,援助國軍郭汝瑰所在一團駐軍平漢路花園、廣水一帶,為蔣軍護路。是年,在蔣馮、間交戰的關鍵時刻,已脫離郭汝棟的20軍,時任地下黨平漢路交通員的袁鏡銘,秘密會見郭汝瑰和其他黨員,要他們以3營為內應,配合游擊隊進攻第1團。隨後,郭汝瑰按時發動“兵暴”,但由於計劃倉促,聯絡不暢,3營被自己人消滅了一大半,連長李惠元犧牲;郭汝瑰胸部嚴重受傷,住進醫院。

蔣介石對“兵暴”事件極為震驚,他派親信曾曠情以四川同鄉的身份對郭汝棟施壓,要他清剿部隊中的共產黨員。而身在3營的郭汝瑰,自然逃不過眾人的眼睛。迫於壓力的郭汝棟打起了小“算盤”,他悄悄找到郭汝瑰說:“乾脆我送你到日本的士官學校讀書。讀2年,加上來去的時間共3年。3年回來時,如果共產黨失敗了,你的色彩也淡了,我可以掩護你;如果共產黨勝利了,你再幹就是嘛。”1930年10月,郭汝瑰登上了前去東瀛的貨輪,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工兵大隊學習。

歸國抗日

“九一八”事變的消息傳回日本,郭汝瑰等中國留學生自發結隊去日本陸軍省申請退學。

歸國後,郭汝瑰在找不到地下組織報國無門的情況下,報考了中國陸軍大學並被錄取為第10期學員。當時的陸軍大學,是國民黨培養高級指揮和參謀人員的高等學府,每期只招收幾十名學員蔣介石自任陸大校長。無意間,郭汝瑰繼黃埔軍校後又一次成為“天子門生”。這為其日後的“發跡”莫定了基礎。

陸大3年,見解獨到的郭汝瑰深受教育長楊傑器重,並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由於不願到軍隊任職做蔣的幫兇,他經楊傑推薦進入陸大研究院繼續深造並擔任戰史教官。“西安事變“爆發後,國共開始合作抗日。郭汝瑰見時機已到,經同學舉薦到陳誠所屬第14師任參謀長併到蔣介石籌劃對日作戰的“廬山軍官訓練團”受訓。

“盧溝橋事變“後,日軍大舉進犯中國,全面抗戰爆發。為護衛首都南京,蔣介石對淞滬會戰下了很大決心,他親任司令並佈置近百萬主力準備與日軍決戰。第14師2個旅奉命守南北塘口線,由於42旅旅長膽怯畏戰,郭汝瑰代理第42旅旅長。郭汝瑰在日軍數十架敵機狂轟濫炸下,率部堅守陣地,每到部隊即將“頂不住“時,就衝出掩蔽部親自督戰。戰局最危急關頭,他留下遺書,親臨鬥志已動搖的84團指揮作戰。該旅與日軍反覆衝殺7天7夜,在全旅(約8000人)僅剩2000多人的情況下,死死守住了陣地。郭汝瑰一戰成名,不久即被陳誠任命為54軍參謀長。

榮獲升遷

由於國民黨軍採取消極防禦戰略和被動防守的戰術,上海南京相繼失守,為促使中國政府投降,日軍溯江西而上,於1938年6月25日攻陷九江,拉開了進攻國民政府臨時首都武漢的序幕。

是時,蔣介石、陳誠等人正按德國顧問的設計,構築環武漢三鎮的環形防禦體系。應當說,他們並未從上海、南京的失利中吸取教訓,仍是環形部署和被動防禦設計。這種佈置看似堅固,但幾十個師放在環形線上,一點被突破,便會潰不成軍!久在前線的郭汝瑰正是看到了這點,便在武漢衛戍司令部召開的高級將領作戰會議上,頂著巨大的壓力(因為當時無人敢對德國顧問的作戰計劃評頭論足,更不願承擔修改計劃的責任)談了自己對保衛武漢的想法。由於對日軍戰法熟悉、對武漢地形瞭解透徹,郭汝瑰提出的儘量利用山地,依託外圍陣地進行積極防禦的作戰方針,得到與會人員的普遍贊同。陳誠點頭稱是,並指定郭汝瑰重新制訂武漢戰役的作戰計劃。會戰結果表明,武漢戰役因實施外圍積極防禦戰果顯著且未受重大損失。郭汝瑰也因此受到陳誠的特別青眯,被任命為20集團軍參謀長,後又由陳誠推薦被蔣介石任命為第5師師長。他率部參加了長沙第3次會戰,並以弱勝強,受到戰區司令長官薛嶽的嘉獎。由此,郭汝瑰成為蔣介石心目中的“軍界精英”,被任命為軍政部軍務署署長,掌管全國各軍師編制、裝備。躋身於國民黨軍“心臟。

雖然身處國民黨高層,但郭汝瑰心向組織的決心從未動搖過。1945年4月的天,郭汝瑰在軍務署瞥見黃埔5期時的同學、當時的共產黨人任逖猷,急忙向他打聽組織消息。任逖猷說自己已與組織脫離關係,但答應幫任汝瑰打聽“CP”消息(CP即共產黨代號)。3天后的一個深夜重慶臨江門郭府來了位特殊的客人,他西服筆挺,自我介紹是任逖猷之弟任廉儒他雖是真正的共產黨員,但此行的目的只是來探聽郭汝瑰的虛實。

二次受命

經過任廉儒的多次造訪和考查,郭汝瑰終於見到了中共中央南方局負責人董必武,董老勉勵他繼續“做官”軍營,努力“為黨工作”,同時要他“經得起現實的考驗”,勉勵其為黨傳遞重要情報。從此,一份份絕密情報從國民黨國防部“飛往”延安。

抗戰勝利後,蔣介石在美國的援助下,一面利用談判施放“迷霧”,一面集結重兵向解放區發動進攻,開啟了剿滅中共的“粉碎機”。1947年3月底,國民黨陸軍總司令顧祝同指揮3個機動兵團,開始向山東解放區發起大規模進攻。此役前,郭汝瑰對前來聯繫的任廉儒特別叮囑:“這一次的戰鬥序列中,有全部美式裝備的整編74師,要解放軍特別小心。”果然,在孟良固戰役中,知己知彼的解放軍運籌得力,全殲國民黨王牌部隊整編74師,擊斃師長張靈甫,使蔣介石重點進攻山東的計劃嚴重受挫。國民黨軍心動搖,諸多驚魂未定的國軍將領面對看似完美的作戰計劃,卻不知兵敗何處。其實,從1947年3月郭汝瑰經陳誠保薦出任國防部第三廳廳長以來,大量被蔣介石定為絕密級的計劃,如國民黨軍隊對山東的重點進攻計劃、陸總徐州司令部所轄兵力配製情況國民黨軍解圍長春方案和長江防衛計劃及京滬地區江防圖等情報,就開始“順利”地被送達解放區。

致命一擊

早在淮海戰役勝負未分之時,杜聿明就對郭汝瑰心生懷疑,他曾力勸顧祝同說:“郭汝瑰與共產黨有聯繫,決不能讓他再做第三廳廳長。”杜聿明為使指揮作戰方案不讓郭汝瑰知道,他多次在作戰會議上向蔣介石表示要在會後個別呈請。生性多疑的蔣介石,對郭汝瑰也是將信將疑,但郭汝瑰頭戴綠頭巾(陸軍大學),身穿黃馬褂(黃埔軍校),是“土木系”

(11師、18軍)成員,又是陳誠的“十三太保”之一,且集何應欽、陳誠、顧祝同、白祟禧軍界4巨頭的信任於一身,諸多的護身符令蔣介石多少有些舉棋不定。

但形勢急轉直下,1948年10月以後,郭汝瑰總感到有人在盯著自己,蔣介石的信任度也大不如前,他再一次動了到解放區工作的念頭,並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任廉儒。上級組織對這一情況非常重視,然而經過慎重研究後,任廉儒傳達了黨的指示:“你的願望,黨非常理解。不過經再三研究,認為你到解放區作用不大預計解放軍渡江後,蔣介石必然妄圖鞏固西南,那時必有一場惡戰。你不如爭取掌握一支部隊,到解放軍進軍大西南時舉行起義”得到黨的指示後,郭汝瑰立即呈遞請辭第三廳廳長的報告,並請顧祝同從中說情,表達其要親自下部隊當軍長的意願。經過一段時間的煎熬,郭汝瑰在得到蔣介石委任的第二天就“飛速逃離”。剛到重慶,他就立刻著手整頓部隊,積蓄力量抓住一切機會為起義做準備。

11月,在人民解放軍的打擊下,國民黨軍隊紛紛向西南淡退。郭汝瑰將自己裝備精良的4個師成直角佈置在沱江和長江上,以東應重慶、西屏成都。當楊勇、陳錫聯、周士第3個兵團分3路向四川逼進,郭汝瑰坐鎮瀘州,策劃著共同革命。12月2日,解放軍先頭部隊抵達瀘州,郭汝瑰臨機決斷將部隊移駐宜賓,敞開瀘州大門讓解放軍揮師成都。11日,部汝瑰在宜賓正式宣佈72軍起義,“參加人民解放軍行列,並肩作戰,使中國人民解放戰爭早日結束”。這一消息發佈後,震撼了尚未起義、投誠的國民黨軍隊,將蔣介石移兵大西南,準備再作戰的美好藍圖化為泡影,為西南地區的解放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新中國成立後,出於多重原因,郭汝瑰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和人民解放事業作出的巨大貢獻,並不為世人所知,僅被授予校級軍銜。但一生傳奇行事低調的郭汝瑰,即便是在“文革”受迫害期間,也鄭重宣稱自己從未改變過信仰,一生都否認自己是貳臣。直到上世紀80年代,郭汝瑰才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軍銜並恢復了黨籍。昔日對郭汝瑰一直“耿耿於懷“的杜聿明在病逝前,抓住前來探望的郭汝瑰手說:“我最後再問你一次,你當時是不是共產黨!”郭汝瑰淡淡一笑說:“光亭(杜聿明)啊,我們是屬於政見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