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傳統作家的真實生存狀況如何?

iwndl


莎士比亞說:“風是過往,皆為序章。”已經說不清楚了,其實也不必要再去追究了,重要的是在這網紅的世界裡很少有傳統作家的舞臺。



燕子歸巢作家


我從小喜歡文學,可能算是一個傳統“作家”吧!稱“作家”我配不上,只能叫作者。我前後七年時間共寫了七部長篇小說,一部詩歌散文集,最近無聊又寫了一部短篇小說,但沒有一部小說作品發表和出版過,因為得自已掏錢出版,我沒錢,寫作把我寫窮了,親人朋友們都嘲笑我……作家這條路走不通,至少目前走不通,就封筆了。好在我先前學過畫畫,什麼素描、油畫、國畫都嘗試過,好多畫畫的朋友比我還窮,畫畫也沒前途,不能當職業,養不了家也糊不了口,就改行學攝影,通過系統學習,現在能自拍、自導、自剪一個人一條龍完成短視頻作品創作,準備做一個自媒體人!這個行業未來應該大有前景……






微影空間藝術


當下傳統作家的生存狀況並不樂觀,但也並不絕對。畢竟有一部分傳統作家是一直處在金字塔的塔尖上,還有一部分是在這個塔的半截腰或者是底層艱難攀爬。現就結合這兩種現象給出回答。

金字塔塔尖上的一部分傳統作家

傳統作家又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那些在80年代已經冒尖兒,現在早已拿了各種大獎,有所成就的那個群體。

這部分人處在文學金字塔的塔尖上,基本上佔據並統領了國內純文學的報刊雜誌。因為,他們聲望也有了,寫著功底也厚了,基本上也都到了文聯、作協,或者是雜誌社的領導崗位上。就算不是一方領導,也都是某個領域的領軍人物,雜誌用他們的稿子首先是風險低,能保證發行量。

在傳統文學領域,他們不光有話語權,還有一個利益共享的所謂圈子,他們寫出的作品,基本上不愁發表,不愁出版,更不愁拿版稅。所以,版稅,稿費,出席活動潛規則的一些答酬,加上各種話劇或者電影的改編,各類文學獎的獎金,他們的收入還是可觀的。

所以,這部分作家雖然也會遇到寫作瓶頸,也有寫不動的時候,但是,如果單純從文學理想來說,他們可能也會存在現實焦慮,回應現實關切。如果從生活層面來講,他們基本不存在轉型與不轉型的焦慮。

在金字塔底層或被吊在半截腰的傳統作家

這部分作家,大多漂浮在時代生活之上,成為上不去也下不來的特殊的一群。

他們一方面不願意放棄那種從學生時代就開始有的文學理想,在幾乎沒有拓展餘地的純文學領域苦苦掙扎。一方面又沒有能力去擁抱這個多元的自媒體時代。

他們認為麵包很重要,但是寫作的意義又不僅僅是為了麵包,還有一份傳統的文學理想與文人情懷。

他們認為文學可以娛樂大眾,但又不認可大眾娛樂是文學寫作的目的。很多時候他們這樣的堅持和執著,只是為了讓自己的內心和世界達成一個和解。

這也就是為什麼出現了那麼多為了寫作而失去生活能力的,甚至被認為是神經病的“不靠譜的詩人”。就像卡夫卡一樣,他活著的時候為了寫作可以住地下室,根本沒有辦法靠寫作養活自己,但他還是無法放棄。

他們從來不把作品當成商品,只是為了滿足於表達。

商業浪潮衝擊下的文學現狀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化走向,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學表達。無論是堅守或是掙扎,我們都無法阻擋滾滾而來的新時代。

最終,商業化浪潮的日益衝擊,文學就會或者早已不可避免地染上了商品的屬性。

文學一旦變成商品,就會不再那麼純粹,就會有運作會有營銷等等之類的因素或手段參與其中。

這種現象也給傳統作家帶來深沉的思考,那就是,當下的傳統作家要怎麼去轉型,要怎麼讓文學表達與現實生活更融合更滲透更有力觸達…

當下的文學作品又如何以更有力的姿態引領新時化文化,去引導讀者從現象解讀迴歸人性反思,從膚淺功利走向深層因果……同時也讓作家自已在時代的脈動中緩解焦慮,慢慢釋懷。


舍知堂


我是一個業餘的寫作者,從小學五年級開始嘗試寫作,寫到現在大三,也沒啥成績,稿費之類的很少拿,只有學校的徵文比賽拿了幾個獎,還有一點小獎金。

我寫的是科幻和靈異,高中寫的少兒科幻長篇《宇宙大事記》和喜馬拉雅簽約了有聲,還在錄製中,平時還寫一些靈異故事和詩歌,靈異的有投稿給某個公眾號,人家賺點廣告費和打賞就給我當稿費了,大概千字十到二十左右吧,不過也比沒有強。

寫作更多的是一種愛好,有這種慾望,想寫就寫,那種商業化的寫作其實是令我反感的,但以後就業總是避免不了的。我是學數字新媒體專業的,以後寫文案什麼的商業化在所難免。不過我還是會在業餘的時候寫自己想寫的東西。

寫作這件事,如果沒有非寫不可的慾望,是堅持不下去了。就說科幻作者圈子裡吧,劉慈欣應該說是第一個走出科幻圈的科幻作家,他的本職工作是一名計算機工程師,《三體》這部雨果獎的獲獎作品,還是通過上班摸魚寫出來的。如果當時單位的管理制度嚴格一些,說不定就不會出現這部神作。能全職寫作的人很少,那些作家們大多也有其他的工作,比如說編劇、新聞人之類的,不過工作的經歷也會成為他們寫作的素材,其實是相輔相成的。

網絡作家也有很多,有些作者簽約了,每個月能拿固定的稿費和提成,甚至還有粉絲的打賞,可他們的辛勞,也是非寫作者所難以想象的。大多數網文寫手還是處於一種難以滿足溫飽的狀態,甚至幾乎拿不到稿費。他們堅持下去,也只是因為熱愛。

雜誌投稿呢,也基本要靠點關係,或者名氣。不然那麼多的投稿,你的作品又沒有特別突出,編輯為什麼偏偏選中你,給你發稿費呢。

那些想當作家的朋友們,一定要做好打算,培養自己在其他方面的技能,比如學習一些自媒體方面的知識,培養商業化寫作的能力,未來的職業更多的會在線上完成,對於作家們這類不喜歡社交的人群而言是個好消息。所以,傳統作家們最重要的還是得培養多方面的能力,和時代、社會相接軌,同時也能在業餘時間寫出更符合廣大讀者胃口的作品來。


凌蕭飛雪


應該說在中國這個被稱為“作家”的群體中,除極少數斬獲國內外知名大獎的大咖外,其他人也基本都擁有了一定數量的成名作品,而小有成就。並呈現出一定的公職化與職業化特徵,因而在經濟收入層面上比一般人要相對穩定,可謂是衣食無憂。

但也正因如此,這些作家首先在創作上,也無可厚非地要對其所屬的機構與體系的需求做出一定的服從與妥協,故而在創作的獨立性與自主性上,自然會受到來自政治或是商業層面上的影響。其次,就是大部份作家可能因其生活環境與生命體驗的差異化越來越小,導致作品的同質化趨向也越來越明顯。

讓人很難區分出其在思想格調與文化意境上截然不同的屬性,因而鮮有橫空而出,令人驚豔的傳世大作出現。

導致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作家的創作,或多或少都會受到公眾喜好與需求的影響。而在信息網絡如此發達的今天,公眾的文化審美與精神需求也日趨多元與碎片化。因此想要寫出能夠引發這個時代和公眾廣泛共鳴的作品,就變成了一件幾乎不可能實現的事情。

這就是所有作家與寫作者的現實困境!





雲青的美文


目前一一中外文壇一一中篇小說一一短篇小說一一一一盛產豐富……

但是一一可一一大容量一一大結構一一容納一一人類一一優美語言一一音樂一一美術一一歷史一一哲學一一審美一一愛情與仇惡的一一能一一不斷提升一一人類靈魂的一一長篇小說一一卻一一寥落晨星……

特別是一一百萬字左右一一作品一一更為甚少……因為一一其一一創作難度大一一創作週期長一一構思一一結構一一語言的一一縱橫深度一一極其複雜一一歷來一一是一一人類小說一一創作中的一一大工程……

古往今來一一長篇小說一一一直一一是一一人類文學的一一支柱一一是人一一類文學的一一靈魂一一更是一一人類文學的一一鑽石一一與一一金礦……

好的一一百萬字長篇小說一一目前一一在一一世界文壇一一亦一一較一一寡鮮……

原因一一紙書的一一暫時沒落一一網絡文學的一一蓬勃發展一一消落了一一長篇小說的一一生存環境……

從一一創作角度一一來看一一特別是一一百萬字左右一一大部頭一一 長篇小說一一寫出來一一不應時一一且一一創作起來一一創作一一週期長一一傷筋動骨一一費神一一費力一一在一一目前的一一文學環境下一一不易出名…

巨國青(北漂)女作家…

十幾年來一一她似一一苦行僧般一一精神……(一年36O天一一天天寫作不輟一一手已變形…)

她一一心無旁騖一一 從不入一一這會一一那會一一從不參加一一這活動一一那節目一一從不參加一一這評獎一一那評獎一一拒絕國內外一一媒體各類採訪……

其一一處女作一一《仇焱之》一一歷經一一8年一一嘔心瀝血一一創作一一而成一一由一一新華社一一投資一一全國出版發行一一書中一一描寫一一囊括了一一上世紀一一20年代至80年代一一全世界一一幾百位一一充滿一一傳奇一一色彩的一一著名一一收藏家一一波詭雲譎的一一傳奇一一收藏一一故事……

書中一一人物描寫一一達一一63O餘人一一創一一世界文學一一單部小說一一人物描寫數量之最……

是世界文壇一一目前一一惟一一一由一一女性作家一一創作一一完成一一非自費出版一一公開發行的一一唯一一部一一百萬字長篇小說…

巨國青一一文字一一潔癖一一優美一一獨特一一善於一一用一一真善美一一剖析人物靈魂……

她善用一一勵志人物一一及一一波瀾壯闊的一一故事情節一一營造一一文字一一語言的一一畫面感一一其一一豐富多變的一一寫作手法一一鮮明的一一語言風格一一標新立異於一一中國文壇一一氾濫成災的一一大白話文學………

讀一一其一一作品一一能一一治療一一眼線一一干枯症……

(日前一一其創作的一一第二部百萬字長篇小說一一《神靈鳥》已待版一一其一一第三部長篇小說一一夜以繼日一一邊一一打工一一養家餬口一一邊一一艱辛一一耕耘一一創作中)



漢子詩人


傳統作家掙工資,寫作品是完成任務,沒有啥壓力,創作能力很平庸,寫出好作品的鳳毛麟角,像陳忠實,路遙一樣的幾乎絕跡了,要靠作品,這幾萬人幾乎都能餓死,或者去要飯,這就是為什麼看到好多作家,畫家在大富豪面前奴顏婢膝,極力跪舔,沒有人格尊嚴的原因,靠的就是搖尾乞憐,跟著喝口湯。



藍天下揚州


由於傳統紙媒的文學報刊幾乎不受大眾讀者的青睞,所以,在關注度上出現高冷的普遍現象。

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較為深遠,一句兩句說不清楚。最主要是社會變遷所致。

而與之相對應的非傳統意義的作家就是另外一番景象,這便是網絡作家,當然,這也是時代發展的趨勢,無可厚非。

對於傳統意義上的作家來說,其實已經有相當多的人開始意識到這一社會潮流的到來與衝擊,於是出現了面對和順應的態度和行動,此為多數成分,應該有掌聲。

對於另一類止今仍堅守在傳統意義陣營艱苦深耕的作家來說,雖然屬於這個時代的小眾,但應該受到聖潔的致敬。

當然,凡是都不是絕對的,對於社會這個大家園來說,各有各的活法,所謂魚有魚路,鱉有鱉路,自己的選擇,各自安好,和睦幸福!也應了那句:一支獨秀不是景,萬紫千紅才是春。

致敬每一位真正在文藝園裡耕耘的作家。


信君創意


傳統作家的真實生存狀況要分兩個層面來說。

一是已經成功了的作家,他們已經功成名就,寫出東西不愁發表,他們大多要名有名,要利有利,甚至佔據高位,主宰文壇,十分風光。

二是還沒有出人頭地的。他們中大部分人心懷文學理想,勤奮創作,努力耕耘,但要想發表作品實在是比登天還難!最後,迫於生活壓力不得不轉型,搞自媒體,生產快餐文化!

各行各業堅持傳統不易,堅持傳統又能結合新時代需求,闖出成功之路更難。生產快餐些文化相對容易,收入也很可觀,但部分人總覺得不夠高大上,這是為虛名所困。





馬火蟻


我也寫了不少文學作品,估計幾百萬字了,我從來不去想去發表,,也設哪家敢發表,我試去問了幾家出版商都說題目內容太大了,它們不敢接。所以我留作紀念品,也可通過歲月來檢驗正確與否,預見是否準確,也可留給後人學習,紀念,或者出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