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梅视频(第一期)《生命·成长》


如何与孩子一起爱上古典文学?| 董梅视频(第一期)《生命·成长》

导读

如果你没有爱上古典文学,那你一定没有听过董梅,她是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的副教授。她总能让人在她讲述的古典文学中如痴如醉,同时又能感受到汉语的魅力、文学的美感。她自己也是一名中式生活美学的实践者,爱茶、爱昆曲,古琴、书画、香学、插花也都是她的心头所爱。


本期,我们将一起看看董梅是如何培养孩子对诗词、对阅读的兴趣的?我们也将跟随董梅穿越时空感受两千多年前《诗经》中的情感世界,也听听董梅老师是如何与文学作品产生对话,读懂作者赋予作品的生命的。


如何与孩子一起爱上古典文学?| 董梅视频(第一期)《生命·成长》

董梅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

中国古典文学学者

汉语言文学硕士

从事中国文学史教学和研究工作

开设《董梅讲透红楼梦》网络课程

如何与孩子一起爱上古典文学?| 董梅视频(第一期)《生命·成长》

《生命·成长》第二季

看见生命、看见成长,看见更广阔的天地

如何与孩子一起爱上古典文学?| 董梅视频(第一期)《生命·成长》


01

如何培养孩子的主动性?

如何与孩子一起爱上古典文学?| 董梅视频(第一期)《生命·成长》

▲ 熊亮《和风一起散步》绘本

我们小时候都读连环画,现在的小朋友读绘本,这个引发他的阅读兴趣,和故事结合在一起,这当然是必须的,在这个过程中其实应该逐渐引导他,通过图片理解故事的同时,要生成对文字的关注,图文是同等重要的,要让孩子有这个意识。

如何与孩子一起爱上古典文学?| 董梅视频(第一期)《生命·成长》

▲ 长按保存图片分享朋友圈

同时他的观念要到位,我现在和孩子一起读故事的时候,比如有些故事他已经听了很多遍,其实他对于故事情节是有印象的,甚至对字句也有一个大概的印象,我就会尝试说出前半句,然后让他尝试来说出下半句。或者我只空一个词,看他能不能说出这个词,其实这个是他的一种主动性,他说不出来也没有关系,这个不是一种考察,而是调动他自己来参与到这个故事的讲述以及故事思考里的一种主动性。


这个应该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就是让他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对于整体的故事性,有一定的主动参与感,对讲述也有一些参与感,就是他和我一起在做的一件事。


孩子总是希望让别人觉得自己挺厉害的,如果他也能讲,并且你给他鼓励,他会挺高兴、挺得意的,就会有兴趣。以后再继续。他就会有一种主动性培养起来。


如何与孩子一起爱上古典文学?| 董梅视频(第一期)《生命·成长》


02

孩子只在乎字少

《诗经》对他来说很简单

如何与孩子一起爱上古典文学?| 董梅视频(第一期)《生命·成长》

▲ 吴青霞 芦雁图局部

对于孩子,其实字数越少他就觉得越简单。对于大人,你可能觉得那个特别古老,那个字我都不认识。但是对于孩子,字数的多少,是他的一个衡量尺度。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这个是五绝,它和《诗经》相比多一个字。但是对孩子来说,他觉得《诗经》简单,四个字简单。


其实对孩子来讲,音韵本身的美是更有吸引力的。让他接触我们的诗词的音韵的美,然后通过这种美来建立他的兴趣感,这是很重要的。

如何与孩子一起爱上古典文学?| 董梅视频(第一期)《生命·成长》

▲ 长按保存图片分享朋友圈

其实从我孩子几个月大的时候,我跟他玩、给他在做抚触的时候,就会找一些比较好听的诗念给他听。然后我发现其实《诗经》里面很明朗的开口音的音韵,比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他最爱听的。


他很小很小,说话还不清晰,他就能跟着我说:“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哪儿在哪儿”,“在这儿,在这儿”。


汉语的四声是自带音乐性的,就在于平仄之间。所以根据这个规律去挑选有趣味性的、朗朗上口的、易读易记的作品,对孩子来说是培养兴趣的,就是不要伤害他的兴趣。


如何与孩子一起爱上古典文学?| 董梅视频(第一期)《生命·成长》


03

在经典文学中体会喜怒哀乐

如何与孩子一起爱上古典文学?| 董梅视频(第一期)《生命·成长》

▲ 吴冠中作品

《诗经》里的作品,我们今天还能共情吗?我觉得完全可以,太能够共情了。

3000年到2500年前所生成的经典作品,其实就是因为它生成了中国的基本情感,对中国人基本情感的表达。


“邶风”里有一篇,“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就是这八个字,是回忆我前一晚整夜都没能睡觉,原因其实是在我的心底起伏着一种莫名的隐忧,你也没有主动去想它,但它就在那儿。它有它的起伏,它也干扰你。


现在每个人心里都有,它如此的精简,文字这么简单,没有时代的障碍。只要你碰触到这八个字,你觉得你完全可以懂得它。而且你觉得不可能比它表达得更好了。现在还有什么词能够替代“隐忧”这两个字?


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其实杨柳依依,他想写的不是真的杨柳有那种依依的姿态,他写的是人,他以杨柳来代人的情感。就是所以他把杨柳人格化了。还原这个情景,它是战士要出征,和家人作别,可能是生死之别。那种状态是什么样的?


其实如果你读杜甫的《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这个时候是非常惨烈的。那种哭喊的声音是直上云霄的。但是《诗经》里面就只写“杨柳依依”。它非常的含蓄,它用“柳”这种植物的情态,把人的情感都涵纳在里面了。


中国的自然观是人格化的,是有生命性的,但这个是人赋予它的,但是它会使我们的文化观念之中,植物和人的关系是非常亲近的。不仅仅是一种物质性的关系,还有情感、有喜怒哀乐与共的关系。


如何与孩子一起爱上古典文学?| 董梅视频(第一期)《生命·成长》


04

不朽之作

能与每个生命产生共鸣

如何与孩子一起爱上古典文学?| 董梅视频(第一期)《生命·成长》

▲ 孙温《红楼梦》

美感和魅力,都是比较表层的,更深入进去其实是精神的汲取。通过这些伟大的作品,和它背后的那个伟大的生命,能够产生对话的话,我觉得这种幸福感不是美所能概括的。你能够从他的作品里,读到他生命的精华。我觉得对我来讲,这个是安身立命。


作者要在百年的尺度内展开他的故事的叙述,但其实它要讨论的是更大的时空尺度的,是茫茫渺渺,是无尽的宇宙时空之中的,关于人的关于生命的主题。


《红楼梦》可能真的最早给我启蒙的家里人是我姥姥。她会偶尔讲一些里面的情节或者人物的对话。《红楼梦》是一部宇宙人生之书,这就是100年前王国维先生已经给的一个评价,但是这四个字里面包含了什么样的意义,100年来我们都一直尝试在解释。


所谓不朽之书,它超越时代、超越地域、超越民族的,能够在普遍人类、普遍人性范畴内,都具备打动力的。

我们所探讨的就是所谓人类范畴的不朽之作,都是带有这种超越性的,它可以和每个生命个体产生共鸣。

如何与孩子一起爱上古典文学?| 董梅视频(第一期)《生命·成长》

▲ 长按保存图片分享朋友圈

下一期,我们将继续与董梅老师一起进入《红楼梦》这一部不朽之作,去探寻这部宏大作品中字里行间的谜题,欢迎锁定下周四3月26日,不见不散。

如何与孩子一起爱上古典文学?| 董梅视频(第一期)《生命·成长》


2020年

《生命·成长》系列教育纪录片第二季

看见生命、看见成长,看见更广阔的天地

每周四21:00点

准时上线


《生命·觉者》原班人马

历时两年制作,再次诚意出品


此念出品


《生命·成长》系列纪录片

第二季嘉宾名单


尹烨|华大基因CEO,科普大V

彭凯平|心理学家,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

严伯钧|科普作者,“得到”《西方艺术课》讲师

田宏杰|儿童心理教育专家

董梅|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

叶逊谦|戏剧教育者、导演

黄仕明

|生生不息催眠学院创始人

郝景芳 | 雨果奖《折叠北京》作者童行学院创始人

约格·迪尔克斯|一行禅师德国正念禅修中心导师

王昱珩(水哥)|《最强大脑》中国战队队长之一

史炎|脱口秀演员,噗哧学院院长

李松蔚|心理学科普大V

林欣浩|作家,著《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等

杰弗瑞·萨德|“现代医疗催眠之父”米尔顿·艾瑞克森嫡传大弟子

潘宗光|香港理工大学荣休教授及荣休校长

约翰·贝曼|世界顶级萨提亚家庭治疗大师

奥托•夏莫 | U型理论创始人

周芳 | 纪录片《水下中国》导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