纏溪鎮土坪村:紅心獼猴桃管護正當時

“慢點慢點,這個周圍的草要除乾淨了才好施肥,不然過一段時間草又長起來了。”這幾天,在印江自治縣纏溪鎮土坪村,年輕的村主任楊春燕正帶著20多個村民對50畝紅心獼猴桃進行管護。

缠溪镇土坪村:红心猕猴桃管护正当时

在土坪村當門的小溪溝兩岸,已經1米多高的紅心獼猴桃枝經過幾場春雨的洗禮,又躥高了不少,顯得生機勃勃。為了讓獼猴桃更好的掛果,基地澆築了數百根水泥柱,結實的鐵絲網縱橫交錯。年紀較大的村民和婦女就忙著除草,體能較好的男子就挑著扁擔在紅心獼猴桃的根部撒上處理過的有機牛屎糞,為其提供更好的養分。

缠溪镇土坪村:红心猕猴桃管护正当时

“只有產業發展起來了,留守在家走不出去的中老年人才能多一份收入,日子才會越過越好。”楊春燕說起了發展紅心獼猴桃的初衷。

2018年,土坪村經過多方考察,利用扶貧政策,決定發展村集體經濟紅心獼猴桃50畝。

“當時我們到江口獼猴桃基地裡面去學習,對方給我們介紹,要種就種紅心的,因為紅心獼猴桃的價格在市場上來說比其它的獼猴桃都要高得多,零售都要達到25塊錢一斤,如果說批發的話不低於9塊錢一斤,我們聽了很心動。”楊春燕笑著說。

缠溪镇土坪村:红心猕猴桃管护正当时

土坪村在做產業發展選擇時,不僅僅是看中了紅心獼猴桃的經濟價值,也結合本村實際,按照產業發展“八要素”進行了充分考量。

“種植獼猴桃之前,請技術人員對我們村的地理條件進行了測量,這裡位於山谷,海拔高度700左右,地勢比較平坦,水源也好,氣溫相對較高,比較適合種植獼猴桃。而且印江發展獼猴桃的也少,所以市場空間還是很大的。”楊春燕向記者介紹發展紅心獼猴桃的優勢。

如今,兩年時間過去了,細小的紅心獼猴桃樹苗在土坪村人的精心呵護下,已逐漸抽出了枝條,即將迎來初次掛果。

“我們的獼猴桃採取村集體經濟+合作社+貧困戶的發展模式,今年是初掛果之年,如果我們管護得好的話,今年產個千把斤是沒有問題的,以後進入豐產期有利潤了我們是按照“721”模式進行分紅。”楊春燕滿懷期待的說。

發展好產業是全村人共同的願望。這幾天正值紅心獼猴桃的管護時節,合作社按照80元一天的標準付工資,村民們都爭相到基地來幫忙,在為村集體經濟發展作貢獻的同時,也為自己增加了一份務工收入。

“我們村有脆紅李、紅心獼猴桃這些產業後,我就在這裡務工,一年我在基地找的務工費就有1萬多塊錢,我自己在家裡還餵了兩頭豬和幾十只雞,賣了也有不錯的收入,現在一年在家也能找個兩三萬塊錢,這個日子是越來越好了。”基地裡,土坪村五十多歲的村民廖國鳳一邊鋤草一邊和記者算了收入賬。

“發展產業,對我們老百姓來說最大的好處就是不用外出也能增加務工收入,同時也照顧了家庭,而且乾的活都是他們熟悉的農活,來我們基地務工,年紀最大的80多歲了。去年我們獼猴桃分三個批次管護,支出的勞務費達10萬元以上。”楊春燕介紹。

除了紅心獼猴桃,土坪村還發展了450畝脆紅李,都有效帶動了群眾就近務工增收。(馮芳芳 聞鬆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