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老人送去養老院,是不是不孝?

有件事,讓陳先生夫婦日漸犯難:照顧年邁的父親愈發吃力,往後可怎麼辦?


把老人送去養老院,是不是不孝?

把老人送去養老院,是不是不孝?

送爸去養老院吧!

爸有兒有女,怎麼就得住養老院了?

把老人送去養老院,是不是不孝?

把老人送去養老院,是不是不孝?

把老人送去養老院,是不是不孝?

把老人送去養老院,是不是不孝?

自從爸徹底走不成路後,洗個澡都能摔倒,我們就算有時間,也沒能力照顧好啊!

那送養老院,你就不怕別人閒言碎語嗎?再說了爸也會不開心的

把老人送去養老院,是不是不孝?

把老人送去養老院,是不是不孝?


這已是為父親養老問題開展的第五次家庭會議,仍以爭執告終。


本來與弟弟說好輪流照顧父親,一家住一個月。


隨著老人照料難度的增加,兩家媳婦都不太樂意,寧可出錢也要把老人送去養老院。


-1-

是否,

只有親力親為的照顧才是孝順?


知乎上,有網友提出了這樣的疑問:


把老人送去養老院,是不是不孝?


確實常有人覺得,養老院跟福利院一樣,都有著難以避免的“被拋棄”味道。


即便是年輕一代,對養老院的認識也存在或多或少的誤解,甚至認為那是一個等死的地方。


把老人送去養老院,是不是不孝?

節目《我們的師傅》中,大張偉對將父母送去養老院的態度


許多人認為:對老人,親力親為地照顧才是孝順。


我們在探訪時就碰到這樣一戶人家。


91歲的蔣婆婆已經好幾年沒出過家門,日常由五六十歲的子女輪流照看。


見到蔣婆婆時,她獨自坐在床上,低頭,眼睛緊閉,雙手拿著棉籤一根根數著。


“那是她的玩具。”女兒潘阿姨說。


把老人送去養老院,是不是不孝?

正在低頭數棉籤,玩著自己小遊戲的蔣婆婆


15年前,蔣婆婆因摔跤傷到腰椎和脊椎,此後只能通過輪椅出行。


9年前,她檢查出大、小腦萎縮,眼睛和耳朵功能也退化,成了一位失聰、失明、失智、失能的老人。


66歲的潘阿姨肩負起照顧老人的重任。她每天早上七點多從家裡出發,坐一個多小時的公交車,晚上六點半給母親做好飯後,再坐公交車回去。


體力上可以堅持,最主要還是心累。”潘阿姨感嘆,蔣婆婆分不清白天黑夜,有時半夜兩三點還會醒了在房間裡嚷嚷,“還不給我弄點吃的哦!”


沒辦法,家人又必須起床給她做點吃的。對老人進行身體和精神雙重照護,潘阿姨顯然力不從心。


然而,阿姨依舊很難下決心把蔣婆婆送去養老院


把老人送去養老院,是不是不孝?

一名網友將老人送去養老院後,陷入自責


這不是個案,探訪中的老人與照顧者普遍認為:養老院是養老方法中的下下策,子女把父母送往養老院則是不孝順的表現


-2-

我們不認可養老院,

到底是在不認可什麼?


《讀者》曾提及,90%的老人都不願意住進養老院。即使住進,60%也是出於考慮到子女的難處而住


關於這個現象,網友也是各有各理:


@胖子 當初生的時候,全社會約定俗成養兒防老,現在養兒的義務履行完了,被養的權利沒享受到,自然會不認可。

@很難 中國人的傳統是看重親情的,兒孫滿堂聚在一起是老人晚年幸福感的重要部分。如果去養老院,這些都要大打折扣。

@愛走路的兔子 家人要怎麼照顧?送一個好的養老院不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在養兒防老傳統觀念的禁錮下,許多人不接受的其實是這背後 “不孝”的罪名。眾多的言論中,鮮有人站在老人立場,去討論什麼樣的方式更利於照料老人。


“九成以上的失能老人由家人照顧,但大部分家人並不知道如何科學地照顧老人。”


“益多公益服務中心”執行主任張樂川介紹了一個事例:一位王叔叔在照顧80歲的失能父親時,試圖採用“公主抱”把老人移到輪椅上,結果造成自己手臂脫臼……


把老人送去養老院,是不是不孝?

圖源:益多公益官方網站


張樂川經歷十年的從業觀察發現:大多數家人照顧者因為各種原因,都只顧得上老人們的起居,確保其安全,沒有凍著、餓著、摔著。


許多家人在照料時,更多還是使用自己摸索出來的辦法,並且普遍存在不知道如何正確與老人溝通、照顧方式不正確、缺乏養老相關知識、忽略精神陪伴等問題。


他表示:“大家缺乏科學的養老意識”。


把老人送去養老院,是不是不孝?

《奇葩說》辯題,“父母提出要和某老夥伴去養老院養老,我該支持還是反對?”正反陳銘觀點


養老院照料與居家照料最大的區別在於“適老化”。


許多家庭在照料老人的時候並無此意識,相比之下養老院更能提供適老化的養老環境,把老人送去養老院並不代表子女不孝。


把老人送去養老院,是不是不孝?


-3-

然而,

養老院的大門並不對每個人常開


早在2012年,《中國日報》就報道稱,北京某條件優越的公立養老院早已床位滿負荷,還排了9000多人想住進來。


2018年的數據顯示,中國養老服務機構的床位缺口已經達到914萬,且增速還在上漲


把老人送去養老院,是不是不孝?


此外,許多養老院也在受困於護工的缺失。


中國社會管理研究院的一項數據表明,至2020年,隨著中國的半失能和失能老人數量增加,養老護工崗位應達到657萬至731萬,目前的缺口高達300萬到500萬人,流失率還達到40%至50%。


把老人送去養老院,是不是不孝?


事實上這種情況在許多國家都普遍存在,各地也在探索各色各樣的養老方式。


比如瑞士的時間銀行,人們把年輕時照顧老人的時間存起來,等到將來自己老了需要照顧時,再拿出來使用。


這種“未雨綢繆”的方式也被當地許多小年輕pick~


把老人送去養老院,是不是不孝?

圖片源於網絡


杭州一家養老院的方式與“時間銀行”也有相似之處,推出“年輕人低房租住進養老院”的創新方式。


住進去的年輕人月租只要300元,但前提是每月服務老人的志願總時間不少於20小時


把老人送去養老院,是不是不孝?


-4-

“養老教育”或許是一個出口


即便是養老護工足夠,許多家庭還是會猶豫的。”張樂川介紹,原先每月志願者都會走訪社區的失能或是空巢老人,為照顧者免費介紹專門的護工或社工,但他們的服務就需要收費。


在項目服務過的上千位老人及其家庭中,“只有一家人願意為此付費”


由於人手和資金缺乏,目前機構服務對象縮減至五六十家。


把老人送去養老院,是不是不孝?


“我們希望可以從根本上解決一些養老問題。”


在一次臺灣公益學習中,張樂川瞭解到一項國外常見的社會服務—— “喘息服務”。


把老人送去養老院,是不是不孝?


回來後,張樂川便將其帶到四川。


他梳理了機構服務過的上千位老人及照顧者的情況,總結出的100種焦慮,形成名為“喘息100”的服務。


“喘息100”服務分為社區和居家兩種模式。


社區服務主要是依託日間照料中心,舉辦各種活動吸引老人參與。居家服務則是社工上門服務,為失能老人提供基礎的護理及陪伴等。


把老人送去養老院,是不是不孝?


在 “居家養老”佔主體的社會現狀下,想要進一步解決養老問題,還需要給照顧者賦能。


照顧者和科學養老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很大程度上也是照顧者焦慮產生的原因。”因此,張樂川提出了“養老教育”的概念。


把老人送去養老院,是不是不孝?

機構開展護理知識培訓


相比於一線服務,她更希望用教育去改變人們對養老的認識。


在這種認識下,機構把“喘息服務”的重點轉移到對照顧者三方面賦能上。

把老人送去養老院,是不是不孝?

圖源:益多公益官方網站


不僅疏導照顧者的焦慮,還培訓家人科學照顧老人的洗澡、如廁、吃飯等問題,教授如何挑選合適的輪椅、坐便椅等工具。


把老人送去養老院,是不是不孝?

日間照料中心裡擺放的各類老人照顧工具


“養老照護真的很不容易。”


這是普遍揹負著贍養父母重任子女的心聲。


在“要不要把老人送去養老院”這道選擇題上,難就難在不管選擇哪個答案,它都難以評判對錯。


我們不能認定在家照護就是錯的,更不能認為送去養老院就是不孝。


成年人的選擇常常不以對錯來判斷,而是更能接受哪方需要的犧牲妥協。


你是怎麼看待把老人送去養老院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