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有句俗語: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這句話的含義是什麼?

垚淼之間


俗話說得好:龍生九子,各有不同。在過去還沒有計劃生育政策之前,老一輩人都相信“多子多福”,即便當時物質生活沒有什麼保障,但是各家各戶的小孩子都是比較多的。一般的家庭都有三四個小孩,有些家庭小孩多的,八九個也是有的。在現在看來這些都是難以置信的事情,可是在過去卻並不是什麼稀奇事。而孩子一多,父母就很難做到一碗水端平了,偏心就是在所難免的了。而這句俗語“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的意思是說,為人父母如果偏向哪一個孩子,那這個孩子往往以後的日子過得會緊巴巴。這句老話有道理嗎?為何這樣說呢?

雖然這句話讓人聽了,有點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味道,但是在我們的生活中,多數的家庭確實是這樣的。父母偏向哪一個孩子,那到了最後這個孩子的生活過得並不會太如意,在農夫的村裡就有這樣真實的例子。

老王頭是村裡的屠夫,這也是他家祖傳的手藝。在前些年的時候,屠夫的收入一向不錯的,並且基本上天天都要賣豬肉,所以生活也過得去。老王頭有四個兒子,其中老王夫妻兩人最寵愛的就是最小的兒子了。在過去農村裡的小孩子,普遍都是很小就要幫父母幹一些農活和家務活。可是這個小兒子就從出生以後,就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就像老話說的那樣“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個壞老三”,老王的這四個兒子,老大比較老實,而老二、老三就有點小聰明,而調皮搗蛋最多,也最壞的就是老四了。從小几個哥哥處處都要讓著她,好吃的要先給弟弟留著,好玩的也只給老四買。就算是犯錯了,捱罵的也是幾個哥哥。因為老王頭賣豬肉,手頭也有點錢,除了天上的月亮和星星,只要是小兒子想要的東西,他都會盡力滿足。等到兒子們都成年了以後,老王頭不僅自己拿錢給小兒子在城裡出錢,而且還勸說幾個哥哥也要出錢接濟一下弟弟。分家以後,老王頭還經常給小兒子錢花,可是等到小兒子成家了以後,老王頭本來指望著小兒子來養老,然而並不是如此。才在小兒子家住一個月就被趕出來了,總是以自己沒錢拒絕給老王養老,最後沒有辦法了,還是最不受老王頭待見的大兒子接回去養老了。

其實,像老王頭這樣的事情,在我們的身邊有不少的。有些父母就是過分的寵愛某一個孩子,而對其他的孩子就好像不是親生的一樣,總是變著法來挑刺。可是等到他們老了以後,真正指望得上的,卻是那些當初被他們瞧不上的兒女。

而俗語“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其不僅僅是在勸誡父母對待孩子要一碗水端平,不要偏心,而且也說出了一個事實,那就是被父母偏愛的孩子,對於他們以後的生活真的有不利的影響。首先孩子從小就嬌生慣養了,過著伸手飯來張口,這樣就讓她們從小養成了好吃懶做的思維,認為別人都應該對自己好。時間一長,就會產生懶惰、依賴的心理。可是等到步入社會以後,這樣的性格是會吃虧的。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是你的父母,其他的人是沒有照顧你的義務,自然就會各種碰壁。同時因為懶惰、依賴心理,因此幹活少,掙錢也就不多了。何況等到父母年紀大了,他們也拿不出更多的錢來救濟了,生活缺乏了經濟來源,所以物質生活只會急劇下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