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根本,不在於老師手裡有沒有教鞭,而在於父母的態度和素質”,你怎麼看?

凡大先生


我不贊同誰是根本,誰決定誰的說法。社會,家庭,學校,老師,他們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關係。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這是我們幾千年奉行的教育理念,只可惜這些年來被我們丟了。一些所謂的大家,專家把教育搞得神秘兮兮的,提出一些看似高深莫測的理念,其實教育(不論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都應該回歸本真,去踐行“尊師重教”“因材施教”“嚴師出高徒”“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等這些千年教育理念。

社會,家長對待教育、老師的態度,很大程度上影響孩子對待老師和學習的態度,也影響著教師對孩子教育的態度和效果。一個不懂得尊師重教,過份寵溺孩子的社會和家庭,怎麼能祈求孩子好好學習,畢竟學習本是件痛苦的事情(不要相信那些大家說的快樂學習);這樣的社會和家庭也不可能讓跪著的教育和老師教出優秀的孩子。

同樣,教師對待教育、孩子的態度不僅影響對孩子的教育效果,也影響著社會、家長對待教育和老師的態度。

教育是一個複雜的工作,只有社會、家庭、學校和老師真正形成合力,才能讓這一個方向一致力產生最大的功,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


一曲清泉


大笑。我都五十一歲了,我看家長的話,不對的多,也不起啥大作用(極個別的例外,比如德國著名的天才卡爾威特的培養)。我父母是公務員,當年我和我哥讀書的時候,我父母就對我們的學習很不感興趣,讓我兩別考大學了,接父母的班就行。理由是看學習太累人,別把我兩累壞了。我和我哥根本沒理他們,80年代中期一起考入了大學,當時可謂威震四方呀。你懂嗎?一般的家長,也就這水平,又不是什麼教育工作者,知道什麼教育孩子的事呀?老師才是專業的教育工作者,學校是專業的教育機構,這部分的責任才是最大的,不但是教知識,還要教做人,所以才叫“傳道授業解惑”。


zm139682913


教育的根本,不在於教師手裡有沒有教鞭,而在於父母的態度和素質,你怎麼看?

我是從70年代走過來的教師,我從1970年一直教到2009年,共39年。

70年代,那時人雖窮,但都希望子孫能讀好書,求取一條好出路,能脫離貧窮的農村生活。

那個時代,很少人到學校鬧事,人人都希望老師能嚴厲教育自已的孩子。竹棍下面出人才。那個時代,學校既是清水衙門,又是一片淨土。

改革開放後,人們有錢了。計劃生育,使父母們過份溺愛孩子。一有什麼事,一些父母就到學校興師問罪,清淨的校園從此不清靜了。

加上一些人富起來了,而老師還是仍然的窮秀才。有的人說他賺一天的錢超過一個老師一年的工資。有的人對老師的尊重減弱了,尊師重教也減弱了。

一些家長認為,書讀得好就讀,讀不好就出來打工,做生意,同樣有出路。不讀書也能賺大錢的思想成了一些人阻止孩子讀書的麻醉劑和藉口。

學校裡,無心求學的學生多了,老師怕家長鬧事,不敢認真管理學生,打打鬧鬧,學校欺凌也多了,學生把手機帶入課堂,影響上課,…

許許多多學生的違紀行為與父母的溺愛和放縱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所以,教育的根本在於父母的素質和態度。這一點解決不好,老師的教鞭很難起作用,就是舉起來,學生也不怕,因為他們背後有著父母作後臺呢!


黃爺30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態度和素質影響著孩子的言行,關係著孩子的健康成長。我贊成題主的這個觀點。

1、孩子的健康成長決定於父母的態度和素質。

俗話說,有其父必有其子。父母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著孩子成長。凡父母為人正直,熱愛學習,工作努力,無私奉獻的,其子女通常也會仿效父母的為人,其子女的言行也與父母基本一致。凡父母不務正業,無所事事,惹事生非的,其子女也會受到不良影響,不愛學習,不求上進,最終成為問題少年。因此,父母端正的生活態度和正確的人生觀,父母自身的教育素養和素質,直接影響著子女,成為孩子的榜樣;而父母不正確的態度和較差的素質,對子女往往起到反面作用。

2、孩子不良行為背後是愛的缺失。

有一問題少年,平時不按時完成作業,與老師關係緊張,初二至高一階段,迷戀網絡遊戲,還經常到校外打架,多次被學校處分。當老師把該生的父親喊到學校配合教育孩子時,父親先反思了自己,有沒有關注過孩子的學習?每週陪伴孩子學習的時間有多長?每週與孩子溝通交流過幾次?效果怎樣?孩子出現問題非打即罵,能教育好嗎?通過反思,該家長認識到自己作為父親其實並沒有真正的關愛孩子,更沒有為他樹立起榜樣。於是他決心先改變自己,與孩子談心,陪伴孩子學習,自己率先戒掉麻將,主動學習,用自己的榜樣力量影響孩子,教育孩子。結果,最後變好的,不僅是孩子,而且是父親。所以,孩子教育,不僅靠老師,更要靠父母的真正改變,靠父母的態度和素質。

3、父母是孩子的精神導師、成長導師。

父母陪伴孩子學習,與孩子一起面對成長中的困難,共同成長,是雙方人生境界的一種提升。因為在陪伴中,父母的價值觀、行事方式都會對孩子產生深刻影響。父母端正的人生態度和較高的素質,為孩子的人生領航。所以,父母是孩子的精神導師和成長導師,其道德俢養達到一定高度時,所散發出來的人格力量是無比強大的。父母要做子女的表率,不僅做孩子的心靈的導航者,而且做孩子成長路上的引路人。

總之,孩子的成長,既離不開老師的教育,更離不開父母的關愛和引領。家校攜手,才能共育英才。





中學政治教師


教育的根本,是尊重!

有人可能不解地問:尊重?我們這些學識淵博、閱歷豐富的師長,還要去尊重那些小屁孩?

對!我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因為題主的問題牽涉到父母和老師,所以,我就從父母和老師的角度,分享我的觀點。

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對孩子的尊重,是孩子成長的最好最廉價的養料。

  • 1.父母對孩子的尊重,能樹立孩子的自信。
  • 2.父母對孩子的尊重,能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
  • 3.父母對孩子的尊重,能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 4.父母對孩子的尊重,能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

試想,當孩子在這四方面都有了意識,再把他們送進學校,是不是相當於把培育了一顆飽滿的種子,丟進了肥沃的土壤?

教育是平等的嗎?從這個角度說,家長的理念不同,教育方式不同,就決定了同批次進校的學生,起點是不平等的。很可惜可悲的是,現實中,老師和家長都只看到了孩子的成績。



二、學校,是孩子成長的主陣地,老師對學生的尊重,決定著孩子人生的高度。

1.老師對孩子的尊重,能激發孩子對老師對學校的熱愛,對學習充滿興趣。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也非常熟悉一種現象:學生喜歡哪個老師,他就愛學哪門學科。這份熱愛和興趣,本質上是老師對學生尊重出來的。

那些對學生不一視同仁,只偏愛成績好的學生,甚至只偏愛家庭條件好、有社會地位的家庭的學生的老師,師德都是不合格的。

2.老師對孩子的尊重,能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我們都知道,創造是要推陳出新的,學生都是學前人留下的知識,談何創新?如果你這樣想,就大錯特錯了。孩子的創造力,主要體現在他們在學習方式上的探索。比如:寫作時,他找到了一個與同齡人不同的角度,用上了班上的同學還沒用過的寫作方法;數學上發現了一種新的解題思路;英語上發明了一種新的記憶單詞的方法等等,都是創造,都是非常值得老師尊重的。

3.老師對學生的尊重,能讓他聽得進批評的意見。學生,不管是哪個年級的,都必定還是孩子,他們做不來、做錯、認識不到,都是多麼正常的事情。如果他們是生活在一個被尊重的班級,老師以任何方式批評他們,他們都樂於接受,勇於改正或改進。如果平時不被尊重,孩子們的逆反心逆反行為就出來了。比如我就看到過,學生被批評時,就有走極端的學生,惡劣地反問:你是我的哪個呀?你憑什麼管我呀?你看,尷不尷尬。

4.老師對學生的尊重,會使學生有更高的精神境界。學生在被老師尊重的耳濡目染中,他們能感受到老師人格的力量。他們逐漸也會用同樣的人格示人、示物。

三、父母和老師,尊重孩子什麼?

1.尊重他們的興趣。我們成人都有一種感受,就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心情愉快,而且還是事半功倍。其實孩子一樣。所以,用大人的意志來安排孩子前程的做法,是最不妥的做法。家長把自己沒有能夠實現的人生理想,寄託在孩子身上的想法,也是天真的。

2.尊重他們的錯誤。一個人不是天生就什麼都懂的,如果是那樣的話,就用不著辦學校,用不著去讀書了。每個人都是在不斷的試錯中成長起來的。尊重他們的錯誤,就是在尊重他們的成長。我們要做的是,引導他們認識到為什麼會錯,怎樣糾正他們的錯誤。那些在孩子一犯錯誤就批評、打擊、諷刺的做法,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是愚蠢的。

3.尊重他們的個性。人的性格,很大程度上是先天決定的。我們通常都習慣把人的性格分為內向型和外向型,其實沒有哪一種性格不好,每一種性格都有他的優勢,我們要做的,是把他們性格中的優勢激發出來。


四、父母和老師,在尊重孩子的過程中,要注意什麼?

1.尊重不等於遷就。尊重是要有原則的,不是說,他要天上的月亮,你就去想辦法給他摘下來。只要有不合情不合理的要求,不合情不合理的做法,我們就要制止,千萬不能遷就的。還有人認為孩子還小,有錯就不去管他,也是不行的。不同年齡階段有不同的要求,那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也有不同的缺點、會犯不同的錯誤。家長和老師要做的就是根據年齡特徵去判斷奇點和錯誤是不是原則上的。

2.尊重不等於代替。現在的家庭現在孩子都是家庭的寶貝。隨著城市化進程的發展和科技智能化的發展,家裡的事情也不是很多。所以,越俎代庖的事情,時有發生。我還經常聽到一些家長說:只要你讀書得行,什麼事情都不要你做。這種做法和這種觀念 ,都不是真正的對孩子的尊重,而是對孩子的危害。

3.尊重不等於完全放手。孩子都是在成長中的,他們需要家長和老師的指導,所以說家長和老師無論是在知識上、還是在思想上、還是在行為習慣上,都是要扶著走的。而不要一聽說尊重、自主,就完全讓他們自作主張。

這樣看來,教育的根本,不是老師的教鞭,也不是家長的態度,而是老師和家長都要具有一樣素質:那就是對孩子的尊重。


語文思維


這個話題很沉重也很深刻,老師的教鞭與家長的修養和素質在現代的社會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現代社會的教育不同於中國古代的傳統教育,中國古代的教育方式是師者為尊,一日為師終生為長輩,在中國古代教私塾的老師可以因學生調皮和不聽話而懲戒自己的學生,一個戒尺下去學生就會出現一道紅印,有的更嚴厲的私塾先生用自己的長長的、滾熱的黃銅菸袋頭一敲學生的腦袋上就會出現一個小的鵪鶉蛋,即使私塾先生這樣做,學生的家長因為自身教育和休養也會感激他孩子的先生,幾乎都不會去責怪先生,因為做家長的心裡很清楚嚴父出孝子,嚴師出高徒。

現在則不然,看到幾則老師出事的消息,老師被逼無奈為證明自己的清白去辭職,有的結束自己的生命,究其根本原因我們認為是競爭複雜的社會原因造成的,做家長的都想讓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風,但是又掩飾不了自己內心的焦慮和無奈,有些個別過激的家長則把這一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願望強加給自己的孩子的身上,同時又把自己人為的願望強加給孩子的老師。所以一旦自己的孩子不爭氣或者老師稍有過失的時候則把自己內心的不滿和莫名期望的焦慮強加給老師身上,因此導致這個人格缺失現象的發生。

這日常的生活中,我們經常能看到一些被逼無奈的家長向自己的孩子發出歇斯底里的斥責和咆哮,更有甚者在大庭廣眾之下手舞足蹈的大聲教訓自己的孩子,有的把自己的內心不滿和壓抑遷怒於老師身上導致陸續出現種種悲劇。

實際上老師的教鞭以及學生家長的修養和自身素質應是相輔相成的,老師揮舞教鞭訓斥自己的學生是老師工作價值的體現,家長的焦慮和工作壓力則導致不能心平氣和的處理與自己孩子的關係以及與孩子老師的關係,也是自身素質修養的另一種表現。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新的課堂知識,老師的主要任務是傳授新的課堂知識,家長的主要任務是配合老師教學計劃,在家為人父母管理好自己的孩子,在外尊重他人與人為善,將自己的所思所想和對孩子的期望心平氣和的與老師交流溝通,通過這種友善的尊重他人的處理方式我們想我們的教育環境會很好,我們老師的教鞭也不會輕易落在學生的手上和屁股上,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尊師授業也會逐漸的發揚光大。

努力吧,尊敬的老師和學生的家長們,經過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們的教育環境就像春的美麗、夏的熾熱、秋的古詩、冬的嚴寒一樣逐步的絢麗多彩、五彩繽紛,會充滿歡歌笑語。


用戶水大魚大


我渴望這句話是真理

我首先不評論這句話的對與錯,我只是想說:作為老師的我,真的非常希望這句話就是真理!如果這句話是真理的話,那我便可以對家長說“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家長”,於是我便樂得輕鬆自在。但我轉而又想,我是非常討厭這一句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因為這句話從某種程度上成了我們老師頭上的緊箍咒。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其實我們把教育的責任全部推給家長也是不對的。教育是一件相當複雜的事情,教育實際上是家庭、學校、社會三個方面合力的結果。任何人如果企圖把教育的責任推給三方中的任何一方,都是不對的。

如果一定要從家庭、學校、社會三個方向找出來最靠譜的一方,那麼我覺得這一方必然是學校和老師。為什麼呢?

1、社會只是一個大環境,他只能把握教育的大方向是正確的,而社會不可能細則的把握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方向。

2、家庭教育受家長的文化、觀念、經濟、工作時間、性格等各個因素影響。也就是說,家長們根本沒有受過教育孩子方面的系統訓練,家長們也不可能花盡可能多的精力在孩子教育的方面,畢竟家長們需要工作的。我甚至認為,如果家長們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不正確,那麼你要教好家長們比教育好他們的孩子還要難,畢竟家長們已經是成年人,經過了最佳的可塑期。

3、學校和老師是專門做教育的,又受過了教育方面的系統訓練,並且擁有長期的教育經驗,因此學校和老師應該是最可靠的,也應該是最可靠的。但問題是現在最靠譜的一方被壓制的實在太厲害,往往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

結語

綜上所述。提問中的這種說法是不對的,教育本來就是合力的結果,把責任推給任何一方都是不對的。而學校一方本應該是最靠譜的一方,孩子教育的問題多一點依靠學校也是對的,但問題是現在的學校被壓制的太厲害了,有的時候根本使不上力。

期待你的認可和關注!


肥仔老師談教育


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即有側重,又彼此融合,都很重要,不能互相替代。

家庭教育,重點內容是面向生活,突出實用性。人生第一課,自然是來自於父母,開口說話,開始走路,都是父母的引導與幫助。此後,家庭教育一直貫穿人的成長過程。生活習慣的養成,家務技能的培養,待人接物的禮節,行走坐立的規範,每一方面都是家教的內容。筷子怎麼拿,衣服怎麼洗,菜怎麼摘,餃子怎麼包,家用電器怎麼使用……家長不厭其煩地、潛移默化地告訴指導。而且,人的很多生活技能就是這樣形成的。

學校教育,重點指向人的發展與社會需要,突出規範性。學校講立德樹人,就是培育良好品德,掌握必要的知識,成為社會有用之材。學校教育體現國家意志,在理念、內容、方法上,都有要求或標準。

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要互相融合,老師與家長要互相配合。第一要做好消息交流。老師和家長要及時溝通,要客觀公正評述學生表現,用事實說話,要從人的發展這一角度認識學生。要做到老師不偏激,家長不溺愛。

老師不能把學生問題推給家長,動輒讓家長把學生領回去教育。家長也不能反過來抱怨老師,認為孩子不好都是老師的錯。就是說,學生出現問題,老師與家長不能互相推諉埋怨,而是要共同努力。

事實證明,家長素質再高,也不見得孩子優秀。小商小販的孩子,一樣知書達禮,考上重點大學。

無論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都要講方法,至少要在態度上真誠互信,即使出現問題,也要互相包容諒解,不能影響學生成長。


管窺蒼穹


我認為教育的根本和教育的方法是兩個不一樣的問題。

先說教育的方法,首先父母的素質行為使嬰幼兒有了耳濡目染下意識的萌芽,但這是機械直觀的順從聽話,孩子是父母的養育者,對孩子性格脾氣的初步形成是基礎。

第二,少年兒童入校開始接受正規系統科學的教學育人工程,他們是老師教育的對象,是受教者。外因要通過內因接受道理起變化,所以老師的教育方法是否得當,態度是否端正至關重要。老師的工作對象是孩子是人,不是其他什麼動物,不能用教鞭或其他武器來向教育對象訓斥訴諸暴力,這是不文明不道德的,是以強凌弱,會給孩子的成長留下一輩子的陰影,心靈造成摧殘,對其他孩子亦會有影響,有的孩子甚至棄學,過早進入社會。教鞭,不就是想讓他們懼怕嗎?這樣心態下能受教於樂嗎?

第三,社會的作用是巨大的,決定性的,直接的,甚至影響著家長.、學校、老師們的引導教育導向。孩子一旦進入社會,通過身臨其境人與事的接觸內因直接起變化,甚至能顛覆家長,學校所得到的間接知識和道理。

所以,這裡首先要明確國家教育的根本是什麼?教育方針是什麼!要把本國的孩子們教育成什麼樣的人,是搞人才輸出還是本國建設?是學歷教育結束後無論去向?還是把人才留住,用於本國的建設發展,這是教育的導向和目的,不能離開這個根本。

至於老師是否能手持教鞭,父母能否接受老師對自己孩子暴力訓斥,這是具體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的事,也得首先從當事人,受教育者孩子的接受程度來考慮,從三方心理的角度來科學的研究。


wangchunling


這樣的論斷太偏頗了!學校,才是教育學生德智體成長的根本!社會應該共同研討,如何讓學校真正成為教育樹人的好學堂!學生的人性品德沒有嚴加要求,只追求分數,分數決定一切,不尊重老師,不尊重父母,不尊重他人,不建立愛心,這才是導致精緻利己的深刻教訓!學生不願意獨立,不願意吃苦,不願意做普通勞動者,不願意反省自己,不願意幫助他人,不願意為他人著想,不懂寬容,格局只有自己,自私任性,沒有合作意識,沒有敬畏意識,不孝敬父母,沒有善良友愛,沒有同情心,沒有同理心,不講禮儀,不講榮辱,不懂溝通重要,有錯不承認,做錯不道歉等等人格缺陷,不能只推在父母教育失敗上。在孩子走正道上:學校教育是主導,社會規則嚴加管教個人行為是重要保障,學生個人不斷修身改錯才是根本!個人無德,學歷再高也枉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