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看看你的OKR你用對了嗎?

來看看你的OKR你用對了嗎?

最近兩週,舵舟連續組織有關OKR內容的線上公益分享,引起不少創業公司的關注。在這個特殊時期,很多公司面臨遠程辦公、團隊溝通、工作效率等問題,OKR再次受到重視,管理者們希望有一種新的管理工具,能夠在特殊時期發揮作用,以維持公司正常運行。


OKR受推崇並不是最近發生的事情,也不是因為出現了遠程辦公。OKR崇尚增量思維,希望不斷的創新挑戰,以賦能團隊和業務,越來越多管理者發現“胡蘿蔔加大棒”的做法已經不適合現代團隊發展了,單純KPI數據考核正在消耗團隊內在動力,扼殺團隊創造性。以90後為主的年輕化組織,越來越追求工作的價值以及自我的成長。


一些巨頭公司先後啟用了OKR,比如頭條、百度、騰訊、螞蟻金服等,都是想利用OKR提升內驅力,從而提升競爭力。


舵舟也一直踐行OKR,也是在服務企業過程種常用的管理工具,接下來幾周,我們將陸續整理有關OKR的分享內容,以下是我在2月13日公益分享中的重點內容, 供管理者參考。

1

什麼是OKR ?


OKR追源的話,是目標管理的演化形態。最初由德魯克提出的目標管理法(MBO),當時最早使用目標管理體系的是惠普和英特爾。在1976年前後,英特爾正從存儲器到處理器的戰略轉型,還是COO的安迪格魯夫提出並第一個實踐了OKR,那個時候只是確定了兩個原則:第一是在精不在多,用OKR是來明確工作重心;第二是全體公開,溝通,這樣所有人能更一致的對齊整體目標,減少內耗。


OKR真正流行是因為曾在英特爾工作過的約翰·杜爾,他1999年把OKR帶到了谷歌,在那裡落地生根並在硅谷逐步盛行起來。


先來說一個最基礎的問題:什麼是OKR ?


OKRs(Objectives & Key Results,目標與關鍵結果) 是一種企業、團隊、員工個人目標設定與溝通的最佳實踐與工具,是通過結果去衡量過程的方法與實踐,也是一種能夠促進員工與團隊協同工作的思維模式。


這裡標紅了幾個詞語,我們認為是很重要的。第一個詞語是目標設定,這是我們很多公司用OKR主要目的,因為可以做目標管理,可以快速的讓團隊上下對齊目標,團隊成員可以知道公司想要什麼,自己需要做什麼。


溝通,如果只是把OKR作為一個目標管理工具,講的是業務層面的問題。強調溝通,是開始講解決團隊成員層面——人的問題。OKR的內核,我們認為是溝通。當團隊真正的要去設定一個透明的目標,具備一定的挑戰性,這是需要一個很深層的溝通,共識的過程。團隊的每一個成員都瞭解自己在這個團隊裡,事業上具體的位置、貢獻,將來要做什麼樣的事情,這都是需要很充分的溝通。


思維方式,講的是在後面不斷的迭代中,大家面對OKR完成的程度,習慣性的會用一種思維來進行科學的覆盤,不斷提升團隊成長性思維。團隊開放的看整個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收穫,以及反思。這是很好的幫助一個團隊打造一個共同語言體系的工具,一個團隊有個共同的語言體系,工作效率一定會提升。

來看看你的OKR你用對了嗎?

O即目標,需要回答的問題是 :我們想做什麼,我們想往哪裡去。KR回答的問題是:我如何知道我達成了目標。定下目標後,為了表示完成這個目標,有幾個關鍵結果可以支撐。這些關鍵的結果完成了,目標就代表有完成的可能性。但是不能說列舉的關鍵結果我都做了,目標就百分百完成了,因為還有完成的實際質量,以及中間的變量,外部市場的變化,以及當時制定時候的邏輯支撐的科學性 。這個過程是動態的變化的,也許執行到中間的時候,就需要再新加或者優化的地方,這是OKR靈活的地方。可以看出來兩者之間有那種達成難度和潛力激發的關係,從這簡單的描述中我們也可以看出來OKR上面承接的是戰略和使命,下面承接的是每天具體的工作與計劃。

2

為什麼要用OKR?


這是一個很經典的問題,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你的團隊為什麼要用OKR,為什麼現在用OKR?大家用OKR肯定有不同的動機,每個人對OKR都有不同的期待,預期OKR可以解決企業不同的問題。我們需要澄清的是,OKR無法替代任何針對崗位的績效考核。實施過程中,更加不可能是全部的崗位都適合用OKR,也不可能替代團隊管理。


如果管理者想把OKR真的帶進團隊,並可以堅持用下去,那就需要真實的原因。是你的公司和你的團隊確實都面臨這個問題,都知道這個問題帶來的影響。那OKR進場難度就不會那麼大,大家的理解度和支持就會有基礎。如果說你引進的原因僅僅是頭部公司在用,或者是想嘗試引進先進的管理,可以預想到結果就是很難真實的用好OKR。向外學習好的管理方式不應該是在團隊中實施OKR的主要動機。我們團隊的每次迭代進化都要很慎重,適合自己,並真的幫到團隊解決問題的才是最關鍵的。


因此引進OKR的理由不要太空洞虛無,要切合團隊自身的問題,需要和團隊共識溝通。

3

OKR有哪些特點?

來看看你的OKR你用對了嗎?

OKR的特點,谷歌總結的很到位,公司、團隊到個人都要有自己的目標,這些目標需要聯結、對齊。


目標的設置要站在現在的基礎上,具有挑戰性且一定的野心,可以刺激出業務邊界和團隊的能力邊界,儘量不是在目前正常運轉下就能完成的目標,而且還需要有實現的可能性,不要太虛高。


OKR是需要全部透明的,這點很重要,所有的進度包括 CEO的,都需要公開透明出來,這樣大家彼此都知道各自的進度和目標,也為了更好的協同和合作。有的公司會有涉及到機密性的文字,可以把我們的描述性內容透明出來,最後的數字可以根據權限來選擇透明度。


OKR季度末執行打分,這個打分是為了團隊自我的管理。為了詳細的記錄我們的工作進度,大家在完成OKR的過程中的自我表現使用的。強調的是深度的覆盤,思考,拉昇的是大家成長性的思維,不是為了最後的績效考核,更不是為了發獎金用。

4

成功執行OKR的要素有哪些?


在舵舟服務的公司中,也有團隊用OKR的,會發現有些團隊用的時候就把OKR用成了另外的一種考核方式,對團隊來說是一種負擔。從執行好的公司來分析,有沒有些成功執行OKR的必備要素呢 ?這裡總結了4個較為關鍵的點:


1、在你準備引進或者推進OKR的時候,有沒有正式的和你的隊友溝通過,得到過他們的支持和贊助。任何變革離開了團隊高管的支持都無法進行,如果你是老闆這點一定會有意識。在後面落地的時候就知道,有一個OKR的落地團隊,他們的輔導能力,宣貫能力,推動能力,對整體落地OKR是多麼重要。


2、使用前,有沒有好好的學習過OKR,認真的做過培訓,團隊真正的理解OKR,知道OKR可以大家解決什麼問題,將會遇到什麼困難,將面臨什麼樣的改變 ?


3、要引進一個新的工具落地在團隊,內部有沒有正式流程,清晰的制度,嚴格的體系來保證和支持OKR的落地?當決定使用OKR時候就認真的做,如果換湯不換藥,執行老的流程使用OKR,在團隊中是round不起來的。這些繁瑣但是科學創建共創過程是非常需要的,避免是一個人的一時興起落地OKR,整個團隊執行的時候很懵,發現問題不能解決,沒辦法持續推進。


4、在引進前,需要整體的宣灌,需要大家清晰的認識OKR,認可並信任OKR。這點很困難,很多公司都是老闆交代HR,說你去負責這件事情吧,HR很有可能就把OKR落地成一個目標拆解工具。最後大家拿到手的還是需要交給HR一些完成的數字,這肯定會變形。OKR的灌輸是需要團隊的老大親自來執行,團隊相信引進OKR是幫助我們解決問題,不是來考核或者管理大家的。

來看看你的OKR你用對了嗎?

5

OKR和KPI的區別


國內很多人都願意對比KPI和OKR。OKR的百度搜索指數也是在近幾年內在國內開始熱起來。對比國外大家對OKR的搜索熱度可以看出來,OKR在國外沒有像國內這麼突然提升熱度。從本質上講,兩者作為目標管理的工具,沒有那麼天壤之別。只是我們國內把KPI用成了數字績效考核的工具。可以簡單的澄清下兩個基本的關鍵詞:績效考核績效管理。


什麼是績效管理?


管理是一個系統化,非常複雜的過程。包含了我們說的目標設定,目標管理,日常的績效考核,績效反饋等等。績效考核只是作為績效管理的一部分存在,那我們作為一個公司或者團隊的管理者,最應該推動的是績效管理,不應該是那些單薄數字考核。


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嘗試來理解所有大多使用KPI體系理解狹窄後的使用問題:員工只看短期結果,不看長期目標;員工和管理者只看個人獎金不看整體利益,KPI考核下重重的部門牆,僵化的目標拆解……等問題。那其實不是KPI體系的錯,本質是公司的績效管理出現了問題。


OKR和KPI都是管理手段不是最後的目的,運用兩者都是為了企業更好的發展,在實際過程中,用什麼對自己什麼是最好的,就用什麼,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OKR和KPI兩者的區別:


底層邏輯分析:OKR的底層邏輯是這樣的,團隊此刻要完成一件事情,也許有很多的路要去走,大家只要記得那個結果,中間很多的可能性。這些可能性和最後的結果其實都不是從一開始就確認了,整個過程是不斷地尋找最優解那個過程,充滿動態。


KPI是從一開始就確認了中間的過程,每次完成下一個步驟,一條線下去,是靜態的狀態。


關鍵要素方面 :OKR是具備探索性,關鍵因素是人,為了尋找最優的解決方案,中間是能不斷激發團隊的主觀能動性;KPI是關注中間的過程,這中間的人對最後完成的那個目標不會太過主動關注。


績效關聯方面: OKR和績效是很弱相關性,KPI目前多是強相關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