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設計高手如何煉成?這4關必不可少

如果把模具設計當做打怪升級的話,這幾個關,是你的必經之路,任何人都無法跳過的。

第一,軟件關

第二,加工知識、工藝關

第三,模具結構關

第四,注塑等周邊知識關

這幾個,是必經之路,我寫這類文章,從不打草稿,想到哪裡了,就從哪裡開始,所以,都是隨機的。

1、軟件貫通

這可以說是基本關,你可以只懂一點點模具,你學會軟件了,也能去出出圖,當個助理,但對於設計的人來說,會與過關,是兩碼事。

據我多年的行業經驗觀察,決定設計水平的,除了專業知識,軟件的熟練度佔有很大的地位,所謂的熟練,並不只是會用,操作熟練,這還停留在基礎階段。

我說的軟件熟練,是指對命令理解的深度。真正的高手,並不是會多少個命令,會多少命令,那只是軟件研究員。越是設計高手,用的命令越有限。

拿UG來說,真正畫圖的時候,用的命令,只不過是UG總命令的九牛一毛。有很多命令是不用的,不用,不是不會用,而是隻用更優的命令,而其它,只是替補。

命替換來舉例,一個替換命令,可以搞定UG中很多的填補,加減。要用好它,你必須知道替換的原理,什麼時候是可以,什麼時候是不行的。

如下圖,我要把紅色的R角去除,怎麼做?

模具設計高手如何煉成?這4關必不可少

有人說,老師,我知道,刪除面就行了。沒錯,我第一反應也是刪除面,那如果刪除面辦不到呢?

模具設計高手如何煉成?這4關必不可少

出現這情況後,你第一反應是什麼?這時,可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做法,長一個體並起來後,偏掉,或者替換掉,等等。這些做法,哪一個步驟最少?步驟越少,是不是代表著越快呢?其實,這裡,只需要一個替換就能搞定。

模具設計高手如何煉成?這4關必不可少

把R面,替換到斜面,再把兩側的R面,替換到兩側的斜面即可。理論上,這樣可以出來了吧,但,實際情況呢?

看到沒,那裡報警了,啥原因?替換的原理,是把我們選擇的目標面,做平我們指定的面,在這個過程中,它周圍相關的面必須要延伸或縮短,才能形成新的面,在這個過程中,由於公差,或者面的質量,或者與旁邊的孔或其它特徵有干涉直接難以成型時,就不能生成新的面了。至於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這個問題時,工作中,很難有這麼多時間去研究清楚。我們一般是直接選其它方法來完成。

模具設計高手如何煉成?這4關必不可少

比如,我長一塊體出來,合併起來後,再替換,就可以了。

模具設計高手如何煉成?這4關必不可少


模具設計高手如何煉成?這4關必不可少


模具設計高手如何煉成?這4關必不可少


模具設計高手如何煉成?這4關必不可少

以上,是我臨時寫文章時,隨便打開的一套模具,臨時做的。什麼叫軟件的熟練度,就是你必須有這麼一個過程,第一選擇是刪除面,刪除面能搞定,絕不用其它命令,刪除面不行時,咱們用替換,如果替換可以,這個,只需要執行3次替換命就行可以了,替換不行,再換另一方法。

有人說,那你這樣不是更慢了,如果直接用第三種方法,豈不是更快。這只是你知道結果後的想法,如果,這三種方法,都能搞定,擺在你面前,你選哪一個?

如果分型面上的曲面,質量不行的話,你第三種方法仍然是搞不出來的,這時,你又怎麼辦呢?實際情況可能比這更復雜。

軟件的熟練度,對設計的直接影響是,你在設計的過程中,只需要去想結構怎麼做,分型從哪裡拆,就不用去考慮用什麼命令才能做出來,什麼命令做出來質量會更好。少了這些思考,你是不是不自覺的就快了?

真正熟練軟件,這些是不用思考的,做到那裡,用什麼命令,條件反射就自然出來了。哪裡還需要去想。模具上來來回回的地方都差不多,所以,用到的命令和方法也雷同。

2、加工知識、工藝關

這個為啥是排到第2關呢?基礎的結構,很容易明白,比如簡單的滑塊斜頂你會做了,你也可以設計很多模具了。

加工知識和工藝的瞭解在哪方面呢?你必須知道哪種加工方式精度較高,各加工方式,成本是怎麼樣的,哪種快,哪種慢?當某一零件,有好幾種加工方式可選擇時,選擇哪種加工方式是最適合的。

某些奇特的零件,可能要好幾種加工方式綜合才能加工出來,在設計的時候就要想好,各位置的加工先後順序,再根據順序,做好零件的加工工藝,比如,取數位,校表位,裝夾位等。

設計出來的東西,鉗工拿到手裡,他的第一反應是,怎麼加工?如果,他不知道怎麼加工時,他反問你,你自己也不清楚,是不是很尷尬。就算他自己知道怎麼加工,要故意刁難一下你,要問你,你能回答嗎?如何提高在公司的地位?讓別人問不倒你就行。

話雖這麼說,這個怎麼去提高呢?去加工部門多轉轉就行了。

這個要舉例也有很多,但有點深層次了,有的人會懵,還是不舉例了。

3、模具結構關

前兩關過了,你基本上做事也能順利了,碰到複雜結構的模具,結構有老大給你定,自己只要配合畫就行了,這樣,也能順利工作。

但,永遠都要別人給你定結構嗎?自己如何產生思維呢?

結構,是個系統工程,現在網絡發達,很多人手裡都有很多資料,但,真正去看的有多少?多數人都是讓資料睡覺的,也不是不願意看,是看不下去,看來看去,自己也不會用。

什麼原因造成的?這就是我說的思維框架。

如果你腦中沒有這樣的框架,你是不能可自己思考結構和可行性的。

如何搭建呢?

要麼,靠自己多做,有這麼一個平臺,啥樣結構的模具都有,你多做,每一種都做過,你自然就會了。簡單吧?這首先需要這麼一個平臺,還需要大量的時間。

這平臺,好像不太好找。更別提時間了。

還有一種方法,找個真正牛B的老師,對你係統性的訓練。

4、注塑等周邊知識關

注塑,和試模等對模具設計的影響非常大,這個不可忽略,特別是試模時,可以發現很多設計之初難以考慮到的問題。

一個設計方案的成熟與否,這一塊佔了很大的因素,如果把軟件功底,加工知識,等理解為術的話,模具製造出來的實用性就是道。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實用性服務的。

實用性表現在哪裡?

不就是產品好不好注塑,有沒其它缺陷,頂出容易不,好不好取產品,生產週期咋樣?

這一塊怎麼提高呢?如果讓一個設計的很瞭解注塑,那不現實,注塑這門學問非常大。但起碼的基礎知識是要了解的,常見的一些產品缺陷產生的原因,如何去解決。

多去試模,會有很大的幫助,在試模現場碰到問題並解決,能提高一個人的綜合能力。

作者:素彥,模具設計資深人士,有超10年模具設計工作經驗

歡迎加入【機加工(外協)交流】圈子,和百萬機加工朋友交流,還可以免費發佈採購信息、二手機床、技術解決、求職招聘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