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第一個自然科學研究機構,境內唯一掛牌中科院的研究院所

  • 研究院所是獨立於教育部和高校系統之外、以科研工作為業務核心的各級、各類研究機構。
  • 獨立研究院所有很多種,其中實力最強、名氣最大、分佈最廣、數量最集中的是直屬國務院的中科院、社科院兩大科研系統中的各類研究所和研究中心;另一種獨立研究院所是直屬國家各部委的,主要是為本部委和所屬行業提供科研成果,還有一種是直屬各省市相關單位的研究機構。
  • 廣西第一個自然科學研究機構,境內唯一掛牌中科院的研究院所

    1.中國科學院廣西植物研究所簡介

    • 廣西植物研究所位於桂林市雁山區,1935年由我國現代植物學奠基人陳煥鏞先生創立,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第一個自然科學研究機構。
    • 1952年隸屬於中國科學院,1996年接受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和中國科學院雙重領導,全稱為廣西壯族自治區、中國科學院廣西植物研究所。1958年建立桂林植物園,與廣西植物研究所實行所園一體制管理。
    廣西第一個自然科學研究機構,境內唯一掛牌中科院的研究院所

    2.中國科學院廣西植物研究所歷史沿革

    • 廣西植物研究所前身為廣西大學經濟植物研究所,於1935年3月由著名分類學家陳煥鏞先生創建,以梧州鴛江岸旁白鶴山上的廣西大學公園為所址。
    • 1938年因戰亂,研究所隨廣西大學遷址柳州沙塘,1944年再遷貴州榕江。抗戰勝利後,1946年植物所遷至桂林雁山。
    • 1947年,廣州中山大學植物研究所和廣西大學經濟植物研究所合併成為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研究所,隸屬中國科學院,廣西大學經濟植物研究所更名為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研究所廣西工作站,1954年7月更名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研究所廣西分所。
    • 1958年10月,由中國科學院廣西分院領導,更名中國科學院廣西植物研究所。1961年7月歸廣西區科委領導,同時更名廣西植物研究所。
    • 1982年起,由廣西科學院領導。
    • 1996年7月,由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和中國科學院雙重領導,更名廣西壯族自治區、中國科學院廣西植物研究所。
    廣西第一個自然科學研究機構,境內唯一掛牌中科院的研究院所

    3.中國科學院廣西植物研究所研究領域

    • 研究所主要在植物分類學、植物生態學、植物化學、植物資源學、植物遺傳育種與引種栽培、植物保育與園林植物學等學科領域開展研究,力爭成為中國-東盟植物資源與生態環境研究、植物物種戰略資源儲備與植物資源持續利用及科學知識普及的國家基地。
    • 現有植物資源與植物地理學研究中心、生態與環境研究中心、天然產物化學研究中心、特色經濟植物研究中心、園林園藝研究中心、生物技術與野生珍稀植物保育中心等6個研究部門。
    廣西第一個自然科學研究機構,境內唯一掛牌中科院的研究院所

    4.中國科學院廣西植物研究所人才培養

    • 全所現有在職職工220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185人,研究員25人,副研究員52人,博士38人,碩士72人。引進八桂學者1名,廣西特聘專家1名。目前,全所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和有突出貢獻科技人員10人、廣西優秀專家2人、廣西“新世紀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選8人、桂林市拔尖人才1人。
    • 與廣西大學、廣西師範大學、廣西中醫藥大學、桂林理工大學、桂林航天工業學院、桂林旅遊學院等高校建立包括植物學、作物學、生態學、分子生物學與生物化學、野生動植物保護利用、藥學、園林景觀設計等專業的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
    廣西第一個自然科學研究機構,境內唯一掛牌中科院的研究院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