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知識」什麼是寫意畫?

寫意畫即是用簡練的筆法描繪景物。寫意畫多畫在生宣上,縱筆揮灑,墨彩飛揚,較工筆畫更能體現所描繪景物的神韻,也更能直接地抒發作者的感情。


寫意畫是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其中文人參與繪畫,對寫意畫的形成和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相傳唐代王維因其詩、畫俱佳,故後人稱他的畫為"畫中有詩,詩中有畫",他"一變勾斫之法",創造了"筆意清潤"的破墨山水。董其昌尊他為"文人畫"之祖。五代徐熙先用墨色寫花的枝葉蕊萼,然後略施淡彩,開創了徐體"落墨法"。之後宋代文同興"四君子"畫風,明代林良開"院體"寫意之新格,明代沈周善用濃墨淺色,陳白陽重寫實的水墨淡彩,徐青藤更是奇肆狂放求生韻。經過長期的藝術實踐,寫意畫代已進入全盛時期。經八大、石濤、吳昌碩、齊白石等發揚光大,如今寫意畫已是影響最大、流傳最廣的畫法。


寫意畫主張神似。董其昌有論:"畫山水唯寫意水墨最妙。何也?形質畢肖,則無氣韻;彩色異具,則無筆法。"明代徐渭題畫詩也談到:"不求形似求生韻,根據皆吾五指裁。"


寫意畫注重用墨。如徐渭畫墨牡丹,一反勾染烘托的表現手法,以撥墨法寫之。元代吳鎮論畫有云:"墨戲之作,蓋士大夫詞翰之餘,適一時之興趣,與夫評畫者流,大有寥廓。嘗觀陳簡齋墨梅詩云:''意足不求顏色似,前身相馬九方皋。''此真知畫者也。"


寫意又分為大寫意和小寫意,它們之間即有內在的聯繫和相同之處,又有一定的區別。


二者的聯繫是都是寫意,區別在於:1.墨。用墨灑脫自由,不拘一格的就是大寫意;墨色相對柔和統一的是小寫意。2.筆。運筆揮灑自如的一般為大寫意;運筆相對細膩的為小寫意。3.水。在寫意畫中水的運用是很重要的,摻水較多的一般為大寫意,否則就是小寫意。


小寫意是介於寫意與工筆之間,即半工半寫,相對於大寫意而言,它更加註重於局部的刻畫;大寫意較為豪放,用筆狂放,更加註重於表達人的思想情感,如:梁凱,齊白石,吳昌碩等一系列畫家,他們畫的大多都是大寫意。


寫意畫筆力運用中的平、圓、留、重、活“五筆”是指什麼?


所謂平


是在平穩中求奇峻之力,求力度均衡,如“如錐畫沙”。筆力的平,是使力藏在點劃之內,自然而然,不見起止之跡的一種內在力量。

所謂圓


就是要中鋒運筆,尤其在線的轉折處要如“折釵股”,如“金之柔”,這是一種有韌勁、有彈性的柔力,筆圓氣乃厚,筆力柔中有剛,不鬆脆。


「書畫知識」什麼是寫意畫?

所謂留


是使筆跡運動中用力均勻而自然,在凝鍊中求暢快,如“屋漏痕”,如“蟲蝕木”。漏屋牆上緩慢淌流的水漬,積點成線,用以比喻用筆蘊含的力感。要做到留,行筆要慢,力求不急不躁,不飄不滑,自始至終用意志、氣勁把力度控制住。


所謂重


是一種突發力的運用,如“高山墜石”,產生一種氣吞山河的氣勢。下筆之勢要肯定、大膽,切忌猶疑不決,拖泥帶水。


所謂活


是用筆要靈動不滯。筆的轉折、疾徐、輕重、頓挫等動作要運轉自如,如“飛鳥出林”、“驚蛇入草”。意到筆隨,意到筆不到,正是為求筆之活脫。筆之活脫,全在心腕配合如一,腕能隨心所欲,心活腕自活,腕活筆自活。


欣賞“寫意”畫,首先就要看作品是否具有繪畫的筆墨功力和具備一定的造型能力。這種寫的能力亦可作為畫法來看待。齊白石老人擅長畫身邊的有趣小景,或小蟲,或農產品,甚是討人喜歡。然而,從作品中可以看到其功力深厚,基本功紮實,造型講究,小動物栩栩如生,農產品鮮活可人,整體情趣達其意境、抒其胸臆,處處體現出寫的功夫,讓人看見生命的節奏。


「書畫知識」什麼是寫意畫?


“寫意”畫雖然在文人畫中也有逸筆草草不求形似的精神性代表,在欣賞“寫意”畫時,切忌與隨意畫、應酬畫相混淆。有些人認為,工筆畫所需時間長,見功夫;寫意畫簡單,畫法容易,這種觀點是令人啼笑皆非的。也說明相當多的人對中國畫缺乏基本的瞭解。殊不知,工筆畫也有很寫意的,而寫意畫也有很工整的,二者並無根本的區別。

「書畫知識」什麼是寫意畫?

寫也好,畫也好;粗也好,細也好;簡也好,繁也好,對於寫意畫來說,在欣賞的過程中最主要的是關心作品所傳遞的精神是否具有“氣韻生動”之快感。


寫意畫不僅是自然精神與畫家心境的合一,而且是在民族精神與哲理下所構成的中國畫特有的審美藝術觀,從形似到神似再到氣韻,最後形成詩、書、畫、印相融合的文人畫體系。


從一定意義上說:欣賞寫意畫必須涵蓋兩個方面的內容:一個是“載道”精神,另一個是“暢神”精神。兩者不可或缺。“寫意”兩字看似簡易,卻包含著艱深而豐富的學術內容,非一蹴而就的淺學,欣賞者同樣也要具備相應的藝術修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