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知识」什么是写意画?

写意画即是用简练的笔法描绘景物。写意画多画在生宣上,纵笔挥洒,墨彩飞扬,较工笔画更能体现所描绘景物的神韵,也更能直接地抒发作者的感情。


写意画是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其中文人参与绘画,对写意画的形成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相传唐代王维因其诗、画俱佳,故后人称他的画为"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他"一变勾斫之法",创造了"笔意清润"的破墨山水。董其昌尊他为"文人画"之祖。五代徐熙先用墨色写花的枝叶蕊萼,然后略施淡彩,开创了徐体"落墨法"。之后宋代文同兴"四君子"画风,明代林良开"院体"写意之新格,明代沈周善用浓墨浅色,陈白阳重写实的水墨淡彩,徐青藤更是奇肆狂放求生韵。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写意画代已进入全盛时期。经八大、石涛、吴昌硕、齐白石等发扬光大,如今写意画已是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画法。


写意画主张神似。董其昌有论:"画山水唯写意水墨最妙。何也?形质毕肖,则无气韵;彩色异具,则无笔法。"明代徐渭题画诗也谈到:"不求形似求生韵,根据皆吾五指裁。"


写意画注重用墨。如徐渭画墨牡丹,一反勾染烘托的表现手法,以拨墨法写之。元代吴镇论画有云:"墨戏之作,盖士大夫词翰之余,适一时之兴趣,与夫评画者流,大有寥廓。尝观陈简斋墨梅诗云:''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此真知画者也。"


写意又分为大写意和小写意,它们之间即有内在的联系和相同之处,又有一定的区别。


二者的联系是都是写意,区别在于:1.墨。用墨洒脱自由,不拘一格的就是大写意;墨色相对柔和统一的是小写意。2.笔。运笔挥洒自如的一般为大写意;运笔相对细腻的为小写意。3.水。在写意画中水的运用是很重要的,掺水较多的一般为大写意,否则就是小写意。


小写意是介於写意与工笔之间,即半工半写,相对於大写意而言,它更加注重于局部的刻画;大写意较为豪放,用笔狂放,更加注重于表达人的思想情感,如:梁凯,齐白石,吴昌硕等一系列画家,他们画的大多都是大写意。


写意画笔力运用中的平、圆、留、重、活“五笔”是指什么?


所谓平


是在平稳中求奇峻之力,求力度均衡,如“如锥画沙”。笔力的平,是使力藏在点划之内,自然而然,不见起止之迹的一种内在力量。

所谓圆


就是要中锋运笔,尤其在线的转折处要如“折钗股”,如“金之柔”,这是一种有韧劲、有弹性的柔力,笔圆气乃厚,笔力柔中有刚,不松脆。


「书画知识」什么是写意画?

所谓留


是使笔迹运动中用力均匀而自然,在凝炼中求畅快,如“屋漏痕”,如“虫蚀木”。漏屋墙上缓慢淌流的水渍,积点成线,用以比喻用笔蕴含的力感。要做到留,行笔要慢,力求不急不躁,不飘不滑,自始至终用意志、气劲把力度控制住。


所谓重


是一种突发力的运用,如“高山坠石”,产生一种气吞山河的气势。下笔之势要肯定、大胆,切忌犹疑不决,拖泥带水。


所谓活


是用笔要灵动不滞。笔的转折、疾徐、轻重、顿挫等动作要运转自如,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意到笔随,意到笔不到,正是为求笔之活脱。笔之活脱,全在心腕配合如一,腕能随心所欲,心活腕自活,腕活笔自活。


欣赏“写意”画,首先就要看作品是否具有绘画的笔墨功力和具备一定的造型能力。这种写的能力亦可作为画法来看待。齐白石老人擅长画身边的有趣小景,或小虫,或农产品,甚是讨人喜欢。然而,从作品中可以看到其功力深厚,基本功扎实,造型讲究,小动物栩栩如生,农产品鲜活可人,整体情趣达其意境、抒其胸臆,处处体现出写的功夫,让人看见生命的节奏。


「书画知识」什么是写意画?


“写意”画虽然在文人画中也有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的精神性代表,在欣赏“写意”画时,切忌与随意画、应酬画相混淆。有些人认为,工笔画所需时间长,见功夫;写意画简单,画法容易,这种观点是令人啼笑皆非的。也说明相当多的人对中国画缺乏基本的了解。殊不知,工笔画也有很写意的,而写意画也有很工整的,二者并无根本的区别。

「书画知识」什么是写意画?

写也好,画也好;粗也好,细也好;简也好,繁也好,对于写意画来说,在欣赏的过程中最主要的是关心作品所传递的精神是否具有“气韵生动”之快感。


写意画不仅是自然精神与画家心境的合一,而且是在民族精神与哲理下所构成的中国画特有的审美艺术观,从形似到神似再到气韵,最后形成诗、书、画、印相融合的文人画体系。


从一定意义上说:欣赏写意画必须涵盖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载道”精神,另一个是“畅神”精神。两者不可或缺。“写意”两字看似简易,却包含着艰深而丰富的学术内容,非一蹴而就的浅学,欣赏者同样也要具备相应的艺术修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