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测温枪”是怎么测温的?我的体温怎么才33℃!

疫情当前,测体温成为了日常常态,进小区要测,进公司要测,进超市要测,只要是不同场合,必须要经历的一定是露出手腕或额头,可是你有没有想过“红外测温枪”是怎么测温的?测出来的温度真的精准吗?

“红外测温枪”是怎么测温的?我的体温怎么才33℃!


首先笔者先帮大家解答一下“红外测温枪”的测温原理。

尽管红外线测温仪的外观不同,但是其内部结构是大体相似的。红外线测温仪一般由光学系统、光电探测器、信号放大器及信号处理器、显示部分组成。测温仪要测量物体的温度时,需要先测量出目标物体的红外辐射量,然后经过信号处理器计算出被测物体的温度。

被测物体辐射出来的红外能量被光学系统收集起来,其收集的视场大小与光学零件和位置有关。被收集的能量会聚集在光电探测器上转变成相应的电信号,电信号经过信号放大器放大并经处理器处理后按照仪器内部的算法转换成被测物体的温度值,最终显示在显示器上。

“红外测温枪”是怎么测温的?我的体温怎么才33℃!


1、非接触法测温可靠吗?

温度的测量方法可分为两种:接触法和非接触法。

在接触测温法中,热电偶和热电阻温度计应用最为广泛,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测得的是物体的真实温度,缺点是动态特性差,而且因为要接触被测物体,对被测物体的温度场分布会产生影响,就是会影响被测物体的温度。

非接触测温法目前仍以辐射测温法为主。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辐射测温法的可靠性和抗干扰性都不太高。但近二十多年来,由于电子、半导体材料、计算机等方面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辐射温度计响应速度快,不接触被测对象因而不影响被测温场等优点能够充分体现出来,辐射测温技术也得到长足的进步,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2、红外测温测的是人体真实温度吗?

辐射测温仪现在有光电高温计、红外测温仪、全辐射测温仪等类型。由于存在着发射率无法消除的问题,这些辐射温度计测得的温度不是真实温度,而是物体的亮度温度或辐射温度。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辐射测温学中引入了表观温度的概念。这样可以在未知物体发射率的情况下,把实际物体的温度测量同黑体辐射定律直接联系起来。

现在使用的红外热成像技术是通过检测人表面的热辐射进行测温。基于人体测温大数据,通过测温算法将人表面的热辐射数据映射为人体内部温度。通过对人体表面温度的检测,快速找出体温异常的个体。

3、同时是红外测温,哪种仪器表现最佳?

手持测温仪是红外温度计的一种应用。目前人流量比较集中的区域使用红外热成像仪也比较多,这种设备可以同时大批量测温,效率较高,基本不影响人群的通行速度。

红外热成像仪是将物体表面热辐射转换成可见图像,能准确测量物体表面温度和温度分布,更适于流动人员体温全面监测测量。

另外还有红外人体体温筛查系统,它比红外热成像仪更复杂一点,功能上也更优一些。测量时,人群在大屏幕前一站,即可测量完成。与一般测量方式相比,除了精度高、效率高、防交叉感染,绿色安全等优势,这种体温筛查系统还可以实现疑似感染人员的追溯。

那这样测温的方式,真得靠谱吗?

“红外测温枪”是怎么测温的?我的体温怎么才33℃!


就笔者每天测温来说,利用红外测温枪来测温是不准的,我每天上班需要骑行5km的路程来到公司,如今北方的早晨还是存在一定的严寒,经过一路的冷风侵袭,体表温度相对较低,而此时采用红外测温枪所测得的体温保持在33°C左右,比起水银温度计,还是相差甚远的。

事实证明,脱离了使用方法和测试环境去谈靠不靠谱,本身就是件不靠谱的事。

1.从负责测量的人来说,第一是红外测温枪与额头不能距离太远,不然的测温枪的红外探测器能够收集到的红外幅射能量会变小,从而影响测量的结果。最理想的情况下是距离额头大概5cm至8cm左右。

2.红外测温枪需要尽可能的与额头保持垂直,这样可以确保收集的红外幅射能量是从目标测量区域散发出的。

3.与额头无关,因为暴露在空气中的额头温度可能会比实际的人体温度要低,例如说当走在寒风里,温度越低红外辐射能量也就越少。

“红外测温枪”是怎么测温的?我的体温怎么才33℃!


4.不要让红外测温枪处在温差相差20度或更高的环境下,不然的话测出来的数据将会是不准确的。而作为被测量的我们,也可以在测量前的20分钟至半小时内不要做剧烈的运动或者吃过热或过冷的东西,让测量的结果尽量准确。

总体来说,尽管红外测温枪没有水银温度计那么精准,但是在便捷上略胜一筹,而且只要使用得当,其测量出来的结果也是可以采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