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戰“疫”|文旅在蒙 迎“薩日朗”般的春天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編者按: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文旅企業深受重創,亟需救助,近日地方政府開始密集出臺“救市”文件。今天,中經文化產業邀您一起了解地方戰“疫”系列報道(內蒙古自治區)。

“草原最美的花,火紅的薩日朗……”歌裡唱著的正是令遊客醉心的內蒙古。地域廣闊的內蒙古自治區,文旅業態之豐富居於全國前列。悠久的歷史印記、豐富的民族特色、繁多的自然資源、彌新的季遊拓展、傳承的人文情懷……澆築了內蒙古自治區文旅行業堅實的肌底。

內蒙古自治區是我國第一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多民族地區,境內有蒙古、漢、達斡爾、鄂倫春、鄂溫克、滿、回、朝鮮、錫伯等民族居住,不同民族的民俗匯出了內蒙古旅遊的特別之處。

大窯文化、“河套人”文化、紅山文化、夏家店文化、扎賚諾爾文化皆自內蒙古發源。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匈奴、東胡、鮮卑、敕勒、突厥、党項、契丹、蒙古、漢等民族先後繁衍生息於這片土地上,創造著千古雋永的悠久歷史。

一年一度的“那達慕”早已成為內蒙古自治區響亮的文旅標誌,而悠久的賽馬傳統中具有的“馬文化”也早已融入草原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感情世界。

獨蘊的歷史人文資源成為了內蒙古旅途中一道道靚麗的“風景線”。

內蒙古自治區地域廣闊,形態豐富,全區面積為118.3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總面積的12.3%。“東林西礦、南農北牧”,內蒙古自治區的草原、森林和人均耕地面積均居全國第一。

草原湖泊也是內蒙古地區自然資源的獨有特色。達裡諾爾、額吉淖爾、天池、岱海……境內大小湖泊近千餘個。此外,內蒙古自治區還有豐富多樣的溼地資源,維繫著地域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環境的平衡。

其實,草豐水美的內蒙古自治區還是我國沙漠分佈最廣的區域之一。其境內主要沙漠有渾善達克沙地、巴丹吉林沙漠、庫布其沙漠、烏蘭布和沙漠、毛烏素沙地、科爾沁沙地等等。

渾善達克沙地是我國十大沙漠沙地之一,距北京直線距離180千米,是離北京最近的沙源。或許,陽春三月華北地區的漫天黃沙便是由此地裹挾進風中。

近年來,隨著沙漠防治等一些綠化環保公益性活動的拓展與號召,很多遊客走近了內蒙古豐富的自然旅遊資源。

高緯度地區漫長的冬季,鑄就了內蒙古季節性旅遊新業態。首先便是時下正熱的“冰雪旅遊”。“阿爾山冰雪世界溫泉遊”“敕勒川現代草原文明冰雪遊”“克什克騰地質奇觀冰雪遊”“阿拉善大漠冰雪風情遊”“中蒙俄三國風情遊”等等七條精品線路,帶遊客覽盡長達7個月的漫長冬季裡內蒙古最具特色的冰雪草原和冰雪森林。

此外,便是讓冬天解凍的“溫泉旅遊”。火山地質公園裡中國溫泉博物館的48眼天然礦泉是世界最大的礦泉群,集中了水溫由5℃到48℃不等的冷泉、溫泉、熱泉、高熱泉四種溫泉。敖漢溫泉、克什克騰溫泉和寧城溫泉被稱為“赤峰三大熱水溫泉”,其中寧城溫泉中心孔泉水溫高達97℃,是全國水溫最高的溫泉之一。

近年來,因季節鍍金的旅遊資源發展勢頭迅猛,也逐漸增強著內蒙古文旅行業的前行優勢。

其外,內蒙古文旅產業的發展還擁有著得天獨厚的口岸旅遊資源。內蒙古與蒙古國、俄羅斯有4200公里邊境線和19個口岸,口岸旅遊資源充足。中國最大的陸運口岸城市滿洲里更是一座擁有百年曆史的口岸城市,融合中俄蒙三國文化風情,素有“東亞之窗”的美譽。

2020年1月22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在《2020年內蒙古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以下簡稱“計劃”)中明確將深入挖掘和激發市場供給與消費潛力,積極擴大特色消費供給,實施品牌培育推廣計劃,打造更多內蒙古品牌,以需優供、以供促需。

“計劃”中還指出將順應商業變革和消費升級趨勢,結合實際改造提升商業步行街,發展夜間經濟、定製消費、智能消費等消費新增長點;推動消費惠民,鼓勵舉辦文化旅遊消費季等活動,承接舉辦體育賽事;打造區域特色旅遊品牌,推動“內蒙古味道”“內蒙古音樂”“內蒙古影視”與“內蒙古旅遊”融合發展;抓住第十四屆全國冬季運動會和冬奧會機遇發展冰雪旅遊,深化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實施黃河文化系統保護工程,依託黃河溼地、準格爾大峽谷、長城遺址,以及歷史文化、民族文化、紅色文化資源,建設黃河幾字彎旅遊線路,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黃河文化旅遊帶。

此外,“計劃”提出還將繁榮城鎮經濟,促進產城融合,推動特色小鎮高質量發展。

2020年2月2日,內蒙古自治區發佈的《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自治區通用航空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的通知》也明確將打造“烏阿海滿”旅遊航空圈,“烏阿海滿”作為內蒙古自治區確定的旅遊重點區域,內蒙古航旅集團要依託天驕航空公司、扎蘭屯內蒙古飛行學院以及在自治區內運行的其他航空企業,引進適合區域運行的機型,2020年完成“烏阿海滿”航空運輸公交化,推進“烏阿海滿”旅遊一體化發展。

足見,2020年必將是內蒙古文旅產業提質增速、形勢向好的發展之年,但一場疫情的突如其來,無疑打亂了其間計劃。

據悉,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內蒙古自治區相繼關閉各類公共文化場館15100家;取消或延期舉辦群眾文化活動2071個、文藝演出709場次;關閉互聯網上網服務場所2570家、文化娛樂場所2494家;關閉各類旅遊景區479個、農村(牧區)星級接待戶801家;旅行社停止組團,取消接待遊客8657人次,文旅行業及相關產業皆受疫情波及嚴重。

為救文旅企業於危難之中,2020年2月26日,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宣傳部聯合有關部門發佈《關於支持服務自治區文化企業疫情防控平穩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20條維穩措施著力解決文化企業的燃眉之急,併為困局之中的文旅行業提供全新的發展思路。

其中,“實施意見”明確鼓勵文化企業充分利用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移動通信等新科技,大力發展數字出版、動漫遊戲、電子競技、數字娛樂、數字傳播媒體融合等新興文化產業,著力培育一批知名文化企業品牌。

此外,“實施意見”也支持文化企業推動文化消費線上線下融合創新,探索文化消費產品多渠道發佈、多網絡分發、多終端呈現,鼓勵開發新型文化消費金融服務模式,支持文化消費新業態發展。

地方战“疫”|文旅在蒙 迎“萨日朗”般的春天
地方战“疫”|文旅在蒙 迎“萨日朗”般的春天

事實上,根據省內受疫情影響的實際情況,內蒙古自治區各級政府部門也相繼下發“救市”文件,鄂爾多斯、呼和浩特、呼倫貝爾等市接連出臺相關政策助力疫時文旅企業健康發展。

2020年3月6日,鄂爾多斯市文化和旅遊局官網動態顯示鄂爾多斯市文化和旅遊局堅持自願申請、合法審查、依法暫退的原則,開展全市旅行社辦理質保金暫退工作,經企業自願申報,全市102家旅行社中有76家旅行社申請暫退質保金,已全部辦理完結,暫退金額達1292萬元。

動態中還指出下一步,鄂爾多斯市文旅局將繼續面向全市文旅企業及從業人員,推出各類扶持政策、開展線上培訓,推進文旅企業做好復工復產和疫後振興工作,推動全市文旅行業穩步健康發展。

被稱為“青色之城”的呼和浩特,2020年3月16日,發佈《呼和浩特市出臺A級旅遊景區恢復開放工作指南》(以下簡稱“指南”)。

“指南”要求堅持分區分級開放原則,按照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要求,對景區的開放條件和必要性進行全面評估和綜合研判,各A級旅遊景區開放之前須經當地黨委政府批准,並向市行業主管部門備案;要建立健全疫情防控機制,準備開放的景區要堅持把疫情防控放在首位,按照屬地疫情聯防聯控工作部署,做好《景區疫情防控應急預案》,強化內部防控管理,明確景區是疫情防控主體責任單位,景區主要負責人是疫情防控第一責任人,確保景區恢復開放工作安全有序;要主動做好宣傳引導工作,從防疫大局出發,做好公眾宣傳引導,提升公共疫情防控意識,避免景區開放造成大範圍跨區域人員流動增加疫情防控風險,避免引起人員聚集、遊客恐慌和負面輿論。

作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唯一的草原旅遊重點開發地區、國家級旅遊業改革創新先行區的呼倫貝爾市人文旅遊資源也十分豐富。2020年3月17日,呼倫貝爾市發佈《呼倫貝爾市人民政府關於公佈第七批呼倫貝爾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和呼倫貝爾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名錄的通告》,經申報、評審和公示,呼倫貝爾市人民政府批准“巴爾虎短調民歌”等31個項目為第七批呼倫貝爾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哈尼卡”等9個項目為第七批呼倫貝爾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名錄項目。

以下為詳細項目名錄:

地方战“疫”|文旅在蒙 迎“萨日朗”般的春天

此外,內蒙古自治區的民營經濟近年來也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因地域與產業集群優勢,以及儲量豐厚的礦產資源,呼和浩特、呼倫貝爾、鄂爾多斯、包頭等城市的中小企業獲得了迅猛的發展。此次疫情的突襲,也使得當中很多中小微企業如遇滅頂之災。為扶持中小微企業應對疫情困局,內蒙古自治區及呼和浩特市、呼倫貝爾市、鄂爾多斯市、包頭市等皆相繼出臺相關中小企業金融扶持政策,與中小企業共克時艱。

呼和浩特地處京津冀環渤海經濟圈腹地,呼包鄂、呼包銀榆經濟區中心,是“一帶一路”草原絲綢之路重要節點和國家向北開放、連接中蒙俄經濟走廊的重要樞紐城市。2020年2月8日,呼和浩特率先出臺市一級中小企業15條扶持發展政策,助力中小企業迎春回暖。《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應對疫情支持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十五條措施的通知》明確疫情期間,對開展線上創業服務的市級創業載體,給予“以獎代補”資金扶持。此外,根據疫情發展情況,呼和浩特市還將加強調查研究,堅持“一企一策”精準扶持,對重大事項,按照“一事一議”的原則專題研究解決。

以“羊毛”聞名的鄂爾多斯市,2月27日應時出臺《鄂爾多斯市人民政府關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支持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產健康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不折不扣落實中央、自治區支持中小微企業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幫扶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產力度”“提升服務保障能力”三大方面扶持中小微企業發展。

“意見”明確將設立5000萬元補貼資金,給予在2020年3月底前復工復產的2019年度納稅額50萬元以下和起徵點以下的生活性服務類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適當補貼,加快復工復產,全面恢復正常經營,保障群眾基本生活需求。

以現代物流、商貿產業、口岸經濟為著力點,發展“泛口岸經濟”的呼倫貝爾市於2020年3月4日出臺《呼倫貝爾市貫徹的任務舉措》(以下簡稱“舉措”),41條內容維穩中小企業發展。

“舉措”明確將協助受疫情影響無法如期或取消履行國際貿易合同的外經貿企業,及時辦理與不可抗力相關的事實性證明,並幫助受疫情影響無法出國參展的外經貿企業協調展會退款事宜,申請自治區展位費補貼。

包頭市則採取“線上培訓”的方式,助力中小企業穩定經營。包頭市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聯合稅企雲財稅教育管理公司,開展了為期13期的免費線上直播課程,發揮線上服務優勢,幫助中小企業掌握更多技能,打造長期增長引擎。

經中經文化產業整理,各地相關政策文件摘錄如下:

地方战“疫”|文旅在蒙 迎“萨日朗”般的春天
地方战“疫”|文旅在蒙 迎“萨日朗”般的春天地方战“疫”|文旅在蒙 迎“萨日朗”般的春天
地方战“疫”|文旅在蒙 迎“萨日朗”般的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