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的臭臭(三)

作家各有所長,有的擅長揭批,有的擅長宏揚,有的擅長虛構,有的擅長紀實,就如同他們擅長不同的文體。公知們說,《日記》不過是一個擅長紀實擅長揭批的作品。還說,《日記》的目的是為了紀實,“忠實的記錄疫情下眾生的心態和感受”。公知們說,三年以後或三十年以後,我們再來看這部作品,才會真正認識到它的價值。作家對自己和自己的作品,都有很高的期待,一如古人希望著以金帛,藏之名山,傳於後世。以至於有的作家誤以為作品的目的就是要傳於後世,或者自己的作品只有後世的人才能理解。

我們要套用孫正秉先生的話,“哲學……形成於哲學家以時代性的內容、民族性的形式和個體性的風格去求索人類性問題的某種聚焦點。”如果把哲學家和哲學與作家和作品對應,我們可以得到一個很有意義的解釋。“作品,形成於作家以時代性的內容、民族性的形式和個體性的風格去求索人類性問題的某種聚焦點。”由此可見,所謂文體的擅長、形式的擅長,僅僅是其中個體性的風格或民族性的形式。一部作品還要有人類性問題或所謂永恆性主題的探索,以及反映時代性的內容。

諸如“平等博愛自由”,諸如“人類的良心”以及“深刻的同情和博大的胸懷”等等永恆性的主題,是很多作家都樂此不疲和孜孜以求的。《日記》的作者顯然也懷有這樣的初衷。這並非有錯,但絕非僅此。作家和作品都有顯明的時代色彩,要反映時代的現實、精神與特點。如果水平更高一些,則要引領時代的發展,激勵時代的前進,並將作品的當時性與長久性結合起來。

眼下中國最主要的任務是什麼?是抗擊疫情。眼下中國最重要的任務是什麼?是抗擊疫情。眼下中國最首要的任務是什麼?還是抗擊疫情。怎樣抗擊疫情?是對小區職守的幹部說,“這是你的職責,做好你的事”有用,還是“武漢加油,中國加油”更有用?是對搶救病人的醫生護士說,“這是你的職責,做好你的事”有用,還是“武漢加油,中國加油”更有用?是坐在家裡象一個怨婦似的悲嘆生命的脆弱、出入的不便,質疑國家統計數字的準確性有用,還是鼓勵醫患們的生存希望、戰鬥勇氣,激發他們必勝的信心更有用?為武漢加油為中國加油,為患者帶希望、為醫者送勇氣,激發全國人民的必勝信心,——這是時代的需要,更是時代的精神,也是當前中國文學壓倒一切的主要任務和創作主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