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海軍“四大金剛”—鞍山級驅逐艦是怎麼來到中國的?

天俊談兵


建國之初的新中國可謂一窮二白,尤其是軍工武器業落後於世界主流的發展進度一大截,而最燒錢的海軍則是我軍的痛,所以為了快速強化我國海軍實力,並且解燃眉之急,我國向前蘇聯購置了4艘“憤怒”級(即7型)驅逐艦,在我海軍軍中稱為6607型驅逐艦,或簡稱為07型。

然而北約更喜歡稱呼6607型驅逐艦為“鞍山”級,因為改型4艘驅逐艦中首艦就被我們命名為“鞍山”號驅逐艦。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正式裝備的第一型驅逐艦,“鞍山”艦當之無愧的拿下101的舷號,而另外三艘“撫順”、“長春”和“太原”號,也分別擁有102、103和104的舷號。

至於“鞍山”級驅逐艦的實力,在051型驅逐艦出現之前,6607型4艘驅逐艦都一直是我海軍軍中最強大的水面艦艇,被海軍官兵戲稱為“護國四大金剛”。

蘇聯的“憤怒”級驅逐艦由來已久,蘇聯海軍最早於1936年就開始建造“憤怒”級首艦,並於1941年完成最後一艘艦船的建造,累計服役數量為30艘。改型艦為短艏樓單煙囪雙桅雙槳雙舵型,採用斜艏柱窄身圓艉的線形。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考慮到中國急需水面艦艇,但是美國又對華採取嚴格的武器禁運,所以在中蘇蜜月期的蘇聯才會考慮將太平洋艦隊4艘他們自認為已經“落後”的“憤怒”級驅逐艦出售給中國,這筆海軍武器與技術援助協定於1953年6月4日正式生效。

1954年10月14日和1955年6月28日,蘇聯海軍分兩批次向中國交付了4艘“憤怒”級驅逐艦,隨即人民解放軍海軍將其組成所謂的“第一驅逐大隊”,並賦予201-204的舷號(1974年舷號被改為101-104)。雖在在當時6607型驅逐艦已經不具備任何對敵作戰優勢,但在我海軍正在服役的水面艦艇當中卻屬於噸位最大的主力戰艦。(事實上我海軍還擁有過更重更大的“重慶”號巡洋艦,但1949年3月20日在葫蘆島港內沉沒)

6607型驅逐艦的前身:前蘇聯海軍的“憤怒”級驅逐艦

為了彌補“鞍山”級驅逐艦火力不足的弱點,該型號軍艦從上世紀60年代末期就開始了為期數年的現代化改造,艦上原有的2座三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被拆除,換成了SY-1反艦導彈發射裝置,這艘火炮魚雷驅逐艦儼然被魔改成了導彈驅逐艦。

早些年我海軍還遇到過很多困難,其中最艱險的一次是由美國造成的,1963年9月30日國慶節前夕,美國海軍驅逐艦“布魯”號直接開抵山東近海(但未侵犯我國領海,據岸大約24海里),並使用雷達監視山東半島,101“鞍山”和102“撫順”奉命前往監視、驅逐這艘美艦。在8天的時間內我軍向美艦先後發出36次警告,雙方實彈對峙了8個晝夜,由於必須堅守崗位,“鞍山”艦在駐守數天後就面臨著淡水補給斷絕的險境。但為了一直看住美艦,“鞍山”艦上的官兵就只能用海水燒鍋煮飯飲用,最後美艦在對峙數天後先行灰溜溜離開了。

好在那段艱苦的時光已經過去,101“鞍山”艦於1992年已經退役,並陳列在青島的中國海軍博物館接受展覽,而其光榮的舷號則被中國海軍新時代揚國威的055驅逐艦“南昌”艦所接用。


科羅廖夫


鞍山號驅逐艦的到來解決了新中國海軍的首要問題,也為未來的海軍艦艇積累了很多經驗,雖然有些落後,但在我們手裡他就是個寶貝啊。

鞍山號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立過戰功

劉少奇同志的骨灰告別儀式也是由鞍山號執行的






曹曦寧


具體購買背景和過程如下:

鞍山級是新中國成立後於50年代從蘇聯購買的我國裝備的第一型大型驅逐艦,蘇聯代號07型驅逐艦,共計4艘,花費17噸黃金。

購買07型驅逐艦之前還有一段背景信息,50年代新中國剛成立,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向英國等老牌海軍國家,面臨著軍隊大裁員,手上有大量的艦艇待出售、退役或拆除。而新中國有急缺水面艦艇,就通過香港向英國採購48艘拆除武器的退役艦船(其中包括護衛艦、登陸艦及運輸艦等)進行檢修、改裝,並與英國談妥了以優惠價格和條件定造2艘巡洋艦、6艘驅逐艦及10艘掃雷艦。

不料朝鮮戰爭爆發,美國艦隊進駐臺灣海峽,聯合國對中國實施禁運,英國將原來準備提供的退役艦船和造好的新艦,或廉價轉售或解體拆除。中國購艦受挫,“解放臺灣”的計劃也隨之擱淺。

新中國成立初期,人民海軍一窮二白,極度缺少大型水面艦艇,海上作戰力量嚴重不足,無法有效應對外國海軍的威脅和國民黨海軍的襲擾。為此,20世紀50年代初,經協商談判,蘇聯同意將4艘07型雷擊艦出售給中國。

1954年到1955年,4艘艦陸續駛抵青島。其中一艘被命名為長春號。其他3艘分別命名為鞍山號、撫順號和太原號。這4艘雷擊艦噸位大、戰鬥力強,是當時人民海軍的核心支柱,被海軍官兵譽為“四大金剛”

當時購買談判事實極為曲折的,具體來看:

1952年4月22日,中國海軍司令員蕭勁光率團赴蘇聯莫斯科,談判購買驅逐艦、岸炮、水魚雷及教練飛機等海軍裝備。但蘇聯拒絕出售驅逐艦,其他願售裝備也是以遠高於國際市場的價格賣給中國。為此,毛澤東兩次致電斯大林,闡述“中蘇戰略合作”的重要性,請求出售驅逐艦 。為此,1953年中國政府從極為緊張的國防經費中撥出2億(17噸黃金)盧布專款從蘇聯訂購四艘驅逐艦 。

1952年9月及1953年初,中國海軍副司令員羅舜初又先後兩次率團赴蘇商購驅逐艦,談判進行得十分艱苦。1953年3月12日羅舜初電告周恩來和蕭勁光,陳述蘇聯不但出售的都是“廢銅爛鐵”而且要價奇高。3月16日蕭勁光回電:“廢銅爛鐵也要!”。

結語:

弱國無外交,從當時的情況看,新中國一窮二白,國防安全壓力巨大。現在海軍終於發展起來了,值得欣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