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小課堂:跟歷代繪畫大師學山水畫寫生創作方法

眼晴是認識和感受世界的第一扇窗戶,在山水畫寫生過程中,構成畫面的第一要素是自然界的視覺印象,視覺印象是客觀存在的,大自然給予的。它是通過不同的表達方式和手法給予觀察者最鮮明的視覺感受。通過對生活的深入觀察體驗發現美,得到關於現實中美的事物的表象。

山水小課堂:跟歷代繪畫大師學山水畫寫生創作方法

劉丹《藍田寫生四》 33×45.5cm 2018年

石魯對於寫生觀察曾提出:“觀物當面面觀,變動觀,上下觀,遠近觀,四時觀表裡觀,無所不觀,無微不至,必熟能活。觀察生活,洞悉物理,既要冷觀,靜觀,更要熱觀,動觀,要直觀,又要默觀。”大自然是一個神奇的造物主,給予我們不同的印象。

山水小課堂:跟歷代繪畫大師學山水畫寫生創作方法

劉丹 《秦山深處有人家》 69×70cm 2018年

如荊浩浪跡於太行山之洪谷,每日上突巍峰,下徹窮谷,開創了高古渾淪的北派畫風,太行的巍巍就是它本身所具有的,太行的原始美給予了荊浩最原始的視覺印象,高古渾淪可以說是太行為我們訴說的“美”;董源臥於江南而寫煙山雲林,李成避地營丘,徜徉於煙雲雪霧之間而成就其寒林迷離之妙筆,他們將江南山川的遠近層次和寒林平遠之景表現的淋漓,這也是因為客觀物象所訴說的不同的氣象蕭疏,煙林清曠;范寬常居太華、終南,時時危坐山林之間,雄渾壯偉的北方山水成為了峰戀渾厚,勢壯雄強的客觀印象;黃公望每日看富春山,領略江山釣灘之概,探虞山而知朝暮之變幻,四時陰霾之氣韻而畫乃入神;倪瓚浪跡五湖三泖而成其幽淡疏蕭之趣。在寫生過程中所到之處不同,賦予的視覺印象也有不同之處。

山水小課堂:跟歷代繪畫大師學山水畫寫生創作方法

劉丹《秦山晚照》 69×70cm 2018年

陝北的蒼荒,江南水鄉的溫潤,四川青城的清幽,黃山的雄、奇、峻以及太行的巍巍不同的客觀物象給予我們觀察者不同的視覺感受。客觀的視覺印象將自然最是原始的,感性的表現於我們的畫面。我們的眼睛用感性的目光告訴我們什麼是自然,什麼是表象的美,那是不經過加工的,是自然本身所賦有的“美”。

山水小課堂:跟歷代繪畫大師學山水畫寫生創作方法

五代後梁 荊浩《匡廬圖》絹本水墨,縱185.8釐米,橫106.8釐米 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從表象到形象概念要經過反覆多次的認識,並要經過頭腦的分析,綜合,抽象,具象等加工改造作用,人的認識的主觀能動性正是表現在這些作用上。對於通過觀察體驗而得來表象進行比較,選擇,分析,綜合,然後進行抽象和具象,最後得到一個反映事物本質和內部聯繫的新形象,這就是形象思維中的“形象概念”。簡單的說即是面對大自然時自己的內心感受,不是簡單的視覺印象,而是視覺印象對於畫者內心的衝擊與畫者所產生的對所見事物的一個新的內心描繪。

山水小課堂:跟歷代繪畫大師學山水畫寫生創作方法

劉丹《山窪人家》136×34.5cm 2018年

然而在寫生中如何將視覺印象昇華到形象概念,就是要求我們在寫生時更要注重自己的感受,正如張大千愈“要領略山川靈氣,不是說遊歷到那就完了,實際是要深入其間,棲息其中,朝夕孕育,體會物情,觀察物態,融會貫通,所謂胸在自有丘壑之後,才能繪出傳神的畫。必須要體會自然,才能表現自然”。

只有在將視覺藝術上升為內心視象,將自然放置於畫者的心中,人是畫面的主宰,畫到一定程度時,根據畫面的需要可偏離對象,這樣畫面才會更真實,不僅要畫其所見,而且要畫其所知,還要畫其所想。

山水小課堂:跟歷代繪畫大師學山水畫寫生創作方法

劉丹《晚山》 136×34.5cm 2018年

荊浩在《筆法記》中提到“思”和“景”,思者:刑撥大要,凝想形物。景者:制度因時,搜妙創真,是指畫家對景物的構思設想,裁減取捨,進而進行構圖創作而言的。眼前的景物並不能樣樣入畫,而必須通過構思,決定取捨,對龐雜的形象進行提煉、加工、概括、提高,所以說:“刑撥大要,凝想形物”。而這個基礎是必須對景的不同環境、條件、時間有深切的體察和感受(“制度時因”)在搜索探奇的過程中創造出合乎物象精神實質的“真”來(“搜妙創真”),顯然這是寫生過程中需要觀察自然景物,廣泛搜索素材,通過主觀意識對所見的自然景物進行加工,這也是“厚積薄發”的一個創作規律。

我們對景寫生時,一方面要悉心感受大自然的變化韻律,另一方面要“超以象外”,得山水象外之象,這是中國山水畫追求“物我為一”的境界。

​內容整編自:劉丹《中國山水畫創作與寫生》《藝術品鑑》2019年11月刊,感謝作者及雜誌提供資料,如有問題私信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