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人:世界睡眠日——放下手機,好好睡覺

@德州人:世界睡眠日——放下手機,好好睡覺

近日,由中國睡眠研究會推出的《2020全民宅家期間中國居民睡眠白皮書》發佈,相關話題閱讀量超2.7億。3月21日世界睡眠日到來之際,“在家辦公幾點醒”“生物鐘混亂”“晚上睡不著”等話題,也頻頻出現在熱搜中。

睡眠可以恢復精力消除疲勞,幾乎佔到人生三分之一的時間。德州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主任、主任醫師宿少華告訴記者,每天都有數十人因睡眠障礙前來人民醫院就診,情感創傷、精神壓力以及軀體疾病都可能造成睡眠障礙,包括失眠、夢遊、夢魘等。

@德州人:世界睡眠日——放下手機,好好睡覺

作息混亂

睡前玩手機成“強迫症”

《白皮書》顯示,疫情期間,全國居民平均睡眠時間超過8小時,但中國居民的人均睡眠時間從晚上10點到11點,往後推遲了2個小時左右。雖然89%的山東人能在早晨八點前起床,位於全國“早起榜”第二位,但這其中並不包括大學生小王。

宅家兩個月,小王過上了起床即午飯,月亮“下班”他才睡的生活,作息混亂,每每起床便感到頭疼。“我也想早點睡,但躺在床上拿起手機就放不下。”小王說,自己每天十點開始洗漱準備上床入睡,一般睡前會先看一部警匪或懸疑電影,等電影看完,遲遲不困,再打開手機看一會兒遊戲直播,刷一會兒抖音,越看越精神,不知不覺就到了凌晨三四點。

@德州人:世界睡眠日——放下手機,好好睡覺

專家說法

“睡得飽”

並不代表睡得好

按理說,疫情期間居民睡眠時間充足,但“睡得飽”並不意味著“睡得好”。想要有好睡眠,還需要保持良好作息。

“很多人都有‘手機依賴症’和‘晚睡強迫症’,疫情期間睡眠充足,雖然看上去時間超過了8小時,但熬夜後的睡眠質量並不高,長期下去容易失眠。”宿少華提醒,科學睡眠需要保持規律的作息時間,睡前不喝酒、咖啡、濃茶,不做激烈運動。做好防護的前提下白天可以到戶外適度運動,睡前可以喝溫熱的牛奶或泡腳,也可以進行太極拳、八段錦等柔和的運動。

“床是用來睡覺的。要想躺下就能安然好眠,必須在心理和身體上建立一個條件反射。”宿少華提醒,如果總是在床上看電視、玩手機,久而久之上床就會激動興奮,所以無事不要躺在床上玩樂,應該在有睡意時才上床。尤其是睡前不要做容易引起興奮的腦力勞動,或觀看容易引起興奮的書籍和影視節目。

@德州人:世界睡眠日——放下手機,好好睡覺

精神緊張

“鬼壓床”嚇壞女孩

“明明我已經把床頭燈關了,可睜眼再一看燈,燈又開了,然後媽媽走進屋裡以為我在睡覺,其實我很想讓她推我一下,可怎麼也說不出話,手腳也動不了。”回憶起這次“鬼壓床”的經歷,小麗(化名)心有餘悸,也有親人認為小麗是遇見了一些“髒東西”,建議她通過“燒香拜佛”來解決問題。

事實上,高考前的幾個月,小麗曾經出現過“鬼壓床”的狀況,不過大學後睡眠狀況一直不錯。但此次疫情期間,剛工作不久的小麗不便聯繫拜訪客戶,收入隨之下降,加上公司和部門施加的各種壓力,以及全天不斷的疫情新聞,小麗說自己每天都精神緊張,壓力很大。

@德州人:世界睡眠日——放下手機,好好睡覺

專家說法

連續半個月睡眠障礙

要就診

民間俗稱的“鬼壓床”又稱夢魘,學名睡癱症,即睡眠癱瘓症,是由於管理意識和管理運動的神經元不同步造成的,常發生在人剛進入睡眠或將醒未醒時,還可能看到幻覺。宿少華解釋,因患者有意識,所以這個過程常伴有恐慌。

“年輕人睡癱多是由於神經緊繃導致的,所以歸根結底要解開心結,放鬆心態。”宿少華表示,精神壓力過大或遭受情感創傷後容易出現失眠、夢遊、睡癱等睡眠問題。如果只是偶爾幾次睡眠障礙,不必擔心,偶爾一次睡不好並不會影響第二天的工作和生活。但如果連續半個月出現睡眠障礙,需要及時就醫,醫生會根據病情給予心理疏導、行為治療、經顱磁刺激生物反饋治療或藥物治療。切忌自行服用鎮靜類藥物。

@德州人:世界睡眠日——放下手機,好好睡覺

入睡困難

女孩數羊越數越精神

復工復產後齊芳(化名)一直不忙,百無聊賴的她最近有些失眠,為了儘快入睡,她決定“數羊”。

數羊的時候,齊芳會給自己的“羊”規定一個場景,牧場、草原、森林、圍欄、陽光、雲朵應有盡有。而在她的腦海中,每隻羊的形象都很具體,它們胖胖地的,長著彎曲的角,而且每隻羊身上有詳細的編碼,每數一個數,就會有一隻羊從右邊跳到左邊,一切井然有序。

“1、2、3、4……356、357、358……”和預想的不同,齊芳想象的數羊場景並沒讓睏意襲來,反而越數越精神。

@德州人:世界睡眠日——放下手機,好好睡覺

專家說法

重複單調數字

更易入眠

“如果臥床30分鐘不能入睡,就要考慮是入睡障礙。而入睡前應避免讓人興奮的想法,重複單調的刺激更容易入眠。”宿少華表示,睡前數羊應該是單調的數1、2、1、2……如同鐘錶一般單調的數字更容易讓人產生睏意。而具象地將數字羅列、設想場景等容易讓人興奮。此外,可以拋開“羊”的形象,只數1和2兩個數字,會更容易入睡。

除此之外,很多人還喜歡購買各種各樣的助眠產品,包括香薰、耳塞、眼罩、智能枕頭等,離開這些很難入睡。對此,宿少華提醒,不要將注意力過多地放在睡眠環境上,飲食清淡、適度運動、睡眠管理、放鬆靜臥等,都是自然助眠的好方法,過度或過早地使用助眠產品,反而可能加重精神負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